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漫谈“点滴”一词在诗文中的妙用]_第1页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漫谈“点滴”一词在诗文中的妙用]_第2页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漫谈“点滴”一词在诗文中的妙用]_第3页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漫谈“点滴”一词在诗文中的妙用]_第4页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漫谈“点滴”一词在诗文中的妙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漫谈“点滴”一词在诗文中的妙用 摘 要:通过品读“点滴”一词,让学生体味诗文的深情。举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揣摩“点滴”一词的深层涵义,品味诗文所表达的深情和所营造的艺术境界。通过品读精美的诗文,学习锤炼字词的技巧,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品读“点滴” 体味 情感 古人作诗词很注意遣词造句,他们往往因斟酌一个词语而苦思冥想,甚至捻断胡须。许多诗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词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 学生所熟知的动词的妙用且有画龙点睛之妙效的例子有三:一是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一个“敲”字;二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一个“绿”字;三是宋祁鹧鸪天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一个“闹”字,王国维称之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也试举三例,说说“点滴”一词在诗文中的妙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这三首词里都用到了“点”或“滴”字,来渲染意境。诚然这三首词中还用到了比较典型的象征愁情愁思的意象:梧桐和细雨,但是如果少了“点滴”一词,就少了那种清丽、空灵而凄苦的味道。试比较: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等等,这些词虽都借梧桐、细雨这两个意象来表现愁闷的境界,但不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所表达的意境来得更为凄切、凄冷些。 因此有了梧桐和细雨这两个意象,如果又能巧用“点”或“滴”或者将之叠用为“点点滴滴”,就更能渲染出词人之愁难以排遣的凄苦心情和空灵而清丽的凄冷意境,这样诗文的魅力就更是妙不可言了。所以学生可以借品读“点滴”一词,来体味诗文中所包含的诗人深沉的情感。 如: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首词的高妙之处是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闺怨,而且写景抒情,借了这个“滴”字,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忧伤的意境。 词的上阕从环境到人物,烘托了一种秋夜孤寂的闺怨。下阕则为了衬托出人物怨忧的心绪,从听觉写“三更雨”,对秋夜单调的雨声作了入微的描写。“滴到明”,衬托出人物怨忧清凄的心绪。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密密的雨点不断打在枯叶上,发出枯燥单调的声响,真叫人心烦。再滴到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扰人的、令人心碎的声音。所以说秋夜冷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也不像是滴在空台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声声诉说着凄苦之情。这雨声彻夜未停,人亦彻夜不眠,空阶滴水的空灵而清丽的氛围被渲染出来了,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确实,面对“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等这些情景,联想自己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词人的愁真的太多太多了。这些浸满了词人凄苦、哀愁的意象,着力表现了词人内心无限的愁苦,颇具感染力。但这些都似乎还不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中叠词“点点滴滴”表达效果好。“点滴”的叠用,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白昼至黄昏的绵延,使词人内心无限凄楚的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更到位了。 当词人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为国家担忧之时,可偏偏已到黄昏,又下着绵绵细雨,还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于是借着“点滴”一词加以传递。点滴,是双声,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又叠字,于是“点点滴滴”一语,更极富“顿挫凄绝”之感。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词人听来却实实在在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词人的心扉,简直让词人不能自抑!而学生如果这样来品读,那么他们的情绪也会完全被感染。如此,就达到了情感上的真正共鸣,所以说巧妙地用了“点滴”一词,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词人所要表达的愁苦渲染得更加凄切、更加凄楚。而学生借品读这词的内涵,也就更能体味诗文内在的深沉的情感了。 又如: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每一点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也更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听着这些声音,无限的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词人对雨打梧桐和芭蕉声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尤其是那一声、那一点都实实地落在了词人的心里,那该是何等的凄苦,词人知道,而我们读来也如闻雨声嘀嗒,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从这一声、这一点中深深地体味到词人内心的凄苦。 在诗文词赋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巧用一字,而把整个意境表现出来,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同样在小说里也有将这一词妙用的例子,我们来看看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的以酸梅汤喻爱情的那段描写。主人公曹七巧给自己幻想了一生的季泽端上的就是酸梅汤,斟满着久违的少女情怀。而最后季泽终于还是让七巧的幻想破灭了,于是张爱玲这样说,“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都很受推崇,最醉心的无非就是里面的爱情,最碎人心的也是这段以酸梅汤喻爱情的描写。在小说里作者也巧妙地借用了“一滴一滴”这词来形象化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 酸梅汤打翻了,作者没有说酸梅汤沿着桌子“流”到地上,而是说沿着桌子往下“滴”,用这个“滴”字强化了酸梅汤滴下来的缓慢过程“一滴,一滴”。这一滴、一滴是酸梅汤在滴,但更是人物内心感情的一个外化,将曹七巧内心极微妙、极细腻的情感显示出来了。此时,无边的失落、巨大的痛苦、莫名的懊悔、 _的绝望一下子就占领了她的心,内心痛苦难熬。因为她是痛苦的,时间再短她也会觉得很长很长,所以用“一滴,一滴”来形容,以完成一个时间上的绵延,这酸梅汤正象征着七巧酸酸的心境。那“一滴,一滴”滴下去的酸梅汤,又何尝不是被金钱锁住的灵魂在长长的岁月里精神痛苦的煎熬,是她的眼泪,她的生命活力,一滴滴的酸梅汤,在这里分明是七巧滴血的心。而这些不易捉摸,不易把握的微妙的情感正是巧用了“滴”这一词所传递出来,而且带来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借着生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修饰典型的意象,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不易表达的东西,如人物的心理、情感、命运,变得可感且容易把握,从而渲染出一种浓郁的凄凉的意境来。 在诗文词赋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巧用一字,不仅能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事物、情感,从而把整体意境更加丰富地表现出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且从更深层次上说还在于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展翅联想,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或是完成鉴赏者的二度创作,从而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所以我们学生在学习、品读精美的诗文时,不妨多学习其字词的锤炼技巧,揣摩所用词语的深层涵义,品味所营造的艺术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