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_第1页
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_第2页
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_第3页
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_第4页
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 摘 要: “阑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随处可见,词人们通过”阑干”这一意象,构造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意境,引起了读者的欣赏、品味与思考。本文探究了宋词中的“阑干”意象。 关键词: 宋词 意象 “阑干”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及常见的诗词中有多首与阑干有关的诗词,现排选几首作为例子来探讨一下“阑干”这一意象。 李璟的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李煜的浪淘沙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欧阳修的踏莎行:“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辛弃疾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从建筑学上看,阑干的作用主要是装饰美化和护围以保证安全,但是词人笔下的阑干与人的情感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因而更多的具有文学上的审美价值。从意象内涵的角度看,“阑干”意象主要用来表现闺怨、思乡、抒愤和怀古等感情。 一、闺怨思念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在睡梦中梦到遥远的边关去寻找想念的人,醒来时,细雨迷蒙,正和梦境的迷离相配合,感叹边关的遥远。梦醒起来,在小楼里吹笙,吹到最后一曲,玉笙不暖,不能再吹了。有多少泪珠纷纷掉下,倚着栏杆想望远人,有无限的怨恨。欧阳修踏莎行中的“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行者心中设想的居者心里的话。她说,别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了,人已经走得太远,望不着了。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望到了草原的尽头,又还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人又还在春山之外,如何看得见呢?可见,无论是思妇本身,还是站在思妇角度的游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在“凭栏”远眺,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身陷寂寞之境的无限孤独悲苦、惆怅无聊的心绪。另外,苏轼的江神子(冬景)也是其中的一首:“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下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阑。”最后词人诉说:故人啊,你可知道我正携着翠袖,倚着朱阑思念着你呢。用平实的语言写对故人的感情,娓娓地诉说着对故人的思念,没有丝毫的渲染与夸张,但感情深厚真挚,感人至深,流露出苏轼词作中少有的委婉的悲情。 二、思乡情 在词坛上,抒写羁旅之思的篇目很多,但最能深入细微地表现那种漂流之感的,首推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他怀念家乡,想要回家,想着妻子也许正在盼望自己早日归来。可是她哪里知道,此时此刻自己也和她一样,正靠着阑干,望着遥远的家乡,呆呆地发愁。这首词主要反映的是词人流落江湖,思乡失意的生活情绪。在清冷凄苦的深秋,久居异乡功业未就的词人,满腔愤懑压抑,满目萧条衰败,自然的景色与词人的心境融为一体。“无语”的江水,既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又无情地带走了美好的时光。倍感失望的词人只能把家当做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安慰:独倚阑干,眺望家乡,思念佳人,寻找一种心灵和情感的回归。他的另外一首诉衷情也是如此:“一声画角日四曛。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范仲淹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月明之夜,倚栏远眺,固然可以望远,但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日思夜想的亲人;何况一个人“独倚”,更添惆怅,“明月楼高休独倚”,既是自劝,又是自解,更深一层写出了思乡之苦。 三、抒愤情 词人借“阑干”意象来抒发满腔的愤懑之情,这在两宋之间和南渡前期豪放派词中大量出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词人的一腔怒火,在开头处如火山喷发,不可遏止。元帅怒发冲冠,凭栏远眺,气若长虹。想到中原沦丧,国土破碎,不由地心潮起伏,忧愤难平。一曲满江红,道出了英雄的几多激愤。 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后作了一首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中描写的是春季一个雨夜,他冻醒后凭栏,回想起刚才梦里的欢乐情景,那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他形同囚徒,虽然河山依旧但早已物是人非。李煜这一凭栏,道出了无言能尽的亡国之愁与离别之恨,意境深远,极富感染力。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干拍遍”可理解为作者悲痛心情的发泄,但这也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无助。从“拍栏”这一特殊动作,我们看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伟大词人的孤独,正是这种孤独,让我们领略到了辛词的艺术。 四、怀古情 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这位才名早著而布衣终生的南宋词人,在暮秋时节,登高望远,想见往者已逝,历史陈迹湮没于薜荔荒草之中,惟有残柳,曼舞风中,但随季候变化,不管人间闲愁。词最后以“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两句落应,哀感殊深。仅捉住残柳一点言之,已见古今沧桑之异。用笔轻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