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地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目 录 第 1 章 概 述 . 2 述 . 6 目概述 . 6 目背景 . 6 设的必要性概述 . 7 究过程 . 8 制依据 . 8 究的范围及内容 . 9 究的范围 . 9 究内容 . 9 要研究结论 . 10 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0 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 10 第 2 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 12 *基本情况 . 12 史沿革,行政区划 . 12 市性质和规模 . 12 会经济发展状况 . 12 象 . 12 文 . 13 质 . 13 震 . 13 程地质 . 13 验区概况 . 13 验区范围 . 13 候资源 . 14 地利用状况 . 14 资源 . 14 物资源 . 14 状及评价 . 15 - 验区基础设施现状 . 15 验区经济状况 . 15 验区社会现状 . 16 展的优势 . 16 然资源优势 . 16 位与交通优 势 . 16 态环境优势 . 17 策环境优势 . 17 第 3 章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 18 目修建的必要性 . 18 目修建的可行性 . 19 第 4 章 试验区基础设施概述 . 22 路网建设 . 22 施原则 . 22 验区主要道路 . 22 水工程建设 . 23 划原则 . 23 水系统的说明 . 24 力电信设施 . 25 力供需平衡原则 . 25 网节能重点措施 . 26 信规划原则 . 26 信网路建设 . 27 第 5 章 工程方案 . 28 验区路网工程 . 28 体布置方案 . 28 要节点方案 . 33 要桥涵 . 33 路设计原则 . 33 路设计标准 . 34 路设计方案 . 35 - 路交叉口设计方案 . 39 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 . 40 水工程 . 45 路景观设计 . 46 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 48 水工程 . 49 力电信设施 . 49 验区电力电信现状 . 49 验区电力通讯 . 50 荷说明 . 50 验区供电设施说明 . 51 话网组网原则 . 54 信管道 . 55 信管道路由规划 . 56 信管材的选用 . 57 第 6 章 施工方案及工程进度 . 59 工方案 . 59 程进度 . 59 织机构 . 59 第 7 章 环境保护 . 61 环境的影响 . 61 要污染源 . 61 境保护措施 . 62 目设计中的环保对策 . 64 目建设中的环保对策 . 64 第 8 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 资估算 . 1 程概况 . 1 制依据 . 1 程内容 . 2 程建设其它费用 . 2 - 程预备费 . 3 金筹措及用款计划 . 3 金筹措 . 3 金使用计划及还款来源 . 3 第 9 章 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 5 济评价概述 . 5 民经济评价参数 . 5 会折现率 . 5 子价格 . 5 价上涨系数 . 6 价年限 . 6 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计算 . 6 资调整 . 6 护费用 . 7 程残值 . 7 济效益计算 . 7 济评价结果 . 10 感性分析 . 10 会效益评价 . 11 第 10 章 工程招投标 . 12 述 . 12 包方式 . 12 标组织形式 . 13 标方式 . 14 开招标 . 14 请招标 . 14 标 . 15 第 11 章 问题与建议 . 18 - 第 1章 概 述 述 目概述 ( 1)项目名称: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 ( 2)建设单位: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 3)项目建设地点: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初期的“粗放型经济”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集约型经济”两种模式。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将循环经济从以前的一种理念转化为现在的一项具体经济政策,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 的高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从农业发展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大、水资源分布不均现象严重、农业灾害发生更加频繁、环境污染现象更加严重。所以 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高效、 循环 利用 ,是当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 *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铜著称海内外,被誉为 “ 中国古铜都 ” ,重工业是主导和支柱产业 , 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 由之路。 农业是 *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 *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亟待需要一个与 *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加快推进 *现代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于是, *县委县政府以及 *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举全县之力重点在黄山山脉余脉 大城山西北坡建设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 *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其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 作为 *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业经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以发改办环资 20062929 号文批复实施。近日,试验区又被省发改委以发改地区 20071320 号文列入 *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因此,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必将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也为试验区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设的必要性概述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是逐步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试验区的后续功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区域农民收入,更能带动 *县乃至整个 *市的经济发展, 随着区域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试验区经济的需要; (2) 是试验区交通发展和后续项目开展的需要; - (3) 是贯彻落实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 的需要; (4) 是试验区对外联系的需要; (5) 是改善试验区内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究过程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首先是试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建设完善试验区基础设施,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可行 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在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我院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展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并根据试验区管委会所提供的大量资料,本着“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的宗旨编制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制依据 (1) 项目委托书; (2)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 20062015); (3) 2007 年 *县政府工作报告 (4) 铜循管字 【 2006】 07 号文件 (5) 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文件。 (6)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7) *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8) *发展循 环经济行动纲要 ; - (9) *发展循环经济规划 。 (10)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 2020 年); (11) *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3 2005 年); (12) *市东部城区总体规划( 2004 2020 年) (13) *市东部城区分区规划( 2004 年 ) (14)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 20062015); (15)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6)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建议书。 究的范围及内容 究的范围 本报告编制范围为试验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区内的路网交通设施(“ 5 纵 8 横”农田道路网络、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供水系统、电力电信设施。 试验区东以顺风公路和 683 公路为界,西以顺安河为界,北以芜铜铁路为界,南以考涧行政村为界,涉及顺安、天门两镇的城山、高岭、沈桥、考涧、荣光 5 个行政村、 87 个自然村,总面积 方公里。 究内容 (1) 项目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 (2) *县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目标; (3) 试验区环境现状、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 (4) 试验区交通量发展预测,功能定位; (5) 合理确定各工程的建设标准与规模,建设方案; (6) 投资估算,前期费用估算及经济评价; (7) 资金筹措 与财务分析; (8) 工程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和具体计划及实施步骤。 (9) 生产技术工艺、环境保护; (10) 结论与建议。 要研究结论 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通过分析研究,试验区基础设施的实施迫在眉睫,具体的投资情况如下: 工程总投资为 17396 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 13313 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 1318万元;预备费 1170万元,建设期利息 1594万元。 申请银行贷款 13000 万元; 地方自筹 4396 万元。 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如下: (1) 希望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审批,为后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留有合理的工 作周期,使本工程能得以高质量实施; (2) 尽快进行测量勘察工作,为下阶段设计做好准备; - (3) 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以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 希望尽快完善试验区的路网 、供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 ,使得试验区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 第 2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基本情况 史沿革,行政区划 市性质和规模 会经济发展状况 象 *地区气候条件特征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而春秋较短,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气象特征值如下: (1) 气 温 历年平均气温 1956 1980 年)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1959 年 8 月 23 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969 年 2 月 6 日) (2) 气压(毫巴) 历年平均气压 1956 1980 年) 历年极端最高气压 1970 年 1 月 5 日)(定时) 历年极端最低气压 1956 年 8 月 2 日) (3) 相对温度() 历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1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1956 年 1980 年) - (4) 降水量( 历年平均降水 量 1956 1980 年) 历年最大降水量 1759( 1969 年) 历年最小降水量 1978 年) 月平均最大降水量 1969 年 7 月) 月平均最小降水量 1979 年 10 月) 日最大降水量 1966 年 6 月 29 日) (5) 风速、风向 最大风速 24m/s,方向西南风 (6) 降雪 历年最大雪深 311964 年 2 月 19 日) 文 质 震 程地质 验区概况 验区范围 试 验区位于黄山山脉余脉 大城山西北坡,处于整个 *地域的中心地带,距 *市区 8 公里。试验区东以顺风公路和 683 公路为界,西以顺安河为界,北以芜铜铁路为界,南以考涧行政村为界,涉及顺安、天门两镇的城山、高岭、沈桥、考涧、荣光 5 个行政村、 87 个- 自然村,总面积 方公里。区内最高海拔 452 米,最低点海拔9 米,最大高差 443 米,地形东高西低,自东向西依次形成四个台阶。 候资源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年 均 降雨量 1360 毫米, 年蒸发量为 1157毫米 ,年平均气温 ,年最高气温 ,年最低气温 , 10的活动积温 4800以上,无霜期 220 230 天。 地利用状况 试验区土地总面积 顷,其中耕地 顷、顷(竹林 顷、经果林 顷)、宅基地及工矿用地 顷(其中农户宅基地占地约 425 公顷)、交通用地 顷、水面 顷、未利用土地 顷、牧业用地 顷,25 度以上坡耕地 顷,其它用地 顷。 资源 试验区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城山、草棚、金冲等水库 4 座,年蓄水量约为 106 万立方米。有山塘 319 个,总蓄水量约为 337 万立方米。且顺安河常年不断流,区内地下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完全可以满足试验区生产和生活需要。 物资源 试验区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 森林中主要植物种类有:马尾松、毛竹、杉木、水杉、苦槠、枫香以及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野生大型真菌。主要野生动物物种有:山鸡、野猪、野兔、穿- 山甲、蛇等。 状及评价 验区基础设施现状 试验区内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区内 交通 、通讯 等基础设施条件 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道路交通建设,道路少、等级低,机耕道路布局不合理,基本沿原自然小路修建而成,严重地制 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试验区内道路网不成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进行规范化建设。 试验区内现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干道 顺牌公路,长约 里;各种机耕路 57 条,公路里程 里。 试验区内有平房住宅 2194 栋,楼房住宅 694 栋,户均住房面积125 平方米。 试验区内有 10输电线 3 条,输电长度 11 公里,有供电台区19 个,输电变压器 20 台, 220v 输电线通村入户,基本形成供电网络。 试验区内基本上户户有水井,地下水是村民的主要生活用水。 试验区农业生产平均机耕率 46%,平均机收率 40%。 验区经济状况 2005 年,试验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元,工业总产值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68 元。试验区现有农户总数为 2888 户,人口 10016 人,劳动力 5939 人,其中男劳动力 3568 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 1192 人,外出务工人均纯- 收入 6320 元。 2005 年,试验区主要农作物产量:水稻 、西瓜 4229吨、水果 ,其中桃 90 吨、柿子 、李 50 吨。主要家畜、家禽产量为:生猪出栏 2194 头、猪肉产量 、鸡出栏 肉产 量 、鸭出栏 只,鸭肉产量 ,淡水养殖面积约 100 公顷,水产品产量 49 吨。 验区社会现状 试验区内有小学 6 所,在校生约 500 人,村级卫生室 6 个,医务人员 7 名。但学校和卫生室均为 20 世纪 80 年代所建,设施落后,设备缺乏,条件较差。 展的优势 然资源优势 试验区地貌形态复杂多样,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土地肥沃,适宜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平原、丘陵、低山起伏相连,沟壑渠系纵横交错,水资源较为丰富;生物资源多姿多彩。 位与交通优势 试验区位于 *市域的地理中心,距市中心区仅 8 公里 ,横穿试验区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将极大地缩短试验区至市中心的空间距离,试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 态环境优势 试验区虽然距市中心较近,但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和稻田湿地,以及由河流、水库、山塘、沟渠等组成的水系,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 有林地面积 864 公顷,其中竹林 351 公顷、经果林 126 公顷。且试验区没有工业污染,因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策环境优势 *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也是 *省第二批 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 *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分的大力支持,将为试验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 第 3章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修建的必要性 试验区要发展,交通、供水、电力、电信必须要先行,这样才能具备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的条件。 通过 试验区 的环境综合整治,为工农业产品的流通提供条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价值、工农业的产值,而且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为居民的生活和休闲提供优美的环境。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对试验区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试验区的道路网形成、供水设施的完 善以及电力电信设施的建设,否则试验区的后续开发不能顺利进行。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是逐步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试验区的后续功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区域农民收入,更能带动 *县乃至整个 *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区域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试验区经济的需要; (2) 是试验区交通发展和后续项目开展的需要; (3) 是贯彻落实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 的需要; (4) 是试验区对外联系的需要; (5) 是改善试验区内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 目修建的可行性 为贯彻落实省委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 沿江城市群 马芜铜 理应成为 *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 *奋力崛起的先锋 ”的要求, *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 2020 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将 *打造为中国生态山水铜都”的宏伟战略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充分发挥 *的比较优势,解决长期困扰 *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转轨,从而实现在增长方式上的根本转 变,在速度上的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在经济运行效益上质的突破。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形地貌复杂、生产条件较差,是*市农民收入最低的地区之一。通过试验区建设,创造一个“局部优化的微环境”,高度浓缩现代农业、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资源、科技、投入等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对试验区传统农业改造,全面提升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高效、循环利用农业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更赋有新的内涵,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是培育区域现代农业的要求,更是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的要求。 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加入 过渡期基本结束,意味着我国- 农村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农业产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矛盾开始显现,农业产业面对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将面临资源、市场、环境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建设农业循环经济 试验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整体竞争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从当前农业发展看,推进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和发展模式。但是,我国 传统 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 如何构建以循环经济理论 为指导 、 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 建设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国家相关支持,以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不断研究和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关键技术、运行机制等问题,建立起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农业循环经济,将为全省、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先导示范作用,这也是国家赋予 *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重要使命。 - 目前,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已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编制,并在 2006 年 8 月 12 日由 *市政府和中国农科院联合在北京组织了“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评审会”,以卢良恕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与会专家在对规划提出了评审宝贵意见的同时,一致认为规划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体水平较高,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为加大试验区组织管理力度, *县成立了以县长直接挂帅,农业、土地、财政、科技等部门为成员的试验区管理领导小组。 为扩大试验区的社会影响力,县政府非常重视对试验区的宣传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试验区的开发,县、市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 综上所述,本工程无论从背景上、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都是有着可靠保证的,使得本工程的建设 是可行的。 - 第 4章 试验区基础设施概述 路网建设 施原则 道路设计建设应依据以下原则: ( 1) 近、远期相结合,既要满足近期交通功能,又要适应远期发展的需要; ( 2) 适应试验区发展规划,为试验区的发展与开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 3) 尽量减少土方、占地,节省造价; ( 4) 道路设计结合平面线型、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统一考虑,使之有机结合; ( 5)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尽可能利用先进材料、先进工艺施工; ( 6) 造型新颍,美观大方,具有时代感。 验区主要道路 试验区道路为“ 5 纵 8 横”道路网络和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详见下表 : - 试验区主要水泥砼道路 道路名称 路基宽度( m) 车行道宽度( m) 长度 ( m) 起讫点 顺牌公路 18 14 5000 南北贯穿试验区 主干 1 路 10 7 6800 顺风路 支干 8 路 主干 2 路 8 6 3200 沿河路 支干 7 路 主干 3 路 8 7 7800 顺风路 支干 8 路 主干 4 路 18 14 2500 城山水库 顺牌路 支干 1 路 800 支干 3 路 主干 2 路 支干 2 路 600 大岭 沿河路 支干 3 路 500 顺风路 支干 2 路 支 干 4 路 500 巷冲 沿河路 支干 5 路 400 顺牌路 沿河路 支干 6 路 00 顺牌路 主干 2 路 支干 7 路 100 朱冲 沿河路 支干 8 路 700 主干 3 路 沿河路 沿河路 000 顺牌路 支干 8 路 城山林区路 800 支干 7 路 出口 游览步道 13000 水工程建设 划原则 供水系统设计建设应依据以下原则: ( 1) 合理开采、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 2) 节约能源与节 约用水; ( 3) 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便于管理; - ( 4) 采用先进、稳妥的技术与设备,使出厂水水质能够满足生产、生活水质标准的要求; ( 5)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6) 尽量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能耗和成本,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水系统的说明 供水设施作为试验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供水规划,重点在于准确分析现有的供水条件,研究资源组合的可能及其利弊,选择最为公平、高效、节约的供水模式。合理布局,推进试验区 发展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管网、水厂建 设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理确定规划及建设阶段,供水规划满足试验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期实施,中、远期作建设;在规划的实施上考虑以下原则:先严重后一般,先大后小,先易后难。 点、线、面相结合,优化管网布局。规划与改善输配水水质的要求结合起来,使用户的饮用水质与水厂的出厂水质相近,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与管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结合起来,消除易爆管段,降低管网漏失率;结合城市大多数住宅建筑层数的供水水头需要,适当调整服务水压,减少屋顶水箱的使用。 为保证供水规划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提高 综合决策能力,增强管理协调能力,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对政- 府执法行为的监控能力,努力创造一个“体制把关、科技推进”的社会机制以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制定相应的水资源规划,促进人、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对供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改革水资源价值体系。逐步将供水企业推向市场,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合理的水价格体系,运用经济手段,向用户收取水处理、水资源开发、保护和污水处理等费用,同时实施水价超量累进收费制度 (梯价水价 );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加大节水科技的投入,积极 研制及提倡采用节水设备、器具;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力电信设施 力供需平衡原则 (1) 应根据试验区电力市场的需求水平及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电力供需平衡分析,提出合理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各类电源装机进度、需要与区外系统交换的电力电量,并对电源布局、电源结构、合理供电范围等提出要求。 (2)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选用逐年或代表年、逐月或代表月、周典型负荷曲线或日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对于水电比重较大并且调节性能差的地区或周负荷波动较大的地区宜选用周典型负荷曲线进行平衡。 (3) 提 高电力利用率、推广高效用电设备、采用节电型生产工艺、提高设备运行水平; - (4) 实行分时电价、调整客户用电方式、开发低谷电力市场和夜间蓄冷、蓄热技术等。 (5) 合理选择备用容量,在具体工作中宜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工作,结合系统发展规范、联网容量、电源结构及生产管理水平等研究提出适合本系统的失负荷概率( 备用客量等指标。 (6) 应结合系统负荷特性进行电力平衡,确定系统需要的调峰容量,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调峰能力。 网节能重点措施 (1) 优化输电、供电系统网络结构,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低压供电距离,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2) 推广节能 型输变电设备,提高电网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 (3) 促进区域之间联网,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4) 提高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调控手段,实施经济调度等。 信规划原则 (1) 电信建设同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合理地确定试验区电信设施的配置标准; (2) 电信设施的布局同试验区用地发展相一致,确定电信设施的服务范围并同试验区交通组织和景观设计相协调; (3) 完善电信设施的内部技术改造,争取在规划期内实现传统电话网向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的转变; (4) 充分考虑试验区原有电讯设施的基础,达到合理性与现实- 性的统一。 信网路建设 网路建设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 发展,更加系统全面适应远期发展需求,规划建议区内电讯线原则上采用地下敷设,与试验区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对于架空线路,高压输电与电讯平行架设时,应考虑电力电讯线在道路两侧各行其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