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1页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2页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3页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4页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邓广铭,陈寅恪,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致熊纯如的信,严復,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理学与艺术,钱穆,11至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和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这里不单单是指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而更是指一种质的变化一个新的社会诞生了,其基本特征可以说已是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了。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一个尚武、好战、坚固而组织严明的社会,已经为另一个活泼、重商、享乐和腐化的社会所取代了。谢和耐,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制度创设,两宋年代简表(9601279),北宋(9601127)宋太祖(960976)宋太宗(976997)宋真宗(9981022)宋仁宗(10231063)宋英宗(10641067)宋神宗(10681085)宋哲宗(10861100)宋徽宗(11011125)宋钦宗(11261127),南宋(11271279)宋高宗(11271162)宋孝宗(11631189)宋光宗(11901194)宋宁宗(11951224)宋理宗(12251264)宋度宗(12651274)宋恭宗(12751276)宋端宗(12761278)赵昺(12781279),“祖宗之法”与宋朝“防弊”之制,一、北宋建立,1、陈桥兵变:北宋建立(960年),陈桥兵变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死后被尊为宋太祖。,2、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979年),979年北宋灭北汉,统一全国.至此,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结束.当然北宋的统一与汉、唐不能比,当时,北有辽、党项,西南有大理、吐蕃等几个较强的地方民族政权与之对峙、并存。,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它并未统一全中国。当时,北有辽,西有党项,南有大理。,开宝九年(976)十月,上不豫夜召晉王,屬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遥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所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癸丑,上崩于萬嵗殿,時夜已四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斧声烛影,二、文官体制,1、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考提拔文人担任官职,确立文官在朝中地位。,(1)正职宰相同平章事;副职参知政事文官担任,(2)掌管军政大权枢密使正副使也由文官担任,“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2、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的制度。,“官”、“职”仅是俸禄高低和荣誉的代表,实际的职责和权力由“差遣”决定。这使得官员任用更为灵活,监督、激励手段更为丰富。,(一)政治上,稍夺其权:置文臣知州、通判.,制其钱谷: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策略,二十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十余万,地方分驻十余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控御禁军兵权,二府制衡地方:收藩镇行政、财政、军政权,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制衡:“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宋史范镇传,(1)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公元961年赵匡胤夺取了禁军主要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兵权后,三衙的将领则起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把禁军分为三衙,三衙统率军队;调遣和移防等事则须听命于枢密院。,(2)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将,将无常师”,以防止军队兵变和武人拥兵自立。,(二)军事上,(3)按照“内重外轻”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戍全国各重要地区。边境上只屯驻少量的禁军,对辽、西夏的贵族势力采取了被动的守势。防守州郡的叫厢军(宋初选各州壮勇者为禁军,余下为厢军,待遇比禁军低)。,武经总要载宋太宗御制阵图,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弥封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糊名。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弥封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二、科举制度,1、考试程序上:增加殿试,形成解试、省试、殿试,确立三级制,2、考试规范上:建立弥封(糊名)、誊录,制度更加严密,3、考试内容上:从重诗赋到重策论,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宋代科举初期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和诗赋,弊病很大。中期后,取消诗赋、帖经、增加策论考试。通过改革完善了科举制度,影响(外):17世纪末和18世纪,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引起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借鉴。,影响(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宋代科举人数据文献通考卷32宋登科记总目太祖时代取士最多是开宝六年,进士11人,再试取16人,共27人,又诸科96人。太宗淳化三年,进士353人,诸科774人。真宗咸平三年,进士409人,诸科1129人。仁宗皇祐五年,进士520人,诸科522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485人。哲宗元符三年,进士561人。徽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