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课时作业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64一、知能巩固1下面加点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白鹭(l)蒸藜(l)婉啭(zhun)b危樯(qin)檐(yn)间西崦(yn)c粮饷(xin)荠(j)麦豆蔻(ku)d初霁(j)戍(shu)角聒(u)碎解析:戍sh。答案:d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东菑清斋朝槿危樯b沙鸥檐间竹篱烧笋c弥望怆然黍离戍角d榆关聒躁涟漪解鞍解析:聒噪。答案:d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张若虚,初唐诗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b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李白为东鲁的朋友所写。c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的美誉。d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苏轼曾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解析:“孟浩然”应改为“王维”。答案:d4下列诗句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b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d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解析:疑问句,其余为比喻句。答案:d5下列句子中表达作者愉悦情怀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b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d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解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案:b6下列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了一位隐士的一句是()a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b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d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解析:了解诗歌中形象的刻画。答案:b二、文段选读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1)下列关于该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对比,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c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d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解析:是映衬不是对比。答案:b(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_答案: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1)下列关于该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抒情写起,“危樯夜舟”,暗暗呼应“旅”字,而“独”字更兼容情、事,表达出眼下特定的一种心绪意态。b颔联继续描写,仰观俯察,皆为“旅夜”所见。“垂”因地势“平”方显出原野之“阔”,造成星辰下“垂”的感觉。c颈联尽吐胸中积郁,以一个“岂”字作结,清楚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充满深刻的悲剧意识。d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解析:不是抒情是写景。答案:a(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_答案:这是反话,立意甚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颈联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尾联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三、时文选萃9(2018年安徽省芜湖市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中秋,当时苏轼被贬黄州。桂魄:月亮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凭高远眺,以“见”字领起,写中秋之夜碧空万里、月光飞动等美景。b“我醉”三句,借助动作和想象,抒发词人对月狂歌、酒饮酣畅的快乐之情。c“今夕不知何夕?”表面上赞中秋月夜之美,其实难掩人生如梦的幽怨郁愤。d“水晶”二句,在一声横笛中寄寓了痛苦与欢乐、羁绊与超脱等复杂的情感。解析:b.“快乐之情”不当。答案:b(2)词的上阕是如何写出中秋月之皎洁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使用动词,如“飞”“射”;以背景烘托,如“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写视觉感受,如“烟树历历”;写触觉感受,如“清凉”“冷”。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江仙送王缄宋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注】此时词人被贬,任杭州通判。王缄是苏轼结发妻子王弗之弟,此时王弗已归葬成都十年。凭:烦请。(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忘却成都来十载”两句中词人由眼前的王缄想起了亡妻王弗,虽是由眼前人忆已故人,但其实十年来对妻子的思念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词人心头。b“故山知好在”两句是说王缄此来,让自己知道故乡人事依旧,因而稍感宽慰。但有感于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因而又不禁悲从中来。c“殷勤且更尽离觞”中,“离觞”即离杯,指离别的酒宴。此句写词人借酒浇愁,排遣离怀,而面对诸多烦恼的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d“传舍”指古时供行人临时休息、住宿的地方。词人说自己这一辈子都像在馆舍中辗转漂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郁结于心的愁苦之情。解析:并非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d(2)这首词抒发的情感十分丰富,请简要赏析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_答案:送别亲人的惆怅之情。妻子去世十年,又见其弟时产生了无限回忆,“坐上别愁,归来肠断”蕴含着深深的惆怅与伤悲;悼念亡妻的悲痛之情。此时结发之妻虽已去世十年,但伤感悲痛之情却时时萦绕,“忘却”是虚,“思量”是实;仕途不畅的失意之情。此时词人被贬杭州,政治的失意让他接连被贬,心情抑郁;思念故乡的悲凉之情。词人说自己一生漂泊辗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难以遣怀。四、综合创新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_?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古代经典,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古代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_。“腹有诗书气自华”,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与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古代经典对社会而言,_。答案:现在为什么还要阅读古代经典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可以转变风气12仿照示例改造画线部分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在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基础上也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和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注意“形似”和“神似”,即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