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2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通过答辩】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1页)
编号:78595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7.67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9-19
上传人:圆梦设计Q****9208...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邱**(实名认证)
湖南
IP属地:湖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汽车产业
发展
问题
对策
机械
毕业设计
全套
资料
已经
通过
答辩
- 资源描述:
-
4552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通过答辩】,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对策,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已经,通过,答辩
- 内容简介:
-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 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生姓名 : 卢银初 学 号: 200940654111 年级专业及班级 : 2009 级 汽车服务工程 ( 1) 班 指导老师及职称: 李小阳副教授 学 院: 工 学院 湖 南长沙 提交日期: 2013 年 5 月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2013 年 5 月 日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前言 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 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3 2 国 内外 汽车产业发展 模式 3 国外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3 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5 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 10 3 湖南省 汽车产业 发展 现状及 存在的 问题 14 湖南汽车 产 业发展 特点 16 湖南省 汽车 产业 发展中 面临的问题 17 4 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19 住机遇,促进升级 20 励创新,促进交流 25 5 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1 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学 生: 卢银初 指导老师: 李小阳 (湖南农业大学 工 学院,长 沙 410128) 摘 要 : 湖南省汽车产业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汽车产业在湖南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湖南的新型工业化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湖南应该深入研究分析汽车及相关产业,找出其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继而提出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的捷径以及提升其竞争力的途径,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推动并实现湖南汽车产业的后发赶超之路。本文首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的观点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国内其他地区汽车产业技术获取模式 ,并对三种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之后,详尽分析了 湖南省汽车产业整体情况、湖南省主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情况;分析了湖南省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对湖南省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 汽车产业;问题分析;发展对策 u i (10128, 0 of a in s on of be of a to to of to by of 2 at in on of of as a of At of 1 前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汽车 自 问世以来 ,对世界经济和社会进步带来深远的影响 , 经过一百多年的 迅猛 发展 ,汽车产业 从小到大 、汽车 性能 从弱到强 ,汽车产业 己经成为世界经济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产业之一 , 汽车产业是资金 、 技术 、 人才密集 、 综合性强 、 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息息相关 , 汽车的发展历史表明 , 一个国家汽车化的进程也就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 汽车是国家工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 进入 21 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 ,人民收入不断增加 ,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 尤其是 2002 年以来 ,汽车 市场 出现了 “ 井喷式 ” 的增长 。 到 2009 年 ,全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 1300 万辆 ,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的第一大汽车消费 市场 和汽车生产国 , 2012 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 1900 万辆,再次突破纪录,蝉联世界第一。随着中国汽车 市场 在全球汽车 市场 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各地政府竞相将汽车产业列为发展重点 , 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将新型工业化确定为 “ 富民强省 ” 的第一推动力 ,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 ,汽车产业成为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 ,湖南省 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更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 湖南省 一个传统优势产业 ,也是近几年来 湖南 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 目前 ,全省拥有发动机、车身、电子电器等 7 大类 400 余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了以 乘用车为主导、专用车为特色、商用车为补充的产品结构体系,整车年产能达 150 万辆。 近几年,我省先后引进广汽集团、北汽集团、菲亚特、三菱、比亚迪、陕汽集团、安徽华菱、众泰等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北汽福田加大在湘投资力度,全省已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衡阳、永州为重要基地的产业格局。整车生产领域,我省拥有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吉利、比亚迪等一批知名乘用车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电集团的专用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85%的零部件可在省内采购, 3 长株潭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湘火炬的火花塞、 长沙博世的汽车电器、同心实业的汽车车身、南岳电控的高压喷油泵、株洲齿轮的变速箱、风顺车桥和湖南车桥的汽车前后桥、湘泵公司的机油泵等,均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汽车冲压成型技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起动机、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预计到 2015 年全省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 200 万辆。 湖南省 政府正在借势而上 ,积极制定政策 ,力争在不久的将来让地区汽车产业发生质的飞跃 ,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 ,就 湖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 重点 、 对策与措施等提出建议 ,以期 湖南省 能在我国汽车 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 ,加快培育 本省 汽车产业 ,推动并实现后发赶超 ,这对于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速 湖南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具体地说 ,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湖南省 汽车产业的研究分析 ,找出 湖南省 汽车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进而提出符合 湖南 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提升 湖南 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 。 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文章是以对国际背景下的汽车产业发展特点趋势的分析为基础,进而以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三种技术获取模式;然后深入分析了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 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文章框架如下: 第一章前言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继而对国内成功进行了技术获取的企业进行了解析,得出可借鉴之处。第三章概况了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解析了原因。第四章则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2 国 内外 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国外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自第一辆汽车 1886 年问世至今已有百余年时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量巨幅增加、技术日新月异。据 2012 年美国汽车行业权威 杂志 布:截至 2011 年 8 月全球汽车保有量已突破 10 亿辆 。 主要汽车生产国家是 :中国 、 美国 、日本 、 德国 、 韩国 、 印度 、 巴西 、 墨西哥 、 西班牙 、 法国 、 加拿大 、 俄罗斯 、 英国 、泰国 、 土耳其 、 意大利等国 , 2011 年全世界生产汽车 辆 , 其中中国为 1841万辆 , 美国为 辆 , 日本为 辆 , 日 、 中 、 美三国汽车产量之和占全世界总产量的比例超过 40%, 到 欧洲汽车产量为 2110 万辆 , 随着中国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汽车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加上欧美 日韩 4 等国家汽车市场逐渐饱和, 全球的汽车工业 重心 开始向 这些发展中 国家转移 , 从某种程度上 带动了当地的汽车产业发展, 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 总的来说,国际汽车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 1) 巨头垄断,强强联合。从“ 6+3”发展 成了 “ 7+2” 的格局 (即通用 +上汽 、 福特 +马自达 +长安 、 丰田 +富士重工 、 大众 +铃木 、 雷诺 +日产 +戴姆勒、菲亚特 +克莱斯勒+三菱 7 大汽车集团以及 现代起亚、 本田 2 家公司 ), 9 家跨国公司的汽车产量达全球汽车总产量的 由此可见汽车产业现已成为高度的垄断产业,竞争也会越 来越激烈。 ( 2) 产业全球化 ,经营跨国家。 为了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 , 各个寡头都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来参与竞争 , 技术进步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 而成本控制 直接受益于 产业的全球化 。以宝马为例,人们可以在大部分国家买到自产宝马或者是进口宝马。 ( 3) 世界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 全世界形成了世界十大汽车产业集群 。 1、 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 , 通用 、 福特 、 克莱斯勒三大集团全部聚集于此 , 2、 日本东京汽车产业集群 , 是日产 、 三菱和五十铃汽车公司所在地 , 3、 丰田汽车产业集群为丰田汽车公司 所在地 , 4、 德国的斯图加特汽车产业集群为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所在地 , 5、 沃尔夫斯堡汽车产业集群是大众汽车公司所在地 , 6、 吕塞尔海姆汽车产业集群则为欧宝汽车公司所在地 , 7、 意大利的都灵汽车产业集群是菲亚特公司总部所在地 , 8、 法国的巴黎汽车产业集群为标致和雪铁龙汽车公司所在地 , 9、 比扬谷汽车产业集群则是雷诺汽车公司所在地 , 10、 英国的伯明翰汽车产业集群 , 这些国家的汽车工业通过基于大量生产的产业集群而领先于世界汽车工业 。 ( 4) 系统集成和模块化生产成为 主流 发展方向 ,汽车生产厂商和 零部件企业 呈 网状高速频繁连接。 模块化生产方式 一方面 减少了各大汽车整车生产厂的配套厂和配套产品种类 ,另一方面缩短了汽车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良好的技术共用性和模块互换性直接 促进了管理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降低 。 此外 , 模块化零部件厂商越来越深地介入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 , 它们与整车一道进行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 , 特别是一些拥有独特技术的大型零部件跨国公司参与整车厂的全部开发过程 , 零部件企业开始面对全球范围的多个企业供货 , 整车组装企业某些非核心业务开始外 包 化 , 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出现了网络型组织 , 整车厂所建立的全球采购平台可以在全球 范围内任意选择零部件供应商而不影响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装配互换性 , 从而将零部件成本降到理想水平 。 目前国际汽车集团零部件自制率大都控制在 30%40%之间 , 通用公司低于 5 40%, 克莱斯勒公司和德国大众公司为 30%左右 , 奔驰公司目前大约为 45%, 菲亚特公司为 40%, 沃尔沃公司为 40%, 福特公司为 38%, 日本丰田公司自制率据称仅为 22%, ( 5) 轿车 为主体, 比上升 , 本世纪以来 , 全球轿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 70%以上 , 是汽车行业的主体 , 轻型商用车 (这里主要包括轻型客车 、 皮卡 、 越野车以及多功能车等 )占 总产量的 25%左右 , 位居其次 ,但 量逐年上升,蚕食轿车市场 。 由于轿车集制造技术 、 化工技术 、 能源技术 、 电子技术于一身 , 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水平 甚至工业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 , 就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来说 , 许多厂商整车产量中的大部分都为轿车产品 , 全球排名前 15 位的汽车厂商中 , 轿车的比重一般都保持在 50%以上 。 ( 6) 投资、生产、消费重心 逐渐东移 。欧美日韩 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 稳定, 在其国内所销售汽车基本上都用于更新 ,而 在 中 国 、 印度 、 俄罗斯 及 东南亚等国家所销售汽车基本上都属于新增汽车 ,由于后者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总体上对汽车需求量十分惊人。 特别是中国 多 年来经济总量连续以 8%以上的速度增长 , 这更激发了跨国公司的投资冲动 。 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 1)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 1955 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 ,随后逐步 建成了上汽 、 一汽 、 二汽等八个轿车生产点 , 改革开放后 , 汽车产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加速提升 ,如图 1 所示: 自 2002 年出现井喷 ,之后保持高速增长, 2008 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 辆 , 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 2009 年 , 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辆和 辆 , 同比增长 跃居全球榜首 , 2012 年我国产销量分别为 辆和 辆,再一次刷新全球历史记录,从图 1 中也可以看出,近两年的汽车产销量增长速率明显放缓。 ( 2)零部件行业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2012 年,依托国内汽车市场产销量、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总体发展环境依然良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由于技术人才的积累不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零”关系尚未完全理顺,零部件行业仍然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短板,再加上外资零部件 企业开始在我国市场设立独资企业,我国零部件行业未来发展任重道远。而从 2011 年日本“ 3 11”大地震中国汽车 2011 年 6 月,丰田在华生产所有整车工厂开工率为 50%,部分生产线开工率仅有 30%,不止日系,德系、美系车同样大幅减产,而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厂家,也采用了装有日本电子芯片的零部件,不可避免也受 6 05001000150020002500( 年份)(万辆)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产量(万辆) 辆) 325 439 507 576 722 879 939 1364 1806 1851 1930产量(万辆)销量(万辆)图 1 2002 年一 2012 年我国汽车产 销 量 (万辆) 增长情况 l 10K) 002 012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201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到影响。如果当年电子芯片问题没有解决,全世界大多数汽车制造厂都将面临暂时停产的危险。有的厂家宣称,我国汽车自产率达到 80%,但是汽车是一个高精密化的组件,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部件,尤其是诸如芯片、变速器等高端部件。一旦关键零部件要依靠别国生产,就不能断言汽车的自主生产。 从另一方面看, 回顾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这 7 年中,虽然出口额增长迅猛,但产品结构几乎没有 根本性变化,高耗能、高耗材、低技术附加值的产品依然占据主流,比如轮胎、制动摩擦片、车轮等,而且大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2012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继上年超过 500 亿美元后,达到 美元,同比增长 远低于汽车整车出口 增加。 总而言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不管是在产品种类、产品产销量、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还是品牌运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长潜力。 (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12 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单纯依靠扩张产能就能获得足额利润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多数企业认识到,面对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市场竞争,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是赢得未来发展空间的战略关键所在。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虽然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国内汽车企业依然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创建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加强创新建设。北汽于 2012 年先后与梅赛德斯奔驰技术中心(美国密歇根大学达成的战略合作,也为北汽未来的研发拓展了更广泛的技术来源,并为其自主品牌的技术路线烙上了浓重的国际化色彩。在 2011 年收购萨博的变速箱供应商之一 瑞典威格尔变速箱厂的同时,北汽还与博世 公司合作开发 变速器技术。此外,北汽集团还在意大利都灵设立了造型工作室,北汽集团旗下北汽福田也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了商用车研发中心。 2012 年 11 月,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在江苏省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合资项目奠基仪式。除了整车生产基地外,合资公司还将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预计于 2014 年建成投产。 2013 年,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与以色列集团各出资 50%成立的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也展出新车观致3。 2010间,长安先后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分别成立主攻动力系统产品研发的英国设计中心,主攻 底盘技术的美国研发中心。长安也在国内建立了北京、上海、江西、哈尔滨汽车研究院,也在生产基地扩张的同时,长安也在国内建立北京等生产基地实现研发体系的布局。上汽在历时三年的研发中,投入了 18 亿元的研发费用,创下国内车型研发成本的新纪录。 2013 年,总投资 44 亿元人民币的技术中心二期建设将正式竣工,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整车研发中心。华晨则通过引进原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公司主任设计师迪米特里维切多米尼、曾就职于英国 司的常涛、在日本有着多年模具开发经验的川上义红、来自福特的汽车安全工程师陈可明、来自韩 国大宇公司的车身资深技术总监白重绚、杨永镇等技术型人才扩充研发队伍,充实研发实力。 2013 年,吉利的“汽车研究院”队伍已经多达 3000 人,并形成一套统一的技术语言、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拥有 3000 多项技术专利。吉利另一个重要的内部资源就是吉利品牌的亲兄弟沃尔沃。此外,通过收购澳大利亚变速器公司 利也快速完成了在变速器技术上的突破。 第二,国内汽车企业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自主创新累积进一步加强。 2012 年,北汽的又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 然进气发动机也实现了一次点火 成功。 2012 年 3 月,奇瑞 载奇瑞自主 速箱率先上市,之后的 麟、东方之子、瑞虎全系装配自主 级变速器, 自主 正实现商业化运行, 目前奇瑞新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速器已经装备到 13 款新风云 2 等车型,同时奇瑞表示将在巴西建厂投产发动机和变速箱。 第三,国内汽车企业开启了新的精工发展模式,形成一定口碑。奇瑞放弃多品牌战略,回归理性: 2011 年初,奇瑞在售车型 27 款,而研发 体系内正在研发的车型多达142 款。研发机构的臃肿和重复开发已经影响到奇瑞的发展,在意识到战略转型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时,奇瑞果断叫停了三分之二的新车项目,经过仔细评估和反复认证后,得以保留的新车开发项目不到 40 个。 2012 年 11 月,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正式奠基。以期通过合资方式提升品牌溢价和生产、管理质量,项目预计于 2014 年建成投产。 2013年,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与以色列集团各出资 50%成立的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也展出新车观 8 致 3。 2013 年,奇瑞更换车标。比亚迪提出严格的 量标准,力争出厂车辆达到“ 2 年内 平均故障小于 1 个”的品质;比亚迪计划于 2013 年推出量产版“秦”,官方宣称:“比亚迪秦具备快、省、绿三大优势。快,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 ;省,百公里综合费用折算仅 16 元,相当于 2L 油的费用;绿,纯电动模式下排放为零,”该车在民间已经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吉利变品牌分管制为大区制,进一步贴近前端市场。吉利汽车的“帝豪”品牌,由于出色的安全性能和平衡的驾驶性能,已经成为了国产汽车独挡一面的自主品牌,形成了不错的口碑。如帝豪 2012 年销量增长 辆,占据其总销量的 30%。 2013 年,长城实行双品牌策略,将哈弗品牌独立,发布新标识,哈弗品牌独立参展 2013 年上海车展,全面进攻 足于打造中国的路虎。 ( 4)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出现下滑。 目前 , 我国的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 , 已经初步形成长三角 、 珠三角 、 东北地区 、 环渤海经济区 、华中地区 (武汉 )、 西南地区 (重庆 )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 中型客车 、 卡车多批量生产 ,轿车生产也形成了一汽 、 上汽 、 东风等有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 奇瑞 、 吉利 、长城、比亚迪、 长安等自主汽车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但由于刺激消费政策逐渐退出或者门槛提高的影响 ,再加上合资品牌产品线下一对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的挤压,通过图 2 可知:2012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出现连续两年下滑,但自主品牌轿车占有率略有回升。 2012 年,我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自主品牌分别是:帝豪、夏利、 翼 3、和悦、风云、 捷和奔腾,分别销售 辆、 辆、 辆、辆、 辆、 辆、 辆、 辆、 辆和 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帝豪和 量增长较快,市场表现较好。 2012 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 辆,占中国品牌轿车销售总量的 此外 , 加入 来 ,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 , 我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活动高潮迭起 , 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 生产集中度与市场集中度 已有很大 提高 , 目前年产销量达 100 万辆的企业集团已有上汽 、 一汽 、 东风汽车 、长安 汽车 。 9 0510152025303540455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自主品牌轿车占比图 2 2005自主品牌乘用车及轿车市场占有率情况 s 005 012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2012) 产业集群模式初步建成,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中国汽车从 1953 年建设到现在,已经走过 60 年路程,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图 3 可知: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基本上形成了以东北(吉辽)、京津(环渤海)、中部、西南(川渝)、长三角、珠三角(两广)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图 3 中国汽车整车产业集群分布示意图 s 资料来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2012) 10 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生命之源,拥有大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技术、树立自主品牌并发展壮大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终出路。经过 20 多年的开放摸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形成了三种技术开发模式: 第一种是合作的自主开发模式 , 以一汽 、 奇瑞 、 吉利 、 海马汽车为代表 ;第二种是 以上汽 、东风汽车 为代表的技术引进模式 ;第三种是跳代自主技术开发 、以 比亚迪 为典型代表。 通过合作的自主开发 奇瑞、吉利、一汽、海马汽车 奇瑞主要是通过合作和模仿确保独立自主开发能力。比如在奥地利 司协助下,由奇瑞主导从 2005 年开始启动 划,全面系统地正向开发动力系统技术。至 2008 年,形成了三大系列至少 18 款发动机,排量从 号则包括从直列 3 缸到 V 型 8 缸 1 6;从德国、意大利引进了 9 条代表国际最高工业水平的发动机生产线、近 200 台数控加工设 备( 及相应的信息控制工业网络系统;奇瑞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发动机尖端技术,正准备商用化,比如缸内直喷( 双 音链传动、电磁式进排气阀( 。 在底盘方面,早期奇瑞采用了反求开发策略,比如早期的风云、旗云底盘基本上模仿大众捷达, 盘模仿大宇,但随后在底盘技术上也采取正向开发策略;他们非常重视在同一平台同时开发多种车型,比如 08 北京车展亮相的“五娃”, 5 个车型出自一个平台。 变速器方面, 2009 年,奇瑞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功率分流式 速器的发明专利。直到 2012 年 3 月,奇瑞 载奇瑞 速箱率先上市,之后的 麟、东方之子、瑞虎全系装配自主 级变速器, 自主 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行, 目前奇瑞新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速器已经装备到 13 款新风云 2 等车型,同时奇瑞表示将在巴西建厂投产发动机和变速箱。 在整车外形设计方面,奇瑞也是早期模仿( 期模仿大宇,风云 /旗云模仿 前这两款车还是销售主力),然后 开始自主设计,但遭到挫折, 之后 几款新车型的设计都外包给欧洲设计师, 自意大利设计公司 目前,奇瑞已经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完全掌握轿车底盘、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发动机管理系统 (大关键技术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 与奇瑞相似,吉利汽车则是通过模仿和购买使用过程培养了自主开发能力。吉利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发动机动力系统、底盘逆向开发,主要参考了丰田汽车的技术。 11 吉利早期豪情车系“抄袭”天津夏利,发动机开始使用丰田 8A、 5A 发动机,在丰田涨价变相拒售的压力下开始开发自主发动机 ,通过这款 发动机的开发,把原理吃透,后来研制 发动机速度加快 6。 在变速箱技术开发方面,吉利则是完全依靠自己取得的成功。自动变速箱作为汽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国外的技术垄断与国内核心技术的缺失一直困扰着自主品牌的发展。吉利 2002 2005 年连续开发自动变速箱,目前 z 系列自动变速器已批量生产,在整车外形设计方面,因为低成本的要求,吉利汽车一直依靠自己设计开发。 相比起步艰难的吉利和奇瑞,一汽集团可以借鉴外国车型的设计和发动机技术,开发自主品牌的衍生车型。比如一 汽奔腾项目基于马自达 6 的平台,底盘和发动机都借鉴马自达的技术。奔腾项目耗资不菲,据披露的数据, 2012 年该车销量达到了 约 自主品牌中算是有不错业绩的中高端车型,但相对 8 亿 10 亿人民币的巨大投资而言, 商业 上这款车型是否成功打了个大问号。 海马汽车的海福星项目同样是基于马自达 303 的成熟技术。海马早先和马自达合资生产 303,取名福美来;这款车相当成功,和别克凯越、现代伊兰特并列为汽车业“新三样”。海马和马自达分手之后推出了 海福星,基本上和原来的福美来一样,只是换掉了马自达原装进口的发动机,改用更加便宜的国产 4菱发动机, 海马汽车 2012年销售 172767 辆,其中大部分是海福星 。 国外技术引进 上汽 、北汽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合资实践者,上汽集团依靠合资实现的技术积累及国际收购获得成熟平台的方式打造自主品牌。 1980 年代,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联手成立了上海大众,之后又与 美国 通用联手成立了上海通用。通过合资不仅取得了设计、性能等多方面的积累,同时集中培养了生产、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上汽旗下的上海泛亚技术研究中心,在内饰、外饰、动力总标定、底盘调整上,形成了一定的开发能力。 2004 年 12 月,上汽以 6700 万英镑购入罗孚 75、 25 两款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 2005 年 7 月,南汽以 5300 万英镑收购了罗孚 发动机生产分部,收购清单包括 奥思丁品牌、四个整车平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三个系列发动机、一整套先进的发动机研发设施。根据收购而来的罗孚 的四个整车平台,上汽与南汽推出“荣威”( “名爵”两个自主品牌,并以车型平台和发动机系列归类生产。2007 年 12 月,上汽又以 21 亿元现金和 上海汽车 股股份,收购了南汽控股股东跃进集团的全部汽车业务。 2013 年荣威借“势”打入公务车阵营,成为两会媒体专用车,受到甘肃省和四川省的青睐,同年,由于双品牌战略成绩不错,荣威和名爵实行 12 “单飞”策略,成立各自的品牌运营中心,终端渠道也变为分网销售。上汽在全球汽车企业中的位置 ,升至第八位 ,已经成为一股影响全局的力量。 “技术引进”策略使上汽缩短了自主研 发的过程。比如荣威以曾用于罗孚与 款车型的 18动机为基础,增加 变气门系统,推出了全新的 发动机(作为当今汽车界最先进的 发动机性能提升了 10%,油耗却降低 5%,拥有高性能、低油耗、重环保的三重优势);荣威 550 的研发项目启动于 2005 年,整车开发由上海汽车技术中心上海总部与欧洲技术中心的中、英两国工程师共同研发完成(上汽在收购罗孚车型知识产权时,将包括曾担任 孚集团首席工程师的 内的 150 名外籍工程师收入麾下,并在英国就地成立了研发 中心)。通过“选择和集中”的全球资源整合,上汽集团的生产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同时得到加强。 09年 12 月 ,上汽与通用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 ,并开始共同开发印度市场。全球汽车巨头第一次携中国本土企业共同开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 ,上汽在全球汽车企业中的位置 ,升至第八位 ,已经成为一股影响全局的力量。 北汽于 2009 年收购萨博非核心资产,“技术引进”政策使得北汽仅仅经过三年的消化吸收,就推出两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众多高科技技术的应用甚至使得其性能超过萨博原型机,作为国内起步最晚的主流汽车集团,北汽坚持为自己选 择了一个高位切入的路线,在 2012 年的北京车展上,北汽还发布了基于萨博技术全新升级的中高端轿车平台 “ 台。 2012 年 9 月 30 日,基于萨博 9台打造的北汽首款中级车 如期下线。北京汽车中高端乘用车基地正式投产。 2011 年北汽 收购萨博的变速箱供应商之一 瑞典威格尔变速箱厂的同时,北汽还与博世公司合作开发 速器技术。 跳代自主技术开发 比亚迪 比亚迪自 2003 年进入汽车行业,最初也是模仿先进车企的设计,并且引进核心零部件来使用。比亚迪 别被指与丰田花冠、凯美瑞、 瑞维亚车型高度相似。 用了三菱的 4动机, 型则装配三菱的 4动机,以及原装进口的手自一体变速箱。但真正与众不同的是,比亚迪从一开始就基本放弃了燃料汽车的研发,而是直接一步跨越到电动汽车阶段。 2008 年 12 月,该公司推出搭载了全球最先进的 模系统的 模电动车。所谓双模,是指既可以在纯电动( 式下行驶,又可以在混合动力( 式下行驶,目前掌握双模技术的只有通用、丰田等少数几家,但通用、丰田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只能 行驶 25 公里,比亚迪 动汽车据称能行驶 100 公里。 而比亚迪纯电动车 行者 综合工况续驶 13 里程最长达 300前比亚迪宣称双模技术进入第二代商用,应用于“秦”系列新车,据称这款“秦”在综合工况下行驶 100 公里时所需花费折算出来仅为 16 元,相当于 2 比亚迪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赢得了追赶国外汽车巨头的时间和空间。国外汽车巨头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技术上遥遥领先,中国企业想要赶超,难度很大,比如变速箱研发是一个瓶颈,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比较艰难,而且代价昂贵。电动车则直接跨越了这个技术难题 ,作为 拥有傲人资本的比亚迪已经和戴姆勒奔驰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研究新能源汽车 。 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 1) 奇瑞、吉利和上汽的技术研发模式 总体上 都很成功。在技术水平上,和以丰田为代表的世界一流车厂目前在中国上市车型基本不相上下。以发动机为例,除了奇瑞 动机稍稍落后,荣威和吉利的发动机和丰田 2动机差距不大,但是耗油性能方面丰田发动机要优于自主品牌发动机。 而完全自主研究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两张模式相比较,很难确定优劣之分。总的来说,自主开发在费用和时间方面要求比 较高,而且在技术竞争上相对滞后,但是可以为中长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比如进一步研发、为已有的产品转型、扩大产品类别就方便了许多。 而以生产竞争力为基础促进技术引进的上汽,不仅消化吸收了新技术,还持续不断的 研究开发新型技术 保持着竞争力;致力于第二代发动机开发的比亚迪在技术方面与领先企业齐头并进,它不在内燃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上 过多 投资,专注新能源汽车, 潜心 研究铁锂动力电池、电机和 电动车前沿技术,比亚迪公开宣称要在15 年内做到世界第一大车厂,是指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 ( 2) 完全自主及合作研究和技术引 进消化吸收两张模式成本各有不同,关键是技术获取和利用运营。 进行品牌和技术收购的企业在短期内生产可信度较高的产品方面具有优势,相反在自主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的企业在中长期技术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上汽以 6700 万英镑购入 知识产权,并合并同样收购了 建出了多种车型的生产平台;吉利和奇瑞宣称每年研发投入达销售额的10%,据此计算, 2001 2008 年间,吉利的总研发投入达 至少 50 亿元,奇瑞的总研发投入则达到 87 亿元。与奇瑞、吉利的自主研发模式相比,上汽荣威的模式似乎性价比更高 。吉利一款 发动机的研发,大约耗资 3 亿元人民币,上汽仅花费 英镑,便获得罗孚四个整车平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三个系列发动机以及一整套先进的发动机研发设施。 目前吉利、奇瑞也在积极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合作研究,精心筹备转 14 型之作,不在拘束于完全自我研究的小圈子,试图打破国产汽车低质低价的怪圈,比如奇瑞的“观致”,吉利的“帝豪”。 ( 3)自主品牌取得市场上的巨大成功,但利润率仍然不高。 三家最大的自主品牌,奇瑞、吉利、比亚迪都在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企业,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37%、 36%和 43%。比亚迪 2012 年 的销售量达到了 455398 辆,直 追 奇瑞的 530398 辆。 从品牌溢价上看,本土自主品牌与收购后的外资品牌相差甚远。国内市场上,上汽荣威虽然销量增加没有奇瑞、吉利、比亚迪迅速,但品牌溢价名列前茅,而品牌溢价对今后进入高级车型的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8 年中国市场中,奇瑞以 35 万台的销量创收 5 亿元,相反东风本田仅以 16 万台的销量即营收 40 亿元 46。 3 湖南省 汽车产业 发展 现状及 存在的 问题 追寻湖南汽车的发展史,要回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当年第一台轻型货车“洞庭”130 汽车问世,引领中南诸省前列。持续到 20 世纪 70 年代,湖南省汽车产业位居全国前十名,经历过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蓬勃发展期(截至 1996 年,湖南省已有 7 家整车厂, 36 家改装车厂, 300 余家零配件厂),由于过分追求利润和发展速度,湖南汽车产业渐渐跌出全国 16 名之外,整体规模及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纵观湖南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湖南已经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和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及零部件骨干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如越野车、工程车辆、客车 (含底盘 )以及汽车空调等关键零部件等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相对特 色优势和一定的基础。 湖南汽车 产 业发展 特点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 湖南省 一个传统产业 , 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较多 , 为 湖南省工业经济 高速 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同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也是 湖南省 的重点支持发展产业 , 现己成为湖南省 “ 十 二 五 ” 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之一 。湖南 省现有规模以上汽车和零部件企业 400 余家,其中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 39 家,涵盖轿车、载货车、越野车、专用车、客车(含新能源客车)、三轮汽车及低速货车等6 大类 7。 2012 年 2 月 21 日省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信委联合对 外发布,2011 年湖南汽车产业完成总产值 1225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80 亿元,成为我省装备制造业领域继工程机械、电工电器之后的第三个达千亿元的子产业。 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1)产量基本稳定增长,产业 发展 前景广阔 。 十一五期间 共生产整车 辆,年均增幅 如图 4 所示: 2008期间,尽管产量偏低,但依旧保持增长 15 态势,发展前景广阔。新闻报道: 2011 年湖南汽车产业产值突破千亿,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特别是随着 2012 年广汽三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