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强化基层文化网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_第1页
攀枝花市东区强化基层文化网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_第2页
攀枝花市东区强化基层文化网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_第3页
攀枝花市东区强化基层文化网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_第4页
攀枝花市东区强化基层文化网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基层文化网络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近五年来,攀枝花市东区区委、区政府紧跟时代脉搏,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强区”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文化队伍建设和城乡基层文化宣传,倾力打造群众文艺精品,强力推进区、街办(镇)、社区(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探索特色文化产业新路子,推动全区文化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文化技术骨干下基层指导”、“文体辅导员集中培训”等文化人才培训活动蓬勃开展,为全区培训大批基层文化建设人才; “社区艺术节”、“社区体育节”、“元旦登山节”、“经典歌曲大家唱”等群众活动丰富多彩,为全市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活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村)免费电影放映”、“卫星接收村村通”、“文化下乡”等惠民工程在全区如火如荼地进行,让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共享改革发展的实惠2006年东区地掷球队代表四川参加“全国体育大会”,荣获小金属球团体第三名;2010年东区地掷球队代表四川参加“全国体育大会”,获小金属球团体第五名;2009年10月东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10年5月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环保部、广电总局授予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2010年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授予东区文体广电局“爱心工程先进集体”;东区文体广电局荣获“攀枝花市2007-2009年度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一、抓机制 出政策 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奠定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主导者、买单者是政府。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文化工作的力度,决定着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程度。东区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支持基层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机制、政策、资金上给予全力保障,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奠定基础。(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区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东区文化馆、图书馆、东区业余艺校均实行以岗定责、竞聘上岗等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实现绩效考核、奖优罚劣制度,以制度创新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使其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全区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二)出台政策规定,层层抓落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了工作体制、完善文化机制。出台了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攀枝花市东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区纪委、区监察局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东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并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题,定期研究部署,强化责任,跟踪督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区范围内掀起了全区动员、全民参与的文化建设热潮。(三)建立目标责任,确保工作任务完成文化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文化建设情况,文艺专业骨干定期指导文化工作,并及时掌握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动态。重点列出了文化艺术抓创作、攻精品;群众文化抓活动、重繁荣;文化下乡抓巩固、重实效;文化队伍建设抓教育、争一流的目标,并把文化体育工作纳入全区重点工作;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纳入全区民生工程项目,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点项目。二、抓阵地,强建设,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搭建平台(一)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十一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东区政府不断加大文化投入。据统计,2006 年至2010年,全区文化事业投入经费总计达1714万多元。(二)建好文化阵地,确保活动场所近五年来,东区区委、区政府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并注重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文化馆大楼、图书馆、演讲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区级支中心等一批功能较为齐全的文化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为东区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投资过亿元建设的“攀枝花体育公园”,其设计先进、功能齐全,预计2013年竣工,并将成为市级、区级体育赛事的主战场。近年来,东区大力推进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阵地建设。近五年,区委、区政府划拨经费20万元对东区文化馆大楼进行重新改造;每年财政投入资金5元购买图书,藏书量达20000余册,各类报刊杂志80多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成,面积达200平方米,拥有计算机32台,投影仪1台,服务器4台,还有摄影机、照相机、电视机、音响等必备设备各街道(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点设施建设资金投入300余万元,重点支持银江镇各村文化站点建设;积极争取省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项资金50余万元,在各街道(镇)基本建成了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资源丰富、覆盖城乡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区61个社区、9个村均建成文化活动小广场,拥有自己的文化活动阵地。目前,全区各街道(镇)新建文化小广场16万平方米;健身路径137套,总计1000多件;篮球场100多个,游泳场馆7个,网球场16个,健身房、门球场一大批。每个社区(村)均建立了公共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职工之家”、“农家书屋”等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各类图书藏书丰富、报刊杂志种类齐全;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卫星接收“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公益电影“免费放”。 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设施、坝坝电影广受辖区群众欢迎,日渐成为基层群众劳作之余的“精神家园”。三、抓队伍,重素质,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保障(一)引进专业文艺骨干群文干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群文干部的素质,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东区文化馆在2008年大力引进年轻化、知识化、热爱群众文化、有较强组织能力、一专多能,并具有辅导能力的专业优秀人才。(二)选配好专职文体辅导员一个称职的文体辅导员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关键因素。2009年东区各社区(村)均配有专职或兼职文体辅导员,负责日常群众文化工作。东区文体广电局对全区60名文体辅导员进行了上岗培训、考试、颁发聘书,充分发挥其基层文化工作中的骨干和核心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领导小组每年均对文体辅导员进行年度考核、总结表彰;对考试不合格的文体辅导员不予聘用,对优秀的文体辅导员给予嘉奖。近年来,每年对社区(村)文体辅导员培训2次,培训人数达百余人次。(三)培养好文化队伍五年来,东区造就了一批优秀业余文化队伍。目前,我区已成立美术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建立秧歌、舞蹈、合唱团、军乐团、篮球等文体队伍376支;网络文艺人才52755人。成立了东区艺术团,拥有演员40余名;开办业余艺校,设有书法、美术、舞蹈、跆拳道等18个课程,每年培养艺术人才1000余人次。(四)落实好专门政策为调动文体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切实帮助社区、村文体干部解决困难和问题,我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文体辅导员,根据工作绩效和个人表现,按照东区农村及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办法、东区农村及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细则实施奖励,给予荣誉。四、抓活动,创精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插上翅膀近几年,我区坚持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以活动为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先进文化,以精神文化食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一)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坚持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演出活动。五年来,共组织送出图书1000余册,受惠家庭近千户;送演出下乡200余场次,观众达20万余人;送电影下乡共2405场次,放映故事片、科教片1000多场,观众达24万人次。同时,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读书节、“红歌演唱”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讲科学、懂文化,走上依靠科技、文化治穷致富的道路。(二)注重群众性文化活动近五年来,东区社会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成绩突出。1、抓各类文艺汇演和体育赛事。举办“经典歌曲大家唱”,组织辖区群众演出,政府搭台,文化部门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让基层群众自己上台表演展示自身形象。五年来共承办全市大型文艺汇演25场,观众达10万人次。2005年承办全市第五届运动会,荣获好评。共举办区级运动会6届,区级各项体育赛事100多次。各类文体赛事不胜枚举,做到月月有赛事,天天有精彩节目演出。2、抓节庆文化、社区文化、廉政文化等活动。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军民联欢会、春节团拜会、元宵会以及 “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演出活动;精心筹备迎春大拜年、啤酒节、阳光休闲节、欢乐购物节节目演出;每年为社区、村赠送书籍、报刊杂志,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促进我区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3、抓广场文化活动。近几年来,我区各街道(镇)自发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引导市民进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尤其是竹湖园小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每天歌声飞扬、舞蹈欢快、观众云集4、抓外来大型文艺演出。2010年,邀请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盛中国、世界级钢琴家濑田裕子来东区演出;2011年5月为纪念中国建党90周年,举办“激情跨越.魅力东区”大型演唱会,邀请港台明星齐秦、张信哲、萧亚轩等知名艺人来攀演唱(三)注重文艺创作,全力打造文化精品近几年,东区先后成立了文联、文学创作协会、摄影协会等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了音乐、舞蹈、小品、戏曲等各类作品50个。歌曲钢铁铸成的攀枝花、阿署达美丽的地方、我们与奥运同行、舞蹈七颗小树苗等优秀作品荣获国家、省、市大奖。阿署达彝族打跳舞成功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东区围绕“突出地方文化内涵,展现群众精神风貌”主旨,投入120万余元,全力打造大型文化精品花语金沙,歌颂我市建市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群众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把我市举办大型文艺活动的创作水平和组织能力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精品文艺作品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在全市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铸造了一个城市的魅力和灵魂。五、抓引导,突品牌,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注入生机东区区委、区政府顺应民意,因势利导,通过活动引导、开展“一街一品”的特色文化培植工作,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发展壮大基层文艺队伍,推动全区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一)依托活动品牌,带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2年自创办“社区艺术节”以来,已举办7届,共推出艺术作品500件,观众超过20万人次,为各街道、镇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丰富了全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第六届运动会开(闭)幕式演出”,“社区体育节”、“元旦登山节”等体育活动品牌的创立,不仅挖掘出大量的文化体育人才,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