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ppt 29页).ppt_第1页
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ppt 29页).ppt_第2页
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ppt 29页).ppt_第3页
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ppt 29页).ppt_第4页
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ppt 29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及其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9世纪初-70年代),一、阶段特征:,总特征:,具体表现:,经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政治:,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19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1)三大历史潮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其中以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2)国际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思想:,自由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列强之间的矛盾,二、重点分析,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起):,(1)首先在英国产生的前提与条件P63-64(政治、资本、劳力、技术、原料、市场)、,(2)进程与重大发明创造P64-65,(3)工业革命的扩展: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日本,进程与原因P65-66,(4)影响:P66-67导与练P240,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2)美国内战:西进运动、内战爆发的原因、经过、意义P80-83评价林肯,(1)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政策、性质、作用P78-79,(3)德意志的统一:原因、过程、作用、评价俾斯麦,(4)意大利的统一:原因、过程、作用,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A、过程,B、影响(双重性)P93-94,开始15-18世纪新航路开辟为标志,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P93,最终:19世纪末P110,A、原因、手段、英法的扩张P92,B、工业革命前后侵略方式、目的、结果的比较,(5)分析美俄日德建立资本主义的不同方式,(4)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倒幕斗争、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成功的原因、评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其根源是:A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和领导B欧美各国人民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C工业革命在各国的展开或完成D各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5、亚洲革命风暴:,6、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P73-75,(2)第一国际的成立:原因、性质、意义P75,(3)巴黎公社:革命措施、历史意义P75-77,4、列强之间的战争:,(1)克里米亚战争P78,主要事件、特点、性质、意义P96-97,(2)普法战争:对法德的历史影响P106-107,1792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1830年复辟的波旁王朝1830年1848年七月王朝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792-1870年法国政局的演变:,俄国1861年改革P78-79,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加剧社会经济危机,2、改革措施:,3、意义,农奴制严重阻碍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废除农奴制(政治、经济),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力、市场、资金),消极: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美国内战(1861-1865)P80-83,1、19世纪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图、作用P80,2、内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直接原因:,A废奴运动高涨,南北矛盾激化,B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4、意义,3、经过:,开始:1861年,南方宣布独立,战争爆发,发展:战争初期,北方实力占优,但北方失利(原因:P82),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年,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掌握战争主动权,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但林肯遇刺(评价:P83),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局限性:,种族歧视依然存在,(作用:激发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与独立战争进行比较),思考: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的政治任务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两次革命完成任务的途径和过程有何相同特点?取得胜利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德意志统一P83-85,1、统一的条件:,(1)必要性:,(2)可能性:,A普鲁士有统一的强烈愿望和拥有完成统一的最大优势P83,B“铁血宰相”俾斯麦为统一做了一系列准备(对内、对外),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为统一创造重要条件,2、过程:,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1864年),普奥战争(1866年),普法战争(1870年),3、意义:,结束分裂,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铺平道路,保留较多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浓厚,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积极:,局限:,1871年统一,意大利的统一P85-86,1、统一的条件:,(1)必要性:,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和封建压迫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可能性:,A撒丁王国在首相加富尔的领导下拥有最大的统一优势(表现P85),B马志尼、加里波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但都失败,2、过程:P86,3、统一的作用:结束割据,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统一后存在的问题:P86,日本明治维新P86-90,1、背景:,内忧外患,(1)内忧,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不满自己政治上无权,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倒幕运动,(2)外患:,遭受外来侵略,国家主权不断丧失,(3)倒幕运动:,目的:,挽救日本的民族危亡,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领导:,经过:P88,中下级武士,结果:,幕府统治结束,明治政府开始维新改革,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维新改革:,(1)目的:,A巩固新政权,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措施,政治,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军事:,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扩张,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成功的原因:四点P90(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进行比较),()意义,积极:,消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大力发展军国主义,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联系比较题: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与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英国:(新贵族的)圈地运动、(银行家、大商人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掠夺。日本: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不同点:英国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政府起了重要作用。,列强在全世界的扩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商品市场廉价原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亚非拉,贫穷灾难,冲击落后社会经济体制,拖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认识:1、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不论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是非正义的。2、资本主义的扩张在客观上起到了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3、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因此,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如果不奋起抗争,如果不在抗争中吸取先进文明的物质精神成果,从而不断提高抗争的水平,也是不会使自身得到真正发展的。,一、爆发原因:P96,1、西方殖民侵略和残暴统治,民族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殖民者勾结当地封建势力,阶级矛盾尖锐,二、运动概况:,1、主要事件,爪哇人民发动反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抗英武装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把革命风暴推行顶点,1、斗争大多具有双重性,2、领导阶级大多为农民阶级和封建王公,3、运动的主力大多为农民和手工业者,4、运动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范畴,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主义,2、运动的性质与特点:,5、运动大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三、意义:P97,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1、原因P98,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高压统治,直接原因:印度土兵遭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2、经过P98,爆发:1857年密拉特土兵首义,发展,德里成为领导机构,形成占西等起义中心,封建王公成为起义领导者,失败:1859年起义被镇压,4、败因:,3、英国改变统治策略:P98,5、历史意义:四点P99,6、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比较印度民族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区别,相同:都是亚洲革命风暴中的重大事件;都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统治;都显示了人民抗争的英勇精神不同:1原因:印度是由于英国殖民统治;中国太平天国起义虽然与外来侵略有关,但主要矛盾是人民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2斗争对象:印度是英国殖民者;中国主要是清政府,也包括外国侵略者。3领导和主力力量:印度领导是封建王公,主力是土兵;中国是农民阶级。4失败原因:缺乏先进阶级领导(同),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思考题: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与不懈的努力。这些斗争与努力总体上呈现出两种典型方式。据此答下列问题:(1)这两种方式是什么?(2)简要比较这两种方式在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等方面的差异。(3)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73-74,1、历史条件:,(1)经济(社会)基础:,(2)阶级基础:,(3)理论基础(来源):,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