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评价二 烛之武退秦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评价二 烛之武退秦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课时素养评价二 烛之武退秦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45分钟55分)一、基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夜缒而出,见秦伯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解析】选b。a项,“已”同“矣”;c项,“说”同“悦”;d项,“知”同“智”。2.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从之。辞曰辞:推辞b.许之许:答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赏赐d.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解析】选c。赐:恩惠。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以:连词,因为b.臣之壮也之:结构助词,的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语气词,表陈述,啊d.吾其还也其:表示祈使【解析】选b。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指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a。无礼:没有礼貌。古今义相同。b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c项,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夫人:古义,那个人,文中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技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解析】选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正确,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6.下列对本文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b.“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名,上古婴儿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加冠礼时取字。称名是对人的尊称。d.最后一段的“公”是指晋文公,晋国国君。【解析】选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称字是对人的尊称。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_答案:(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在危急之中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损害秦国而使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规律方法】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8.(2019潍坊高一检测)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4分)示例: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片忠心实在难得。事迹:_点评:_【解析】要能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语言简练;点评部分要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答案: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爱国之心实在可赞。二、阅读鉴赏(19分)(2019洛阳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赤 壁 之 战司马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请为将军筹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选自语文读本1,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柴桑,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九江。b.中国,即中原地区,与现代汉语的“中国”不同。c.北面,是北方,意思是投降以后要迁往北方。d.会猎,表面意思是一同打猎,实际上是会战。【解析】选c。北面,是面北,意思是面朝北,俯首称臣。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b.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c.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d.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解析】选b。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本题要注意“孤”“君”“此”等名词作主语的断句。由“此天以君授孤也”,典型的判断句,其前应断句,排除a、c。“甚”修饰“与孤合”,中间不能断句,排除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明察形式,说话讲究艺术。他先用激将法激孙权,而后指出孙刘方面有实力,曹操方面有诸多不利因素,劝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b.孙权手下的人物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态度不同,他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昭为代表的主降派,一派是以鲁肃、周瑜为代表的主战派。c.鲁肃面对众人之议却默然不语,是因为其早为自己做好了战后的打算跟随曹操,一样能够享受高官厚禄,可见其高瞻远瞩,老谋深算。d.周瑜主张抗击曹操,态度坚决。他劝说孙权坚定战胜曹操的决心,自己则有必胜的信心,果然在赤壁和曹操刚一交锋,就占据了上风。【解析】选c。鲁肃只是假设自己投降后曹操会授予其一官半职,“可见其高瞻远瞩”尚可,“老谋深算”说法不妥。所以选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2分)译文:_ (2)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2分)译文:_ (3)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2分)译文:_答案:(1)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2)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3)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13.诸葛亮劝说孙权“孙刘联合抗曹”的理由是什么?(4分)答:答:_答案:刘备的精锐士兵还有一万。曹操的士兵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北方的士兵不习惯水战。荆州的民众不是真心归附曹操。附【译文】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决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当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划这件事。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我)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们看,没有一个不像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等人说:“我以为最好的打算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可以迎顺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我的想法一样。”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于是散会。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培优自选】1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诣:拜访b.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机:关键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从:跟随d.因拔刀斫前奏案 斫:砍【解析】选c。从:使跟随,带着。三、素养提升(10分)15.佚之狐为什么以前不推荐烛之武给郑君而在国难当头才想起烛之武?你认为佚之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写作提示】佚之狐,郑国大夫,他的官职地位虽没有详细交代,但通过他向郑国国君举荐烛之武、郑伯毫不犹疑便信了,可知佚之狐在郑伯那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必定有其过人之处才得到国君宠信。国家危难之时,国君所宠信的大臣必定要为解决危难献计献策。佚之狐确实能够举贤,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参考例文】(一)佚之狐乃“一只狐”佚之狐能够第一时间向国君举荐烛之武,说明他早就知道烛之武很有才能,在此之前没有举荐,说明他怀有私心。从烛之武的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就可以看出,并且烛之武对此是很有怨言的。而此时此刻,国家到了危难之际,佚之狐举荐烛之武,其实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不想亲身犯险,不想承担国家危亡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