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百家争鸣2013年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_第1页
新教材百家争鸣2013年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_第2页
新教材百家争鸣2013年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_第3页
新教材百家争鸣2013年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_第4页
新教材百家争鸣2013年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概念呈现,“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膑,墨家,孔子,儒家,老子,孙武,道家,法家,兵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科技文化发展。,社会大变革,为什么能“争”,怎么“争”,2、主要代表学派,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强调调和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仁,政治思想,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学礼,无以立。”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狭义: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德治”,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有教无类。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朝闻道,夕死可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育思想,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连连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还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文化贡献,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孟子被尊为“亚圣”,战国时期,“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轻徭薄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天行有常(规律)”、“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性恶论,主张治国应当是儒法并用,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学习延伸,爱人,为政以德,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老子,主要思想:(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辩证思想)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主张“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战国代表,道家学派,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墨子战国时期创始人,主要思想:(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墨子,(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墨家学派,主要思想:(1)提出“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统治人们(2)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法家学派,春秋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孙膑孙膑兵法“围魏救赵”,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家学派,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德”“礼”,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春秋末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对立”“无为”,墨子,战国前期,“非攻”即反对战争“兼爱”即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韩非子,战国末期,“法与时移”、君主应该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政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孙武(孙子),春秋晚期,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孙膑,、庄子,归纳,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剧情:有一个少年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这个孩子的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要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道家:认为小孩子太小,不懂事,随他去。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到小孩长大了,自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墨家: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作自己,以对自己做处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法。认为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其作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的统治。,(1)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2)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争”出了什么?,3、百家争鸣的影响,问题探究,问题一:如果你想拜师学知识,你会投入到谁的门下?为什么?,问题二:当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孟子思想遭到冷落。,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百家争鸣为中国走向大一统起到重要作用,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E韩非子F孙子G孙膑,墨家法家道家儒家兵家,a主张“无为”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仁政”、“民贵”、“君轻”d“兼爱”、“非攻”e“法治”、中央集权f事备而后动g以德教化人民h有教无类,1、以德治国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平等博爱、热爱和平4、依法治国5、教育公平6、以人为本,古为今用,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以德治国尊敬师长,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平等博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廉正、廉洁、自律依法治国以不变应万变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思想渊源礼治文明、有教无类“非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法治无为而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的思想观点,今古链接,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儒家,礼),团结友善,(墨家,兼爱),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墨家,非攻),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儒家,有教无类),廉政、廉洁、自律,(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依法治国,(法家韩非子,法治),以不变应万变,(道家老子,无为而治),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百家争鸣,文士阶层的出现,社会动荡和变革,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课堂小结,(根本原因),(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小结巩固,1、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2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创办私学B.提出“仁”学C因材施教D认为“民贵君轻”,练一练,3、孔子曾经感慨说“苛政猛于虎也!”这说明孔子主张A、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B、要让人民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C、君主要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D、说话要谨慎,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