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试卷高一地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火星探测器“洞察号”在火星着陆,它携带的主要仪器有地震测量仪、热流和物理性质探测仪等。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1-2题。1. 火星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a. 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b. 位于小行星带中c. 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d. 与金星、木星相邻2. 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地月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3下列五幅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能表示我国处在冬季的是a.b.c.d.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4-5问题。4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5 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6-7题。6. 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a. b. c. d. 7.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a. b. c. d. 8当亚欧大陆上印度低压势力增强时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地球上气压带向南移动c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北京比上海昼长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9-11题。9. 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a. 上海大于1200kwh/m2 b. 分布呈东多西少c. 哈尔滨比济南多 d. 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10. 与上海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 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a. b. c. d. 11. 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a. 济南 b. 重庆 c. 上海 d. 拉萨 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a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生物圈 b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c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d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13过程可能导致a臭氧层破坏 b生物种群增多 c全球气候变暖 d海平面下降14从中国北京到塔吉克斯坦的行程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及主导因素分别是a垂直地带性 水分和热量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右图为“某地区公路、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15. 图中山区公路选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 土壤类型 b. 地形地质 c. 河流流向 d. 距海远近16. 影响图中聚落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位于平原 位于山地 交通便利 临河、临海a. b. c. d. 17.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a b c d1810月1日,下列地区:23.5 n 0 23.5s 66.5n,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 a b c d19.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b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能无关20右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冷锋 b. 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晴,气温下降c. 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南半球的暖锋 d. 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天气转雨,气温升高右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题。21下列岩石中,最晚形成的可能是a b c d2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b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c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调节d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23、2020年1月1日人们欢度元旦的时候,下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北移动24. 上图所代表气候类型中,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a. b. c. d. 25. 图中表示的四种气候中,在我国有分布的是a. b. c. d. 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6个大题,满分50分)26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 此图表示的是 月份季风图。 (1分)(2) 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1分)(3) e季风势力最强时,天义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 _(1分) (4) 在成因上,f季风与e季风的最大区别_ (2分)(5) 此月份,c地是 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 (高压、低压) (2分)27读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 。(1分)(2)此时,地球运行在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1分)(3) 弧man是 (填“晨”或“昏”)线。此刻,e地的地方时是: 。a地的昼长为 小时。(3分)(4)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2分)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 _ ;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是 _ 。(2分)28.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6分)(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 、 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 (填字母代号)。(3分)(2)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分) 29.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大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甲国多火山地震,原因是 。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的是_(选择填空)。(3分)a印度东海岸 b非洲东部沿海 c欧洲西部沿海 d北美洲西海岸(2)从内罗毕经威尼斯到鹿特丹,依次经历的陆地自然带有_、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_。(2分)(3)西欧的乙国受_(风带或气压带)和_(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_(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_。(4分)(4)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沿线景观差异变化的基础是_。(1分)30.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该地上覆岩层是 作用形成的。要寻找地下水应在 中找(2分)(2)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分)(3)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 ,(1分) 原因是 (2分)31.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l)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图中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_作用为主,图中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流水作用中_ 作用为主。(2分)(2)图中c位置往往会形成 _地貌,d位置会形成 _地貌。(2分)(3)b城镇沿_分布,规模较a城镇 _(大或小),这样的分布可以为城镇提供丰富的_和便利的_。(4分)(4)现在计划修建一条从a村落到b城镇的公路,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1分)简要说明理由 (2分) 20192020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c 2、d 3、d 4、b 5、c 6、b 7、c 8、d 9、a、10、d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b 18、c 19、d 20、b 21、c 22、b 23、d 24、a 25、c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6个大题,满分50分)26(7分) (1) 7(1分) (2) b (1分) (3) 高温多雨(1分)(4) f季风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e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2分)(5) 冬 高压(2分)27.(9分)(1)6月22日 (1分)(2)远日点 (1分)(3)晨线 12时 12(3分)(4)北极圈至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长逐渐缩短,南极圈到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或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2分) (5)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2分) 28. (6分)(1)每空1分 补充更新 b d (4分)(2)陆地水通过海陆间循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总量不会减少。但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 的枯竭。(3分)29、(10分) (1).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寒暖流交汇 d (3分) (2). 热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分) (3). 盛行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