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设计
41页 24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23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CAXA图纸.rar
任务书.doc
动模座板.dwg
动模板.dwg
型腔.dwg
型芯.dwg
垫块.dwg
垫块2.dwg
复位杆.dwg
外文翻译--真实的腹主动脉瘤的三维重建和制造,从CT扫描到硅模型.doc
定位圈.dwg
定模座板.dwg
定模板.dwg
带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带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论文.doc
带头导套.dwg
带头导柱.dwg
拉料杆.dwg
推件板.dwg
推杆.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杆固定板2.dwg
推板.dwg
推板2.dwg
推管.dwg
模具加工工序卡.rar
浇口套.dwg
装配图.dwg
顶管.dwg
目 录
1 引言 ……………………………………………………………………………… 1
1.1 注塑模具发展趋势 ………………………………………………………1
1.2技术发展趋势 ……………………………………………………2
1.3模具设计步骤 …………………………………………………………………4
1.4课程任务要求 …………………………………………………………………7
2 方案分析与设计 …………………………………………………………………8
2.1模具材料的选择 …………………………………………………………………8
2.2注射成型工艺简价 ……………………………………………………………… 9
2.3注射成型工艺 ………………………………………………………………… 10
3 带二次顶出机构注射模的详细设计 …………………………………………13
3.1 塑料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13
3.2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 15
3.3 注射模具浇注系统的设计………………………………………………………16
3.4 注射模具成型零件的模体设计 ………………………………………………21
3.5 注射模具的顶出机构的设计 …………………………………………………25
3.6 塑料注射模具的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26
3.7排气系统 …………………………………………………………………28
3.8模具结构设计 …………………………………………………………………29
4 注射模加工工艺设计………………………………………………………………30
4.1 坯料确定…………………………………………………………………………30
4.2 模板的平面加工 ………………………………………………………………30
5 塑料注射模具型腔常用加工方法及设备 ……………………………………… 32
5.1 型腔的普通切削加工方法及设备 ……………………………………………32
5.2 型腔的特种加工…………………………………………………………………33
结束语 ………………………………………………………………………………36
致谢 ………………………………………………………………………………… 37
参考文献……………………………………………………………………………… 38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本论文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完成带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射模具设计。在设计中采用聚乙烯塑料注射而成型,成型方式为一模两腔,该论文具体分析了产品的工艺性,确定了所采用塑料的工艺参数和所采用的成型设备,确定了模具制作的总体方案,分析并解决了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各工作部分的具体结构,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尺寸计算和强度的校核。该论文还对分型面、浇注系统和脱模机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完成了模具工程图设计,最后进行了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圆满完成了模具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
通过设计,综合应用了大学期间的多数基础和专业知识,加深所学知识体系,熟悉了工程应用设计。
关键词 注射模 成型 工艺性 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Top with the second injection mold the design of institution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nee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ject completed with the second top of the body design of injection molds. Polyethylene used in the desig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for forming a two-cavity mol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products of the process, identified by the use of plastics an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f the molding equipment used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production of the mold program, analysis and addres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old and the work of some of the specific structure and a number of the necessary size and strength check calculation. The paper also surface, gating system and the release of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agencies to complete the mold design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finally to the main processing parts design, mold desig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ll the work required.
Through the design,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majority of the college foundation and expertise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system, familiar with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Keywords Injection Mold Design Process
1 引言
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工具。在各种材料加工工业中广泛的使用着各种模具。例如金属铸造成型使用的砂型或压铸模具、金属压力加工使用的锻压模具、冷压模具等各种模具。
对模具的全面要求是: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满足使用要求的公有制制品。以模具使用的角度,要求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便;从模具制造的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模具影响着制品的质量。首先,模具型腔的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分型面、进浇口和排气槽位置以及脱模方式等对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以及制件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内应力大小、各向同性性、外观质量、表面光洁度、气泡、凹痕、烧焦、银纹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加工过程中,模具结构对操作难以程度影响很大。在大批量生产塑料制品时,应尽量减少开模、合模的过程和取制件过程中的手工劳动,为此,常采用自动开合模自动顶出机构,在全自动生产时还要保证制品能自动从模具中脱落。另外模具对制品的成本也有影响。当批量不大时,模具的费用在制件上的成本所占的比例将会很大,这时应尽可能的采用结构合理而简单的模具,以降低成本。
现代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是三项重要因素,尤其是模具对实现材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件的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全自动设备也只有装上能自动化生产的模具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产品的生产和更新都是以模具的制造和更新为前提的。由于制件品种和产量需求很大,对模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促进模具的不断向前发展。
1.1 注塑模具发展趋势
随着2007年的结束,世界注塑模具的年增长率最终定格在了4%。据预计,2008年注塑模具的产量将保持在4%到5%的增长势头[1]。
如此快速的增长主要是由食品包装和饮料包装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的。预计在2008年里,影响全球注塑模具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石油价格和食品行业的包装利润。作为注塑产品加工中的最主要投入,石油价格的变化为注塑模具的生产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变动。而大量采用塑料包装的食品及饮料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注塑包装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又为注塑模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并且可能促进注塑模具保持长期增长。
1.1.1 我国注塑模具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模具业发展迅速,但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低档模具过剩,高档模具供不应求,甚至有的依赖进口,因此,模具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弱点,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1.1.2 原材料问题
受售价限制,国产模具多采用2Cr13和3Cr13作精密热处理,而国外则采用专用模具材料DINI、2316,其综合机械性能,耐磨、耐腐蚀性能及抛光亮度均明显优于国产材料。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国产模具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1.1.3制造工艺水平
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参差不齐,差距很大。不少厂家由于设备不配套很多工作依赖手工完成,严重影响了精度和质量。
1.1.4 模具设计体系
国内一些生产厂家虽然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但依旧停留在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难以形成具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和设计体系。因此,规范模具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当务之急。
1.1.5 调试水平
模具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工装,生产出合格制品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模具的质量、性能依赖试模结果检验。国内模具厂因交货期短,试模设备局限,往往把质量检验工作放在用户处试模,易给用户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而且由于修模受时间,场地限制,往往难以调试出最佳状态。而国外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试模场所和设备,可以模拟用户的工作条件试模,所以能在最短的时限达到很好的效果。
1.1.6 配套体系
我国模具生产企业习惯埋头搞生产科研,而忽视了与其他设备供应商、原料供应商合作。无形中使用户走了许多弯路。我们的模具厂必须和其他厂家及各大科研院所共同合作,为用户创造最佳的制品,创造更大的利润,才有希望为自己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解加丁与被加T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无关,故可加工任何金属材料。常用于加工高温合金,钛合金,不锈钢,淬火钢和硬质合金等难切削材料。
(b)生产效率高
能以简单的直线进给运动,一次加工出复杂的型腔,型孔或外形表面。因此.生产效率高,约为电火花加工的5倍~10倍。
(c)表面质量好
电解加工表面质量好,不会产生毛刺,也没有残余应力和变形层,对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均无影响。
(d)工具损耗小
电解加工时,工具负极材料本身不参与电极反应,同时工具材料又是抗腐蚀良好的不锈钢或黄铜等,所以工具负极基本上没有损耗。
本模具中较复杂的成型零件主要是型腔,因此在工艺设计时先采用普通刨削和铣削加工进行毛坯加工和半精加工,热处理后磨削定位面和加工面,再用电火花成型加工两型腔,最后进行人工修磨抛光。
结束语
通过对带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的设计,对常用塑料在成型过程中对模具的工艺要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掌握了塑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对独立设计模具具有了一次新的锻炼。
在模具制造的加工工艺方面,我编写了加工工艺卡片。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种可以利用的方式,同时在反复的思考中不断深化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充分利用CAD软件就是一例,新的工具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计算机为手段,专用模具分析设计软件为工具设计模具。软件可直接调用数据库中模架尺寸,金属材料数据库及加工参数,通过几何造型及图形变换可得到模板及模腔与型芯形状尺寸迅速完成模具设计。
模具CAD技术是模具传统设计方式的革命,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尤其是系列化参数化的模板使注射模具设计效率更为提高。
总之,通过毕业设计的又一次锻炼使我对模具设计的意义更加清楚:充分利用CAD技术进行设计,在模具符合使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同时在实际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以设计出价廉物美的模具。
致 谢
论文从开题、具体设计、论文的撰写,均得到了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大力支持。
他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期间,对我的毕业设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多次给我提出深刻而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正是有了他们对我时时刻刻的指导,才使我能正确把握论文的方向,并顺利地完成。感谢所有给我传道授业的老师们,正是你们的辛勤教授才使学生有了完成毕业设计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奠定了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温耀贤.实用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来英. 注塑成型工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李志刚等.模具CAD/CAM[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4] 陈万林,田雁晨主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李大鑫,张秀棉.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M].机床与模具,2005.
[6] 许树勤,王文平.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李基洪等编著. 注塑成型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 申长雨,陈静波.塑料模CAE技术发展概况[M].模具工业,2001.
[9] 曾珊琪,丁毅.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王玉甲,张忠林,刘晓白等编著.PRO/E3.0模具设计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 黄毅宏. 模具制造工艺[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 王文,广等编.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M]. 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
[13] 曹宏深,赵仲冶.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4] 马金俊.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科技出版社,1994.
[15] 李志刚等.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6] 胡仁喜,马玉峰,李辉等.CAXA2006平面与实体造型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7] 郑晨升,杨玮.CAXA画法技巧[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