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家傲 秋思教案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陈晓菲【教材与学情分析】渔家傲 秋思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这首词是词人戍守边疆的感怀之作,描写了边塞凄清、萧瑟的景象,抒发自己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怀。词的意境悲凉。从题材看,这首词开拓了宋词的新领域。因为这是一师一优课展示。自己所带班级为毕业班,临近毕业,所以只能借班上课。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背诵积累的不少的古诗词,但是阅历尚浅,他们并不一定了解应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去赏析一首词,并由读一首词走进一个作者。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结合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读吟诵感悟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作所表现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品味 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微格教室【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人,小时生活清贫,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粥凝固后便划成四块,早晚就着腌菜,各吃两块,苦读成才。有一个人,因雷厉风行的反贪污、反腐败,遭到保守派的竭力攻击,做了三年的副宰相,便被贬职做知州,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有一个人,一介文臣,却能提拔猛将,开展军事训练,改革军队体制,采取严密战略,训练了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守疆四年,让西北局势转危为安。这个人就是范仲淹。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他戍守边疆时写的渔家傲 秋思,走近范仲淹,走近这位杰出的文臣,静静聆听他内心的真诚独白。二、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大声散读这首词两次。第一遍,注意字音,尽可能读流利;第二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2、学生试读并齐读。三、读词赏景1、词人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凝练的语言展现丰富的画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请学生指出PPT出示的四幅图画中与词人笔下描绘的画面意境最接近的一幅,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分析要点: 异:异在地域,异在声音和形势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北方的大雁开始飞往南方越冬。西风紧,北雁南飞,出于动物的本能,无所谓留恋不留恋,作者却说雁“无留意”,实际是写人的感受,雁犹如此,人何以堪。 边声:大风、羌笛、马啸同军营中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从四面八方传来,渲染一种苍凉雄壮的气氛。 千嶂里:成千上万座山峰围绕的地方 连、起、闭:可见戒备森严,局势紧张3、悲戚的边声,悲凉的风景,萧瑟的意境,在这样的地方呆一天可能觉得很新鲜,呆四年,每天面对同样的落日,面对同样的百草黄云,荒凉凄清的大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四、争鸣悟情1、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日落之后应当是家人团聚的美好时代,而远离家乡防守边塞的军人此时此刻思念家乡与亲人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历史上对范仲淹在本首词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及对他写的这首词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出示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宋 欧阳修评价为“穷寨主之词”,认为范仲淹作为主帅不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明 瞿佑归田诗话中说:“公以主帅而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观点二:“此词写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极悲壮苍凉之致。”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渔家傲“此词写边地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极悲壮苍凉之致。”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渔家傲2、学生小组讨论3、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争鸣要点: 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有何颜上觐朝廷,下见百姓? 一杯浊酒:一个人喝,其中的孤独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这杯“浊酒”中的厚重仅仅来自对家乡的思念的话,不够准确 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的愁绝不是卿卿我我的儿女闲愁,而是为国事为边事而愁。“征夫泪”是词人对戍边将士劳苦和思乡的关切,理解与同情。不再让“征夫”流泪是将军的责任,作者在此后创作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里更是有着更为直接而精准的表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征夫泪揭示了全篇的主旨,页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关心麾下的思想。4、背景出示,帮助理解1038年12月,夏州地方割据势力赵元昊反叛宋朝,1039年正月,赵元昊上标请称帝改元。接着,大兴干戈,于1040年正月带领西夏叛乱部队向延州进攻,包围延州整整七天,俘虏了北宋部队主要将领,当时“城中忧沮,不知所为”。还好赶上一场大雪,西夏才撤兵。延州城总算侥幸保住了。但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吏却吓破了胆。新任延州知州张存久不到任。刚上任,就向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提出两条理由:一是“素不知兵”,二是“亲年八十”,要求调到内地当官。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不得不挺身而出,上表请代张存知延州,主动挑起了这副保民卫国的重担。他希望能干出一番旋乾转坤的事业,永息边峰。 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他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 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兵甲”。时人传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五、再读悟情1、齐读全词,发现押韵全词的韵词“异 意 起 里 闭 里 计 地 寐 泪”,押“i”字韵。2、比较朗读“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发现这段文字的句末字“状 湖 山 江 汤 涯 ”3、发现:韵字开口度越大,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音阻越大越容易表达凄婉之情六、纵横博客请学生为范仲淹的博客写下自己的评价。七、课堂小结范仲淹为何年过半百仍主动出征,那是因为在看似满纸的愁绪中蕴涵着保家卫国,责任在肩的壮志豪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希望这样的信仰和情怀能在我们同学身上得以发扬光大!谢谢!【教学反思】这是一堂一师一优的评比课。我所教的班级为毕业班,需要借班上课,并且时间紧压力大,感觉上好这堂课不容易。上课前,我就反复思考如何上好这节课,为此阅读了范仲淹传,翻阅了大量资料,观看了许多节课堂实录,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多次调整上课思路,几易其稿,最后决定遵循“简约而不简单”的原则,紧紧扣住“古诗词”这一文体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做到课堂问题简单明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目的清晰明朗,思想内容剖析深刻,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品一首词,读一个作家。“诗言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扣“景情志”三个字来设计问题。整堂课以诵读入手,在诵读中感悟词情,并引出诗词画面感的特点,继而引导学生通过“炼字”“品画“的方法去感悟画面中体现的的苍凉凄清的意境。比如“异”“塞下”“边声”“衡阳雁去”“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等字词中都暗含了作者独特的情绪和边塞独特的环境特点。边塞寒冷,环境凄清,战事吃紧。很自然的引出对下片情感的分析与理解。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碰撞的课堂,是一堂生本课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历史上对范仲淹的这首词及对他在这首词中所抒发的情感持不同态度,你怎么看?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足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探究文本,深入思考。如果说第一个环节学生还表现较为羞涩的话,第二个环节学生已经完全放开,进入了文本,进入了课堂,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引经据典的表明自己的态度,说明自己的理由。再通过背景补充介绍,学生明白将士流泪是因为“燕然未勒”,是因为“归家无计”,但是在“重文治 轻武治”的宋朝,将士们想靠自己的浴血奋战和满腔的爱国热情似乎根本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然悲从中来,自然泪从中来,所以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的一腔爱国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