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计算书污水处理_第1页
污水处理站计算书污水处理_第2页
污水处理站计算书污水处理_第3页
污水处理站计算书污水处理_第4页
污水处理站计算书污水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水处理站计算书污水处理 1. 设计污水流量 1.1城市每天的平均污水量 Q =q 1?N 1+Q 工 /d) Q -城市每天的平均污水量(m? /(人d ) q 1-各区的平均生活污水量定额m? N 1-各区人口数(人) /d) Q 工-工厂平均废水量(m? 0.08=250m?/d=2.89L/s Q =3125 1.2设计秒流量 Q =K z ?Q 1+Q 工 Q -设计秒流量(L/s) Q 工-工业废水设计秒流量(L/s) /s) Q 1-各区的平均生活污水量(m? K z -总变化系数 Q =2. 3?250?1000=6. 655L /s 24?60?60 总变化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xx)K z =2.3 2. 污水的一级处理 2.1格栅计算 设计中选择二组格栅,N=2,每组格栅单独设置,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 0.0033m?/s Q sin 0. 0033?sin 60o n =5Nbhv 2?0. 010?0. 05?0. 6 2.2.1栅条的间隙数 过栅流量Q=0.0033 m?/s 栅条间隙数 考虑格栅倾角的经验系数 2.2.2栅槽宽度 B=S (n -1)+bn S-栅条宽度 设计中取S=0.01m 0. 01?(5-1) +0. 01?5=0. 090. 1m 2.2.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l 1=B -B 10. 1-0. 06=0. 03m o 2tan 302?0. 577 设进水渠宽B 1=0.08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1=30o l 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 B 1-进水明渠宽度(取1.0m ) 1-渐宽处的角度(),一般采用1030 l 2=B -B 12tg 2 2.2.4栅槽与进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l 2-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m ) 2-渐窄处角度,取30。 l 2=0.5l 1=0.015m 2.2.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2.42 h 1-水头损失(m )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 矩形断面为2.42. k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采用3 ?S ?h 1=k ?b ? ?S ?h 1=k ?b ?4/3v 2sin 2g v 2?0. 01?sin 60o =3?2. 42 ?2g 0. 01?4/34/30. 62?0. 866=0. 19. 8?2 2.2.6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1m H=h+h1+h2=0.05+0.1+0.1=0.25(m) 2.2.7栅槽总长度 L =l 1+l 2+0. 5+1. 0+H 11. 1=0. 03+0. 015+0. 5+1. 0+=2. 28tg tg 600 L-格栅的总长度(m ) H 1格栅明渠的深度(m ) W =86400Q W 186400?0. 007?0. 03=15. 6L /d 10001000 2.2.8每日栅渣量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油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机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送走。 2.2.9进水与出水渠道 城市污水通过DN800mm 钢管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带B 1 =0.06m,进水水深h 1=h=0.05m,出水渠道B 2=2B1=0.12m,出水水深h 2=h1=0.05m 2.3 竖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2.3.2中心管直径 : d =4Q max 4?0. 007=0. 39m v 12?3. 14?0. 03 取400mm 2.3.3池子直径: 取13m 2.3.4水流部分高度:h 2=v 2t =0. 0007?30?3600=3. 8m 2.3.5沉沙部分所需容积: D =4q max v 1+v 24?0. 0070. 3+0. 0007=12. 7m v 1v 23. 14?0. 3?0. 0007 2.3.6每个沉沙斗容积: 2.3.7沉沙部分高度:设沉沙室锥底直径为0.4m h 4=(R -r )tg 550=(0. 75-0. 2)tg 550=0. 64m V =Q max XT ?864000. 007?30?30?86400=0. 24m 3(7)圆锥部分实际容积: 66K Z 102. 3?10(8)池总高度: H =h 1+h 2+h 3+h 4=0. 3+0. 21+0. 25+0. 64=1. 4m V 0=0. 24=0. 12m 3 2 图3-1竖流式初沉池示意图 V 1=h 4 3(R 2+Rr +r 2=)3. 14?0. 640. 752+0. 75?0. 2+0. 22=0. 50m 30. 27m 3 3() 2.4ABR 反应器 ABR 反应器即折流式水解反应器,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运用挡板构造在反应器内形成多个独立的反应器,实现了分相多阶段缺氧,其流态以推流为主,对冲击负荷及进水中的有毒物质具有很好的缓冲适应能力,还具有不短流,不堵塞,无需搅拌和易启动的特点。 2.4.1设计参数 设计条件:废水量250 m3/d,PH=4.5,水温15,COD=500mg/L,水力停留时间3h 。 1、反应器体积计算 按有机负荷计算V =QS 0/q 按停留时间计算 V =Q ?HRT 式中:V 反应器有效容积,m3; Q 废水流量,m3/d; S 0进水有机物浓度,g COD/L 或g BOD5/L ; q 容积负荷,kg COD/m3.d; HRT 水力停留时间,d 。 已知进水浓度COD500mg/L,COD 去除率取80% q=2.78.0kgCOD/m3d,取q=8.0 kg COD/m3.d。则 按有机负荷计算反应器有效容积 250? V =QS 0/q =800?0. 820m 3 8 按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反应器有效容积 V =Q ?HRT =250?2=32m 3 24 取反应器有效容积21m3校核容积负荷 250? q =QS 0/V =800?0. 85. 0kgCOD /m 3?d 符合要求1P206 3 32 取反应器实际容积32 m。 2、反应器高度 采用矩形池体。一般经济的反应器高度(深度)为46m,本设计选择5m 。 3、反应器上下流室设计 进水系统兼有配水和水力搅拌功能,应满足设计原则: 确保各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防止短路现象发生; 尽可能满足水力搅拌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合; 很容易观察到进水管的堵塞; 当堵塞被发现后,很容易被清除。 反应器上向反应隔室设计 虑施工维修方便,取下向流室水平宽度为0.8m ,选择上流和下流室的水平宽度比为4:1。 校核上向流速 250 u =0. 42mm /s 3. 2?7. 7 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要求上向流速度0.55mm/s。(1.98m/h) 要求进水COD 大于3000mg/L时,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5m/h;进水COD 小于3000mg/L时,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63.0m/h。 要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9m/h。 下向流速 250 u =0. 11mm /s 0. 8?7. 7 4、配水系统设计 选择折流口冲击流速1.10mm/s,以上求知反应器纵向宽度为 7.7: 250 Q u =-3=0. 34m h ?B 1. 1?7. 7?10 选择h=300mm,校核折流口冲击流速 250 Q u =-3=1. 25m h ?B 0. 3?7. 7?10 设一45斜板,使得平稳下流的水流速在斜板断面骤然流速加大,对 低部的污泥床形成冲击,使其浮动达到使水流均匀通过污泥层的目的 5。 2.4.1CASS 反应器 一、设计参数 一期设计进水量:Q=250T/d=10.4 m3/h; 本期共建设 2 座,每座每格进水量为:Qh=5.2 m3/h 设计周期为 N=6(1/d),每周期 T c =4h 每个周期设计 进水 T j =2h , 反应时间 T F =2h 沉淀时间 T S =1h 滗水 T e =1h 则污泥实际沉淀时间为:T S 实=T S +T e -1/6=1. 833h 二、工艺计算 (以单座池计算) 1、主反应池容积计算 设计池水深:H =5m 安全水深:H f =0. 7m 反应泥龄:CF =10d 污泥产率系数:Y =1KgSS/KgBOD 污泥指数:SVI=100mg/L 反应池污泥量:XF =Q d ?CF ?Y (Sc -Se ) /1000= 总污泥量:XT= XF (TC /TF)=59400 Kg 主反应池池容: V=(Hf+(Hf 2 +(62400Qh H TS 实)/(XT SVI N ) -0.5 )(X T SVI)/1300 TS 实) =(0.7+(0.7 2 +(6240041751.833)/ (594001306) -0.5 )(59400130)/1300 1.833)= 9948m 3 10000 m 3 2、缺氧池池容计算:VP=0.1V=0.19948= 994.8m 3 1000 m 3 3、总池容计算:VT= V+ VP=10000+1000=10942 m 3 11000 m 3 2 4、排水深度计算:H=24 QhH/( N VT )=244175/ (611000)=0.76 m 5、污泥浓度计算:XH= XT /V=59400/9948=5.97g/L XL=(H/(H-H) XH=(5/(5-0.76)5.97=7.04g/L 6、单格容积:Vi = XT/2=11000/2=5500 m3 7、单格面积:Fi= Vi /H=5500/5=1100 m2 7、单格贮水容积:Vi= FiH=11000.76=836 m 3 8、水力停留时间:T=24 VT / Qh=2411000/10000=2411000/10000=26.4h 9、污泥负荷:0.10KgBOD (KgMLSS.d) 10、需氧量、供气量计算(计算过程略) 实际需氧量:O2=4558KgO2/d 单位需氧量:1.69 KgO2/ KgBOD 修正系数 K0=1.26,则标准需氧量为:QS= K0O2= 1.264558=5743 KgO2/d 设曝气器效率 E=20%,供气量为:GS= QS/0.280.2=102553N m 3 /d 曝气时间 TO =1.8h/周期,则每格供气量为: (GS )ih= GS/(NM 1.8) =4747 Nm 3 /(池.h) 三、Cass 池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1、曝气器数量计算: 设每个曝气器供气量为:4 Nm3/.h 则每格需曝气器数量:M=(GS )ih/4=4747/4=11871200 只 每座池需曝气器数量:12002=2400 只 2、鼓风机选型计算: (一期设计 1 用 1 备) 每台风机风量: 4747 N m3/.h=79.1 N m3/min 风机风压 P=0.6 bar 3、滗水器 每格贮水量Vi 即为滗水量, 6.1沉淀池表面积:设计中取表面负荷q =1.4m 3/m 2?h F =Q i ?3600=0.585?3600/1.4=1504m 2 q 6.2 沉淀池直径:D =44m 即半径r=22m。 6.3沉淀池的有效水深:设计中取沉淀时间t=3h。 h 2=q ?t =1.4?3=4.2m 6.4径深比:D /h 2=44/4.2=10.4(满足径深比612) 6.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V 1= 2(1+R ) Q 0X (X +X r ) N 2 设计中取Q 0=1.79m?/s,R=50% 106106 ?r =?1.2=12000mg /L X r =SVI 100 X=4000mg/L V 1= 2(1+R ) Q 0X 2?(1+0.5) ?1.79?3600?4000 =2416m 3 10.5(4000+12000)4(X +X r ) N 2 6.6沉淀池总高度:设计中取沉淀池超高h 1=0. 3m ,沉淀池缓冲层高度h 3=0. 3m 池底坡度i =0. 06,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r 1=2.0m,污泥区下部分半径r 2=1.0m。 池底圆锥体高度为:h 4=(r -r 1)?i =(22-1)?0.05=1.05m 沉淀池污泥区高度: V 2=?1.05?(222+22?1.0+12)=557m 3 3h 5= V 1-V 22416-557 =1.23m F 1504 则 H =h 1+h 2+h 3+h 4+h 5=0.3+4.2+0.3+1.05+1.23=7.1m 6.7进水管计算 Q 1=Q +RQ 0 设计中取Q =1.17m ?/s,Q 0 =0.447 m?/s,R=50% Q 1=Q +RQ 0=0.585+0.447?0.5=0.808m 3/s 进水管管径取DN1000mm 的钢管,设计流速1.04m/s 6.8进水竖井计算 进水竖井直径采用D 2 =2.0m 进水竖井采用多空配水,配水口尺寸a *b=0.5m*1.5m,共设6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流速V=0.808/0.5*1.5*6=0.179m/s(0.15-0.20),符合要求 D -a ?6 =0.55m 孔距l =2 66.9稳流筒计算 筒中流速:v=0.02-0.03m/s(设计中取0.025) 稳流筒过流面积f = Q 10.808=32.32m 2 v 30.025 稳流筒直径D 3= m 6.10 出水槽计算 设计中采用双侧 90三角堰出水槽集水,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 集水槽中流速v =0. 6m /s ,集水槽宽度 B =0. 8m 。 每侧流量:Q =Q i /2=0.585/2=0.293m 3/s 槽内终点水深:h 2=Q /vB =0.293/0.6?0.8=0.62m 槽内临界水深:h k =0.38m =0.75m 槽内起点水深:h 1= 设计中取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m ,集水槽高度:H =0.1+0.75=0.85m 集水槽断面尺寸:0.85m ?0.8m 6.11出水堰计算:设计中取三角堰单宽b=0.1m,水槽距池壁0.5m 6.12出水管:出水管管径采用DN1000mm 钢管。 6.13排泥装置:沉淀池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周边传动刮泥机的线速度为2-3m/min,刮泥机底设有刮泥板和吸泥管,利用静水压力将污泥吸入污泥槽,沿进水竖井中的排泥管将污泥排除池外。 排泥管管径600mm ,回流污泥量223.7L/s。 6.14集配水井的设计计算: 设计中取中心管内污水流速V 2=0.8m /s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Q b =3.25m 3/s 。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V 3=0.3m /s ,集水井内污水流速V 1=0.3m /s 。 设置两座集配水井 (1)配水管中心管直径 D 2= =5.17, 施工时取5.2m =6.39, 施工时取6.40m =7.39m, 取7.40m (2 )配水井直径:D 3= (3 )集水井直径:D 3= (4)进水管管径 进入二沉池的管径DN1000mm ,设计流速1.02m/s (5)出水管直径 出水管直径的管径DN1000, 设计流速1.02m/s (6)总出水管 总出水管选管径管径DN1800, 设计流速1.2m/s 7. 消毒设置计算 7.1加氯量计算 q = q 0Q ?864008?2.33?86400 =1617.4kg /L 10001000 二级处理出水采用液氯消毒,液氯的投加量q 0为8.0mg L 7.2加氯设备 液氯由真空转自加氯机加入,加氯机设计三台,采用二用一备。每小时的加氯量为: 1617. 4 =33. 7kg /h 24?2 设计中采用ZJ -1型转子加氯机。 7.3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2个3廊式平流式接触消毒池,单池设计计算如下: 7.3.1消毒接触池容积:设计中取接触消毒时间t =30min 7.3.2接触消毒池表面积:设计中取接触消毒池有效水深h 1=4. 0m 7.3.3消毒接触池廊道总长:设计中取接触消毒池廊道单宽B =5. 0m V =Q ?t /2=2.33?30?60/2=2106m 3 F =V /h 1=2106/4. 0=526. 5m 2 L 1=F /B =526. 5/5. 0=105. 3m 2 7.3.4消毒接触池池长:设计中消毒接触池采用3廊道 L =L 1/3=105. 3/3=35. 1m 2,设计中取36m 。 7.3.5校核长宽比:L 1/B =105. 3/5=21. 0610,满足要求 7.3.6池高:设计中取超高h 2=0.3m ,H =h 1+h 2=4. 0+0. 3=4. 3m 7.3.7进水部分:每个接触消毒池的进水管管径DN 1200mm ,v =1.03s 。 7.3.8混合:采用管道混合的方式,加氯管线直接接入接触消毒池进水管,为增强混合效果,加氯点后接DN 1200mm 的静态混合器。 7.3.9出水计算:设计中采用非淹没式矩形薄壁堰出流 ,设计堰宽为b =5.0m ,接触消毒池个数n =2, 流量系数m =0. 42 堰上水头: ?Q H = mnb 2g ? 8. 计量设备 ?2. 34?= =0. 25m ?2?0. 42?5. 0?2?9. 8? 23 23 污水厂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有巴氏计量槽、薄壁堰、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污水测量装置的选择原则氏精度高、操作简单,水头损失小,不宜沉积杂物,其中以巴氏计量槽应用最为广泛。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水头损失小,不易发生沉淀。 本设计中选用巴氏计量槽,测量范围为:0.171.30m 3s 。 8.1设计参数 1、计量槽应设在渠道的直线上,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渠道宽度的810倍,在计量槽的上游,直线段不小于渠宽的23倍,下游不小于45倍。当下游有跌水而无回水影响时,可适当缩短; 2、计量槽中心线应与中心重合,上下游渠道的坡度应保持均匀,但坡度可以不同; 3、当喉宽W=0.32.5m 时,H 2/H 10. 7为自由流,大于此数时为潜没流; 4、当计量槽为自由流时,只需计上游水位,而当其为潜没流时,则需要同时记录下游水位,涉及计量槽时,应可能做到自由流; 5、设计计量槽时,除计算通过最大流量时的条件外尚需计算通过最小流量时的条件。 8.2计量槽主要尺寸计算:设计中取计量槽喉部宽度b =0.75m ,则 计量槽的渐缩部分的长度:A 1=0.5b +1.2=0.5?0.75+1.2=1.575m 计量槽的喉部长度:A 2=0.6m 计量槽的渐扩部分的长度:A 3=0.9m 计量槽的上游渠道长度:B 1=1.2b +0.48=1.2?0.75+0.48=1.38m 计量槽的下游渠道长度:B 2=b +0.3=0.75+0.3=1.05m 8.4计量槽总长度: 计量槽应设在渠道的直线段上,直线段的长度不应小于渠道宽度的810倍,在计算量槽上游,直线段不小于渠道宽度的23倍,下游不小于45倍。 则计量槽上游直线段长度为:L 1=3B 1=3?1.38=4.14m 计量槽下游直线段长度为:L 2=5B 2=5?1.05=5.25m 计量槽总长度为: L =L 1+A 1+A 2+A 3+L 2=4.14+1.575+0.6+0.9+5.25=12.465m 8.5计量槽的水位: 当b =0.75m 时:Q =1.777?H 11.558 式中 H 1上游水深,m 。 当b =0.32.5m 时,H 2H 10.7时为自由流; H 20.7?0.9=0.63m 取H 2=0.6m H =1. Q 1. 528 =1. =0. 9m 1. 7771. 777 当b =0.32.5m 时,H 2H 10.7时为自由流; H 20.7?0.9=0.63m 取H 2=0.6m 8.6渠道水力计算:设计中取粗糙度为0.013 上游渠道计算: 过水断面面积:A 1=B 1H 1=1.38?0.9=1.24m 2 湿周:f 1=B 1+2H 1=1.38+2?0.9=3.18m 水利半径:R 1= A 11.24=0.39m f 13.18 2-?3?1. 23?0. 013?0. 39=0. 09% ?= ?2 2 流速:v 1=Q /A 1=1. 528/1. 24=1. 23m /s ? 水利坡度: i 1= v 1nR 1 ?下游渠道计算: 2-3 过水断面面积:A 2=B 2H 2=1.05?0.6=0.63m 2 湿周:f 2=B 2+2H 2=1.05+2?0.6=2.25m A 0.63 水利半径:R 2=2=0.28m f 22.25 流速:v 2=Q /A 2=1. 528/0. 63=2. 43m /s 2-?3?2. 43?0. 013?0. 28=0. 54% 水利坡度:i 2= v 2nR 2?= ? 8.7水厂出水管:采用重力流铸铁管,流量为Q =1. 528m 3/s ,管径为1300mm , 2-3 2 2 流速为v =1. 54m /s ,坡度为1.66。 9. 污泥处理构筑物计算 9.1剩余污泥量计算 9.1.1曝气池内每日增加的污泥量: ?X =Y (S a -S e )Q -K d VX V =0.6(300-20) ?179142/1000-0.1?106072?2000/1000, =7754.1kg /d 式中 X V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mg/L),本设计中取2000mg/L K d 污泥自身氧化率,一般采用0.040.1,本设计采用0.1 9.1.2曝气池每日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Q 2= ?X 7754.1 =861.6m 3/d =0.0099m 3/s fX r 0.75?12000/1000 9.2辐流浓缩池 9.2.1单池流量 33 Q =0.0099/2=0.005m /s =18m /h 9.2.3沉淀部分有效面积 F = QC 18?10 =180m 2 G 1 式中 C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一般采用10kg /m 3 G 固体通量,一般采用0. 81. 2kg /(m 2?h ) ,本设计中取1kg /(m 2?h ) 9.2.4浓缩池直径 D = = =15.2m 9.2.5浓缩池容积 V =QT =0.005?13?3600=234m 3 i 式中 T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中采用13h 9.2.6浓缩池有效水深 V 234 =1.3m F 180 9.2.7浓缩后剩余污泥量 h 2= Q 1=Q 100-P 100-99 =0.005?=0.00166m 3/s =143m 3/d 100-P 100-971 式中 P 浓缩前污泥含水率,一般采用99% P 0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一般采用97% 9.2.8池底高度 h 4= D 15.2i =?0.01=0.076m 22 式中 i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1 9.2.9污泥斗容积 h 5=(a -b )?tan ?=tan 55(1. 25-0. 25) =1. 43(m ) 式中 a污泥斗上口半径,设计中取1.25m b污泥斗下口半径,设计中取0.25m ?污泥斗倾角,圆形污泥斗倾角一般采用55 11 V 1=h 5(a 2+b 2+ab ) =?1. 43?(1. 252+0. 252+1. 25?0. 25) =2. 9m 3 33 9.2.10污泥斗中污泥停留时间 T = V 2. 9 =0. 97h 3600Q 13600?0. 00083 9.2.11浓缩池总高度 H =h 1+h 2+h 3+h 4+h 5=0.3+1.3+0.3+0.076+1.43=3.41m 式中 h 1超高,一般采用0.3m h 3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采用0.3m 9.2.12浓缩后分离出的污泥量 q =Q i P -P 099-97 =0.005?=0.0034m 3/s =292m 3/d 100-P 0100-97 9.2.13溢流堰 浓缩池溢流出水经过溢流堰进入出水槽,然后汇入出水管排出。出水槽流量 q =0. 0017m 3s ,设出水槽宽b =0.5m ,水深为0. 05m ,则水流速为0. 17m s 。 溢流堰周长:C =(D -2b )=?(15.2-2?0.5)=32.4m 溢流堰采用单侧90三角形出水堰,三角形顶宽0.16m ,深0.08m ,每个浓缩池有三角堰:n = C 32. 4 =203个 0. 160. 16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 0= q n 25 = 0. 0017 =0. 0000084m 3/s 203 25 三角堰堰水深:h =0. 7q 0=0. 7?0. 0000084=0. 007m 三角堰后自由跌落0. 10m ,则出水堰水头损失为0. 10+0. 007=0. 107m 9.2.14溢流管: 溢流管选用:DN300 的钢管,流速为:0.31m/s。溢流管接入厂区污水管, 分离出的污水回到进水闸井。 9.2.15进泥管: 进泥量为 0. 0189m 3/s ,进泥量很小,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300mm ,管 道中流速为0.58m/s。 9.2.16排泥管: 剩余污泥量 0. 0056m 3/s ,泥量很小,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300mm ,间 歇将污泥排入脱水机房的储泥池里,排泥时间为8h 。 10. 储泥池 贮泥池用来贮存浓缩池的污泥,设置两个贮泥池,每日贮泥池流量 Q =328. 3?2=656. 6m 3/d 。 10.1贮泥池容积:设计中取贮泥时间t =10h Qt 656. 6?10 =136. 8m 3 V = 24N 24?2 10.2贮泥池设计容积:设计中取污泥斗倾角=45?,污泥贮池边长a =8. 0m ,污泥斗底边长b =5. 0m ,贮泥池有效水深h 2=3. 0m (8. 0-5. 0)=1. 5m 10.3污泥斗高度:h 3=tan 45? 2 11 V =a 2h 2+h 3(a 2+ab +b 2)=82?3. 0+?1. 5?(82+8?5+52)=256. 5m 3 3310.4贮泥池高度计算:设计中取贮泥池超高h 1=0. 3m H =h 1+h 2+h 3=0. 3+3. 0+1. 5=4. 8m 10.5管道部分设计: 贮泥池中设的DN =300mm 吸泥管两根 11. 污泥加药调理池 12污泥机械脱水 12.1脱水后污泥量:设计中取脱水后污泥含水率P 1=75% 100-P 0100-97. 5q =Q =656. 6?=65. 66m 3/d 100-P 1100-7512.2脱水后干污泥重量为: M =q (1-P 1-75%)?1000=16415kg d =684kg h 1)?1000=65. 66?(12.3脱水机型号的选择: 选择三台DYQ-1000A 压榨过滤机, 两用一备。 13厂区高程设计 13.1高程布置注意事项 1) 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留有适当余 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能正常运行。 2) 污水尽量经一次提升后就能依靠重力通过净化构筑物,中间不需要加压提升。 3) 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作为处理构筑物和管渠的设计计算流量。 4) 污水处理后污水应能自流排入下水道或水体,包括洪水季节(一般按25年一遇防洪标准考虑)。 5) 高程布置时应考虑某些处理构筑物(如沉砂池、调节池、沉淀池等)的排空,但构筑物的挖土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土建投资过大和增加施工困难。 6) 高程布置时应注意污水流程和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抽升的污泥量。 7) 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时,应与厂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联系。当地形有自然坡度时,有利于高程布置;当地形平坦时,既要避免二沉池埋入地下过深,又要避免沉砂池在地面上架得太高,这样会导致构筑物造价的增加,尤其是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时。 13.2高程布置原则 为了使污水和污泥能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流动,以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必须进行高程布置,以确保各处理构筑物、泵房以及各连接管渠的高程;同时计算确定个部分水面标高。水力计算常以接受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逆污水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的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直流排出,而水泵需要的扬程则较小,运行费用也较低。但是同时应考虑土方平衡,并考虑有利排水。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水头损失主要包括:水流经过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水流经过连接前后两构筑物的管渠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损失与局部损失;水流经过量水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