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_第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_第2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西汉时,皇帝多次下令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东汉初年,庙制逐步简化,除在长安和洛阳立高祖庙,合祭两汉诸帝,此外别无他庙。这一变化反映出()a佛教东传日渐兴盛 b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皇帝制度逐步稳固 d外戚宦官轮流专权解析:广建宗庙目的是显示皇帝地位,强化皇帝统治,而东汉时庙制简化,说明皇帝地位已经稳固,故c项正确。答案:c22020廊坊联考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a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解析:材料表明魏晋时期的监察机构更具有独立性和体系性,由于监察体制是君主专制的附庸,监察体制的完善本质上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c项。权力转移只是表象,排除a项;只有分化事权才能有效制约相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独立、制衡的分权理念,排除d项。答案:c32020南昌模拟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解析: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能够提高决策的周密程度,减少决策的失误率,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目的不是在丰富官吏选拔的手段,打破世家的特权垄断不是三省六部制,推动宰相制度走向解体是在明朝时期,排除b、c、d三项。答案:a4魏晋时期,各级官学普遍衰落,开馆授徒的私学也十分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士族的各种家学却全面繁盛,由此造成平民家庭出身的人才远远少于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这说明当时()a教育被士族阶层垄断b选官强调门第与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c儒学的发展受到极大挑战d寒素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被关闭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官学、私学普遍衰落,而士族家学全面繁盛,导致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在社会上占据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被选拔者的门第出身,这适应了当时的教育发展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当时官学、私学仍然存在;材料反映不出儒学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寒素子弟步入仕途的途径受阻而非被关闭,d项说法绝对。答案:b52020洛阳质检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 ()a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 b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解析:材料“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只反映出枢密院地位的明升,故a项错误;统治者利用枢密使与中书省同平章事相互牵制,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相权的削弱,但没有反映出君相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答案:b6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宋代()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解析:题干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与“与士大夫治天下”,再联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说明宋代的治国方略是文官治国,故a项正确。答案:a72020广州模拟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a抑制土地兼并 b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解析:由材料“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可知宋代通过大官僚为主导的宗族建设实现对乡村的控制,巩固和加强了国家权力在乡村的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8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地区由“唐所谓羁縻之州”变成了“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说明由唐朝少数民族自我管理,变成了中央直接管理,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后汉书左雄传有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而取士的标准史称“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汉武帝时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汉和帝对少数民族杂居地区的举才员额给予了优待,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脩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摘编自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科举入仕,是1 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察举制的特征。(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察举制的特征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取士标准和汉武帝、汉和帝的规定分别概括察举制的特征。第(2)问,根据第(1)问所概括的察举制特征归纳“启示”所在。第(3)问,根据第(1)问的分析并结合材料二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别概括归纳即可。答案:(1)特征:“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员额分配”的地域倾斜。(2)启示:德为先,能者上: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儒家的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君子贤人任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境界。察举制里的“四科”充分体现了察举制因能授任、量才取人的倾向。现代人才选拔更应该注重德才兼备。人才选拔的适度倾斜:人才选拔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