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美文荐读)树立“读者”意识_第1页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美文荐读)树立“读者”意识_第2页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美文荐读)树立“读者”意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立“读者”意识文章是写给人看的,而有些初学写作者往往提笔就写,只顾自己一路挥洒,尽情宣泄,毫不顾及读者,忘记了写作是一种思想、情感的交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抓不住人。足球运动员要有“射门”意识,研发商品须考虑市场定位,写作自然要树立“读者”意识。一、树立“读者”意识,就是要心中有人,有个与之进行倾诉与交流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不确定的。唯有如此,才能为自己设置一个话语“情境”,从而活跃思维、激发情感、有的放矢、从容行文。历代有许多名篇,它们的话语对象往往具有唯一性,只是特定的某个人,可是却拥有无数读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陈情表出师表祭妹文与朱元思书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谏太宗十思疏等等无不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越是私人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意义,越是隐秘的话题越深刻、越能流露真实的人性。这些名篇皆直面读者,因事陈词,情感浓挚,一气呵成,在心灵的面对面中爆发出强烈的震撼力。有道是,古来佳作“书”“表”多,看来不无道理。许多佳作即使不是写给特定的某个人的,但在作者的心里也总是存在着读者的,而且这个读者并不总是被动的接受者,有时还会站出来向作者提点问题。比如六国论开头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来了一句“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便透露出,作者在写作时是有“读者”在心中的。学生写作,固然是给老师看的,但如果总是以老师为读者,则可能造成思维的模式化和语言的学生腔,我们完全可以因文体与内容的不同需要而变换自己的“读者”对象。可以设想,假如面对的是亲友,你的文笔也许会更温情委婉、洒脱活泼;假如面对的是论辩对手,你的言辞也许会更雄健有力,饱含激情;假如你面对的是社会公众,也许你的文风会更大气开阔,有指点江山之气概;假如你面对的是共同探讨者,也许你的思维会更深入细腻、灵动鲜活。因为有了一个特定的对象不管是忠实的读者,还是爱挑剔的朋友,不管是欣赏你的亲友,还是并不熟识的公众,你都会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一种抒发的兴致,一种宣泄的痛快,处在亢奋状态的你定会妙语如珠,笔下生花。总之,内心有了“读者”,你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找到感觉,思想之河会因目标明确而流淌得更欢快,情感之花会因有人注目而绽放得更娇艳。二、树立“读者”意识,就是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顾及和尊重人们的阅读心理、审美习惯和认知水平。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有一个精彩的说法:“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反对党八股)最近在一张颇有影响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你那酒汪汪的玫瑰色女狐狸眼睛”。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面对这样的文字都会深感疑惑,甚至对其“艳俗”表示反感。写作不能光是“自我欣赏”,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该尊重读者,充分考虑读者在阅读时的心理感受。白居易每作完一首诗,就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不解则又复易之。他身上这种可贵的“读者”意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在学生作文中自然不会出现上述这类怪诞的东西,但不考虑读者心理的事却是常常发生的。比如,写材料作文,有的总爱在文章开头一字不少地抄录原材料,不懂得读你作文的人早已熟悉了这一材料;有的没有把问题想透想明白就执笔为文,就像煮了一锅半生不熟的饭,让人难以下咽;有的不懂得运用关键词、主旨句、提示语、转折语,把原本应由自己做的事推给读者,让人读后半天理不出头绪来;有的把尽人皆知的事例不厌其烦地罗列文中凡此种种都是缺少“读者”意识的表现。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这样想:即使自己所写的不能给别人带来愉悦和收获,至少也不能让读者空耗时光、味同嚼蜡。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第一段写了邹忌与城北徐公三次比美的故事,后来到朝廷见齐威王,邹忌肯定是要陈述此事的,但文中却省略了,只写了他讲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一句。为什么呢?因为读者已经从前面知道了这个比美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与其说是为了追求行文的简洁,还不如说作者有一种珍惜他人时间、让读者利用最短时间获得最多的有用信息的可贵意识。讲到对读者的尊重,最重要的恐怕还是不要讲别人已知道的东西,而是在文章中讲自己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正如古人所说的“前人已所言,众人所易知,摘拾小事无关系处,此三不必做也”。这大概是最难做到的,也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了吧。作为一名中学生,不要把这一点看成高不可攀,而应把它当作自己的追求。须知,我有我自己的眼睛,我有我的发现。任何人都有他疏于注意的地方,也有他精于发现的所在。这种别人不留意而唯我感兴趣的发现,就是一种不可重复的独特体验,写下来也就对得起读者了。为了说明问题,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位同学暑期入川旅行,车过宝鸡,只见丛山叠岭,深壑纵横,陡壁湍流,鸟惊路断,总体印象一如地理课本上所言。他深感李白言之不虚,钦服古往今来创业者之艰辛不凡,但是如果仅仅把这些印象和感受写下来告诉别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别人早已知晓。他感到此时他那精细的心弦还未被拨动。渐渐地,他悟出不断地钻隧道的火车就像自己幼时捉迷藏,东钻一头,西钻一头,总也找不到一个完全可靠的藏身处,一个“迷”字忽然跳了出来,这时沿途所见的那些蕴含深意的平凡小事也连贯了起来,似乎比那些崇山峻岭更令人着迷:一座奇峰四面皆石壁,唯有山顶上是一块土,上面竟种了一小块绿绿的蔬菜。这是谁种的呢,莫非天上神仙?与铁轨仅有咫尺的一张石桌上,一老一少聚精会神地对弈,对轰然而过的列车毫不在意,他们何来如此雅趣?一位农妇在一独屋的门前一动不动地凝视着飞驰的列车,久居于此的她为何今天偏偏如此凝视?于是他写了一篇秦岭迷趣的文章。古人说:“凡我见闻所及,有与古今人雷同者,人有佳语,即当搁笔,或另构思。”这位同学做到了,自然也就有了一次成功。所谓“读者”意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和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往往会孕育出创新,孕育出精品。三、树立“读者”意识,还要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使文章具有情味和亲和力。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是“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内容是反映一所学校环境受到污染的事。有些高分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与“编辑叔叔”如叙家常,注重感情的交流,而更多的作文则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忘记了写信应有的语气和情味。不但在书信中,作者可以时常提及读者,采取和读者谈话的态度,而且在其他文章中也可照此办理,李白的叙事诗中就时有“君不见”“劝君”等话语的出现,使人倍感亲切。这种笔法到了现代就用得更多了,比如徐志摩写过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桥,其中有这样一段:“瑰丽的春放。这是你野游的时期。任你选一个方向,任你上一条通道,顺着这带草味的和风,放轮远去,保管你这半天的逍遥是你性灵的补剂。这道上有的是清阴与美草,随地都可以供你休憩。你如爱花,这里多的是锦绣似的草原。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啭的鸣禽。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短短数语,提到“你”的地方就近十处。叶圣陶先生对此评价道:“一般文章是以读者为对象的,虽然不用你字,实在却随处有你的意思含在里头。现在明白地把读者称着你,就见得格外亲切,仿佛作者与读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友谊,素来是尔汝相称的。”请不要以为只要多用第二人称就能增加文章的亲和力。请看一篇习作的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