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A 214.6-2004 常住人口管理信息规范 第6部分:居民身份证制证类型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的一项关于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居民身份证制作类型的标准规范。这份标准主要为了统一和规范居民身份证在制证过程中所使用的类型代码,以便于信息的准确录入、存储、交换与共享,提高公安机关在人口管理方面的效率与准确性。
该标准具体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范围界定:首先会明确本部分标准适用的范围,即规定了居民身份证制证类型代码的编码规则、代码结构、代码含义及其使用方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居民身份证件的制作与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信息的处理。
-
术语定义:可能会对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定义,确保读者对标准中使用的专业词汇有统一的理解。
-
代码结构:详细说明居民身份证制证类型代码的组成方式,包括代码的层次结构、长度、以及各部分的含义。例如,代码可能由几位数字或字母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制证特性或类别。
-
代码分配:列出具体的代码值及对应的制证类型,如初次办理、换领、补发、临时身份证等,每种类型都有其唯一的代码标识。
-
编码规则:规定如何根据身份证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分配相应的代码,确保代码的唯一性和通用性。
-
实施与应用:指导如何将这些代码应用于实际的身份证件制作流程中,以及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录入和处理方法。
-
附录:可能包含一些补充信息或示例,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内容。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4-01-10 颁布
- 2004-01-10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5A 民身份证制证类型代码:14. 6A 214常住人口管理信息规范分为十五个部分:第1部分:基本数据项;第2部分:户籍管理信息数据项;第3部分:居民身份证管理信息数据项;第4部分:居民身份证受理号;第5部分:居民身份证申领原因代码;第6部分:居民身份证制证类型代码;第7部分:居民身份证领证方式代码;第8部分:居民身份证有效期限;第9部分:居民身份证审核结果代码;第10部分:居民身份证制证信息错误类别代码;第11部分:常住人口信息交换数据包编号;第12部分:宗教信仰代码;第13部分:变更更正类别代码;第14部分:居民身份证制作信息数据交换格式;第15部分:户籍管理信息数据交换格式。本部分为14的第6部分本部分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提出。本部分由公安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仇保利、刘欣、唐玉建、张若峰。本部分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负责解释14. 6民身份证制证类型代码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居民身份证制证类型的代码。本部分适用于各级公安机关的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2代码裹代码普通证件加快证件其他加快制作的证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