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PPT演示课件_第1页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PPT演示课件_第2页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PPT演示课件_第3页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PPT演示课件_第4页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系统器官组织细胞,1,人体组成的基本结构,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组合成组织,并构成器官,器官又合成系统,多种器官和系统构建成了复杂的人体。,2,人体共有8大系统,它们都是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同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系统,3,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构成。起支架、保护和运动的作用。,4,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它将消化系统的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及CO2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5,消化系统:有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组成。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供人体所需要的食物和能量。,消化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二是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6,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除Co2。,7,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或毒素。,8,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的统一。,9,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腺体组成。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雄性、雌性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对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调节作用。,10,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有:男性:阴茎、睾丸、附睾、阴囊、前列腺、精液、尿道球腺等;女性:阴蒂、阴道、阴唇、子宫、输卵管、卵巢前庭小腺、前庭大腺等。,11,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单位,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结构一起组成各个系统。,器官的关键属性:1.由多种组织依次组合2.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12,人体的器官很多,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骨骼、五官都是器官,皮肤就是人体最大的器官。,13,组织,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包括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脂肪、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14,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生命,细胞,一切生命现象的奥秘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15,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动物、植物,不论发展到多么高级,都是由充分个体化的、各自独立的、分离的物体组成的聚合体,这些物体就是细胞!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靠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16,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17,细胞学说的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施莱登、施旺等科学家共同提出,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生命起作用,3.细胞只能来自细胞,18,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建立的重大意义,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构成细胞的有生命的物质称原生质,它包括细胞核及周围的细胞质。,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完整的代谢体系,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20,细胞的各种形态,植物细胞,动物卵细胞,肌肉细胞,细菌,红细胞,神经细胞,21,除病毒和少数种类生物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细胞的形态有圆形或椭圆形(游离细胞);扁平、方形、柱形(紧密连接的细胞);纺锤形或纤维形(能收缩的细胞);星形(神经细胞)。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间。,细胞的形态和大小,1.红细胞2.脂肪细胞3.肌细胞4.骨细胞5.神经细胞,22,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细胞内在的结构、自身的表面张力和外部的机械压力等相互作用,使各种细胞总能保持一定的形态。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近于长方形,紧密接触,起保护作用。,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功能决定形态:“变形金刚”-红细胞和部分白细胞,红细胞,洋葱表皮细胞,23,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最大的细胞-成熟的卵细胞(唯一肉眼可见的细胞)鸵鸟的卵细胞直径在10cm左右,最小的细胞支原体直径只有100nm,不同生物细胞大小不同;相同生物不同组织细胞大小不同;同一生物体的相同组织中不同发育时期大小不同。,24,细胞的分类,细菌,原核生物,无细胞核,真菌,真核生物,植物,动物,有细胞核,生物,无细胞结构,有细胞结构,病毒,根据细胞的复杂程度分为:原核细胞生物:细菌、蓝藻等,约5000多种。真核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约150万种,惟一的非细胞形态生命体病毒,25,特点:结构简单: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原核细胞,主要代表: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绿藻又称蓝细菌。,26,1.支原体: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大小:通常为0.10.3m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没有细胞壁DNA:呈环形双链,胞质内分散存在,指导约400种蛋白质合成,肺炎支原体,27,2.细菌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细胞壁:位于细菌外表面,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有时可内陷形成中间体细胞质:DNA:环状分子,很少有重复序列,无内含子质粒:能够独立于基因组DNA以外,自我复制的环状结构。,28,细菌结构示意图,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核糖体:大部分游离于细胞质中,小部分附着在细胞膜内表面。,29,3.古细菌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环境。特点: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无核膜及内膜系统。具有真核生物的特征: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等。具有不同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膜中的脂类不可皂化,细胞壁不含肽聚糖。,30,(一)真核细胞的形态大小,真核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常与细胞所处的部位及功能相关大小:差异很大,与细胞类型有关,(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光镜下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电子显微镜下,在细胞质中可看到由单位膜组成的膜性细胞器及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等骨架系统。,31,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3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相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及核膜等。以核酸-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遗传信息储存与表达系统真核细胞储存遗传信息的DNA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式而存在,DNA与蛋白质的结合与包装程度决定了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表达。,33,由特异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纤维状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系统,包括细胞质骨架与核骨架。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ribosome):合成蛋白质的机器。细胞质溶胶细胞质溶胶(cytosol):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结构之外的区域,协助完成物质运输、能量传递、信息传递等细胞活动。,3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35,病毒,生物界中,病毒(virus)是惟一的非细胞形态生命体。特点: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它们的基本生命活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结构:核酸分子与蛋白质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DNA病毒RNA病毒类病毒(viroid):仅由感染性的RNA构成。朊病毒(prion):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亚基构成。,36,病毒的分子结构,37,1、细胞的元素组成(1)主要元素:C、H、O、N、P、S、Ca:占.其中C为最关键元素。因为有机物的定义就是含碳化合物(除外C0、CO2、碳酸盐等)。微量元素:Fe、Mn、Cu、Zn、Mo、Mg、分子组成()水()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存在,主要生理功能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生物电传导、参与新陈代谢等。,细胞的化学成分,38,(3)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又是重要的中间产物。有些糖是构成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39,40,(4)脂类:动物体的重要脂类有真脂(甘油脂)、磷脂和固醇三大类。生物学功能:、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是贮存能量的分子。、构成生物表面的保护层、是很好的隔热体。、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41,()蛋白质: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约3万种,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组成各器官,参与重要的生理活动及细胞的一切活动。两个种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的蛋白质越相似。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有种,42,()核苷酸与核酸核酸是大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糖,核酸决定生物遗传及变异的重要物质,它能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分为RNA和DNA。,RNA和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每一核苷酸分子含有一个戊糖分子、一个磷酸分子和一个含氮的有机碱。RNA是DNA片段的转录,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4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44,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作用: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内含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作用,作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动物细胞的结构:,45,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保护、支持作用(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控制物质进出,能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含有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充满细胞液,光合作用的场所(内含叶绿素),植物细胞的结构:,46,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结构上的比较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动物细胞:无上述结构,但有中心粒(体)。细胞间连接方式的比较植物细胞:胞间连丝动物细胞:细胞连接,连接方式有3。分别是:桥粒:上皮之间呈纽扣状结构,与质胶中的中间纤维连接,形成细胞骨架网。紧密连接:膜与膜之间的紧密连接。多见于肠壁。间隙连接:细胞之间存在间隙,有一系列通道贯穿在间隙之间。,47,细胞壁,液泡,细胞核,细胞质,真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最大差别是没有叶绿体,真菌细胞结构:,48,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鞭毛,遗传物质-核区,细菌细胞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结构:,49,一、细胞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蛋白质和脂类所构成的半透性膜。,50,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类脂分子,蛋白质,糖蛋白,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类脂和蛋白质、多糖等。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膜的各种成分,特别是类脂和蛋白质的比例有所差异。,51,2、细胞膜的分子构型:液态镶嵌模型,由类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每层类脂分子的排列都很整齐:头端亲水磷酸和碱基是极性基团向着膜的内外两侧,尾端疏水长烃链是非极性基团向着膜的中央,这种排列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脂质内胆固醇70%),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52,蛋白质分子: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多为球形蛋白,它们有的嵌入类脂双分子层中,作为离子通道、载体和离子泵,称为镶嵌蛋白质,有的附着在类脂双分子层的表面,称为周围蛋白质。,功能:物质转运功能受体功能识别功能连接功能催化功能,镶嵌蛋白质,周围蛋白质,53,糖类:糖类的含量较少,主要是一些寡糖和多糖链,它们主要以共价键形式与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结合为糖蛋白,或与类脂结合为糖脂。伸展在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糖脂,称为细胞外被。有些作为抗原决定族=免疫信息(如ABO血型);有些作为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能特异地与激素、递质等结合。,54,3、细胞膜的特性:不对称性和流动性,不对称性:由于细胞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了膜内外两侧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对称,这称为膜的不对称性。,流动性:在一般体温条件下类脂分子是呈液态的,能在同一分子层内作横向运动,同时蛋白质分子也可以在类脂双分子层中移动,故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5,4、细胞膜的功能:,(1)细胞膜具有半渗透性作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选择地让物质通过;,红墨水,控制物质进出细胞,56,(2)细胞膜还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如激素的受体、抗原结合点等)与免疫等作用。,细胞间的识别:相邻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是通过如图装置,这个红色的突起是信号分子,绿色的接收器被称为受体,它的化学组成是糖蛋白,57,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屏障作用控制物质交换载体蛋白识别作用糖蛋白信息交流糖蛋白,58,细胞膜,结构,功能,成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屏障作用,控制物质交换,识别作用,主要:,基本骨架:脂双层,覆盖,镶嵌,贯穿,膜蛋白,选择透过性,信息交流,还有:,磷脂、蛋白质,糖类、胆固醇,小结,59,5、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小分子物质的转运:,大分子物质的转运:,60,61,(1)被动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和)电位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特点: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浓度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顺电-浓度梯度进行分类:单纯扩散易化扩散,61,a.单纯扩散一些气体分子或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也不需要膜上蛋白的帮助,通过脂质双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乙醇尿素甘油,CO2iCO2o,O2oO2i,62,影响因素:“单纯”简单的物理扩散某物质通过膜的难易程度(即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取决于它们的脂溶性和分子大小;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特点:不需要外力,不消耗能量被动过程,63,b.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的过程。如葡萄糖、氨基酸、a+、+等的运输。,特点: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不需另外消耗能量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影响因素:膜两侧物质浓度差和电位差;膜上载体的数量或通道开放的数量。,6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运输。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进入细胞。,易化扩散据参与的膜蛋白不同,分为:,特点:特异性(物质不同载体不同,起介导作用的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饱和性(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竟争性(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速度慢(结合-构相改变-脱离),65,转运的物质: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如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66,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运输。,特点:1、顺浓差或电位差,不耗能(ATP)2、离子的选择性(取决于通道开放时水相孔道的大小和孔道壁的带电情况。3、高速度,无饱和现象,这是通道与载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4、通道功能门控性,离子通道开、关是通过“闸门”调控的,故又称门控通道;,通道的开放(激活)或关闭(失活)是通过“闸门”来调控的,据引起闸门开关动因的不同,分为:化学门控通道:N-Ach(乙酰胆碱)受体电压门控通道:Na+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听觉毛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67,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如Na+、K+、Ca2+、Cl-,K+iK+o,Na+oNa+i,68,(2)主动运输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在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主动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运输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特点: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如:Na+-K+泵、Ca2+-Mg2+泵、H+-K+泵等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主动运输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人的神经细胞在正常时,膜内+的浓度约为膜外的30倍,而膜外a+的浓度约为膜内的12倍。这种离子浓度差的维持,要依靠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钠钾“泵”(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69,70,原发性主动运输Na+-K+泵又称钠-钾依赖式ATP酶,简称钠泵。,当细胞内钠增加或细胞外钾增加时,都可被激活,ATP分解产生能量,将胞内的3个Na+移至胞外和将胞外的2个K+移入胞内。,70,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71,维持细胞外高Na+、细胞内高K+的不均衡离子分布。,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分解ATP产生能量,当细胞内钠增加或细胞外钾增加被激活,钠-钾泵:,72,钠泵的主要功能: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b.钠泵能不断的将顺浓度梯度漏入的Na+转运回去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c.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d.钠泵活动造成的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e.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73,继发性主动运输,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运输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运输的跨膜转运方式。,是来自膜两侧Na+差,而Na+差是Na+-K+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74,75,76,同向运输,逆向运输,77,主动运输,被动扩散,需由细胞提供能量,不需外部能量,逆浓度差或电位差,顺浓度差或电位差,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大,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小,小结:主动运输与被动扩散的区别,78,79,(3)入胞和出胞式运输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是通过细胞本身的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进出细胞,亦可属于主动运输过程。,a、胞吞作用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能量把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从细胞外吞入细胞内的过程。如侵入人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肪颗粒、营养物质等。,80,据胞吞物质的性质,胞吞分为吞噬、吞饮两种形式。,吞噬:固体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及衰老、死亡的细胞。吞饮:液体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小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饮液体物质。,81,82,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辨认”,发生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复合物向膜表面的“有被小窝”移动,“有被小窝”处的膜凹陷,凹陷膜与细胞膜断离=吞食泡,吞食泡与胞内溶酶体相融合,胞吞:,溶酶体中的蛋白水解酶将被吞入的物质消化分解,82,b、胞吐作用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能量把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的过程。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83,分泌物排出,融合处出现裂口,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高尔基复合体加工,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胞吐:,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84,细胞质:包围在细胞核外细胞膜内的原生质称细胞质,由细胞基质、细胞器及内含物组成。细胞质基质: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是细胞质基本成分,由可溶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多种酶组成。是细胞重要的结构成分。细胞质基质是许多中间代谢的场所,并与细胞质骨架相关。,二、细胞质,85,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小结构。主要有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中心体、质体、微体、液泡、微管、微丝等。有的细胞表面还有鞭毛或纤毛。,86,a、线粒体,1.结构:是由双层单位膜围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粒:附着内膜上的球状小体,线粒体内含有多种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系,基粒,87,2.功能:细胞能量代谢中心,细胞内能源物质氧化分解、储能、供能的场所,是细胞的供能中心,比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88,89,b、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椭圆形小体,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基地。分类:游离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主要合成细胞本身的结构蛋白。固着核糖体: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主要合成向细胞外运出的蛋白质。,90,c、内质网,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状、管状或泡状结构,粗面内质网:,分类与功能,指表面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其上附着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主要合成外输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合成后进入到粗面内质网的管道,经管道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指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它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脂质和胆固醇等物质。,滑面内质网:,91,内质网特点:其管道互相连通,纵横交织成网状,其膜可以与核膜的外膜相通,也可以与细胞膜相连通。,92,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形成面,成熟面,d、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复合体是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圆盘状结构,结构特点:三个部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形成、不断更新的动态变化中:由粗面内质网形成小囊泡,小囊泡不断并入扁平囊,扁平囊不断形成大囊泡,大囊泡不断脱离形成分泌泡。,93,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的分泌活动中起主要作用,它对来自粗面内质网的外输性蛋白质等分泌物进行加工、修饰、糖化与浓缩,使之变为成熟的蛋白质,然后进行包装,运输到细胞外。,94,e、溶酶体,功能:分解各种外源性的有害物质或内源性衰老受损的细胞器,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球形囊状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95,溶酶体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溶酶体受损或其某些酶的缺乏会引起一些相应的疾病。矽肺是一种职业病,它是由于肺部细胞吸入过多的矽尘(SiO),将溶酶体的膜破坏,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中将细胞自身杀死,而死亡细胞释放的矽尘又对其它细胞产生同样的破坏作用,从而使肺的功能受损形成矽肺。,(1)自溶作用指溶酶体对细胞自身结构的消化和分解作用,如溶酶体对细胞中衰老细胞器的分解。,(2)异溶作用指溶酶体对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物质的消化分解作用,如溶酶体对被细胞吞噬的有害异物和病菌的分解。,溶酶体功能:,96,功能:与细胞分裂和运动有关,f、中心体,中心体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一种非膜相结构,它由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比较致密的细胞质基质即中心球共同构成。,中心粒切面图,97,g、细胞骨架,1、结构: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纤维状蛋白交织构成的网状结构。2、功能:细胞骨架对维持细胞的形状、细胞器的定位和细胞的运动等具有重要有作用。,98,三、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99,100,1、核膜,功能:核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核内物质,并使核物质能在特定的区域内执行它的功能而不受干扰;同时控制着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核膜是包围在核表面的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外膜的外表面上附着有核糖体,某些部位的外膜与粗面内质网相连。核膜上分布有核孔。,101,2、核仁,核仁是一个表面无膜的海绵球状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还有少量的DNA。它在有丝分裂期消失,在新的细胞核形成后又重新出现。,功能: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和蛋白质,并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的大小与该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旺盛程度有明显的关系。,102,3、染色质与染色体,A、染色质,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细丝状物质,主要成分有DNA和组蛋白,常染色质:结构疏松,染色较浅,功能活跃,进行着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种类:,异染色质:卷曲紧密,染色较深,功能不活跃,处于抑制状态,常靠近核的边缘。,103,染色质基本单位:核小体,每个核小体由颗粒部和连接部组成,颗粒部由一段DNA链在八聚体(由8个组蛋白分子聚合而成)表面缠绕1.75圈而成,连接部是颗粒部外围DNA分子的延伸部分,它把相邻的两个核小体连接起来,在连接部结合着一个组蛋白分子,104,B、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质纤丝高度螺旋化,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有种的特异性。如人的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水稻24条;玉米20条;豌豆14条;狗的78条;马是64条、兔的是44条等。,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如水和冰一样),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如人类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即23对。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则会引起相应的染色体病,例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就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病,这种患者的体细胞有47条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其核型为47,XX(XY)+21。,105,DNA、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106,4、核液,核液是液态胶体状物质,它的化学成分与细胞质基质相似。,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遗传信息贮存和复制的场所,通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着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和繁殖等活动。,107,小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部分。细胞膜由类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各种蛋白质镶嵌其中或附在表面。细胞膜对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作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小结构称为细胞器。线粒体常被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是细胞的供能中心。粗面内质网合成和运输外输性蛋白质,滑面内质网与脂质和胆固醇等物质的合成有关。高尔基复合体主要对分泌物进行合成、加工、运输等。溶酶体能消化分解细胞衰老结构和一些外来物质,对细胞起营养和保护作用。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与细胞分裂及运动有关。细胞核是细胞内一个极其重要的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主要成份是和组蛋白。,108,一、什么是营养素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成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需要从外界摄取的物质。,人体细胞所需七大营养素,1.水5565.矿物质2.蛋白质20.维生素3.脂肪15.纤维素4.碳水化合物2%,109,一、蛋白质(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工程师),由22和氨基酸组成,是生命基础物质,占人体重量的16%,用来制造血液、肌肉、皮肤、头发、指甲等身体器官,控制人体发育过程,修补和维持人体组织,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组织中。蛋白质在人体内有四大作用:(1)构成新组织。供应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的新细胞增生、组织器官发育的需要。(2)更新和修补组织。补充血细胞的更新和头发、指甲及上皮细胞的再生。(3)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构成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酶、激素和抗体等。(4)提供热能。每1克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4千卡热量。因此,人体缺乏蛋白质时,就会产生疲劳、消瘦、浮肿等现象。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10,脂肪是构成人体各种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脂肪在人体内有四大作用:(1)贮存和供给能量,补充体内能量的消耗,维持正常体温。太瘦者怕冷。(2)脂肪分布于人体各大脏器之间,关节和神经组织的隔离层,保护身体组织,避免各组织相互间机械磨擦,起着保温、固定的作用,支撑和保护内脏。脂肪过少会导致内脏下垂。(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消化吸收。(4)卵磷脂营养脑细胞。脂肪供应不足会影响脑的功能。脂肪的每日供应量50-60克、占总热量的20-25%就足够了。摄取脂肪超量后会导致肥胖症,最终引起各种慢性疾病。,二、脂肪(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体的燃料),111,碳水化合物也称糖,是人体能量提供的主要物质,1克碳水化合物可在人体内放出4千卡热量。供给肌肉和脑部活动所需的能量,增强耐力和复原能力,帮助其他食物的消化和同化作用。(1)糖和脂类化合物可形成糖脂,是组成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2)糖和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三、碳水化合物(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人体的驱动利器),112,维生素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身体发育、成长、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它有助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帮助形成血液、细胞、激素、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促进营养的生化反映,以维持各系统之正常机能。1.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等,溶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