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pptx_第1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pptx_第2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pptx_第3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pptx_第4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专项训练,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求从材料获取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3、2015年该题考查的特点(1)、开放的本质不变。(2)、将会由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到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要求学生能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概括,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3)、很有可能考查历史表格类型的题目,历史图片类型的题目(必修三这方面就很好出题)。,5、2015年此题将继续出现。,二、高考第41题题型答题技巧例析,(一)、地图类(疆域、城市布局、交通路线等),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一:北约和华约对峙图图二: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比较图和图,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提示语)(中心语限定语)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项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注意答项语的变迁,应该是由什么到什么的表述。(2)解答题目。观察地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有关国家: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有关地区:欧洲由分裂对峙到走向一体化;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解析地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A、二战中德国战败,雅尔塔体系造成德国分裂;苏东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B、二战后两大阵营冷战,使欧洲处于分裂对峙;西欧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苏东剧变,扫除欧洲一体化进程障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抗,形成两极格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图8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北宋东京平面图,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2)解答题目。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A、唐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B、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唐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D、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A、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B、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二)、文字类,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时间及国家)进程的信息,并予以说明。答项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提示:社会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进程指不同阶段文明,如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文明等。(2)解答题目。提取文字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A、英国的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设备和军事装备等,中国礼单主要有手工业品和农产品。B、英国使臣访华的目的及清政府外交目的不同。解析其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其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英国进入工业文明阶段,中国仍是农耕文明。B、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是朝贡外交,目的是宣扬国威。,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表2、表3,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提示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2)解答题目。提取文字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B、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解析其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其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A、说明:美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B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7、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服饰与政治、思想观念关系的角度对两组图片中的流行服饰加以比较。,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服饰与政治、思想观念关系的角度对两组图片中的流行服饰加以比较。(提示语限定语中心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见上面分析)(2)解答题目。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加以概括。A、图一是清朝流行的官服;B、图二是民国时期流行的中山装。解析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A、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下,等级观念浓厚,官服有严格和等级规定。B、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平等的观念日益传播,中山装打破了封建等级界限,不分地位高低均可着装。,13、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示语中心语)提炼1953年至1961年(提示语)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限定语(时间、国家、类别)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项语提示语)予以说明。(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2)解答题目。观察表格中直观信息,进行概括。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对表格中要求作答的文字照抄;二是对要求作答的不同类别项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三是对变化的数字用恰当的程度用词表述,如增加、减少、增长、迅速增加、迅速减少、快速增长、大幅度增加、大幅度减少、大幅度增长等。A、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B、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解析表格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其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A、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B、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总结:材料信息说明题解题方法,答题规格: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