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四单元课题12.doc_第1页
六上第四单元课题12.doc_第2页
六上第四单元课题12.doc_第3页
六上第四单元课题12.doc_第4页
六上第四单元课题1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上第四单元 课题 12.姥姥的剪纸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PPT、投影仪、教学挂图、先学提纲(见导学案“自主先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同学们,把自己的剪纸作品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行吗?剪纸是民间传统工艺品。剪纸也叫“刻纸”,是中国最普及、最古老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质朴、清新、纯真而动人。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会剪纸的姥姥,一起来欣赏这位姥姥的剪纸。二、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检测字词 择菜 捂住小屯 喂猪 刁难 岂知 庄稼人 筐子 驮着 啃食 清清爽爽挑剔 耍赖 调皮蛋心灵手巧 啧啧称赞 深入人心 广结善缘 无可挑剔 数九隆冬 三伏盛夏 各式各样1.指名读2.相机正音在这些生字词当中,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择”是多音字,用它另外的读音组词。“屯”是声母是t。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故意使人为难。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挑破蛋:对调皮孩子的昵称。练习: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出示“爽”的三种解释: 明朗、清亮; 率直、痛快; 舒服。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练习:选用上面的成语填空。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的出色表现让人忍不住( )。雪灾过后,政府采取了( )的救援措施。3.辨形字音都读准了,你觉得哪个字特别难写?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愿意帮帮他? (1)范写“屯”: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你又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去部件)让我们再次书空写写!(屯 纯 吨 顿)(2)你又是如何记住“爽”? (拆部件)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拢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3)巩固练习:屯( ) 猪( ) 刁( ) 岂( ) 驮( )纯( ) 猎( ) 叼( ) 凯( ) 驼( )4.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读准了字词并能准确书写,理解了词义也会熟练运用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这些生字新词放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准吗?(二)顺读课文1.指名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2. 重点语句指导预设: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萦,课文中的哪那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2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看到了哪几个镜头?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段(13)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第二段(46)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第三段(712)讲述了姥姥的剪纸表达与“我”的浓浓深情。第四段(13)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五、精读课文一部分 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1提示任务:默读课文13段,说说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2自主阅读:边读边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体会。3交流感悟:预设:(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感受到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体会到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练习: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课文中你又是如何读到她有求必应的呢? 小结: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 抄写词语。2.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六上第 四 单元 课题 12.姥姥的剪纸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文字,欣赏姥姥的剪纸,体会浓浓的祖孙情。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体会结尾蕴含的内容。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见导学案“自主先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高超的剪纸技艺,剪什么像什么,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夸夸奶奶的剪纸?(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文字领略姥姥高超的技艺,体会“我”和姥姥的浓浓亲情。二、出示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三、品读感悟(一)感悟姥姥高超技艺。 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1提示任务:读读课文57自然段,找找我是如何刁难姥姥,姥姥是如何尽展技艺的?2自主阅读:读读相关语段,找找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交流感悟:(1)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 “喜鹊登枝”便完成了。“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2)“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3)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预设:(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练习: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说一说。姥姥剪纸时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小结:我的百般刁难,更显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二)感悟姥姥的剪纸与我浓浓的深情。1提示任务:心灵手巧的姥姥除了剪喜鹊登枝、除了剪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这样的剪纸?(默读712)2自主阅读:读读相关语段,找找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交流感悟:预设:(1)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2)“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字中体会到什么?(3)兔子骑在牛背上疼爱;一起啃食青草疼爱(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5)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诵。从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怎样的感情呢?(赞美、依恋)(三)感悟相濡以沫的亲情。1提示任务: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剪呀剪,拴呀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2自主阅读:读读相关语段,找找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交流感悟:预设:(1)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2)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浓浓的爱(3)同学们,姥姥想用这幅剪纸给我述说什么?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4)小组交流小结:这不仅仅是一幅剪纸,更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1)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2)让我们记住姥姥的剪纸,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自由背诵。四、总结课文1.作者为什么会用“姥姥的剪纸”为题?“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是依托着“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练习:通过这节课我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姥姥的( )、( )和对“我”的浓浓亲情,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姥姥的( )。五、检测完善1.补充习题相关内容板书设计: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12.姥姥的剪纸 神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教学反思:六上第四单元 课题 13.牛郎织女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PPT、投影仪、教学挂图、先学提纲(见导学案“自主先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你知道的有哪些呢?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2.是呀,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回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的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二、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检测字词 舔舔手 拽着嫂子 牛棚 衰老 趁机 挣扎 波涛汹涌暴跳如雷 心急如焚1.指名读2.相机正音在这些生字词心急如焚当中,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嫂”是平舌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衰老:年老而精力、体质衰弱。挣扎:竭力支撑或摆脱。暴跳如雷:跳脚呼喊,像像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大怒的样子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练习:你发现这两个成语有什么规律?你能在说几个吗?一见如故 胆小如鼠 大雨如注 惜字如金 料事如神3.辨形字音都读准了,你觉得哪个字特别难写?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愿意帮帮他? (1)范写“嫂”: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你又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换部件)让我们再次书空写写!(嫂 艘 搜)(2)你又是如何记住“衰”? (衰 衷)(3)巩固练习:棚( ) 趁( ) 挣( ) 扎( ) 汹( )鹏( ) 珍( ) 筝( ) 孔( ) 凶( )4.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读准了字词并能准确书写,理解了词义也会熟练运用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这些生字新词放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准吗?(二)顺读课文1.指名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2. 重点语句指导预设: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找爸爸!”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2这篇课文是按民间故事改写的,情节跌宕起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该如何划分呢?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段(12)牛郎是苦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第二段(35)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结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第三段(67)牛郎过上幸福生活,当老牛死了。第四段(810)王母抓走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第五段(1112)牛郎和织女只在七月七才能在鹊桥相会。五、精读课文一部分 感悟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1提示任务:默读课文13段,从中你读到了什么?2自主阅读:边读边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体会。3交流感悟:预设:(1)“吃剩饭、穿破衣、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没有名字。”感受到姥牛郎孤苦伶仃。(2)“每天放牛最干净的水。”体会到牛郎照顾老牛很周到。(3)“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舔舔他的手呢!”体会到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小结:牛郎和老牛亲密无间,相互依靠,老牛很善解人意。善良的老牛帮助牛郎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仙女呢?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 抄写词语。2.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六上第 四 单元 课题 13.牛郎织女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见导学案“自主先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牛郎和一头怎样的老牛呢?2.通过预习,知道了和老牛相依为命的牛郎认识了谁?(织女)她是个怎样的人呢?他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这个精彩的神话故事。二、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三、品读感悟(一)感悟善解人意的老牛 1.提示任务: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35自然段,老牛的善解人意你是从哪读到的?2.自主阅读:圈画句子,写下你的感悟。3.交流展示: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说话。老牛说可别错过机会呀!”感受到了老牛对牛郎长者般的关心。(二)认识织女1.提示任务:请继续自由读读35自然段,牛郎听从了老牛的话,找到了这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了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2.自主阅读:圈画句子,写下你的感悟。3.交流展示:预设: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得一手好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下她的彩锦装饰填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她的名字叫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是位勤劳的仙女,只得一手好锦。“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这句话感悟到织女很善良,很勇敢,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织女为什么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板书:善良 勤劳)为什么你觉得她很善良很勇敢?交谈中,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而牛郎父母早逝,贫穷困苦。练习:高贵的仙女公主嫁给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织女私自下凡,违反天规,会遭受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遭受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这对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来说那是何等的残忍呀,同学们请你来劝劝织女吧!(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3)织女啊,如果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你会小结:她也担忧,她也害怕啊,但她的决心依然是那样的坚定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这是一种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织女是多么地善良和勇敢呀!(二)感悟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1.提示任务:默读67自然段,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那么他们生活得怎样呢?2.自主阅读:找出相关句子,写下感悟。3.交流展示:“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体会到他们的生活得很幸福。练习: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一个耕种一个织布,一起做家务,一起吃饭。(板书:男耕女织)2.三年后,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他们家还是穷,但两人无拘无束,生活得挺美满。小结:牛郎和织女日子虽苦,心里也甜哪。 美中不足的是那老牛(引读)(三)感悟牛郎织女的离散之苦。1.提示任务: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默读课文810节,她是怎么做的?牛郎和织女的生活还能过上曾经那幸福的生活吗?2.自主阅读:找出相关句子,写下感悟。3.交流展示:一天,王母娘娘趁一起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牛郎飞不过去跳、闯、推、拽、拔、划体会王母很狠,不讲骨肉之情,心狠手辣。忽然,他想起牛郎很焦急心急如焚、心如刀割。练习: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挑着两个小孩在这边,织女在那边,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能说说吗?(四)品悟期盼鹊桥相会。1. 牛郎织女的爱情是忠贞不渝的,你从文中的哪个句子感受到了?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2.他们忠贞不渝的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练习:快看,多美的桥啊!这是一座喜鹊搭起来的桥,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来相会,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面,织女会对牛郎说什么?小结:这个故事的结局,描述得很简洁。字里行间充满了美妙的传奇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魅力。四、课堂总结1.同学们,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用最简洁的话语给大家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吗?2.这个神话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和对( )的向往。五、检测完善。补充习题13课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13.牛郎织女 痛失老牛 渴望自由与幸福 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教学反思:六上第四单元 课题 14.安塞腰鼓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3.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理清课文脉络。4.学习课文14自然段,感受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宁静、后生们的特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教学难点感受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宁静、后生们的特点。教学准备PPT、投影仪、教学挂图、先学提纲(见导学案“自主先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1997年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有一群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们演绎了一段“绝活儿”,当时有人曾这样形容:出示:表演起来有股熊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牛劲,看了让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来劲。大家知道这么来劲的“绝活儿”是什么吗?(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 2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民间艺术舞蹈安塞腰鼓吗? 安塞:县名。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上游。腰鼓:打击乐器,短圆柱形,两头略小,挂在腰间敲打。安塞腰鼓起源于是安塞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多时可以有上千人参加,场面特别壮观。安塞腰鼓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浑厚庄重,气壮山河,是陕北民魂的体现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今天我们第一个学习目标是: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一)检测字词 捶鼓 亢奋高粱 骤雨 酸枣树 搏击 战栗 陌生茂腾腾 咝溜溜 隆隆奇伟磅礴 惊心动魄 戛然而止1.指名读2.相机正音在这些生字词心急如焚当中,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捶、骤”是翘舌音。“枣”是平舌音。联系上下文理解亢奋:极度兴奋。战栗:战抖。奇伟磅礴:气势雄伟盛大。惊心动魄:形容声势浩大。练习:你发现第三组词语有什么规律,你也能照样子写出几个吗?茂腾腾 咝溜溜 亮晶晶 喜洋洋 乐陶陶隆隆 喳喳 嘎嘎 咚咚3.辨形字音都读准了,你觉得哪个字特别难写?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愿意帮帮他? (1)范写“粱”: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你又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换部件)让我们再次书空写写!(粱 梁)(2)你又是如何记住“骤”? (骤 聚)(3)巩固练习:枣( ) 搏( ) 栗( ) 陌( ) 刺( ) 博( ) 粟( ) 栢( ) 4.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读准了字词并能准确书写,理解了词义也会熟练运用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这些生字新词放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准吗?(二)顺读课文1.指名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2. 重点语句指导预设: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茂腾腾:形容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变得亲切富有韵味。 这腰鼓,使冰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燥热、飞溅与前面的冰冷、恬静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他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比句的运用展现出腰鼓所蕴含的旺盛的生命力。练习:仿照第三句句式造句。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出示目标:接下来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理清课文脉络。1. 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从文字中迸发的一股股粗犷雄浑的气势,但文章中对鼓响之前和鼓声止息后又使人分明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2.课文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来写,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吗?第一部分()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展示了腰鼓舞蹈的艺术魅力。第三部分( )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四、精读课文一部分出示目标3:感受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宁静、后生们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走近后生1.提示任务:读课文14自然段。想想:你读到了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2.自主阅读:读读划划,写出自己的体会。3展示交流:(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2)一群生龙活虎的后生,此刻却显得那么的安静。透过这份安静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呢?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的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不同寻常的静。鼓手们神情沉稳而安静,贴身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未曾响过。这些后生是在严阵以待,一片肃静,这是激战前的沉寂,马上就有一场精彩的表演上演。(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以静衬动。是为了衬托下面的鼓声,这也叫对比,是为了与下面鼓声对比。(4)指导朗读。(5)练习: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小结:高粱地是表演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的声势,那群茂腾腾的后生沉稳而安静胸有成竹地在积蓄激情。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抄写词语。2.完成补充习题本课部分内容。六上第 四 单元 课题 14.安塞腰鼓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3.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体会作者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体会作者对人的旺盛生命力的赞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见导学案“自主先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安塞腰鼓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这群茂腾腾,沉稳而安静的后生举起手中的鼓锤,那又将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安塞腰鼓,去领略它独特的风采和魅力吧! 2.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它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1)表达赞美之情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2)这个句子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这每一次的出现都在赞美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去品读课文。二、品读感悟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3.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一)感受火烈的舞蹈场面1.提示任务:“好一个安塞腰鼓”第一次出现是在赞美什么?2.自主阅读:读读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自主交流:(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赞美舞蹈场面的壮阔。(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捶”:写出了后生们用力之大、之猛、之快。“发狠”、“忘情”、“没命”:表现了后生们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忘我投入。(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百十个”:人数之多,场面之壮阔。将“后生”比作“石头”:表现了后生们的身体结实,态度坚决,意志坚强,写出了他们狂舞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具有血肉之躯的人,也体现了他们的投入。“狂”:写出了后生们力量之大、速度之快、气势之猛,超乎想象。(4)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突出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6)“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找一找句子中的几对反义词。腰鼓捶起来之前,空气是,阳光是,世界是,腰鼓捶起来了 ,空气变得,阳光变得,世界变得。这样的变化,全因为有了这安塞腰鼓!这热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小结:这激情飞扬的安塞腰鼓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我们由衷地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二)感受鼓声的巨大力量1.提示任务:“好一个安塞腰鼓”第二次出现是在赞美什么?2.自主阅读:读读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自主交流:(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赞美这隆隆的沉重的鼓声!(2)这是怎样的鼓声?你能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吗?“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这响声都传到了哪里?(山崖,观众的心上)练习:这鼓声还传到了哪里?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 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小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三)感悟茂腾腾的击鼓后生1.提示任务:“好一个安塞腰鼓”第三次出现是在赞美什么?2.自主阅读:读读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自主交流:(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赞美击鼓的后生。(2)这时的后生又是怎样的,找出相应的词语?(板书:元气淋漓) “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 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吗?(3)你是从哪里体会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震撼”形容力量强大,令人怦然心动;“烧灼”形容感情强烈,激情像火一样地燃烧着,让人深受感染;“威逼”形容气势磅礴,势不可挡。()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受安塞腰鼓的雄伟气势。小结:这一段的韵律很美,语言节奏的快与激越和安塞腰鼓的动感非常一致,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元气淋漓的后生带给我们的活跃与激烈。(四)感受变幻的舞姿1.提示任务:“好一个安塞腰鼓”第四次出现是在赞美什么?2.自主阅读:读读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自主交流:(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赞美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舞姿。练习:读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下面的练习: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这是 的舞姿(2)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那变幻的舞姿。小结:如此变幻的舞姿,连山河也感到痛快,真是好一个安塞腰鼓!练习: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壮阔的场面),好在(沉重的鼓声),好在(元气淋漓的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这腰鼓声,展示了陕北人旺盛的生命力,传达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足足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在修辞上叫做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五)感受戛然而止的静1.提示任务:鼓声戛然而止,那是一番什么景象呢?2.自主阅读:读读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3.自主交流:“世界出奇地寂静、感到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上”感受到静。首尾呼应,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和火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耳畔的那一声渺远的鸡啼,似乎让我们们看到什么呢?(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三、课堂总结。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让黄土高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是的,鸡叫了,天亮了,新的开始,新的希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四、检测完善。1.补充习题14课相关练习板书设计14.安塞腰鼓舞蹈 火烈狂野响声 撼动人心后生 元气淋漓舞姿 叹为观止教学反思:六上第四单元 课题 练习4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教学重点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在反复诵读中受到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准备PPT、投影仪、教学挂图、先学提纲(见导学案“自主先学”)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第一板块 语文与生活】一、关注语境,情境导入。1.暑假期间,舅舅要带刘志刚到黄山去完,志刚问舅舅好玩吗?2舅舅说:“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嘛!”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黄山景色秀丽神奇,无与伦比。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五岳指我国的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他们景色绮丽无比。游览过五岳的人,就不要欣赏别的山色了,因为没有那座山的景色能超过它们,而看过黄山的人,连五岳也不要看了。这句话说出了黄山景色的无与伦比,独一无二。这句话广为流传,成为一句俗语。同学们现在能说说什么是俗语了吧?俗语是长期以来民间流行的 ,通俗而语意惊醒或表示诙谐生动的定型语句,内涵十分丰富。二、出示目标,学有方向。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三、关注生成,学练结合。1出示:苏州杭州风景图片。看了这组图片你想到哪句俗语?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说你对这句俗语的理解。苏州、杭州的景色十分优美和天堂一样美好,是人间的天堂。2桂林的山水,你一定不陌生,你能为大家介绍一番吗?难怪人们常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你们知道桂林哪一处的山水最为独特吗?(阳朔山水。)引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水景色天下第一,而阳朔的山水又是桂林第一,感受到了阳朔山水的美不胜收。3华山的雄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道”,登临犹如上天梯。谁来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自古以来上华山顶峰,只有一条道可走。也暗指别的方法不行,也只有一种方法。4我们再去看看东北的土特产。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拓展知识:关于东北三宝,有“新三宝”和“旧三宝”之分。这句俗语是旧三宝。现在,人们把人参、貂皮、鹿茸角称作东北三宝,这是所谓“新三宝” 。其实那个年代,东北也有鹿茸角,但是却没有把它放在里面。当时也还有更多的好东西可以称作宝,但也没把它们放在里面,而是单单选择乌拉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神奇的小草,看似平常不起眼,但是却给那个年代的穷苦百姓带来多么大的“温暖”, 庇护了成千上万双穷苦人的双脚,从这个角度讲,乌拉草的价值无论如何要在鹿茸角之上。齐读这句俗语。5现在我再去看看山西雁门关外的生活情景。出示: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读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什么?雁门关气候的变化莫测,一天中温差很大,早晚冷,中午热。五、关注生活,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搜集到了哪些俗语?预设: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2将下列俗语与相应的含义连起来。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 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4小结读懂这些俗语,并在生活中使用这些俗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我们,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诵读与积累】【第二板块:诵读与积累】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的国粹是什么? 京剧。你对京剧有什么了解呢?二、出示目标,学有方向。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三、解读内容,多边交流。1.出示生旦净丑角色的图片。请生认一认,说一说。出示:生旦净丑 喜闻乐见(1)读一读。(2)根据你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京剧中的角色。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基本类型,行当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有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一看就能分清形象的美丑。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生旦净丑 :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角色。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2京剧表演视频。说说你看到些什么?出示: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唱念做打 有板有眼(1)读一读词语。(2)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跟同学交流一下。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锣鼓喧天 :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有板有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3京剧的美,在于它的唱腔。出示:余音绕梁 字正腔圆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成语的。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字正腔圆:字正,吐字清楚,发音正确。腔圆,声音饱满、圆润、厚实。可以用来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