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联合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
29页 15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13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CAXA图纸.rar
上模座板.dwg
下模座板.dwg
任务书.doc
型腔板.dwg
型芯.dwg
型芯固定板.dwg
外文翻译--普通全钢冲模的冲压精度分析.doc
导套.dwg
导柱.dwg
带联合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带联合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设计论文.doc
推件版.dwg
推杆固定板.dwg
推板.dwg
支撑板.dwg
浇口套.dwg
装配图.dwg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1.1塑料模具的概述…………………………………………………………………… 1
1.2塑料注射工艺的概述 ……………………………………………………………1
1.3模具CAD技术的发展情况 ………………………………………………………2
1.4塑料注塑模具的设计步骤 ………………………………………………………2
2 方案分析与设计 ………………………………………………………………… 4
3 带联合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详细设计 ……………………………………………6
3.1塑料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6
3.2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10
3.3注射模具浇注系统的设计………………………………………………………10
3.4注射模具成型零件的模体设计 ………………………………………………16
3.5注射模具的顶出机构的设计 …………………………………………………20
3.6塑料注射模具的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21
3.7模具结构设计 …………………………………………………………………21
4 注射模加工工艺设计 ……………………………………………………………22
4.1坯料确定 ………………………………………………………………………22
4.2模板的平面加工 ………………………………………………………………22
4.3型腔加工…………………………………………………………………………23
4.4孔系加工…………………………………………………………………………23
结束语 ……………………………………………………………………………… 24
致谢 ………………………………………………………………………………… 25
参考文献………………………………………………………………………………26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本论文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完成带联合顶出机构的注射模具设计。在设计中采用聚乙烯塑料注射而成型,成型方式为一模两腔,该论文具体分析了产品的工艺性,确定了所采用塑料的工艺参数和所采用的成型设备,确定了模具制作的总体方案,分析并解决了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各工作部分的具体结构,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尺寸计算和强度的校核。该论文还对分型面、浇注系统和脱模机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完成了模具工程图设计,最后进行了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圆满完成了模具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
通过设计,综合应用了大学期间的多数基础和专业知识,加深所学知识体系,熟悉了工程应用设计。
关键词 注射模 成型 工艺性 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The Injection Mold with Unit Extrusion Institntion
Design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actual needs to complete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the injection mold with unit extrusion institntion design. Uses the polyethylene plastic injection in the design to take shape,the formation way is a mold two cavity, this paper concrete study product's technology capability, had determined uses the formation equipment which the plastic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and uses, had determined the mold manufactures the overall concept, analyzed and has solved mold's gross structure and each effective range concrete structure, and has carried on some essential size computation and the intensity examination. This paper also halved the profile, the gating system and the mold emptier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design, has completed the mold engineering plat design, finally has carried on the major parts processing technological design, has completed each work.
Through the design, the synthesis has applied the university period most foundations and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deepens studies the knowledge system, has been familiar with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design.
Keywords Injects the mold 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Design
1 引言
1.1 塑料注塑模技术概况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1]。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模具产业的发展。目前,除了少数几种塑料外,几乎所有的塑料都可以采用注塑成型。据统计,注塑制品约占整个塑料制品总产量的 30%,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注塑模数量约占所有塑料成型模具数量的50%[2]。
随着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纷纷转移到我国,大批境外企业涌入,使我国模具工业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技术方面,我国模具的精密度、复杂程度和寿命都有很大提高。如塑料模热流道技术日渐成熟,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开始采用。高速加工、复合加工等先进的加工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快速原型制造进展很快;模具的标准化程度也有一定提高。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 年我国共进口模具 12.72 亿美元,比 2001 年增长 14.4 %,其中塑料橡胶模具进口金额 6.93 亿美元,占总进口量的 54.5%。2002 年我国共出口模2.52 亿美元,比 2001 年增 34%,其中塑料橡胶模具出口金额 1.72 亿美元,占总出口量的 68.3 %[3]。
1.2 模具注塑工艺的概述
在注塑加工中,每个成型周期有三个主要阶段:注射充模、保压冷却、脱模。在充模阶段,热的高聚物熔体被注射进入模具型腔。一旦型腔充满熔体,额外的高聚物熔体会在高压下进入模腔,以补充聚合物充摸后温度下降体积收缩而出现的空间。然后进入冷却阶段,此阶段约占成型周期的 3/4 的时间。只有在充分的冷却固化的情况下,塑件脱模后才不会损坏变形。最后塑件脱模,得到制品[4]。
要获得高质量的制品,必须对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时间控制包括注塑时间、保压时间、补缩时间、冷却时间等的控制;温度控制包括料筒温度、喷嘴温度、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和油温的控制;压力控制包括注塑压力、背压、模腔内压力的控制,以及如何根据模腔内最大压力值决定从注射到保压的切换时间;速度控制包括对螺杆推进物料的速度及对螺杆推进的位置与速度进行多级切换(多级注射)。注射/保压切换点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如切换得太迟,会形成过渡充填、高残余应力、模具受损等缺陷;如果切换得太早,会形成短射、制品质量不足、熔接线结合不好、凹陷等缺陷[5]。
4.3 型腔加工
型腔是注射模的关键部分,型腔质量对塑件的外形起着决定作用。加工型腔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也是最高效的就是利用专用机床加工的方法,可用于加工型腔的专用机床有仿形铣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体、坐标镗床、电火花机床、仿形磨床或坐标磨床等。
本设计中的型腔加工是采用现在通用机床上进行粗加工,然后用数控铣床进行精加工,最后进行抛光,完成加工。
4.4 孔系加工
本设计采用精密划线加工的方法,找出中心线后,在中心处用冲头打窝,首先选用比被加工孔直径小的钻头钻孔。钻孔后,检验孔与基准面的相对位置以及各孔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位置精度的要求,如果发现偏差可用整形锉修正,然后再扩孔,再检验,直到各孔位置精度达到欲求位置,最后进行留有铰孔位置余量的最后扩孔,并进行粗铰和精铰。
结束语
这次毕业设计,历时四个月。在此期间,针对设计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任务,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
通过此毕业设计,掌握了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工作,包括确定型腔的数目、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系统、脱模方式、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注射模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等。
毕业设计从测绘塑件图纸,到完成CAD造型设计;完成塑件注射模具方案设计和相关设计计算;模具成型零件CAD造型设计;最后完成模具加工,掌握了完整的工程设计过程,工程设计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完成了注射模具的制造工艺设计,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这些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指导老师彭斌彬、张跃的指导下,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设计期间,我学习并运用CAD对带联合顶出机构的注射模的所有零件进行了造型设计和对所有零件进行装配设计。提高了我对CAD的运用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我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加强了我对各项知识的学习深度,更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我怎样才能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这些为我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致 谢
论文从开题、具体设计、论文的撰写,均得到了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老师对我的指导。他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期间,对我的毕业设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多次给我提出深刻而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正是有了他们对我时时刻刻的指导,才使我能正确把握论文的方向,并顺利地完成。感谢所有给我传道授业的老师们,正是你们的辛勤教授才使学生有了完成毕业设计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奠定了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申长雨,陈静波等. 塑料型材挤初模具 CAE 技术[M]. 模具工业出版社,2001(7).
[2] 易际明,彭浩哥,吴莉华. Pro/ENGINEER Wildfire 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3] 李迎春,杜栓丽,申开智. 聚丙烯(PP)塑料注塑模具点浇口大小的研究[J]. 华北工学院学报,1998 年第 19 卷第 1 期(总第 61 期):30~34.
[4] 付永刚. 注塑模 CAD 系统开发的理论研究及应用[J].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0.3.
[5] 陈志刚.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6] 刘法谦,燕立唐,胡海青,等. CAE 在彩电后壳浇注系统中的应用,现代塑料加工应用[J],2002.6,第 14 卷第 3 期:19~22.
[7] 李德群,肖祥芷. 模具 CAD/CAE/CAM 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 模具工业,2005(07).
[8] 张祥杰. Pro/ENGINEER Wildfire模具设计[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35~188.
[9] 田福祥. 现代模具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热加工工艺,2004(08).
[10] 王文广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力[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
[11] [日]村上宗雄.最新塑料模具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1985.
[13] 王广文.塑料材料的选用[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1.
[14] 成都科技大学.塑料成型工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15] 欧阳国思.实用塑料材料学[M].长沙:国防科技出版社,1991.
[16] 唐志玉.大型注塑模设计基础[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17] 马金俊.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科技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