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后作业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新课标)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后作业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新课标)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后作业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作业(十二)一、选择题1下表是某一时期我国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对时间及背景分析正确的是()报刊文章农村工作通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a.“一五”计划期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阻力b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解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内容分田单干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纠正“左”倾错误,但没有实行分田单干,故b项错误;文革时期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农村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主,与材料中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分田单干,但由于改革初期人们对于分田单干思想认识不够,导致出现材料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d2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材料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广大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1992年中央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非但没有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而是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中国的农业税正式取消于2006年1月1日,故d项错误。答案a3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解析题干中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明显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中国国情不符,并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大减,故a、b、c三项错误;第一阶段,实行农业的公有化改造,第二阶段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三阶段依旧保留了集体土地公有制,只是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权下放,它们的共同点都实行公有制,故d项正确。答案d4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a建立人民公社 b“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 d“耕者有其田”解析由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经营,此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包产到户,故选b;人民公社在生产管理上是属于“大兵团作战”,与此题所指不符,a项错误;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的产物,其并没有实现一种从“大兵团作战”到“各自作战”的转变,c项错误;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并未真正的实行,d项错误。答案b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c自主权、承包权 d所有权、经营权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但是所有权仍然归国家,也就是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a项符合题意。答案a6下表是19521986年城市与农村的人均消费(以时价元计),由此可推知()年份农村的消费非农村的消费19526214819577920519651002371978132383198017346819822125001986352865a.新中国的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发展b国家对农村的投资远少于城市c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解析由图表所示可知,1978年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之后才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故a项错误;表中只涉及了19521986年城市与农村的人均消费的有关数据,没有涉及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投资,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表中也无法体现出差距拉大,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78年到1986年,农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故d项正确。答案d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安徽芜湖一个体户因雇工经营“傻子瓜子”而致富,名噪一时,当时很多人主张“动他”(对这个个体户进行处罚)对此,邓小平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人心不安,得不偿失。”邓小平这样说是基于()a改革的基本政策是人心所向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明确c雇工经营属于社会主义经济d经济体制改革允许私营经济存在解析材料的主旨是说明个体户私营经济存在的政策不动摇,不是人心向背的问题,故a项错误;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材料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不符,故b项错误;雇工经营属于具体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涉及经济所有制的性质,故c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傻子瓜子”属于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说明改革允许私营经济存在,故d项正确。答案d8广东省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b实现了政企分开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解析材料中的措施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不是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实现政企分开,只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企业的活力,故b项错误;材料通过改革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故d项错误。答案c9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79年中央又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一次全面调整。与前者相比,后者()a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b结束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被迫进行的调整d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行的主动调整解析1979年的经济调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政策的具体安排,是改革开放的具体执行,故选d;前者是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a项错误;当时没有结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1960年的“八字方针”是在“左”倾错误下的被迫调整,1979年已经结束了“左”倾错误,c项错误。答案d10下图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b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d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解析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全球化,与工业品出口结构没有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虽然在冷战后获得更快速度的发展,但该外因并不是促成中国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的层级和高度,这推动中国对外出口发生结构性变化,故c项正确;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技,而科技的普及只会使资源的消耗下降而非增加,故d项错误。答案c11“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解析“个体户”的出现打破了计划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体现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20世纪80年代”不符,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答案d12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改变计划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c项所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d项所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故c、d两项错误。答案a13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两个高峰期分别是1980年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1980年我国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1980年我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并未发挥主体作用,b项错误;198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因此逐步深入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3)材料三中邓小平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1)由材料一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此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做答。(3)依据材料三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得出邓小平的分析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后果: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如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分票中的贰分和伍分正面图案为飞机和轮船,角票中的贰角和伍角正面图案为火车和水电站,伍圆和拾圆正面图案分别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行名和面值为主题。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圆、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三点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飞机和轮船”“火车和水电站”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我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根据材料“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行名”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民族团结;根据材料“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