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劝学诗海拾贝长 歌 行 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诗歌借物言理,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语林撷英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作者卡片姓名荀子生卒年约前313年前238字号称谓名况籍贯战国末期赵国人相关材料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曾游学于齐,在稷下(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讲学,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作过考察。晚年到楚国,为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思想主张: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代表作:荀子背景呈现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知识链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1字音靛青(din)金就砺则利(l)槁暴(o)(p)螯(o) 须臾(y) 驽马(n)跬步(ku) 参省(cn)(xn) 跂而望(q)骐骥(j) 爪牙(zho)2通假字(1)以为轮,其曲中规“”通“煣”,用火煨烤木料,加工使之弯曲(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一词多义(1)绝(2)强(3)假(4)望(5)闻4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动用法,使弯曲(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动用法,使走得快(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5古今异义(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古义:寄居。今义: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6特殊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2)木直中绳,以为轮省略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7名句积累(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本文一共四段,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我的理解本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展开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2文脉梳理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曰”这三个字有无必要?为什么?我的理解有必要。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作者是借助在学问品行上成功的人士的话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比自己直接说更有力量,更令人信服。2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我的理解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荀子“劝”人们学习品德。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我的理解“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水平、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楫”“舆马”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我的理解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不相同。“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舟楫”“舆马”,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二者有层次高低之分。5如何理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的含意?我的理解 道理是明确的,但是要做到位则需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来作保证。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将强烈的反差摆在读者的面前,激发了人们无尽的思索和反省。6作者在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积累”“坚持”“专心”三方面入手。文中哪些比喻是分别说明这三方面道理的?我的理解 道理比喻(例子)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应该专心致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我的理解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做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写法指导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而且本文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2喻体不求形似,只求神似。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范文示例不断学习的人生,才是充实而幸福的人生。不愿求知的人,即使是拥有香车豪宅,即使是权可倾国,在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的也只有不尽的空虚和孤独,就如一个制作精美的陶器,其外表的华美永远都无法掩盖它内心的空洞。先贤孔子在回顾自己的毕生经历时,曾发感慨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圣人尚且毕生求学,我们岂不更需要悬梁刺股、囊萤偷光?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识修养的过程。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学不可以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各种形式的学习,也留下了很多成语、古训。文中有许多经典的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适用话题寂寞荀子 王善鹏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心便油然而生。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茅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玷先生。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彗星。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眼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公里外长眠的荀子,不知感想如何?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像是在背诵荀先生的那篇名作:“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王思玷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协的倡议下,兰陵的仁人志士们自筹资金树立的,雕像下面的石座四周密密麻麻刻满了捐钱人的名字。这不难看出,兰陵人还是挺慷慨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一生的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行却情有独钟。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客中行不是诗,更像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李白为兰陵酒制造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座太白楼的建造施展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内治外联,施惠于民,政平而民安。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荀子庙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我定眼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赏评】荀子作为儒家先哲,他门下却走出了韩非子和李斯这样的法家高徒,这些高徒也曾经叱咤风云,有令山河变色的能力,但是他们却没有把老师当成圣人供起来。荀子自己的著作也是在他死了一千多年后,才有唐人杨倞为他评点作注。不幸的是连司马迁也“惜墨如金”,在史记里仅给了荀子区区二百字,作者通过瞻仰荀子墓引发的感慨,表达了对荀子千百年来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不平。同行才能共赢,“一带一路”体现东方智慧如何定位21世纪?在不同的维度看世界,结论千差万别。近百年历史表明,21世纪在全球化底色下,方向悄然生变。有人曾用“世界向东,中国向西”来形容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一个由“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全球发展新动向,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世界格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精彩阐述,让“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传遍世界,深入人心。一呼而百应,“一带一路”倡议焕发出强大感召力,从中国方案逐步成为世界强音,让世界上最长的两条经济大动脉、文化大长廊,浮出历史深处,奏响时代强音。当“中亚第一长隧道”卡姆奇克隧道段通车时,中国建设者让天堑变通途;当亚吉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建成时,“新坦赞铁路”续写着中非友谊;当不少国家在为扫盲焦虑时,2018年覆盖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北斗导航系统将助推远程教育从铁路、公路、水路,到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因为彼此信任、互联互通,实现了发展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把蛋糕越做越大,增进各国人民的获得感。从全球范围内看,西方经济持续式微,反全球化浪潮不断,民粹主义、孤立主义、极右思潮显现,未来如何发展、全球向何处走,成为困扰人们的大问题。中国以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为世界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全球发展提供的公共产品,绝不是“向东”转,而是用东方发展的列车连通西方发展的轨道,同行才能共赢,这就是东方智慧、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在全球经济迭微的背景下,同行才能同心,同心才能共赢。“一带一路”不是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组成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网络。如果将“一带一路”视为亚洲腾飞的两翼,想要飞得高,就离不开强劲有力的翅膀和结构完整的骨架,“一带一路”离不开各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从亚投行成立鼓励了“一带一路”的全球信心,到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再次赋予其支持各国建设的能力;从丝路基金致力于支持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成立的初心,到已经签约15个项目、投资60亿美元;从一条中欧班列奔向黄金时代,到涵盖一个个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六廊六路”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不仅伸展出两只翅膀,更像张开双臂,“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的景象再现,也只有双翅振动、双臂用力、双手紧握,才能搏击出向着未来发展的气势。“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富回报。”习近平主席说出的不仅是中国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向全球发出了一封“一带一路”共享发展的邀请函,“快车道”上有你有我,今日在北京、通世界、利天下。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蓼蓝(lio)靛青(din)跂望(zh) 驽马十驾(n)b鳝鱼(shn) 舟楫(j)锲刻(qi) 木直中绳(zhng)c须臾(y) 跬步(gu)骐骥(j) 以为轮(ru)d槁暴(p) 参省(shng)蟹螯(o) 金石可镂(lu) 解析:选b。a项“跂”读“q”;c项“跬”读“ku”;d项“省”读“xng”。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选d。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c项“生”通“性”。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b而闻者彰 彰:清楚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少许,少量,少部分d而绝江河 绝:横渡解析:选c。c项,“须臾”为“片刻”的意思。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选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形容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寄居的意思;今义是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非相 荀子(节选)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絜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注】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看过孔丘和赵襄子的相,见韩诗外传卷九和史记赵世家。焉:通“颜”,额。期思:地名,在今河南省淮滨县东南。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b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c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d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解析:选b。前几句是说“乱君”“儇子”的做法,而后面则重点说“妇人”“处女”的态度,把握这一点,断句就容易了。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现在一般指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人。而在本文中应指“有学识的人”。b帝尧,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c皋陶,后代封地今安徽六安,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文中的“有司”即是这种含义。解析:选d。按语境可以看出,文中应是泛指官吏。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也不谈论的事。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解析:选c。“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士不揣长,不絜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译文:(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揣”“絜”,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莫”“苦”。答案:(1)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是看他的志向。(2)没有谁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时世,魏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冉雍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轰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发短而顶秃,左手长,站在轩车上个子还在车厢的横木之下,但他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胜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是看他的志向。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再说徐偃王的形状,眼睛可以向上看到前额;孔子的形状,脸好像蒙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鬼面具;周公旦的形状,身体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形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呈青绿色;闳夭的形状,脸上的鬓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的形状,身体好像竖着的柱子;伊尹的形状,脸上没有胡须眉毛。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偏枯;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