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详”的张若虚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只好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有关张若虚的史料记载不详。旧唐书中只有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清全唐诗中只有26个字:“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张若虚的诗作情况不详。张若虚仅仅流传下来两首诗作(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其余早已散佚。作者卡片张若虚(约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诗作存世的仅两首,但其中的春江花月夜却是唐诗的代表作之一。王闿运对之评价:“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对之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颇受六朝诗风影响,流露出人生无常之感。后世包括词、曲在内的多种文学形式都可能受到该诗在音韵、场景描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也奠定了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景呈现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知识链接乐府诗体,古代诗歌体裁。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把它们单独成类(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体诗,既指由乐府机关收录的作品,也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的乐府作品。这种仿制作品有几种不同情况: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入乐的诗;沿用乐府旧题,继承和仿效旧乐府诗的精神和艺术特色,实际已不入乐的诗;不袭用旧题,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亦称“新乐府”,也是不入乐的。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最多和最常见。汉乐府诗打破了自诗经以来以四言为诗歌正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创制了完整的五言诗。汉乐府诗中有较多的叙事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体诗歌的新发展。南北朝乐府在形式上则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或也有一些四言、七言和杂言体。它对后世“绝句”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此外,宋以后还有以词、曲为乐府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乐府诗集在唐以前收有隋炀帝的二首,为宫体短诗。张若虚完全突破宫体诗的樊篱,创为长篇歌行,而且消除了宫体诗的“猎艳”趣味,被称作“宫体诗的自赎”。一、字音滟滟(yn)纤尘(xin)霰(xin)芳甸(din) 扁舟(pin) 砧(zhn) 青枫浦(p) 碣石(ji) 汀上(tn)二、通假字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三、一词多义(1)穷(2)胜(3)但四、词类活用落月摇情满江树形容词作动词,洒满五、古今异义江流宛转绕芳甸古义:曲折。今义:说话温和曲折,歌声等抑扬动听。可怜楼上月徘徊古义:可爱。今义:怜悯。六、名句默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大意。名师指津注意“景”与“人”的不同。我的理解:全诗分两部分。开头至“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春江、天地空明的美妙境界。第二部分从描写景色转向感悟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第二层,写游子想家。2阅读诗歌的前八句,分析诗人主要摹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妙意境?名师指津筛选名词找景物,解说画面意境。我的理解:诗人在前八句中依题目摹写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描绘出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春江、天地一派空明的幽美、恬静的艺术境界。3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文都点到了,但重点是“月”,诗句中是如何表现的?名师指津展示从月升到月落之时的景色、人物活动片段即可。我的理解:诗人从月升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4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诗句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名师指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远近、上下、虚实等)、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抒情等)各方面分析。我的理解:上下结合、远近结合,如开篇四句。虚实结合,如“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借事抒情,如“捣衣砧上拂还来”。即景抒情,全篇都采用这种方式,由景入情。拟人,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设问,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互文,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比兴,如“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飘忽,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即游子)。用典,如“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映衬,思妇与游子的相思彼此映衬。5诗歌的最后八句写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请简要分析。名师指津扣住“梦”“还家”归纳“内容”,围绕各景象的表意作用分析“手法”。我的理解:诗歌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主要用了衬托手法。诗人用“落花”“江水”“斜月”来衬托游子人生易老、盛年不再、故乡难回的凄苦。浓浓的海雾遮隐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衬托了游子的迷惘和孤寂,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绵绵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张若虚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写景角度多变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2手法虚实相生这首诗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3韵律和谐优美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4景、情、理完美融合诗中的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引发了作者对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探究与思索(“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使此诗在诗情画意中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光均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之所以称赞此诗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也正是由于月光的内在贯通。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多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不知江月待何人”,把江月的照耀化为有情有意的等待,亲切而生动。再如“可怜楼上月徘徊捣衣砧上拂还来”四句,把“月”拟人化,写月光偎依在思妇身旁,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月光成了思妇思念之情的外化,形象生动。鉴赏拟人手法的使用,高考一般这样设题: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另外其变式问法有: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拟人修辞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使用拟人手法的。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3拟人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 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答:【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滟滟(yn)宛转(wn)芳甸(din)b汀上(dn) 纤尘(xin) 青枫浦(p)c皎皎(jio) 江畔(pn) 扁舟(bin)d徘徊(hui) 碣石(ji) 捣衣砧(zhn)解析:选a。b.“汀”应读tn;c.“扁”应读pin;d.“砧”应读zhn。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选a。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落月摇情满江树c可怜楼上月徘徊 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4填空。(1)空里流霜不觉飞,_。(2)可怜楼上月徘徊,_。(3)江水流春去欲尽,_。(4)不知乘月几人归,_。答案:(1)汀上白沙看不见(2)应照离人妆镜台(3)江潭落月复西斜(4)落月摇情满江树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5全诗以写“月”为主,但在写花的时候也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中哪些地方是写花的?简要描绘它的意境。答:答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把酒问月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7如何理解把酒问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表露出诗人希望能够超脱尘世,与宇宙永恒,但在永无穷尽的宇宙面前,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只好寄情于酒,及时享乐。8比较把酒问月和春江花月夜两首诗歌思想感情的异同。答:答案:首先,两首诗都是咏月抒怀,把酒问月和春江花月夜的许多诗句都富于哲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诗句情理结合,都在抒发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永无穷尽的哲理性感叹。其次,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从酒写到月,又从月归于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显示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而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绮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从感情基调上看,把酒问月中隐藏着一个孤独、高洁的诗人形象,表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沉情绪。而春江花月夜虽然带有许多感伤和凄凉的韵味,但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的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b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诗歌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c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从女子口吻着笔,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d作者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可称得上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解析:选c。c项,张若虚是初唐诗人。10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答:答案:从意境营造的方法看,本诗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将人物因思念而引发的试衫、开镜、妆洗等动作,与燕窥罗幕,蜂上画衣,桃红李艳的明媚春光结合起来描写,将入梦的期待、掩扉的落寞与寂寂黄昏的孤寂结合起来写,以景衬情,意境孤寂、冷清。春江花月夜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游子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奇景融合在一起,并在对江畔望月、月下奇景的画面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意境优美深邃。从意境的开掘看,本诗借助乐景与哀景的不同描绘,不断深化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景物作结,意境看似凄凉,但感情含蓄深沉,哀而不伤。春江花月夜通过春江潮水、江畔明月、明月高楼、江中孤舟等画面的描绘,将游子漂泊、两地相思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生、对宇宙的深沉思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解析:选a。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误,全诗并非一味悲凉。1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答案: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三、语言表达13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答:解析:把中心词“明月”前的修饰语“姣好” 等抽出,另组成几个单句。 答案: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人们把她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14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40字。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性拆除”。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驳斥的理由,要求合情合理;然后表达时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答案:(示例)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拆除,何来保护?(反问)想象张若虚(节选) 庄晓明无疑地,那是扬州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光。它不是人们所熟知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盐商之都,而是属于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初唐,一个刚从混乱中涅槃的民族,正向着世界,向着宇宙,睁开一双澄明而充满憧憬的眼睛。多少次,我想象着那样一个美丽的春夜,孤独的诗人,在寂寞的江流声里踱步、徘徊,被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壅塞胸怀。突然,从蓊郁的花林那边升起的一片最初的月光击中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躯体开始透明,并随着江月一同浮升,一同俯瞰这片广博而温馨的大地,一个波光滟滟的梦幻世界。于是,仿佛江水的自然流泻一般,这样的诗句从他的胸中汩汩而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等气象,仅此数句,已足使一个诗人永生。然而,神明天启的诗句,继续联袂而至,几乎使我们屏住了呼吸:“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此时,他感到自己易朽的躯体,如同一叶扁舟,被潮水的韵律推涌着,在水天一色的月光里,飘向一个永恒的境界,载着人间的情爱、思念、期待。在中国文学中,能与西方相抗衡的,惟有诗歌。春江花月夜的诞生,于浩瀚的中国诗史,不啻是一个奇迹,那种对时间的从容追问,身心与宇宙俱融为一体的空茫之境,均惟东方所特有。但对于尚兴趣而乏玄思的中国文化传统,春江花月夜又同时是一个异数。如果如梁宗岱先生所言,他曾为中国寻找出一首具有宇宙意识的伟大诗章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我认为还应立即补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而在纯诗的意义上,后者更是空前绝后的。然而,在漫长的诗史中,张若虚是寂寞的,即使近于同一流派的李白、苏轼这样的大诗人,也未对这位前辈诗人表示应有的尊敬,甚至未置一词。李白的“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杰作,无不是从春江花月夜胎出。相反,他们对一些二流诗人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如李白对写下七律黄鹤楼的崔颢的叹服,苏轼对婉约缠绵的秦少游的推崇。这不禁使我想到歌德对三流音乐家泽尔特的完全信任,却对伟大的贝多芬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显然,这几位伟人所推举的对象,都不能对他们的天才提出挑战,动摇他们的位置,他们完全可以以宽容的心态而对之。况且,在喜欢以诗才炫胜的中国古代,以自己才华的短处,与赞美对象的擅长打个不分胜负,也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无论多么伟大的诗人,都首先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可以想象,李、苏初触春江花月夜的瞬间,一定会有一种被电流击中的感觉,并发出“既生亮,何生瑜”的叹息。在这里,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明月”对于中国诗人的特殊意义。在中国诗史中,诗人所咏叹的对象,以明月为最多,亦最佳。明月实际上已成了大自然,或人类所面对的整个宇宙的象征,“明月诗人”亦成了中国诗人所向往的最高桂冠,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天才而自负的李、苏当然都是不会拱手的,最合适的选择,自然是沉默。但在历史最终馈赠给人类的这三大“明月诗人”中,李白的明月最雄奇飘逸,苏轼的明月最富于情思,而张若虚的明月则是悬得最高的。他不仅以自己的“孤篇”盖全唐,他甚至已成了一种象征:一个诗人,与他的整个世界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最终成就一首伟大的诗篇。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的古典时代,诗人作品的散佚,应属正常现象。然而,同为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作品散失十之八九,至今仍有九百余首流传,连清心寡淡的山水诗人孟浩然,亦传下了二百余首诗歌,何以张若虚独受如此重大打击呢?关于张若虚的生平,全唐诗仅有寥寥数语:“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对于包融,我所知不多,至于贺知章、张旭,当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以唐人那特有的饱胀的生命力,蔑视习俗,乖张行为,而名噪一时。张若虚当时能与此辈并提,性格特征,行为举止上,一定有不俗之处,从春江花月夜所透露出的气质分析,张若虚应与激情迸飞,外向型的贺张辈相反,以内倾的沉思、哲人的孤僻而引时人注目。而作为伟大的哲学诗人,张若虚的精神世界是自足的,他完全陶醉于向着宇宙,向着时间的发问,倾听着诗行间那迷人的回响。他充分体味着作为一个诗人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续约合同标准文本
- 出土文献中的法律制度研究
- 借名购合同样本
- 个人和公司劳动合同范例
- 全球及中国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ERBB-3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全球及中国临时起搏导线电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幼儿园晨间互动与交流活动设计
- 高三语文备考经验分享与总结
- 智能电烤箱套装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祛暑散剂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作业证(复审)考试练习题库(600题)附答案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中考语文二模调研试卷
-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4 我与他人 和谐相处 课件79张
- 贸易合同保密协议
- 康复治疗士测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学自考命题形式试题及答案
- 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
- 2016赋安消防JB-QBH-FS5101W 火灾报警控制器
- 2025-2030年中国泵阀产业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CNAS-GL040-2019 仪器验证实施指南
- KTV服务礼仪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