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决胜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故事一则,你能很快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此必苦李。,(语意直接表判断),高考题展,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高考题展,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2分),(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如: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梁,吾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3)“者”、“也”全不用。如: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课前小练,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2、沛公军霸上。3、沛公安在?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慧眼识珠,2、用副词“乃”、“则”、即”“皆”、“素”、“耳”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余购三百盆,皆病者,此亡秦之续耳。,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且相如素贱人。,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是肯定判断句,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吾本非文人画士,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而君幸于赵王。,如:,有罪受贰。,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如:,“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温馨提示,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属今为之虏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文中较少见)。,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如:,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廉颇,承前省,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公,蒙后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余,余,余,余,余,自述省,孟子:,王,今日之事,对话省,对话省,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如:,(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候,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任,如:,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之,有志者,不随以止也。,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之,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之,4、省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之,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人,人,我等,5、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于,于,于,于,以,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以,6、复杂的省略。(有些句子省略了较多的成分要联系上下文仔细加以辨别),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成名将其,饲之以,于促织,之,之,以,如:,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宾语前置,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谓语前置(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如:,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甚矣哉,为欺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以前置。,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以加强语气。,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王见之,曰:“牛何之?”,项王曰:“沛公安在?”,“豫州今欲何至?”,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求!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2)介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情况。,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王问:“何以知之?”,如:余是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子何恃而往?,不然,籍何以至此?,定语后置,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得双石于潭上,叩而聆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而大声发于水上。,(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如:,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1、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奈若何”等格式。,2、表反问。“不亦乎”、“何以为”等格式。,3、表感叹。“何其”、“一何”等格式。,4、表测度等。“得无乎”、“与其孰若”等格式。,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如:,(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如:,(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如:,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如:,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如:,孔明用如此之人,如何不误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如:,(7)“奈何”(译为“把怎么办”),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如:,余是以记之。,虞兮,虞兮,奈若何!,(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吗”),如:,(9)“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办法),(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12)“何为”“何以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如:,如:,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世所以不传也。,吾知所以拒子也。,以此为政,不亦惑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夫子何命焉为?,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13)“庸乎”(译为“难道吗”),(14)“其乎”(译为“难道吗”),(16)“无乃乎”、“无乃与”(译为“恐怕吧”,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如:,如:,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求!无乃尔是过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9)“何其”、“一何”(译为“多么”),如:,(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18)“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如:,(20)“与其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21)“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而专焉。,(22)“况乎”(译为“况且呢”),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23)“有者”(译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开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供电公司供电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编制
- 中国二乙胺项目商业计划书
- 年产320台低氮冷凝模块燃气锅炉项目可行性报告
- 中国等静压制石墨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预防用生物制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11041518-简谈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
- 2025年中国铝基复合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铂纳米颗粒项目投资计划书
- 多孔碳生产加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
- 能力提升课题立项申报书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册(11月)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智能测绘课件
- 体育职称考评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乳房重建和隆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青海“8·22”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事故案例学习安全警示教育
- 2025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 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课件
- 8.2 法治政府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AMZ123《2025上半年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 数据赋能打造精准教学新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