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环境与资源经济学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课程编号学分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一年级先修课程要求无任课教师信息姓名曾贤刚职称教授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信息姓名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邮箱地址课程教学目标“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系环境经济与管理专业分别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同学们能够了解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目前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特别是环境资源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设计、以及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问题等。课程简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和政策手段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产权理论、经济效率理论以及物质平衡理论等。 (2)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具体内容有:环境退化的宏观经济评估、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以及环境资源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等。 (3)环境与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的设计和应用。具体内容有: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财政补贴与信贷优惠、押金制度以及其它针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方法等。考核方式平时考核(60%)考核类型课程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占总考核比例( %)182418期末考核(40%)请写明具体的考核形式,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论文写作等。强调诚信考试。学习要求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1:平时考核( %)课程作业( %)+研讨交流( %)+期中考核( %);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周章节名称讲授内容及掌握程度研究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小时)第1周 第一章 导言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了解 6 第2周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上) 竞争市场与效率;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掌握 8 第3周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下) 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失灵;政策失效 掌握 8 第4周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上) 外部性理论及其探讨;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性与效率 掌握 6 第5周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下) 市场结构与外部性;财产权、外部性和柯斯定理;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掌握 6 第6周 第四章:经济效率理论(上) 高效率的生产过程;高效率的消费过程;效用边界线 掌握 6 第7周 第四章:经济效率理论(下) 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最大社会福利;帕累托效率的政策含义 掌握 6 第8周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上)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掌握 6 第9周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下) 环境管理模型探讨;循环经济的涵义、模式及其发展 掌握 6 第10周 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资源存量和流量的分析 熟悉 8 第11周 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熟悉 8 第12周 第七章: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贴现率 熟练运用 6 第13周 第八章: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上) 总经济价值;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熟练运用 8 第14周 第八章: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下) 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法;评价方法的选择 熟练运用 8 第15周 第九章: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建立影响因子名录;影响的筛选分析、量化;环境影响的货币化及其结果分析 熟练运用 8 第16周 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基本功能;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掌握 6 第17周 第十一章:排污收费与环境税 庇古税;排污收费与污染治理成本;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收制度 掌握 6 第18周 第十二章: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主要思想;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排污权交易政策实施的条件;发达国家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掌握 6 第19周 复习和考试 注:1. 掌握程度指学生应掌握教师讲授内容的程度,分为“熟练掌握、熟悉、了解”等;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1、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W.P David etal.1990.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3、Tom Tietenberg, 1992. Environmental &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4、A.Myrick Freeman III, 1993.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 Washington,D.C :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 5、 Thomas Sterner, 2003. Policy instruments for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world bank. 6、Kerry Turner, David Pearce & Ian Batem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Harvester Wheatsheaf, Cornwall, 1994. 7、 William J.Baumol and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8、Roger Perman、Yue Ma & James Mcgilvray, Natural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Longman Singapore,1996.9、 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1、 曹东等,中国工业污染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12、 大卫皮尔斯、杰瑞米沃福德著,张世秋等译,张坤民校,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保护21 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4、 高鸿业著,西方经济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 J.迪克逊等著,张坤民、何雪炀、张菁译,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6、 李金昌著,环境与经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17、 李金昌等编著,资源经济新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18、 李金昌,生态价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19、 李金华,中国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0、 李康,环境政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21、 刘江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22、 迈里克弗里曼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3、 马中等译,RFF环境经济学丛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24、 马中,杜丹德。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25、 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6、 厉以宁、章铮著,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27、 OECD,税收与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28、 OECD,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1993。29、 OECD,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30、 潘家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1、 曲格平主编。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红旗出版社,1999。32、 夏光,环境政策创新-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33、 滕藤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上、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34、 徐嵩龄,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5、 许晓峰等,资源资产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6、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7、 郑易生、钱薏红,深层忧患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38、 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9、 王金南等译,OECD环境经济手段丛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0、 王金南等,中国与OECD的环境经济政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1、 王金南著,排污收费理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2、 杨金田、王金南等,中国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与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43、 张兰生等,实用环境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4、 张帆著,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5、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46、 张象枢等编著,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47、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文版),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48、 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 邹骥,环境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分析,北京出版社,1998。50、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编,中国自然资源定价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1、 W.P David etal.1990.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52、 Tom Tietenberg, 1992. Environmental &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53、 A.Myrick Freeman III, 1993.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 Washington,D.C :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54、 Thomas Sterner, 2003. Policy instruments for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world bank.55、 Kerry Turner, David Pearce & Ian Batem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Harvester Wheatsheaf, Cornwall, 1994.56、 William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