自动断浇口支架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CAD】

自动断浇口支架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CAD】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购买设计请充值后下载,资源目录下的文件所见即所得,都可以点开预览,资料完整,充值下载可得到资源目录里的所有文件。【注】:dwg后缀为CAD图纸,doc,docx为WORD文档,原稿无水印,可编辑。具体请见文件预览,有不明白之处,可咨询QQ:12401814
编号:781030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3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09 上传人:柒哥 IP属地:湖南
40
积分
关 键 词:
说明书+CAD 自动 浇口 支架 注射 模具设计 说明书 CAD
资源描述:

购买设计请充值后下载,,资源目录下的文件所见即所得,都可以点开预览,,资料完整,充值下载可得到资源目录里的所有文件。。。【注】:dwg后缀为CAD图纸,doc,docx为WORD文档,原稿无水印,可编辑。。。具体请见文件预览,有不明白之处,可咨询QQ:12401814

内容简介:
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译文) 学 院: 国防生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 谭宇宙 学 号: 1000110111 指导教师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姓 名: 何玉林 职 称: 讲师 2014年1月15日用配置空间的方法对注塑模冷却系统进行设计c.g.李, c.l.李* 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及工程管理部,香港2007年5月3日收到; 2007年11月18日接纳摘要 注塑模的冷却系统对注射模具的成型过程和塑料零件质量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已有各种针对冷却系统的分析、优化和制作的研究,但冷却系统的布局设计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冷却系统的可行性和其他模具组件插入是否发生干预。本文介绍了利用配置空间(C空间)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然而高维配置空间方法一般需要处理一个如冷却系统般复杂的系统,冷却系统的特殊特点设计目前正在探索研究中,利用C空间在三维空间或更低维空间计算和存储的特别技术也在发展中。这种新方法是由作者对以前启发式方法的改善,因为C空间的代表性能使自动布局设计系统在所有可行的设计中进行更系统的搜索。自动生成候选布局设计的一个简单的遗传算法是C空间代表性的实施和综合。遗传算法所产生的设计实例,给这种方法提供了可行性证明。 c 2007 Elsevier公司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关键词: 冷却系统设计;注塑模具;配置空间的方法1.导言 注塑模的冷却系统对注射模具的成型过程和塑料零件质量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大量涉及对冷却系统分析 1,2 ,及商业CAE系统,如Moldflow 3 和moldex3d 4 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以优化某一特定的冷却系统的研究技术亦已报道 5-8 。最近,通过使用新形式的制造技术以建立更好的冷却系统的研究已被报告。徐等人 9 报道了他们的模具意念:保持一定距离的冷却水道的设计和制作。孙等人 10,11 用数控铣床铣削生产U形槽冷却渠道和俞 12 提出了一个棚架形冷却结构的设计。尽管各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冷却系统的初步设计过程中冷却系统的功能实现问题,布局设计阶段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冷却系统的可行性和可制造性设计问题。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冷却系统的可行性且与其他的模具部件是否干预。如图1所示 。从中可以看到注塑模的各子系统许多不同的组成部分,如喷射器的管脚,滑块等等,都必须装入模具中。为每个回路冷却水道寻找最佳位置以优化冷却性能并避免与其他组件干扰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另一个让规划布局设计更复杂的问题是,单独的冷却水道需要和出水道和进水道连接而形成一条环形水道。因此,改变一条水道的位置,其他水道可能也需要改变。 在图 2所示 。优化冷却系统的每个水道的理想位置都如图2(a)所示 。假设当冷却系统及其他模具组件都装入模具内部时,模具组件O1和水道C1是干扰的。因为C1与其他组件可能的干扰而无法移到附近的一个位置,它必须被缩短长度。因此, 通过移动C2和延长C3使他们保持连接,如图2(b)所示。基于其新的长度, C3又与其他模具组件O2发生干扰,进一步修改是必要的,最后的设计结果如图2(c)所示 。鉴于一个典型的注塑模具可能有10条以上的冷却水道,每个水道与其他模具组件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干扰,手工找出一个优化布置设计是非常繁琐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设计过程中支持自动布局的新技术。对于这种新技术,配置空间(C空间)的方法是用来在所有可行的设计中提供一个简洁的有代表性的布图设计。C空间的代表性是通过利用解决布局设计问题这个特殊特点的有效方法构建的,而不是采用启发式规则来生成的布局设计,这就就好比以前作者开发的自动布局设计系统 13,14 ,这个新的C空间方法能使自动布局设计系统在所有可行的布图设计中进行更系统的搜索。2.配置空间的方法 一般来说, 一个系统的C空间是当该系统的每个自由度被视为一个层面的结果而导致的空间。配置空间中的区域被标记为堵塞区域或自由区域。在自由地区的点对应于组件间没有相互干扰的系统的有效配置。在被堵塞区域的点对应于组件间相互干扰的系统的无效配置。 C空间最初被洛萨诺-佩雷斯定形 15 以解决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问题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项调查已被明智和鲍耶 16 报道 。C空间的方法也被用来解决定性推理方面的问题(例如, 17,18 )和运动装置的自动化分析与设计(例如, 19-21 ) 。作者在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自动设计机构做研究时 22 , 23日研究了一种C空间的方法。 (a) 冷却水道C1 和模具组件 (b)c1截短,c2移动,c3延长O1干扰发生在理想的位置 (c)c3移动,c2截短从而效果最佳图3冷却系统的自由度2.1一个冷却系统的C空间 一个高维C空间可以用来表示给定的某一冷却系统的初步设计中所有可行的布图设计。图3给出了一个例子。冷却系统的初步设计由4冷却水道组成。从初步设计中生成一个布局设计,渠道的中心和长度需要被调整。正如图3所示,该水道c 1的中心可沿着X1 和X 2方向移动,其长度可以沿X 3 方向调整。同样地,C2长度的可以沿X 4方向调整,而其中心可以按X1 和X 3所描述的调整 ,因此必须与调整C 1保持连接性的情况相同。通过运用类似的观点对其他水道,可以看出,冷却系统有5个自由度,它们都是标注为Xi,i= 1 , 2 , 5 。原则上, C空间是一个五维空间而这个空间的自由区域中的任何一点都给定了一个对应的坐标值在X i轴上,可以用来界定渠道的几何位置且没有与其他模具组件造成干扰。在一个冷却系统的高维C空间中确定一个自由区域,第一步是在独立水道的C空间中构建自由区域。2.2 独立水道的c空间构造 当一个独立的水道c1被确定为单独时,它有三个自由度,则X 1和X 2为其中心位置而X 3是它的长度。因为理想的中心位置和长度已经在初步设计中指明,因此假定一个固定的允许最大变化量 C为X1 ,X2 ,X3是合理的。c1水道的C空间中最初确定的自由区域,是一个尺寸为ccC的三维立方体。为避免与模具组件oi发生任何可能的干扰当水道通过钻孔插入模具内部时,钻头直径D和沿X3的钻孔深度必须考虑。假设直径D ,Oi开始时用D/2 +M对于O 抵销,其中M是水道内壁和附近的一个组件间所允许的最短距离。Oi的增长有效的减少了水道Ci的长度对于直线Li来说 。以图4为例子 。图4(a)表明了水道Ci和三模具组件O1、O2、O3可能会与Ci发生干扰。图4(b)显示了模具组件O , O , O 和O 的偏移及 Ci相对于线段Li的减少量与Ci的x值相符情况。如果Li和模具其他组成部分没有交汇点,那么,原来的水道Ci将不会与模具组件相交。 (a) 水道Ci和模具的 (b)模具组件和Ci相对Li的偏移三个组件 (c) 模具组件和Ci相对Pi点的补偿 (d)Ci的自由度 (e)Oi相对Pi的减少量 (f)Ci的自由点Fri 图4在一个通道CI自由区FRi施工的主要步骤水道是通过钻孔从对模具的表面插入的,任何如Oi的障碍以及钻孔深度将会影响水道的构建。钻孔深度及Oi的补偿O沿钻孔的方向延伸,直到钻到模具对应的另一面生成水道为止。Oi相对 Pi沿直线Li的减少至Li的终点。如图4(c)所示,如果点Pi位于Oi之外 ,沿Li钻孔产生水道Ci是可行的。水道Ci的自由区域Fri用如下方法取得。首先,初始自由地区Bi是用如图4(d)所示的Pi点作为中心构建的。然后插入与模具交叉取得B 0 。 B 0代表Ci所有可能的变化当仅考虑插入的模具几何形状时。然后Fri是从所有障碍的Oi中减去Bi获得。图4(e)和(f)显示了这种减法以及这种例子的结果FRi。2.3 基本接近法构建冷却系统的C空间 在一个冷却系统的C空间中确定自由区域FRF,每个冷却水道的自由区域必须以一个适当的方式“交叉”,以使障碍的效果能恰当的通过FRF描绘对于所有水道来说。然而在两个不同水道之间的自由区域的标准布尔交叉口无法执行,因为他们的C空间在一般跨距于不同的轴线。以图3为例子 ,C1和C2的C空间分别为( X1 , X2 ,X 3 )和(X 1 ,X3 ,X4 )。为了更方便在不同的C 空间中的自由区域之间确定交叉口,从一个渠道和另一个渠道的C空间中推算一个地区是必要的。以下批注首先介绍了并将用于随后的讨论和其余的文件。标记法用于描述高维空间S n是指一个通过坐标定义的n维空间 = X 1, X 2, . . . , X n.Sn是指一个通过坐标定义的m维空间= X , X , . . . , X . Pn 是指在Sn 的一个点 p n = (x 1, x 2, . . . , x n) Rn属于区间S n(R n S n) 标记法用于描述冷却系统n c指在冷却系统中水道的数目。 n f指冷却系统总的自由度。 ci指冷却系统第i个水道。 s i指Ci的C空间。FRi是指在Si中的自由地区。也就是说,它是独立水道Ci的自由区域。 SF指冷却系统的C空间。 FRF是指SF中的自由区域。也就是说,它是冷却系统的自由区域。假设Pn在Sn中,Pm在Sm中,图5(a)用一唯和三唯的的空间点明了突出的例子(i) (ii) ;而(iii) , 且对(i)Pn 和Pm的坐标是一样的如果Sn和Sm在同一区间时。对(ii)和(iii)Pn在区间Rm中。因为Pm在Rm中,当点位于Sn和Sm中时Pn等于Pm。而对另一坐标Pm其可以是任意值;特别对(ii)和(iii),假设水道Cn和Cm,因为它们相近所以必须连接。这样它们的C空间Sn、Sm有相同的坐标值。假设那是一个结论?对应到在S n中一个点P n已选定为Cn。保持连通性,结论呢? Cm必须被选择在以使Sm中的相应点Pm与P n共用相同坐标在共同的轴线。这意味着Pm和PN可以是任何点在区间Sm中,该方法已经在前面予以定义。在区域Sn和Sm中的一区域Rn是Rn和Sm中每一点的简化。图5( b )说明了相应的区域。投影的正式定义如下面所示。定义1 (投影)1.1.如果X mX n, PROJ Sm ( pn )是一个点=(x,x,x),因为X = Xj, x = xj因为i 1,m。为了在随后的讨论中简化符号,这一投影是被视为单独点Pm的区间。也即是PROJ Sm ( pn )=Pm。. 1.2.如果X m X n,PROJ Sm ( pn )是一个区间 pm |PROJ Sn ( pm ) = pn .1.3.如果X m Xn , X n Xm ,并且 X n X m , PROJ Sm( pn )是一个区间Rm = pm|PROJ SI( pm ) = PROJ SI( pn ),其中Si位于区间X n X m ,如果 n X m =,PROJ Sm( pn )则定义为Sm。1.4.ROJSm(Rn) 定义在区间Rm=Pm|PmPROJ(Pn),PnRn.正如在2.1节所讨论的,在FR中的任意点P为冷却系统的每个自由度给定了一个值,使水道与其他模具组件在几何空间是不会发生任何干涉。另一方面, P相对每个点s i的投影是,在Ci的每个自由区域FR中。因此,FR定义如下。定义2 (一个冷却系统C空间的自由区域)FRF = pF | P R O JSi ( pF ) FRi , i 1, nC 图 5 点和区间在Sn至Sm区间中的投影。根据定义1.1知道, 从到的区间投影始终只包含一个单一的点,因为跨距s i始终是s n一个子轴线. Ci的每一个自由区域FR的构造,已经在第2.2节中解释。从FR中找出FRF,下面的定理是很有用的。 定理1 . 这定理很直观表明为找出,所有的FR首先投影到冷却系统的C空间. 可以从投影的布尔交叉口得到。定理1的证明和所用的引理,都已在附录中标出。2.4.C -空间的表示和计算为了表示自由区域和便于在一个高维空间的区域布尔交叉口之间的计算,我们可以利用类似 21,24 中的一种细胞枚举法。基本思路是用一高维立方体在中逐渐靠近一高维区间。每个立方体是通过对每个轴指定间隔来确定的。两个区间的交汇点是通过两个立方块交汇点所取得的。两个高维立方体的交叉点只不过是在每个轴的立方体之间间隔的普通交叉点。 假设每个FR是近似由m个三维立方体组成,投影PROJ S(FR)便可近似由维立方体组成。使用定理1对的构建,需要在n-三维立方体中交叉,是用一个n-三维立方体只中的最大值表示。虽然用来代表交叉点中间结果的立方体的数量和 可通过特殊技术减少,可以预料到记忆和计算的要求仍然是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中将介绍一种更先进的方法。(二)在配置空间Si中每个水道的自由区域。(一)一个拥有四个水道和四个自由度的简单冷却系统3.C空间构建的一种有效率技术对的表示和构建时为了避免高的内存和计算的要求,我们选择不表示和不计算。相反,我们专注于对每一独立水道的C -空间计算过程是否有效的技术。首先,我们看显示在图6的简化设计例子 。假设在这个例子中模具沿z方向插入时在FR中不存在变异,那么冷却系统有四个如图6( a )所示的自由度。每个水道的Si是两维和假设的FR如图6( b )所示。为水道考虑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法。首先,点可以从FR中选择,以使不会和任何障碍发生干涉。然而,由X 1和X 2确定 ,而X2在S 2中 。因此那些在S 2中的障碍所施加的约束,还必须考虑。为了找出设计的所有可行点,是与 “交叉”。这个“交叉点”结果如图6( c )所示,这是通过移动区间x 2 6得到的 ,因为该自由区域, 2 6 , 10 。现在,如图6( c )所以示给定一个与任何障碍不发生干涉的水道,并在其自由区间的任何一点的选定,始终为C 2存在着这样一种设计:例如,它可以连接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 2值)并和任何障碍不发生干涉。然而,这个简单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为C 1和C 2进行有效的设计时并不保证冷却系统其他水道存在有效的设计。例如,如果一个点选定如图6(d)所示,则 2 8 ,10 ,那么由, 3 6 ,8 ,在并没有有效点和在这个区间。 上述例证表明,在为水道设计时,只考虑与相邻并有一个共同轴的的自由区域和是不恰当的。事实上,其他所有的都必须加以考虑,尽管他们的C 空间并没有共同轴和(且他们也不和C 1相邻 ),因为组成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道是相接的。一个自由度的选择会影响冷却系统另一自由度的选择。 为每一个独立水道的C空间发展一个设计的过程,主要关注的是:在一个水道C的空间选择一个点后,必须始终存在和所有其他s i相应的点,以使所有的水道可以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冷却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到每个量s i的投影是必要的。 (c)在与相交以后的自由区间 (d)为C1和C2设计的一个有效点P1使C4成为无效的设计。 图6定义3 。定义为到投影 = PRO ()显然,对在选定的任何点,始终存在着相应的点在中 ,因为和都是点在的投影,在中选中的任何点,很明显总是有一些相应的设计对应其他所有的渠道以使这些水道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冷却系统。因此,为了保证冷却系统能有效的设计,的构建是很重要的。根据定理3,为到投影。然而,如在第2.4节所讨论的,我们并不想构建基于大容量空间和繁琐计算要求。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更有效的方法是直接构建。而不是作用在高维空间,这个方法通过一个工作在空间三维或更少维数的序列运行来建构。该方法正式介绍之前,在图6所举的例子再次被使用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基本概念。为了开始一个设计过程,在的点P 1 =( 1, 2 )首先被选择如图7所示 。因为 有一点在中 ,必须有一个值,以使我们可以找到=( 2 , 3 )在。又有一个坐标在,坐标必须有一个值,以使我们可以找到=( 3 , 4 )在 。此外,因为在有和 ,=(,)必须在。图7显示了为水道构建一个有效设计的点、和的顺序。 上述例子显示,为了在代表所有的有效设计的中确定有效的区间,自由区域应首先考虑。的影响应该可以 “促使”以确定有效的区间在中,然后是,最后是。在的有效区域产生的结果包括、的所有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组合的运作正式被界定。定义4 (组成)对于在一个冷却系统里的两个相邻水道和,他们从到的自由区域的组合,标注为,而他们从到自由区域的组合,标注为,定义如下: (b)FRi每个通道的自由地区Si的配置空间 图6冷却系统设计的一个简化的例子对于冷却系统一个水道Ci序列的构成, 从到自由区域的组成,标注为,定义如下文。如果如果如果图8显示了促使 构建的组合序列。第一步是要构建,就像图8(a)所示这已被给定在=PROJ(FR)FR, 。然后如在图8(b)所示CR的构建由公式CR=PROJ()FR得。最后,CR,由CR=PROJ( CR)FR。如图8(c)所示。从图8(c)很明显的得出,CR对组成冷却系统的所有水道的自由区域存在着影响。因此,对于CR中的任意一点,可以保证冷却系统的一个有效设计可以被构造。 通过组合序列的运用,一个有效的设计可以通过在每个中选择点获得。在其他所有水道的自由区域已经组合到中时。不过,我们也想确保没有将有效的设计从自由区域中排除,当组合序列被应用以后。否则,有些可能提供更佳的冷却性能的有效设计将不能用这个方法得到。以C的设计为例,图8(c)的CR不仅仅代表着C一部份有效设计,而且代表着C所有的有效设计,这对C来说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定理:应用水道C的一个序列C,i1,到冷却系统。定理2 定理2说明代表水道C所有有效的设计PR,可以通过和之间的一个布尔交点得到。这定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PR可以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计算得到,因和都在S中,所以交点在S中。此外和也可以通过在中的区间相交得到。这样,PR可以通过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序列得到。如果在第2.4节中的假设说明再次被使用,即是说如果每个通过M个三维立方体近似得到,那么和PR也可以用M个三维立方体表示。所以,nm所有的三维立方体需要代表所有的PR。因此可以证明三维立方体之间的交点O需要产生所有的PR。因此,使用定理2可以防止在高维空间存储区域的需要,并可以避免高容量和繁琐计算的要求如在定理1所证明的。图8 CR构建所用的序列以下给出了定理2的证明 。它由两部分组成:该引理中所使用的证明如附录所示。 3.1定理2证明(1) 为了证明:(i) 由p因为p 和 有相同的坐标在和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确定一点以使和具有相同的坐标在和。 使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确定一系列点,k1,i -1,以使,那么和具有相同的坐标在轴线和。(ii) (b)由PROJ()构建 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另一系列点,ki+1,以使,那么和具有相同的坐标在轴线和。由(i)及(ii)知,我们确定了一系列的点,k1,以使,在连续的任何两个相邻的点具有相同的坐标在他们的共同轴线。对于由一系列冷却水道构成的冷却系统,在两相邻水道和的C空间和总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轴线由于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此外,如果在和的C空间有一个公共轴,也必须存在于和间所有水道的C 空间。所以,由上述方法构建的一系列点,k1,将为的每个轴提供唯一的坐标。令为由坐标构建的点。很明显: (c)由PROJ()构建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 初始设计给定一个为冷却系统指定一系列水道和他们理想几何尺寸的初步设计,第一步是为每个水道建构一个。然后,每个水道的可以通过应用定理2的组合操作得到。为冷却系统产生初始设计的一个方法是,是要从中选出一套坐标。为了简化解释,假设每个水道词拥有自由度和,而和相邻的水道有着相同的坐标。为了生成一个设计,在的点(,)必须被选择。然后,点被选择为了让(,)在中。此选择4候选设计产生由于冷却系统初始设计对水道系列和它们的理想几何结构进行了具体化,第一步要做的是为每个水道建立FRi,然后通过将复合应用应用到定理2中得到每个水道的PRi。一个产生冷却系统候选设计的方法是从如后PRi系列中选出坐标系。为简化阐述,假设每个水道C的自由度为和,被邻近水道共用。为得到一个设计,选择了PR1中的一个点(X1,X2),然后,选择一个X3使(X3,X2)在PR2内。这个选择过程在下一个水道PR坐标中重复,直到确定所有的自由度时停止。此方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一个步进中无论坐标值如何选取,后续步骤中总存在一个下一坐标可选有效值。5应用源运算法则的自动化设计过程 为测试C-空间方法在支持自动化布局设计过程时的可行性,在C-空间建立项目中插入与应用了一个简单源运算法则(GA)25。在实施GA时候用到了一个简单的染色体结构,它由一系列nF真值g1g2gnF组成,其中gi的真值在01之间,nF冷却系统的自由度。为得带一个形状设计,用到了前面部分提到的方法和应用g作为一个百分比值来选择坐标。例如,中坐标的有效值的在区间和,其中,就得的选取值为,(也就是在第一区间)否则就设置为(也就是在第二区间内)一个单点交叉操作,一个转化操作和转迹线轮选择方法26被用于GA过程中。之前研究中提到的模糊记值方法13,14对相对于机构的候选设计的适合性进行快速评定。必须注意的是在在GA过程开始之前,建立起每个水道的,经过一次建立得到,因此不会影响GA演变过程的计算时间。下一部分给出了一些由GA过程得到的布局设计实例。6.实例研究 图9(a)显示出了实例部分的2个观察结果。图9(b)显示了当只考虑系统冷却效果时,具体给出每个冷却水道的理想位置的冷却系统的初始设计。(为了便于表征,只给出了行腔部分冷却系统的图示)。在理想位置上,水稻C5和模具组成发生干涉现象。用提出的方法进行布局设计,自动化,就建立起了每个水道的。例如,图9(g)和(h)显示了水道的和。值得注意的是是通过将和其他复合得到,因此是亚设置,如数据明显指出。在所有的计算完成之后,GA过程开始调用,图9(j)显示了演变过程中得到的初始设计最大适合值。最大适合值在产生值接近600时开始收敛。如图9(c)所示,冷却系统由15个自由度组成,他们的值在表1中列出。叫“初始设计”的行显示初始设计的值。下一行显示设计1的值,它是GA过程在1000生产后得到最好的设计。如表中明显之处,涉及1通过减小1.21mm得到。图9(d)显示设计1,这个调整对应于沿着Z方向减小以消除和之间的干涉。这个调整对水道和到也适用。表1也显示设计1中所有其它的值都保持在规定初始至0.2mm误差以内。为更好的表征C-空间方法,模成分沿着Y方向移动同相截,如图9(e)所示。这个新障碍增加了自由区域的约束以至于方向体移动性受到很大限制。这个效应在更新中显示出来,如图9(i)所示,其中只有的上部分在图9(h)中显示出来。以所有水道新的再次调用GA过程以获得设计2。适合值在图9(k)中显示。值得注意的是最佳适合值比设计1中获得的要小。这很合理,因为约束的增加,偏移量与真实值的差距很大。又GA过程获得的值在表1的最后一行中显示出来。如表中所示,调整5mm以清除同的干涉。这同沿Z方向移动水道到相对应。现在和截面不能通过调整使其光亮。而调整和,相应地将沿-Y方向移动2.94mm,沿-X方向移动6.22mm如图9(e)所示。为保持连结性,和也作相应的调整。设计2显示,当一个水道的约束数(如)变化时,提出C-空间方法很好的将这个效应传播到其它水道(如和)中去,以至于所有这些水道的可行设计组得到相应的调整。C-模型冷却分析用于分析设计得到的布局图。从图10(a)到(d)可见,两个设计中,冷却时间为20s时,最高模-壁温度在以上。它们的最大温度偏差小于,这表明两种情形下,提出的方法能够得到满意的设计布局。从图10(c)和(d)观察得到,同设计2比较,涉及1中工件大部分没有产生变色。这表明在设计1中很多工件的温度偏差在以内。这是因为在设计2中,随着空腔中的水道向模压移动了5mm,冷却效果变得不均匀,这表示当施加很多约束时,保持初始理想冷却效果很困难。它也解释了为什么设计2的最大适切性稍微小于设计1的最大适切性。 (a)示例零件(b)冷却系统的初始设计(a)冷却系统的15个自由度(b)设计1(b)移动和相交(b) 设计2图9 分层设计表1.冷却系统的自由度7讨论与结论在执行C-空间方法中,一个单元列举方案被用于简化这个方法的执行,在目前的执行中,C-空间一维分辨率为0.15mm。对冷却系统设这个分辨率是足够的,因为对一个好的调整,如0.01mm,冷却系统的功能变化是很难发现的,然而,该研究中所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局限于相应的表现项目。实际上,基于理论2的方法,所有C-空间计算和存储都在3维空间内完成,因此标准校核模型技巧可以应用。 该研究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发展了一个特别的支持布局设计的C-空间方法。应用这个C-空间方法,所有的可行布局设计很好的被显示出来。同时我们得出了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冷却系统设计的优化设计支持,还可以用于生产制造。该方法克服特殊启发产生布局设计的局限,如前面的方法13,14。这个C-空间方法能够独立作为一个系统去支持互动布局设计。它使设计者在不用检查冷却系统截面和其它模型插件能够开发出设计方法。该研究主要目的集中在冷却系统设计的几何形状构成方面。在设计冷却系统时,其它参数如冷流率,冷却时间,包装时间,挤出时间都需要被考虑进来。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将这些所有参数进行考虑插入配备更复杂的GA的C-空间方法,如8报道所示。需要对该方法进一步研究,其他研究方向包括C-空间方法处理冷却系统拓扑变化和具体设计约束,如初始设计选择水道之间的变化几何形状和拓扑约束扽。鸣谢该文章中所完成的工作得到香港城市大学战略研究部(项目No.7001775)的大力支持。(a)设计1的模具温度 (b)设计2的模具温度(c)设计1零件的不同温度 (d)设计2零件的不同温度图10。用CAE模具冷却分析系统比较这两个布图设计引理2在中给定两个区间和。如果,那么引理3 在中给定,那么引理4 在中给定任意两个和。如果,则它们对的投影满足:引理5 给定两个区间和满足。则在中的区间满足:引理6 给定三个区间、和满足和。则在中的区间满足:引理7 引理8 给定两个区间和满足,其中点在中,点在中,如果 那么: 定理1参考文献: 2009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指导教师王致坚学生姓名夏友课题名称自动断浇口支架注射模设计内容及任务一.设计塑件二.设计任务 1选定制品的成型工艺; 2完成制品的模具设计图纸; 3选定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技术要求,并制订主要工作零件的热处理和加工制造工艺路线; 4撰写设计说明书。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1、按要求装订说明书并附带图纸(图纸量不少于2.5张), 2、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页、字数不得少于10000字), 3、相关论文英文翻译。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备注第 3 周至第4 周第4 周至第 5 周第5 周至第 6 周第 6 周至第 7 周第7 周至第 8 周第8 周至第 9 周第9 周至第10 周第10周至第11 周第11 周至第 12 周在图书馆及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针对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设计及调研集中实习拟订设计任务书模具结构的总体设计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工作答辩主要参考资料1 陈万林编著,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02 陈锡栋 周小玉主编,实用模具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3 黄健求主编,模具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国家标准总局编,塑料模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5 黄毅宏编,模具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6王孝培编,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 彭建声主编,模具技术问答,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教研室意见年 月 日系主管领导意见年 月 日 2009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自动断浇口支架注射模设计 系 、 部 机械工程系学生姓名: 夏 友 指导教师: 王致坚 职称 副教授 专 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班 级: 机制0608 完成时间: 2009-5-3 摘 要 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本设计首先说明了塑料工业的重要地位和当今注塑模具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工业将继续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其次介绍了注塑件的一般设计原则,对塑件的特征如倒圆角、加强筋等做了说明,从实际来看,几乎所有的注塑件都遵循这些原则。在做好注塑成型的准备工作之后,接着介绍了模具设计的内容,冷流道注塑模具无外乎包括四大系统:浇注系统、温度调节系统、顶出系统和机构系统(其实也可以归为顶出系统,该系统如斜导柱、滑块和开闭器等)。在浇注系统的设计中根据经验公式取流道横截面形状,确定浇口尺寸,对流道剪切速率进行校核;温度调节系统说明了设计的一般步骤,确定冷却时间,计算体积流量等;顶出系统着重说明了推杆,推管的安装要求,并进行强度校核;该模具属于简单脱模机构,无滑块抽芯机构,也无开模先后顺序的要求,做完这些工作之后,该模具的设计到此结束。关键词:注塑;瓶盖;模具ABSTRACTplastic industry is in the world grows now one of quickest industry classes, but casts the mold is development quick typ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casts the mold to understand the plastic produc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 quality to have the very big significance.This design introduced the injection takes shape the basic principle, specially single is divided the profile to inject the mold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to cast the product to propos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sign;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cold flow channel injection evil spirit mold pours the system,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goes against the system the design process, and has give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mold intensity request; Finally introduced now in the world the most popular three dimensional CAD/CAM system standard software PRO/ENGNEERs PROGRAM module, and led the wrap to the guide pillar to carry on the parametrization design.Through this design, may to cast the mold to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notes in the design certain detail question, understands the mold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Through to the PROGRAM study, may establish the simple components the components storehouse, thus effective enhancement working efficiency.Key word: Injection;Cap;Mold 目 录1成型工艺拟定及选用设备31.1制品成型工艺的分析。41.2成型工艺规程的拟定。41.2.1 ABS 塑料的成型特性:(查表15,塑料模设计手册,机工版)41.2.2成型工艺规程:41.2.3成型设备的类型、型号及技术参数选择。5(1) 估算制件的体积、重量以及正面投影面积:52模具结构设计72.1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确定。72.2制件分型面的确定。72.3型腔数目的确定和排列。82.4 确定浇注系统的位置和类型。82.5 型腔零件的结构设计。82.5.1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82.5.2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102.6动模部分的支承板设计122.7模具结构零件设计132.7.1导柱、导套的设计132.7.2抽芯机构设计162.7.3脱模机构设计:172.7.4浇口套的设计203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设计213.1冷却系统的设计223.1.1冷却水管道的设计计算:223.1.2冷却水管道的布置.244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244.1模具总厚度设计244.2模具外型轮廓尺寸校核254.3模具安装槽的校核:254.4锁模力的校核:255典型工作零件的热处理及加工工艺的制订255.1定模板。255.2主型芯。266本设计在实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67毕业设计小结268主要参考文献27致 谢281成型工艺拟定及选用设备1.1制品成型工艺的分析。该制品属盖壳类塑件,形状结构较简单,壁厚均匀;因塑件的尺寸精度和外形精度要求较高。故可选用收缩率较小的常用塑料 ABS。根据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高、壁厚中等及 ABS塑料成型流动性差的特点,可选中心点浇口,以保证塑件壁厚均匀。表面无明显浇口痕迹。为了防止制件在顶出时不变形,采用推板+推杆+推管的组合方式将制件顶出。因制件的侧形状简单,尺寸较小,抽芯距离不大,抽芯力小等特点,故采用弹簧侧抽芯机构。该制件的技术要求及所选用的塑料成型特性,宜采用注射成型的方式成型。1.2成型工艺规程的拟定。1.2.1 ABS 塑料的成型特性:(查表15,塑料模设计手册,机工版)无定形塑料,其品种牌号很多,各种的机电性能及成型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确定成形方法及成形条件。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于0.3%,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毫米左右。(流动性比聚苯乙烯,AS差,但比聚碳酸酯、聚氯乙烯好。)比聚苯乙烯加工困难,宜取高料温,模温。模具设计时要注意浇注系统对料六阻力小,进料口出外观不良,易发生熔接痕,应注意选择进料口位置,形式,顶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料表面呈现“白色”痕迹,脱模斜度宜取2以上。1.2.2成型工艺规程:注射成形机类型:螺杆式。料筒温度: 前段: 180200 中段: 165180后段: 150170预热:温度 8085 时间 23小时。喷咀温度: 180190 模具温度: 50 80 注射压力: 100 140 成型时间: .注射时间:2090秒 .高压时间:05秒 .冷却时间:20150秒。说明:塑料成型的料筒温度、模具温度、保压时间的控制对于制品的成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中必须根据多次试模,不断调整成型工艺参数,以达到制件的生产要求的工艺参数。1.2.3成型设备的类型、型号及技术参数选择。(1) 估算制件的体积、重量以及正面投影面积:.体积 V体: V1=3.144.40.3-3.144.0 4.00.3 =3.16 cm3 V2=3.14(44-3.73.7) =14.5 cm3 V3=3.143.73.70.3 =12.9 cm3 V4=3.142.1(0.707-0.40.4) =2.17 cm3 V5=3.140.332 =0.17 cm3 V6=V1+V2+V3+V4-V5 =3.2+14.5+12.9+2.17-0.17=32.6 cm3.塑件重量G:查表14(塑料设计手册,机工版)得ABS的比重:1.05g /cm3 G = PV =1.0532.6 = 34 克.正面投影面积 F投: F投 = 3.144044.4 =60.8 cm2成型设备选择。.容量V注的计算: 由公式: 0.8V注V件 得: V注 = V件0.8 = 32.60.8=40.7 cm3.根据初步估算的注射容量,查表8(塑料模设计手册)得到预选注塑机的类型、型号及技术参数:XSZY60型注塑机技术规范及特性名称数值名称数值螺杆直径(毫米)38最大模具厚度(毫米)200最注射容量(立方厘米)60最小模具厚度(毫米)70模力(吨)50模具板最大距离L0(毫米)380注射压力(公斤/立方厘米)1220模板行程L1(毫米)180最大注射面积(平方厘米)130喷嘴圆弧半径R(毫米)12 2模具结构设计2.1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确定。根据制件的基本结构,为满足已拟定好的成型工艺,即使于浇注系统的废料取出、侧孔的成型抽心要求。故该模具可选定双分型面注射模。2.2制件分型面的确定。 便于塑件的取出及有利于侧向抽心,应采用如图所示的分型面。即-分型面: 3 - 1图2.3型腔数目的确定和排列。 因该制件的年产量只有1万件,批量不大,精度要求较高,故宜采用将型腔排在模具中心部位。2.4 确定浇注系统的位置和类型。 根据所选用塑料成型特性和模具类型,为保证制件的成型和质量,采用中心点浇口形式,如31图所示。 2.5 型腔零件的结构设计。2.5.1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根据制件图所给的尺寸,所选塑料的收缩率,脱模斜度等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取脱模斜度 2,ABS塑料的收缩率: S =0.6%. (1)型腔尺寸计算: 88-0.20尺寸变换为:88.1-0.30 L1 =Ls(HS)-3/4+2 =88.1(1+0.6%)-3/40.30(0.31/4) =88.4+0.075 80-0.10 L2 =80(1+0.6%)-3/40.10+(0.101/4)=80.4+0.025 14.1 L3 =Ls(1+S)-3/4+2=14.1(1+0.6%)-30.1/4+(1/40.2)=14.1+0.05 200.10 H4 =Hs(1+s)-2/3+2=20(1+0.6%)-2/30.1+(0.11/4)=20.06+0.075 210.10H5=Hs(1+s)-2/3+2=21(1+0.6%)-2/30.1+(0.11/4)=21.08+0.025 (2)型芯尺寸的计算。 74+0.10l1= ls(1+s)+3/42=74(1+0.6%)+3/40.10(1/40.10)=74.5-0.025 8变换为7.9+0.2l2=ls(1+s)+3/42=7.9(1+0.6%)+3/40.2+(1/40.2)=8.1-0.05 6变换为5.9+0.2l3=ls(1+s)+3/42=5.9(1+0.6%)+3/40.2(1/40.2) =6.1-0.05 170.10变换为 16.9+0.20h4=hs(1+s)+2/32=16.9(1+0.6%)+2/30.20(1/40.20)=17.1-0.05 210.10 变换为:20.9+0.20h5=hs(1+s)+2/32=20.9(1+0.6%)+2/30.20(1/40.20)=21.1-0.05 3 变换为:2.9+0.20h6=hs(1+s)+2/32=2.9(1+0.6%)+2/30.2(1/40.20)=3.05-0.05(3)中心距尺寸的计算: 400.10 尺寸 C1=Cs(1+S)d2/2 =40(1+0.6%)0.2/24 =40.20.025 10尺寸 变成100.10 C2=Cs(1+S)d/2 =10(1+0.6%)0.2/24 =10.060.0252.5.2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1) 凹模结构设计.根据制件的结构简单,属小型制件,再根据初步选定的模具类型,简化模具结构,故将凹模设计成整体形成,如图所示:b.凹模的外形尺寸 根据所选注塑模机的拉杆距离190230 mm ,再考虑到整个模具的结构,将凹模的外形尺寸定为:长 宽 高:18018030 mm ,如图3-2所示:(2)型芯结构设计 根据制件的结构,从便于加工,节省贵重材料,塑件的顶出脱模等方面考虑,本模具的主型芯采用组合形成,如图所示:固定方式采用轴肩加上销钉的方式。(3)动模板的结构设计.动模板的设计依据 因该模具的主型芯设计组合形成,故动模板也就是动模套模板,动模板一般受拉伸,弯曲,压缩三种应力,变形后会影响型腔的尺寸精度。因此,在考虑,套模尺寸时,应兼顾模具结构厚度与注塑成型中的工艺固素,故将该板设计成厚度为30mm ,长,宽设计成与定模板一样。b.模板的结构形成如下图所示:2.6动模部分的支承板设计(1)根据塑件的投影面积60.8cm2 ,参考教材(机工版)P101查5-9表,支承板的厚度可选为:高=25 mm 。(2)支承板简图:.动、定模的座板设计 根据动模,定模板的外形尺寸,考虑到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动、定模座板可选择为:长宽高:8023020 2.7模具结构零件设计2.7.1导柱、导套的设计(1)导柱的布置:(由手册4.P514.表2-6-11) 布置位置,如图所示: (2)导柱的结构形式(由手册1.P220,表5-57) 选阶梯形式导柱,四根,如图:尺寸规格表 公称直径dd1d1固定孔公差DHL2RWL1 尺寸公差尺寸公差 16-0.02-0.0424+0.027+0.009+0.027284522.516(3)导套的布置与导柱相同 结构形式.(由手册,P221,表5-58,5-59)选I型 导套。如图:尺寸规格表:公称直径dd1d1固定孔公差DHL2RWL1尺寸公差尺寸公差160+0.01924+0.023+0.009+0.03325282.52.5182.7.2抽芯机构设计 (1)抽芯力计算:由手册1,P33公式5-27,Q抽=Ahq(cosa-sina) =0.60.3100(0.2cos0.5-sin0.5) =15.32 kg(2)抽芯机构形式 采用弹簧,斜锲滑块抽芯 示意图 b.锁紧块设计 如图所示:(3)抽芯距离计算: 抽芯距:S=3+2=5 2.7.3脱模机构设计: 根据制件的结构特点;为了防止制件脱模变形,采用推板+推管+推杆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脱模机构采用: 推板+推管+推杆结构(1)推杆的结构设计从加工方便,结构简单,使模具紧凑等方面出发,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式:(2)推管的设计. .推管的结构形式(由手册、机工板,P231表5-59) 选择形式推管。如图所示: b.尺寸规格表: 公称尺寸尺寸D1D2D3HL1尺寸公差尺寸公差8+0.01614-0.016-0.04318122253(3)推杆的设计。 .结构形式(由手册、机板、P228、表 5-65)选取型圆顶杆形式,如图: b.尺寸规格表: 公称尺寸dD与推杆配合的孔 尺寸公差尺寸公差d孔公差长度L1尺寸8-0.015-0.05512-0.1-0.2+0.03015(4)推杆固定板设计外形尺寸的确定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支承板的外形尺寸及 推杆固定板动模座板尺寸的确定。再综合考虑其它一些 因素。将其外形尺寸定为:125 125 10 b结构形式:如图所示:2.7.4浇口套的设计 (1)浇口套形式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浇注系统类型,既中心点浇口形式,由手册P223查表5-61得浇口套形式为:整体式,如图:(2)浇口套的尺寸,如下d与d配合的孔公差DRLL1d尺寸配合公差35+0.027+0.009+0.0275512302043模具温度调节系统设计因制件属小型零件,且模具较小,且ABS塑料要求模具度在40oC左右,故可不设加热装置. 3.1冷却系统的设计3.1.1冷却水管道的设计计算:(1)求塑件每次注射的容量GG =(1+0.15)G件 =1.1534 =39.1(克)查表获塑件的单位热流量Q1(KJ/kg)ABSPPCDPEHDPEPVC3.1-4.01025.9 1025.9-6.91026.9-8.01.6-3.6102ABS可取4.0 10 10KJ/kg 设开模时间t开=7s,注射时间t1=5s,冷却时间t2=8s,则生产周期为t=20s,由此得每小时注射次数为: N=3600/20=180次/小时 代入下式得出单位时间内型腔总热量 Q=N G Q1 =180 39.1 4 102 =2.82106(J/h) 由简便公式求得冷却水体积流量qv =Q/C1(Q1-Q2) 式中:-冷却水密度。103千克每立方米 C1-4187 Q1-出水温度(取25摄氏度) Q2-进水温度(取18摄氏度)故:qv=(2.87106/60)/1034.87(25-18)0.1610-2(m3/min) 查表得冷却水管直径d 和水的流速v. 水管直径:d=8mm 水管直径V1(m/s)Qv(m3/min)81.665.010-3101.326.210-3121.107.410-3150.879.210-3由表选得=8,v=1.66(m/s) 求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V. 由式(8-11)有: V = 4qv/d2 =40.1610-2/3.14(8/1000)260 =0.54(m/s) 求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介质的传热膜系数. 查表8-5得=7.22(水温为30时) 由式8.2有:=4.87(pv)0.8/d0.2 =1.21107 (j/m2*h*) 求冷却水管的总传热面积A. 由公式8-10有:式中Q2-模具平均温度取40. 传热面积: A = 60Q1/RQ2(Q1+Q2)/2 =602.8610/60/1.21107(40-(25+18)/2) =0.0128m2 求模具上应开设的冷却管的孔数n. 由式8-12 n = A / dL =0.0128/(3.140.0080.18) =2.45(孔) 由 v=0.54m/min为计算速度,流速很慢,故调整流速,按表有: 取 v=1.0m/min 重新计算有: n=1.6根 取 n=2 根.3.1.2冷却水管道的布置.布置方案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动断浇口支架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CAD】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810301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