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内侧抽芯机构的注射模设计
38页 23000字数+论文说明书+任务书+21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CAXA图纸.rar
任务书.doc
动模座板.dwg
圆柱销.dwg
型芯.dwg
垫块.dwg
外文翻译--加强使用粘结剂力轨迹和神经网络控制获得一致的最小回弹.doc
定位圈.dwg
定位杆.dwg
定模座板.dwg
导套.dwg
导柱.dwg
带内侧抽芯机构的注射模设计开题报告.doc
带内侧抽芯机构的注射模设计论文.doc
弹簧.dwg
推杆.dwg
推板.dwg
推板固定板.dwg
支撑板.dwg
斜导杆.dwg
斜导杆座.dwg
浇口套.dwg
装配图.dwg
限位拉杆.dwg
限位钉.dwg
零件.dwg
目 录
1 引言………………………………………………………………………………1
1.1 模具工业……………………………………………………………………2
1.2 模具机构的设计……………………………………………………………4
1.3 课题任务要求…………………………………………………………………8
2 方案与设计……………… …………………………………………………9
3 带内侧抽芯机构注射模的详细设计过程…………………………………………10
3.1 注射成型的准备………………………………………………………………11
3.2 注射机的选择………………………………………………………………12
3.3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16
3.4 型腔数目的确定…………………………………………………………………16
3.5 浇注系统设计……………………………………………………………………17
3.6 标准模架的选择…………………………………………………………………19
3.7 导向与定位机构………… ……… ……………………………………………20
3.8 顶出系统设计 ………………………………… ………………………………21
3.9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 ………………………………………………22
3.10 排气系统………… ……………………………………………………………24
3.11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26
3.12 斜导杆设计……………………………………………………………………26
4 注射模加工工艺设计……………………………………………………………27
4.1 坯料确定 ………………………………………………………………………27
4.2 模板的平面加工…………………………………………………………………27
5 型腔的普通切削加工方法及设备………………………………………………29
5.1 型腔的普通切削加工方法及设备…………………………………………29
5.2 型腔的特种加工………………………………………………………………30
结束语………………………………………………………………………………33
致谢………………………………………………………………………………34
参考文献……………………………………………………………………………35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本论文根据内抽芯机构完成实际工程应用。在设计中采用PS材料注射而成型,成型方式为一模一腔,该论文具体分析了产品的工艺性,确定了所采用塑料的工艺参数和所采用的成型设备,确定了模具制作的总体方案,分析并解决了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各工作部分的具体结构,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尺寸计算和强度的校核。该论文还对分型面、浇注系统和脱模机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完成了模具工程图设计,最后进行了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关键词 内侧抽芯机构 注射模 工艺性 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Core-pulling Mechanism With the Inside of the Injection Mold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re-pulling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e actu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PS material used in injection molding For forming a mold for forming a cavity. The pape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duct process, Identified by the use of plastics an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used in the molding equipment,Produced by the mold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program,Analysis and addres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old and the work of some of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And a number of the necessary size and strength check calculation. The paper also surface, gating system and the release of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agencies to complete the mold design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finally carried ou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par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Keywords Injects the mold 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Design
1 引言
模具被誉为“百业之首,工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模具工业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截止2006年年底,中国模具销售额达720亿元,跃居世界第三。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逐渐提高。据统计,2000年中国塑料模具产值约100亿元人民币,2006年已发展到300多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超过21%,高于模具行业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具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中国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对塑料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塑料模具将朝着大型化、高精密度、多功能复合型的技术方向发展。以汽车工业为例,随着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汽车模具潜在市场十分巨大。譬如在生产汽车时,仅制造一款普通轿车约需200多件内饰件模具,而制造保险杠、仪表盘、油箱、方向盘等所需的大中型塑料模具,从模具行业生产能力看,目前满足率仅约50%。在建筑领域,塑料建材大量替代传统材料也是大势所趋,预计2010年全国塑料门窗和塑管普及率将达到30%~50%,塑料排水管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0%,都会大大增加对模具的需求量[1]。
模具产品的品种很多,主要以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和压铸模具为主。塑料注射模具是现在所有塑料模具中使用最广的模具,能够成型复杂的高精度的塑料制品。设计塑料注射模具首先要对塑料有一定的了解,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合物。如我们常说的ABS塑料便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采用乳液[2]、本体或悬浮聚合法生产,使其具有三种单体的优越性能和可模塑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注射到模具型腔,产生流动变形,获得型腔形状,保压冷却后顶出成塑料产品。
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涉及机械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冶金与材料工程、工程管理等学科专业范围。优化模具系统结构设计和型件的CAD/CAE/CAM,并使之趋于智能化,提高型件成形加工工艺和模具标准化水平,提高模具制造精度与质量,降低型件表面研磨、抛光作业量和制造周期;研究、应用针对各种类模具型件所采用的高性能、易切削的专用材料,以提高模具使用性能;为适应市场多样化和新产品试制,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以快速制造成型冲模、塑料注射模或压铸模等,应当是未来5~20年的模具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这一课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结束语
本设计首先说明了塑料工业的重要地位和当今注塑模具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工业将继续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其次介绍了注塑件的一般设计原则,对塑件的特征如倒圆角、等做了说明,从实际来看,几乎所有的注塑件都遵循这些原则。在做好注塑成型的准备工作之后,接着介绍了模具设计的内容,冷流道注塑模具无外乎包括四大系统:浇注系统、温度调节系统、顶出系统和机构系统(其实也可以归为顶出系统,该系统如斜导柱、滑块和开闭器等)。在浇注系统的设计中根据经验公式取流道横截面形状,确定浇口尺寸;温度调节系统说明了设计的一般步骤,确定冷却时间,计算体积流量等;顶出系统着重说明了推杆的安装要求,并进行强度校核;该模具属于简单脱模机构,有滑块抽芯机构,也无开模先后顺序的要求,做完这些工作之后,该模具的设计到此结束。
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经验公式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同公式的计算结果有的相差很大,特别是在温度调节与脱模力的计算这两块。在完成图纸之后发现塑件的设计有的地方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壁厚,虽然有经验可循,但从实际中看显然本设计的塑件壁厚过大;从这里可以知道,注塑件的设计与模具设计关系密切,好的塑件结构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单分型面注射模是最为简单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约占全部注射模具的70%左右,但目前传统冷流道模具设计还是以经验为主,很难对注射各参量进行严密的数学建模,因为各参量相互影响,关系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注射理论的突破,热流道模具发展的越来越迅速,随着技术的成熟,热流道模的生产控制将会变得比以前更为轻松,产品质量将会得到更好提高,所以,以后注射模具的研究会以热流道模具为主。
致 谢
论文从开题、具体设计、论文的撰写,均得到了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丁老师对我的指导。他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期间,对我的毕业设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多次给我提出深刻而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正是有了他们对我时时刻刻的指导,才使我能正确把握论文的方向,并顺利地完成。感谢所有给我传道授业的老师们,正是你们的辛勤教授才使学生有了完成毕业设计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奠定了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行业信息. 我国塑料模具发展趋势[J]. 模具制造,2008年,3(2).
[2] 崔昆. 国内外模具用钢发展概况[J]. 金属热处理,2007,32(1):1~11.
[3] 王强,肖英. 塑料外壳模具制造新材料[J]. 工具技术,2005,39(5):75~76.
[4] 冯晓曾. 提高模具寿命指南———选材及热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徐进. 模具材料应用手册[K].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 冯晓曾. 提高模具寿命指南———选材及热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7] 徐进. 模具材料应用手册[K].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8] 蔡美良, 丁惠麟, 孟沪龙. 新编工模具钢金相热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 程培源. 塑料模具的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编. 模具材料与塑料模具[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 黄毅宏. 模具制造工艺[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 王文,广等编.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M]. 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
[13] 曹宏深,赵仲冶.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4] 马金俊.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科技出版社,1994.
[15] 李志刚等.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