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阑尾癌病理_第1页
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阑尾癌病理_第2页
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阑尾癌病理_第3页
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阑尾癌病理_第4页
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阑尾癌病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阑尾癌病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8年9月xx年9月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阑尾类癌14例。 结果 14例阑尾类癌中,有10例肿瘤位于尖部,3例位于体部,1例位于根部,所有患者都因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就诊,术前均误诊为阑尾炎;且术前并无任何明显的实验室及影象学检查提示阑尾肿瘤性病变。 结论 阑尾类癌为阑尾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于阑尾尖部,因其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为阑尾的炎症性病变,多数在阑尾切除术后标本中偶然发现,因此应加强阑尾术后仔细病理检查。 关键词 阑尾类癌;临床症状;临床病理;分析 R735.3+6 A 1674-4721(xx)07(c)-0132-02 阑尾类癌是阑尾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于阑尾尖部,因其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术前极易误诊为阑尾的炎症性病变,多数在阑尾切除术后标本中偶然发现,收集本院1988年9月xx年9月阑尾类癌14例,术前均诊断为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现结合临床资料对阑尾类癌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5例,女9例,男女比例11.8。年龄1765岁,平均34.2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右下腹痛,其中伴有发热症状8例,伴恶心、呕吐症状的3例,无一例出现类癌综合征。本组所有病例术前均误诊,其中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 1.3 病理资料 巨检:阑尾表面均充血、水肿,其中有1例表面附有少量脓胎。剖开阑尾后除1例未见明显结节改变外,其余病例均见直径0.31.8 cm小结节。癌结节发生阑尾尖、体、根三部分别是10例、3例、1例。瘤结节主要位于黏膜下,其表面被覆黏膜均完好;部分肿瘤出现肌层浸润,少数肿瘤可浸润浆膜外(3例)。肿瘤呈实性,质地相对较硬,境界欠清,肿瘤切面以灰白色或亮黄色为主。 镜检:黏膜下或肌层间可见小圆形实性细胞团,细胞大小、形状相对一致,染色质均匀、细腻,核分裂像罕见;团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细胞巢与巢之间以纤维组织分隔,部分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缎带状、条索状等结构,个别病例出现弥漫呈片状的印戒样细胞。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2 结果 14例阑尾类癌中有10例类癌位于尖部,3例位于体部,1例位于根部,类癌在阑尾各部位所占的比例为71.4%、21.4%、7.1%,所有患者都因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就诊,术前均诊断为阑尾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阵发性皮肤潮红、腹泻、哮喘样发作等类癌综合征的特异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X线等影像学及其他检查均为阑尾或右下腹肿块等,提示阑尾肿瘤性病变。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阑尾类癌是阑尾最常见的肿瘤1,根据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描述300例常规切除的阑尾中大约可以发现1例。阑尾类癌在所有类癌中所占的比例为19%2,平均发病年龄2040岁,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本组类癌患者中年龄最低17岁,最高65岁,平均发病年龄34.2岁,男女比例11.8,与资料基本相符。 3.2 临床特点 阑尾类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患者多以右下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就诊;很少出现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对阑尾类癌早期诊断意义较少,因此术前误确诊率高达92.6%4。癌组织主要位于黏膜下,当肿瘤生长造成阑尾壁层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时,表现为慢性右下腹痛,易误认为慢性阑尾炎5。由于阑尾类癌术前难以确诊,误诊率高,所以多数在阑尾炎或其他阑尾手术切除标本中,经病理检查偶尔发现6。 3.3 病理组织学特点 阑尾类癌多数为单发结节,其肿瘤主要位于阑尾黏膜下层或肌层,少数患者可出现浆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直径一般小于1 cm,大于2.0 cm者罕见5,肿瘤于阑尾各部位所占的比率分别是:尖部70%,体部20%,根部10%6。肿瘤组织病理学上,阑尾类癌一般分为三类1,6,(1)典型类癌:具有亲银的EC细胞分化特点,肿瘤细胞既可产生5-羟色胺又可生成P物质;癌细胞大小相对比较均匀一致,细胞浆染色偏淡、胞质呈细颗粒状;细胞核小且圆,核分裂像极少出现。肿瘤细胞排列大多呈实性团巢状或岛屿状,有些实性巢周围癌细胞呈栅栏样排列。团巢内有时可见菊形团样结构。(2)L细胞类癌:具有非亲银的L细胞分化特点,呈管状小梁状排列的瘤细胞具有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等物质的功能。(3)混合性类癌:这一型阑尾类癌又可以分为管状类癌、杯状细胞类癌和混合性类癌-腺癌3种。有多种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免疫组化染色能够表达,其中CgA、NSE、Syn等标志物具有诊断意义。 3.4 治疗及预后 阑尾类癌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由于其组织结构与癌相似,具有浸润性;但其发展比癌又相对缓慢;而且很少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故其与一般的癌又有所不同;所以称之为类癌。尽管有些肿瘤病例可以出现神经累犯或淋巴管等浸润,或者向深层阑尾壁浸润,更有甚至者可出现阑尾浆膜浸润,不过多数肿瘤还是表现为类似良性肿瘤的经过,通常只要行简单的阑尾单纯切除即可,其5年生存率达90%以上6。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阑尾类癌预后与肿瘤大小、部位及其浸润程度、患者年龄有关。其中肿瘤大小是预测肿瘤转移率、侵袭性的最可靠指标和最主要因素。大多数认为肿瘤直径小于1 cm,几乎不发生远处转移;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转移的风险也随之增大,直径在12 cm时,转移的率增加到50%;肿瘤直径大于2 cm,转移率增大为80%7,所以对于阑尾类癌的治疗按肿瘤的大小也分为三种,第一种肿瘤直径小于1 cm,进行单纯的阑尾切除即可;第二种肿瘤直径大于2 cm,行右半结肠切除加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肿瘤直径在12 cm的阑尾类癌,是否需要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目前尚存争议8-9。 _ 1 回允中. Juan Rosai Rosai & Ackermans Surgical Pathology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xx:765-769. 2 虞积耀. Stanley R hamilton L auri A Aaltonen Pathology & Geics of Tumours ofthe Digestive System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116-120. 3 顾新军,余我,黎炎. 阑尾类癌13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J. 肿瘤研究与临床,xx,16(3):180. 4 刘建,鲁令传,方晓明. 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误诊原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xx,19(4):418-419. 5 廖松林. 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xx:130-131. 6 武忠弼,杨光华. 中华外科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721-723. 7 Nishikura K,Watanake H,Iwafuchi M,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cinoid tumors in the Gastroim testinal tractJ. Can To Kagaku Ryoho,xx,30(5):606. 8 宁传海, 王小明. 阑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