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2) 1-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用).doc
4333数控电解机床电解液输送装置系统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通过答辩】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7816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9-18
上传人:圆梦设计Q****9208...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邱**(实名认证)
湖南
IP属地:湖南
45
积分
- 关 键 词:
-
数控
电解
机床
电解液
输送
装置
系统
设计
机械
毕业设计
全套
资料
已经
通过
答辩
- 资源描述:
-
4333数控电解机床电解液输送装置系统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通过答辩】,数控,电解,机床,电解液,输送,装置,系统,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经,通过,答辩
- 内容简介:
-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紫 金 学 院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吴文俊 学 号: 060104206 专 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设计 (论文 )题目 : 数控电解机床电解液输送装置系统设 计 指 导 教 师 : 赵建社 2010 年 3 月 19 日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特种加工技术属于机械制造学科的科研 前沿。电解加工是特种加工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尤其适合于难加工材料、形状复杂或薄壁零件的加工。 加工时,工件为阳极,接电源正极;工具为阴极,接电源负极,极间通以 524时保持一定的加工间隙,间隙内流过具有一定压力( 电解液 (一般为中性盐的水溶液,常用的为 ,阳极逐渐溶解,电解产物被高速( 550m/s)电解液带走。如果工件初始形状与工具阴极形状不同,则工件上各点距离工具阴极型面的距离不同,相应地,各点的电流密度(一般为 10500A/不 同。距离近的位置,相应的电流密度相对较大,阳极溶解速度快;反之,距离远的位置,电流密度小,相应的电流密度相对较小,阳极溶解速度慢。经过一段时间的电化学溶解,工件表面形成与阴极工作面基本相似的形状 2。 电解加工以其加工速度快,表面质量好,不怕材料强、硬、韧,无宏观机械切削力,工具阴极无损耗,可用同一个成型阴极作单方向送进而成批加工复杂型腔、型面、型孔等优点 15, 20世纪 60年代初,首先在炮管膛线和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加工中得到应用;其后又逐渐扩大应用于加工锻模型腔、深孔、小孔、长键槽、等截面叶片整体叶 轮以及去毛刺等,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5。 70年代以后,虽然其应用范围有所减小,但应用要求更高且在某些新的领域又得到新的应用 6。 电解加工设备是一个完整的配套系统,由机床、电源、输液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1。 在国内 ,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航天航空工艺研究所和首都机械厂等单位相继开展了脉冲电流电解加工的研究。尤其是在 1987年 流两用电源 (脉冲电流峰值达 5000安培 )12。近几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等又开展了高振窄脉冲 电解加工的研究,最小加工间隙 加工精度显著提高 13。可以预见,高频窄脉冲加工将成为提高电解加工精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生产企业的数控机床拥有率率逐年上升,在大中型企业已有较多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 14。在这些数控机床中,除少量机床以都处于单机运行状态,并且相当部分处于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 3。目前世界数控机床消费趋势已从初期以数控电加工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转向以加工中心、专用数控机床、成套设备为主 4。 电解液的研究和改进方面, 七十年代初,除了传统的 际上也开展了以 国是较早研究非线性电解液的国家之一,在八十年代初,合肥工业大学通过对电流效率曲线的试验研究,证明低浓度 7。在此基 础上,又对非线性复合电解液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一系列适合不同加工材料的电解液配方,从而在满足提高加工精度要求的同时,又克服了低浓度非线性电解液的电流效率和电导率低的缺点,因而更适合于实际生产 8。 正确使用电解 液是电解加工的重要条件电解液在电 般其反应能力对于铁、铬、镍等金属以卤素族作电解质能力最强,而以 解液还要有利于避免正离子沉附于负极,以这点来说, 解液的溶剂要求有较高的导电率外,还要有较低的粘度,以利于离子的流动,以水溶液为佳 12。常用的电解液有 12 18的氯化钠溶液和 14 20硝酸钠溶液,一般由于氯化钠溶液腐蚀速度比硝酸钠溶液快,所以常用于去除大量材料的加工,如电解针阀体盛油槽,泵体内孔去毛刺等。相反,硝酸钠溶液的 加工精度比氯化钠溶液要高14。 电解液的各种参数对电解加工过程有显著影响的是浓度和温度一般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电解液浓度低,表面粗糙度就好,加工精度就较高 18。另外,实践证明,当电解液的温度高于 4O 5O时,加工部位表而质量明显破坏,精度下降,为了不影响生产效率 温度下限也不宜过低,一般控制在 3o 35 以保证加工尺寸的一致性 16。 电解液系统还必须有足够的流速,藉以清理正极表面,带走沉淀物,并冷却加工反应区,因此,电解液系统应实现较高的压力一般为 5至 15个大气压与较大的流速 5 m s10 m s15。另外,电解 液 必须经过过滤,把腐蚀物和杂质过滤出,不但加工质量好,而且不容易短路。目前过滤的方法有沉淀过滤,离心过滤,陶瓷芯 (纸芯 )过滤三种 17。 本课题中,设计要求 电解液输送系统在保证现有循环过滤的基础上,增加恒温及压 力控制装置,使得加工过程中电解液参数易于精确控制,从而提高电解加工精度 。 即包括电解液输送装置设计和电解液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两部分,其输送装置是为了满足电解加工过程中对电解液的过滤、输送、压力、流量控制等要求,其温度控制系统是为了满足对电解液温度实现智能控制的要求,这一设 计可以提高电解加工机床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 电解液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本次设计的关键,电解液的温度是影响电解加工的重要因素 ,为了精确的方便的对电解液温度进行控制,我将选用 80后同过编制汇编程序以达到温度恒定控制的要求,这套系统可达到对电解液温度的精确智能控制。 本课题还要求设计电解液液压控制系统,可以选用合理的液压元件和动力元件构成整个装置可满足方案要求,以达到对电解液的流速和压力的控制。 参考文献 : 1 王建业 , 徐家文 . 电解加工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 刘晋春,赵家齐,赵万生 . 特种加工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83 3 北京市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编委会 . 电解加工 J.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1981 4 朱荻 M. 南京航空学院博士论文 , 1985 5 洛阳拖拉机厂等 . 锻模混气电解加工总结 (一 )M. 电加工, 1977(3) 6 余承业等编著 . 特种加工新技术 M.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5 7 朱树敏 . 低浓度硝酸钠电解液的特性和应用电加工 M. 1983(4). 8 朱树敏 , 陈淑芬 , 张海岩 . 低浓度复合电解液的性能及应用 J. 电加工, 1985(6) 9 K DM of 1995). 10 钱军 . 精密电解加工及大功率脉冲斩波器的研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论文J, 1996 11 金庆同 , 余承业 . 探讨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途径 . 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 M. 1993. 12 朱树敏,沈光祖锻模的脉冲电流电解加工 J. 电加工, 1990(1). 13 王建业电解加工技术的新发展 高版窄脉冲电流电解加工 J. 电加工, 1998(2) 14 张永俊数控展成法电解加工扭曲叶片整体叶轮的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J, 1994. 15 电解加工编译组编译电解加工一根据国外资料编译 M.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1977. 16 朱荻 . 国外电解加工的研究进展 J. 电加工与棋具, 2000(1). 17 徐锦康机械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18 章成军 . 电解加工原理及应用 . 上海浦东依维燃油喷射有限公司 J. 2003. 19 丁苏赤 , 陈远龙 , 万胜美 .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新型数控电解加工机床 J2004,(1): 29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 要求解决的问题: ( 1) 根据电解加工机床的设计要求 ,设计电解液槽的结构。 ( 2) 电解液的恒温 控制,系统要求对电解液的温度有精确的控制,以达到更高的电解加工精 度。 ( 3) 电解液的液压输送系统,要求能精确控制电解液输送的流速和压力。 二 解决的方法: ( 1) 学习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要严格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安排的进度 , 在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符合任务要求的系统装置。 ( 2)采用 80片机及相关硬件组成微机基本系统 采用汇编语言进行单片机编程,以实现温度控制 ,并采 用 热电耦、键盘、显示管等硬件与上述硬件设备共同构成温度控制模块 ,安装加热和冷却装置,以调节温度。 ( 3) 液压输送系统选取液压泵,电动机,和 溢流阀 , 节流阀 , 单向阀 等液压元件来组成。 ( 4) 电解槽选用玻璃钢来制造,安装过虑网,采用 4 级逐级过虑方法,设计 4 个电解槽,使电解液流经自然沉淀。 ( 5) 使用 二维工具,完成液压控制输送系统及电解槽的结构、零部件和总体设计等。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从文献综述可看出已经查阅了较多资料, 对电解加工原理、设备及电解液系统有了初步认识,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但有总体思维逻辑顺序有点混乱,希望更进一步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利于在后续设计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