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练习是学生复习知识最常用的一项实践活动,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喧嚣 烟诟 安然无恙 漂泊天涯 B.静谧 点缀 晶莹澄澈 安捺不住 C.颠簸 骨骸 良辰美景 安土重迁 D.空旷 菜圃 美妙绝轮 方兴未艾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_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2)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_得一干二净。 (3)就一个国家而言,传统_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传统流失得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A.不管 脱落 维护 B.尽管 脱落 维持 C.不管 脱漏 维护 D.尽管 脱漏 维持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有他的过去。 B.它们不停地奔跑着,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或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因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 C.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D.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成“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 B.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C.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D.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长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奥德赛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抒情诗。 D.韩少功、柯灵都是中国现代作家。韩少功的主要作品有爸爸爸马桥词典等,柯灵的主要作品有望春草等。 二、(12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_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6分) 7.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天真的预示 英国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8-11题。(21分)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倒西歪,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灏,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8.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结合段,谈谈你对“苦旅”一词的理解。(5分) 9.段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6分) 10.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意在说明什么问题?(4分) 11.段中,作者说:“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6分) (1)这一句中“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 (2)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 四、(12分,每小题4分) 12.联系上下文,将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