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_第1页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_第2页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_第3页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_第4页
第1课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单元解读,读一读导语部分,了解本单元内容,1、含义:讲一讲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所谓“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的不同学派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链接,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返回,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剑桥大学历史系),1.穆罕默德2.艾萨克牛顿3.耶稣4.释迦牟尼5.孔子6.圣保罗7.蔡伦,18.秦始皇20.毛泽东21.成吉思汗75.老子82.隋文帝92.孟子返回,7,课标要求(读一读),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重难点:百家争鸣的原因及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探究:“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提示: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环境,想一想并议一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环境:,(铁犁牛耕)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大融合,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原来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地位上升;,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1、含义,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基础,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人才基础、舆论阵地),新的统治阶级尚未确立绝对权威,补:科技因素:此时科学技术且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民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同时书写工具的进步(毛笔),从以上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想一想,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决定这一时期的文化,一轮通史链接政:经:文:,分封制瓦解、诸侯集权出现强化趋势(奴隶封建),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生产力提高,礼崩乐坏、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含义,3、百家争鸣的实质,“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快速浏览课文,本课几个标题,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知识梳理,15,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1)简介讲一讲,今天山东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1)简介,(2)主张,A、思想的核心,仁,(链接),练一练(2011年上海)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B,读一读材料并想一想孔子另一主要思想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不学礼,无以立。”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狭义: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正名”,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练一练(典题例析)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A,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1)简介,(2)主张,A、思想的核心,仁,B、礼(以礼治国、克己复礼),C、主张调整仁礼的方法中庸,只有“礼”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会模糊上下尊卑,恰当地协调“礼”、“仁”关系,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及贵贱分明、又温情和谐;,想一想:西方哪一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也主张“中庸论”?,练一练(2010年浙江)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D,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1)简介,(2)主张,A、思想的核心,仁,B、礼(以礼治国、克己复礼),C、主张调整仁礼的方法中庸,D、主张为政以德,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注意:其思想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有教无类。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朝闻道,夕死可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育思想,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1)简介,(2)主张,A、思想的核心,仁,B、礼(以礼治国、克己复礼),C、主张调整仁礼的方法中庸,D、主张为政以德,E、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张;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017年全国高考课标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读一读材料“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为政,孔子对鬼神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1)简介,(2)主张,F、世界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政治与人事,G、伦理观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还修订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因乐后来亡佚,就只有五经了。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文化贡献,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1)简介,(2)主张,G、伦理观性相近、习相远,H、文化贡献整理编纂六经,F、世界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政治与人事,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仁核心:仁者爱人;,礼: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保守性),敬鬼神而远之,注重政治与人事。,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全面发展,文化贡献:,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言论被总结为论语,知识总结归纳,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为政以德(民本),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1、儒家创始人春秋孔子,(1)简介,(2)主张,(3)、地位和影响/评价:(议一议),参考示例:a、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他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c、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d、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e、他主张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分值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逻辑化、条理化),31,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2、儒家思想(战国中期)代表人物孟子,(1)介绍:讲一讲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后人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读一读并想一想以下材料反映哪些观点?,1、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2、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注意: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权为中心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B,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亚圣,4、倡导养浩然之气,对程朱理学影响重大5、道德规范:仁、义、礼、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6、人格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5,(3)地位和影响:,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练一练(典题例析)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和孔子一样倍受尊崇,但事实并非如此,孟子却好象被忽略了。原因是孟子的思想:A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B提出了“仁政”学说C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D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C,36,课标要求:读一读,1.知道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重难点: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37,一、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3、儒家思想(战国末期)代表人物荀子,荀子,(1)介绍:读一读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读一读以下材料想一想反映了荀子的哪些思想主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3)哲学上(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1)政治上: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即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2)伦理观:性恶论(链接),(链接),(4)他对儒家礼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2010年浙江文综),(2)荀子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提出君舟民水(民本)B、伦理观:性恶论C、哲学(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议一议并说一说(2分钟)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根本属性应是社会性,只有社会性才能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谈人性不能离开社会实践而抽象地认为人性本恶或本善。(几千年来人们都是在认为人的根本属性是自然性前提下)争论善恶,当然没结果(返回),(3)地位和影响:A、荀子思想杂取百家,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可以说他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B、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4、比一比: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仁,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想一想并说一说: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46,二、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思想,1、,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春秋),(1)介绍讲一讲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聃(音dan第一声),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其著作有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后来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儒释道精神),想一想:道家等不等于道教,48,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材料三: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读一读下列材料:,想一想: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哲学上:道是万物的本源,朴素辨证法思想(链接),政治上:“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消极悲观的态度,(链接),台风来了返回,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3)、地位和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1,想一想: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大智若愚的思想、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52,二、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思想,2、,道家思想(战国中期)代表庄子,庄子,(1)介绍:讲一讲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2)庄子的思想主张(自行读一读P6并找一找),A、“道”是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B、齐物论C、逍遥的人生哲学D、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不应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3)地位和影响:庄子的“逍遥”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他在文学、美学方面颇有建树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链接,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逍遥的人生态度,周庄梦蝶图,返回,基础练一练(典题例析)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C,基础练一练(典题例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B,拔高练一练(典题例析)在诸子百家的某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热词”(即出现频率较高词汇)有“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恻隐之心”。据此你认为下列哪句引言很有可能出自该经典著作()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C,高考练一练(2010年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答案】A,60,三、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2、法家的政治实践,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打击旧制度;建立封建制度。,3、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1)介绍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64,(2)主张,理论来源,观点主张战国时期最有用思想,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链接,知识梳理,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65,“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返回,知识点拔,(3)地位和影响: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代以后,两千多年中与儒家互为表里(外儒内法)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和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2012年上海)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C,四、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思想代表人物墨子,墨子,(1)介绍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有墨子一书传世。,69,(2)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主张,非攻尚贤节俭(链接),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思想,知识梳理,其他贡献: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提出中国最早逻辑学术语。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三表法,(2010年山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其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链接,*解释*:,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爱是相互的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上下思想统一起来.是行政管理之根本反对奢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返回,(3)地位和影响,A、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B、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称为“墨辩”C、战国以后,不再受人们重视。思考:想一想为什么墨家思想在战国以后就不受重视了?墨子主要代表的是下层民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后来中国统治者重农抑商,手工手工业受到了限制。中国古代治国主流思想是儒、法、道、三家思想。,五、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3)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取长补短,基本上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知识升华,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六、古为今用,道家的“无为”恬淡朴素,宽容谦逊等,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以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七、综合探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2)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孔子是没落积极的奴隶主贵族,老子是没落消极的奴隶主贵族),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唯物史观角度,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七、综合探究,2、文明传承角度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该剔除其落后方面,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七、综合探究,3、东西文明对比的角度应关注孔子等人的民本、仁政、君民观念与同时期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城邦民主政治主张,古罗马注重立法,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的比较。,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七、综合探究,4、联系现实的角度应注意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八、师助记,一个时代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两大历史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三种治国思想: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四大思想派别:儒道法墨,练一练请将下列不同派别观点与相对应的派别用直线连起来:,“克己复礼”,“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君主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