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1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2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3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4页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水共治”的实践与启示坐落于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临安与水的渊源深厚,也意味着临安在面对“五水共治”生态大考时,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考验。近年来,临安将建设“美丽中国”“两美浙江”“三美临安”的生态理念融为一体,用一系列临安特色的创新实践,巧妙破解治水命题。从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率先实现提标全覆盖,到“2.0版河长制”的长效机制保障,一泓清水从城市悠悠贯通到青山绿水之间的大小乡村,临安人用全民治水、全面治水的热情助力城乡美丽升级,并给护航G20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从扎实推进治水+拆违、畜禽养殖整治“百日攻坚”到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低小散”向“绿富美”华丽转型,一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变奏曲在临安大地华丽上演。先行先试,重在长久,走在前列的治水“排头兵”临安站在“城乡一盘棋”的高度,以科学的规划为统领,全面统筹治水问题。近年来,先后编制了临安生态市建设规划、各镇(街)生态建设规划、临安市域污水专项规划、临安主城区污水专项规划和临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域总体规划等,将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工程,为全市287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临安先后投入近20亿元资金,通过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管网设施,形成了完善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化治水体系。在市区,临安市城市污水厂堪称“城市之肾”,是城市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这座总投资1.3亿元、日处理量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植物水军”脱氮除磷、净化尾水,经处理后的水质优于国家一级A标。该工程已列入国家减排计划,工艺和规模在全省领先,还被授予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五水共治”文化景观。在乡村,13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和287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共计2308个污水处理终端)保障农村治污“全面覆盖,不留死角”。2015年,临安完成了13座集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有力提升。与此同时,临安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治水工作,为城、镇、村三级污水实现高效有序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农村管网设施已全部纳入在线监测联网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指挥中心成为全省领先的24小时动态监控管理平台。治水,贵在长效,长效治理的核心能量源于全民治水。临安创造性实施的“2.0版”河长制,成为构建河湖保护新格局的关键力量。临安着力构建由河长牵头,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市民群众合力参与的“2.0版”河长制,将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定为“河长固定活动日”,按照“长效管理、属地负责”原则,将辖区内所有河道纳入“党员河道”管理范围,确立了人大代表评议河长制度,河长每年必须向所在地人民代表大会述职。与此同时,169名民间河长与“五水共治”义工服务队协同配合,成为田间村头河岸边最活跃的“治水卫士”,民间治水能量得以最大化释放。美丽升级,产业转型,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经过长期奋战,如今,临安“五水共治”顺利进入“巷战”阶段。对水环境的“毛细血管”境内600个河湖库塘清淤和小沟、小渠、小溪、小塘(统称小微水体)的集中整治,成为临安治水新的发力点。於潜镇光明村组织党员和村民打了近一个月的“巷战”,通过清淤把村里的池塘、大小沟渠彻底进行清洁。在池塘里修起假山,栽下荷花;岸边筑起篱笆,种上杨柳,村民们临水浣纱的场景重新回来了。如今,像光明村一样,“巷战”的治水故事正在临安各个乡村火热上演。过去9个月,临安4个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基本保持类水质,市域范围内166条镇级以上河道,类水以上河道数达95%, 昌化溪等多数河段水质达到类水。一泓清水出临安,临安境内大小河流换了新颜。南苕溪的水清了,东关溪一度消失的汪刺鱼、石斑鱼又出现在水里,和水有关的乡愁记忆重新回到了生活。水清了,城乡美了,如何实现美丽生态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这才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题中之义。临安通过实施“两换一变”,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由“低小散”向“绿富美”华丽转型,在推进环境治理的同时,促进新旧发展动能顺利转换。临安是省级生猪输出大市(县),畜牧业年产值9亿元以上,生猪养殖,是临安农业的传统主导产业和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推动环境治理和农民致富实现双赢,在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中,临安连续实施两个临安市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农户从生猪养殖转向肉羊、肉兔为主的草食动物产业。生猪饲养量从2013年的20.8万头,消减至2016年的15.5万头,仍保持9.6亿元产值,与整治前基本持平,临安初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畜牧业发展之路。今年3月,临安市发展草食动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在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作为闻名于世的山核桃之乡,在临安,每年约有5万吨山核桃蒲壳被当作垃圾丢弃,曾几何时,每逢采收季节,产区河道屡屡出现水质变红发黑现象。近年来,临安大力推广“便携式山核桃脱壳机”,实行山上就地脱壳。另外,临安通过扶持相关企业,对回收利用蒲壳进行财政补助,将山核桃蒲壳制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天然抗氧化剂、有机肥、园艺栽培介质、活性炭等,综合利用率几乎达到100%,在减小产区水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