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阶段测试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阶段测试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阶段测试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笔落惊风雨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摭拾(zh)哄笑(hng)擎天柱(qn) 钻木取火(zun)b屏息(bng) 包扎(zh)夹克衫(ji) 言之凿凿(zo)c孱弱(cn) 牌坊(fng)干细胞(gn) 铩羽而归(sh)d吟哦() 皲裂(jn)胳肢窝(g) 蜚声中外(fi)解析:选da擎:qng;b.扎:z;c.孱:chn。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现在有些人背负着_的重压,生活被设立在无数的标准之中,不再关注内心的感受。其实,以简单的态度_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就简单了。人生幸福莫过于_简单并身体力行。a功名利禄关照崇敬b功名利禄观照崇尚c浮名虚利观照崇尚d浮名虚利关照崇敬解析:选b“浮名虚利”词义符合,但与文中“背负”“重压”不搭配。关照:关心照顾;互相照应,全面安排;口头通知。观照:佛家哲学。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原为美学术语,现也指仔细观察,审视的思考比较。此义准确。崇敬:推崇尊敬。崇尚:尊重;推崇。根据宾语“简单本身”,“崇尚”正确。3(2019天津卷)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家道中落国势危别求新声于异邦横眉冷对千夫指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万众同仰“民族魂”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3分)()a凤凰涅槃,女神再生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c我以我血荐轩辕 d当年海上惊雷雨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分析五个版块标题,都与“鲁迅”有关,“家道中落国势危”是鲁迅所处的家国背景;“别求新声于异邦”是说鲁迅求学日本的经历;“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的诗句;“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所说;“万众同仰民族魂”是肯定鲁迅的精神价值。然后分析四个选项,a项,“凤凰涅槃,女神再生”与郭沫若有关;b项,“流亡南洋”与郁达夫有关;d项,“当年海上惊雷雨”与曹禺剧作有关。c项,“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诗作自题小像中的一句,与鲁迅相关。故选c。4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合适的一组是(3分)()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a屈原辛弃疾司马迁施耐庵 b屈原范仲淹司马迁蒲松龄c贾谊范仲淹文天祥施耐庵 d贾谊辛弃疾文天祥蒲松龄解析:选b根据文学家的特点推断。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_。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下棋不能无争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而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a bc d解析:选a根据连贯要求,句应在最后,排除c、d,两句句式一致,应放一起,据此排除b项。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凶,横道伤杀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解析:选a凶:闹灾荒。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选ca兼词,在那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介词,因为;介词,把。c.都是连词,表转折。d.代词,他的;疑问副词,难道。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解析:选b“他追求好名声”错,原文说他“不好徼名于世”。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分)(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4分)答案:(1)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2)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参考译文】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的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就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所有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纵任意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大户人家丁伯等结下了怨仇,全家只好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指责过他,乡邻没有责备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上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老师而去独自钻研学问,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喜欢隐藏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国君和将领接见时,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心中也不怀有怨恨。穷得连寓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心情比王公大人还要舒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欣喜,丢了官也不悔恨。处在逸乐之中但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苦之中却不降低自己的气节。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一个人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如果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杰出高雅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他的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为自己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注】石头记中曹雪芹托探春作。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孔尚任,少时岁考不中,后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等。创作桃花扇,后得罪,被免职。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1)请简要描述两首诗描写的情景的异同。(5分)(2)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1)相同点:都是写儿童在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不同点:第一首写了清明时节(或:暮春时候),断线的风筝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飘向远方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早春时候,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的形象。(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托物言志。曹诗赋予断线的风筝人的情感,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无助;孔诗赋予天公人的情感,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间关莺语花底滑,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3)连峰去天不盈尺,_。飞湍瀑流争喧豗,_。(李白蜀道难)(4)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5)_,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6)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2)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3)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4)万里悲秋常作客(5)欲寄彩笺兼尺素(6)雕阑玉砌应犹在五、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田间话絮和 谷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也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乌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菜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菜丛中剜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菜籽比小油菜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菜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菜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菜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捋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雪霁后的乡野景象,请分析其表达特色。(5分)答案:选取雪霁后乡野的代表性事物;远近结合;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用叠词、拟声词,语言表达富有韵味。13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2分)(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2分)答案:(1)五叔的严肃表情和话语表现了他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2)通过对人的味觉还是花椒退化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和批判。14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线索: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作用:串联全文;便于呈现农村的生活状态;便于表达农民对于农村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