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坛经》两则_第1页
5 《坛经》两则_第2页
5 《坛经》两则_第3页
5 《坛经》两则_第4页
5 《坛经》两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理禅趣,坛经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了解坛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住、见、顿、利、即、以、为等。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儒道佛,儒拿得起有为张粮食店道想得开无为弛药店佛放得下空杂货店,关于佛教佛教的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佛的传播,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相传27代至菩提达摩手中。达摩于南朝梁武帝时来到中国传法,成为中国禅宗初祖。其后,达摩祖师传慧可、传僧璨、传道信、传弘忍、传慧能。六祖慧能在南方传道,称为“南能”;其同门神秀在北方传道,称为“北秀”。其后,北宗逐渐淡出,南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禅宗的思想,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心性本净,六祖慧能,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尘埃”喻指世俗情念对佛性佛心的侵害与干扰。神秀认为人身犹如一果菩提树,人心就像块明亮的镜台。人要随时勤快地加以拂拭,不能让明亮的镜台,沾染上一丝污垢尘土。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神秀提醒修行者,必须长期地、不间断地除恶、修心,渐渐地成就正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指出,自古以来,本心本性,原本就是清净无染的,原本就是不生不灭的,原本就具足了一切。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在这首偈子中,慧能将修持者从人格神与智性思辨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慧能为中国禅宗从理论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条超尘脱俗的捷径,开创了一代宗风。,慧能与禅宗,慧能(638713)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州,生活、传法于广东。他在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学佛。慧能创立的禅宗,不仅与印度佛教以及中国其他佛教宗派不同,而且与旧有的各派禅学不同,它是佛教内部的一次革新。禅宗的根本特点是强调精神的领悟,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它自称是“教外别传”。其经典便是坛经。,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坛经大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主要叙述了慧能于大梵寺说法,法海集记坛经的缘起。第二部分为坛经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经文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集中阐述了慧能独创性的祖宗学说。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叙述了慧能去世前对十名弟子等的嘱咐及临终前后的事情。经文还描述了慧能去世后的情景,并以此作为全经的结束。,课文研读,1、根据注释解释坛经两则。2、阅读坛经两则,概括每则内容。3、坛经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结合课文简要说明。,研读慧能受法,堂内:佛堂中。言下:一言之下,顿时。受法:接受佛法。顿法:顿悟法门。信禀:信物;凭信。气如悬丝:生命犹如悬在发丝上,比喻相当危险住此间:停留在此地。速去:火速离开。,思考,结合慧能受法一节,简要分析五祖弘忍大师的形象特点?一、行事谨慎,办事稳妥。如:“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金。”二、语重心长,寄寓厚望。如:“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三、关心弟子,谋事周全。受衣法的人,往往气如悬丝。并告诫他不要在此久留,要速速离开此地。,研读南能北秀,尽传:都传。事由:原因,根源。曹溪山住:即在曹溪山担任住持。一宗:同一宗派。渐顿:渐悟和顿悟,佛教用语。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思考,对于“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怎样理解?“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因为众生的清静佛性一向为迷妄所覆盖,只有消除妄念,真性才能显露出来。但是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说要因材施法。实际上,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可以说“顿悟”与“渐悟”是慧能与神秀禅法思想的最大不同。,坛经两则,慧能受法这段文字说的是慧能受衣法时的情景和弘忍的教诲,南能北秀这段文字是对“南能北秀”一说提出自己的看法。,行事谨慎,办事稳妥。,语重心长,寄寓厚望。,关心弟子,谋事周全,慧能:顿悟直指人心,神秀:渐悟循序渐进,语言特征,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二是善于运用比喻。,坛经特点总结,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禅宗讲究“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此并不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多用当时口语,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形成了一种雅俗之间的文字风格。二、是善于运用譬喻。比如慧能受法中“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一句,用气息悬在丝线上比喻危险的境地,非常形象。三、中国化。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成语识记,大千世界:指的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世)和广袤无垠的空间(界)。天女散花:形容抛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本来面目:原指内心纯真的自性,后来用来表示事物原来的样子。头头是道:说话做事很有条理。自作自受:自己做的错事,应该由自己承担后果。同床异梦: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打算。,成语识记,拖泥带水: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鹦鹉学舌: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谁惹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目标检测,1、从慧能受法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禅宗“,”的主张,即不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者自己顿悟的修行方法。2、弘忍选择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授金刚经,传法后告诫慧能不要久留,要迅速离开此地。从这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弘忍的。,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谨慎细心,目标检测,补写一句话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目标检测,补写一句话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抱该女子趟过了河。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抱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目标检测,补写一句话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