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祛风湿药和祛风剂ppt课件_第1页
3祛风湿药和祛风剂ppt课件_第2页
3祛风湿药和祛风剂ppt课件_第3页
3祛风湿药和祛风剂ppt课件_第4页
3祛风湿药和祛风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祛风湿药和祛风剂,(一)祛风湿药(二)祛风剂,1,(一)祛风湿药,1.概念凡能祛除肌肉、筋骨、经络间风湿,解除疼痛,治疗痹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2.适应症主要用于各种痹证。,2,3.使用注意(1)辨证分型,分别选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或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品。(2)本药多辛温香燥,易伤阴血,故阴血虚者慎用。(3)本病多病程长,可做丸、散、酒剂服用。,3,独活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4,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膀胱经,5,功效主治:祛风胜湿风湿痹痛善治腰以下痹证散寒解表风寒表证,兼湿邪者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6,其他祛风湿药,7,威灵仙:祛风湿止痛(要药)、逐痰消饮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广)木防己,(粉)汉防己,8,秦艽:祛风湿、退虚热、利湿退黄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热痹),9,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南,北,10,伸筋草:祛风湿,舒筋活络海风藤:祛风湿,舒筋活络木瓜:舒筋活络(要药)、化湿和胃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活络,11,桑枝:祛风通络(上肢痹痛),12,(二)祛风剂,13,1.概念,以祛风湿药或祛风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作用的方剂。这里主要指疏散外风剂。,14,2.分类,祛风散邪剂:如川芎茶调散;祛风除湿剂:如独活寄生汤;,15,3.使用注意,(1)分清外风和内风。(2)辨别风、寒、湿、热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16,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12g、白芷12g、羌活12g细辛3g、防风4g、荆芥12g薄荷24g、甘草12g,17,功用:祛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18,方解,川芎、羌活、白芷祛风止痛君细辛祛风散寒止痛臣防风、荆芥疏散上部风邪薄荷祛风解表,清利头目清茶上清头目,并制约温燥升散佐甘草调和诸药使,19,方歌,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20,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9g、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21,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养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22,方解,独活祛风除湿君细辛、桂心助君药祛风除湿止痛臣秦艽、防风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祛风湿四物汤养血活血佐人参、茯苓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使,23,方歌,独活寄生秦艽风,细辛杜仲牛膝益四物参苓草桂心,久痹虚证服之愈,24,思考题,1.什么叫祛风湿药?其适应症是什么?2.试比较羌活和独活的功效和主治。3.试述独活寄生汤的组成、功效、主治。,25,三、祛湿药和祛湿剂,(一)祛湿药(二)祛湿剂,26,(一)祛湿药,1.概念以祛除湿邪为主,治疗湿性病证的药物。,27,2.分类,芳香化湿药:如藿香、佩兰淡渗利湿药:如茯苓、泽泻清热利湿药:如茵陈、车前子,28,3.使用注意,(1)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含有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2)芳香化湿药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气阴两伤者慎用。(3)淡渗利湿药,易伤阴液,阴津损伤者慎用。,29,1.芳香化湿药,30,藿香别录,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藿香的全草。土藿香全国均产;广藿香主产于广东、海南、台湾。,31,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经,32,功效主治:芳香化湿湿阻中焦证和中止呕脾胃湿浊的呕吐发散表邪暑湿证和湿温初起,33,用法用量:5-10g,鲜品10-15g。只需煎4-5分钟即可。,34,苍术别录,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等地;北苍术主产于内蒙古、河北等地,35,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经,36,功效主治:燥湿健脾湿阻中焦证祛风胜湿风寒湿痹发散表邪风寒表证外感时行不正之气明目夜盲、目眼昏花,37,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或入丸剂。阴虚内热者慎用。,38,其他芳香化湿药,39,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40,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佩兰:化湿、解暑,41,2.淡渗利湿药,42,茯苓本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主产于云南、安徽、四川等地。,43,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用法用量:15-2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44,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内停健脾益气脾虚证宁心安神心悸、失眠,45,各种茯苓的特点,白茯苓-健脾渗湿脾虚湿盛证赤茯苓-清热利湿湿热小便不利茯苓皮-利水消肿皮水茯神-宁心安神心神不宁失眠证,46,其他淡渗利湿药,47,猪苓: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下焦湿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除痹,48,冬瓜皮:利水消肿(热性水肿)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49,3.清热利湿药,50,茵陈本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或滨蒿。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江西等地。,51,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用法用量:10-30g,水煎服或外洗,52,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退黄黄疸阳黄湿热茵陈五苓散阴黄茵陈四逆汤,53,车前子本经,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54,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用法用量:10-15g,包煎,55,功效主治:,利水通淋热淋止泻暑湿泄泻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清肺止咳痰热咳嗽,56,其他清热利湿药,57,滑石:利水通淋、清热解暑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扁蓄:利水通淋、杀虫止痒灯心草:利水通淋、清心除烦喉痹(外),扁蓄,瞿麦,58,海金沙:利水通淋(热淋)、包煎石苇:利水通淋止血(血淋)、清肺平喘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石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59,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痹、通乳大剂量关木通(60g)可致急性肾功能竭通草:清热利水、通乳,通草,60,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萆解:利湿化浊、祛风止痛,61,(二)祛湿剂,1.概念以祛湿药为主,治疗湿性病证的方剂。,62,2.分类、适应症,芳香化湿剂湿阻中焦证淡渗利湿剂水湿壅盛之癃闭、淋浊水肿、泄泻等清热利湿剂湿热外感、湿热内盛或下注的各种病证,63,3.使用注意,(1)祛湿剂多由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组成,易伤津液,故素体阴虚、病后体虚慎用。(2)孕妇慎用。,64,茵陈蒿汤伤寒论,组成:茵陈30g、栀子15g、大黄9g功用:清热、利湿、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