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指南录后序,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作者介绍,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有关文天祥的祠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空虚)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诚意)于心,则馁矣。,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化常识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片土地,相继沦丧;众多文武官员,纷纷投降。这时,南宋王朝危在旦夕,朝廷惊恐万状,投降活动日甚一日。德祐二年正月初一,朝廷派人使元求和,使者投降;又于正月初五派使者奉表称臣。到了正月十八,元军已进驻距临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南宋统治集团更慌了手脚。伯颜责令右丞相陈宜中到元营办理正式投降手续,陈宜中在十八日夜逃之夭夭。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奉旨赴元营讲和的。,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正音,(1)德祐()(2)缙绅()(3)纾祸()(4)觇北()(5)献谄()(6)诟虏帅()(7)贵酋()(8)羁縻()()(9)二阃()(10)渚洲()(11)自刭()(12)殆例()(13)巡徼()(14)檄文()(15)毗陵()(16)邂逅()()(17)余僇()(18)愧怍()(19)号呼靡及()(),(1)德祐(yu)(2)缙绅(jn)(3)纾祸(sh)(4)觇北(chn)(5)献谄(chn)(6)诟虏帅(gu)(7)贵酋(qi)(8)羁縻(j)(m)(9)二阃(kn)(10)渚洲(zh)(11)自刭(jng)(12)殆例(di)(13)巡徼(jio)(14)檄文(x)(15)毗陵(p)(16)邂逅(xi)(hu)(17)余僇(l)(18)愧怍(zu)(19)号呼靡及(ho)(m),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除:授官。都督:统率。路:宋代行政区名称北:元;迫:逼近。缙绅:士大夫(借代)萃:聚集会:适逢。使辙:往来使者(借代)当:掌管一行:出使一次纾:缓和,解除。意:估计,料想。可以:可以凭借动:打动。拜:受命。以:介词,凭(身份)。,第一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除:授官。都督:统率。路:宋代行政区名称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北:元;迫:逼近。当时北兵已逼近国都城门外,(不论)迎战、守城或迁都,都已来不及施行了。,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缙绅:士大夫(借代)萃:聚集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里,谁都拿不出办法来。,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会:适逢。使辙:往来使者(借代)当:掌管一行:出使一次纾:缓和,解除。适逢(双方)使者车辆来往频繁,北军邀请主持朝政的人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的。,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估计,料想。可以:可以凭借国家大事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去打动。,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觇:察看而:以便先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边的,我更想察看一下北边的情况,以便回来谋求救国的策略。,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拜:拜:受命。以:介词,凭(身份)。于是辞去丞相的职务,没有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军)。,小结第1节段意:,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慷慨,意气激昂。(异义)遽:立刻。轻:轻视。羁縻:束缚,这里是软禁、扣留的意思。(被动)直:直接,径直。前:向前。诟:耻辱,怒骂。数:列举罪状。但:只。顾:顾念。利害:偏义复合词,危险。貌:表面。名作状。名:名义上。名作状。以:动词,带领。而:因而。表结果连词。,第二节,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慷慨,意气激昂。(异义)遽:立刻。轻:轻视。刚到元军兵营时,我坚强不屈地陈辞,慷慨激昂,上下都很惊动,元人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羁縻:束缚,这里是软禁、扣留的意思。(被动)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与我结怨,后有贾余庆向敌献媚,我被扣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直:直接,径直。前:向前。诟:耻辱,怒骂。数:列举罪状。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敌军统帅不讲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状)。我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貌:表面。名作状。名:名义上。名作状。以:动词,带领。而:因而。表结果连词。元人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却很生气。两个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夜晚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房,因而我就不能回来了。,【活动二】思考下面的问题,试着用文中的原句回答。(5分钟),(1)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2)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以1:介词,凭身份。诣:拜访,到去。目:列。分:职分,名作状,按职分。引决:自杀。隐忍:含垢忍辱。以2:连词,而,表修饰以3:以(之),介词,凭借(这种手段),第二节,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以1:介词,凭身份。诣:拜访,到去。不久,贾余庆等人以祈请使的身份到敌人京都去;,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列。敌人强迫我一同前往,但不把我算在使臣之列。,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引决:自杀。隐忍:含垢忍辱。以2:连词,而,表修饰以3:以(之),介词,凭借(这种手段)我按理应当自杀,可还是忍耐着一道走了。(正如)前人所说:“想要借此有所作为啊!”,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谈谈你对文天祥外在言行及内在思想的理解。,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抗辞慷慨)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直前诟虏帅,但欲求死)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隐忍北行),“但欲求死”与“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小结第2节段意:,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于)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间:机会具:完全,都,详尽地以连兵大举约(之),和他们约定连合兵力采取大行动。庶几:差不多诡:隐蔽。草、露、日:名作状出没:周旋。(异义)穷:困窘(异义)无聊:没有依靠(异义)购:悬赏捉拿靡:不已而:不久展转:多次转道到达以:表结果连词,译为“最后”。至于:到达(异义),第三节,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于)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间:机会具:完全,都,详尽地以连兵大举约(之),和他们约定连合兵力采取大行动。到达京口,得到机会逃到了真州,就把北军的虚实完全告诉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他们联合兵力大举反攻北军。,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庶几:差不多国家复兴的机会,或许就在此一举了。(在真州)停留了两天,驻守扬州的淮东统帅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诡:隐蔽。草、露、日:名作状出没:周旋。(异义)迫不得已,我改换了姓名,把踪迹隐蔽起来,在草野中行走,在露天下歇宿,每天同元军骑兵在长淮一带周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穷:困窘(异义)无聊:没有依靠(异义)购:悬赏捉拿靡:不(莫)穷困饥饿,没有依靠,悬赏追捕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天喊地,它们也听不到。,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已而:不久展转:多次转道到达以:表结果连词,译为“最后”。至于:到达(异义)后来得到了船,避开(北军占领的)江中小洲,出了北海,然后渡过扬子江,进入苏州洋,辗转经过四明、天台,才到达永嘉。,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明确: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小结第3节段意:,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作业:熟读该段文字。,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其:代词,那以:表目的连词物色:访求。盘查。(异义)彷徨:走投无路如:到竟使:假使不由:不能自主殆例:几乎等于巡徼:巡查的军官陵迫:凌迫,欺侮逼迫。,第四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其:代词,那唉!我到达死的边缘不知有多少次了!骂元军统帅会被处死,骂叛国贼会被处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与元军的大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辩是非,多次会被处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以:表目的连词逃离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乎自杀而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物色:访求。盘查。(异义)过元军舰队游弋的十多里水面,被巡逻船搜寻,几乎葬身鱼腹而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彷徨:走投无路如:到竟使:假使在真州被赶出城门外,几乎因走投无路而死;前往扬州,经过瓜州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没有不死的;,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由:不能自主殆例:几乎等于巡徼:巡查的军官陵迫:陵通凌,凌迫,欺侮逼迫。在扬州城下,进退不能自主,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土围中,(元军)几千骑兵经过它的门口,几乎落到敌人手里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辱逼迫而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质明:天明以:因为相后先:一前一后行进邂逅:不期而遇道:名作动,取道凡:共,总计以:凭,用,可译为“驾着”固:本而:则,就见:现,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质明:天明数:几几:几乎晚上奔往高邮,迷了路,几乎陷于困境而死;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兵,(前来)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个,几乎没法逃脱而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相后先:一前一后行进邂逅:不期而遇在城子河航行时,在乱尸中穿行,(我们的)小船与元军的巡逻船或前或后,几乎遭遇敌人而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道:名作动,取道凡:共,总计到了海陵,前往高沙,常常担心冤枉死掉;经过海安、如皋,共计三百里路,元军与土匪在这一带往来,(我)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以:凭,用,可译为“驾着”固:本到了通州,几乎因为不被接纳而死;乘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出于没有别的办法,(那时对)死的问题,早就不把它放在心上了!,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而:则,就见:现死,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死就死吧;可是境地那样危急险恶,(而且)不断地交错出现,真不是人间所能忍受的。痛苦平定下来以后,再追想当初的痛苦,这是怎样的痛苦啊!,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呜呼”一词,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的危难,说明作者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痛何如哉!”主要是为国事而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赏析,凡“死”字共二十二处。这些“死”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准确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出神入化!(可从句式、结构、内容死的危险、死的方式等角度分析),从这段文字的结构来分析,“死”为总述“死”的境地及危险性,具有提领下文“死”至“死”(19)共十八个“死”字的作用。十八个“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每句均以分号隔开。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凸现“境界险恶,层见错出”的困境。“死”(20)至(22)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自敌方(元营),如、(10)、(13)、(15)等,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11)、(14)、(18)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12)、(16)、(17)、(19)、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从“死”的方式划分,主动(自杀)的“死”仅有、三个,表明作者自己的赤胆忠心;被动(他杀)的“死”有其余十四个(即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显示文天祥的高风亮节。,小结第4节段意:,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饱经痛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赴难的大无畏精神。,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间:有时以:介词,用废:废弃手:亲手(名作状)留:被扣留发:从出发(省略“于”)趋:疾走,奔赴来者:后世的人悲:同情,为悲。,第六节,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间:有时以:介词,用废:废弃手:亲手(名作状)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遭遇的事情,一直保留着那些诗稿舍不得丢掉。在路上亲手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留:被扣留发:从出发(省略“于”)(把)出使北营,到拘留在北关外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从北关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江到瓜洲,再回到京口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趋:疾走,奔赴从京口脱逃,奔赴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再来到三山这段时间的诗,作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来者:后世的人悲:同情,为悲打算把它收藏在家中,让后来的人读到它,了解同情我的心志啊。,第5节段意:,说明诗集由来、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何为:“为何”的倒装,做什么。乎:语气词僇:同“戮”,罪以1:用遗体:给予的身体殆:危险将:如果,连词。于:向以2:用来(“无以”句式)以3:来(目的连词)修:整治;从:跟从以为:把作为,第六节,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向:从前使:假使委:抛弃其:副词,表反问,怎么。,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何为:“为何”的倒装,做什么。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乎:语气词僇:同“戮”,罪以1:用遗体:给予的身体殆:危险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将:如果,连词。于:向以2:用来(“无以”句式)以3:来(目的连词)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修:整治;从:跟从以为:把作为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无:无论。无不,无论都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向:从前使:假使委:抛弃。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微:没有以:用来(微以=无以);或理解为介词“依靠”文:文饰,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诚:实在返:使返回。日月:指皇帝、皇后。正丘首:死于故国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以表示不忘本,叫做“正丘首”。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第七节,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这一年夏季五月,年号改为景炎,庐陵人文天祥给自己的诗集写了序文,题名为指南录。,小结第8节段意:,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名。,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心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作为一位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他的报国行为是感人的,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总结,古代官职升迁,除:授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授予官职(一般为升职)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擢:提拔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辟:征召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迁:升迁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遭贬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贬:降职贬连州刺史谪:被罚流放或贬职滕子京谪守巴陵郡,1.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他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你怎么评价文天祥的出使行为?【分析探究】作者在第1、2段对此作了回答。,评价:国难当头,文天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甘冒风险,出使元营,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应该给予肯定和褒扬的。,2.文章在写文天祥被驱北行的想法时,为什么说“分当引决”?又为什么“隐忍以行”?【分析探究】,总之,“隐忍以行”符合文天祥“求救国之策”的初衷,是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不愿“引决”,为的也是救国,与其“引决”而无补于国家,不如趁机脱身,以担负起“存亡国,继绝世”的重任。,3.文章第5段中作者用了22个“死”,请思考置文天祥于死地的因素有哪些?作者写这些“死”有什么作用?【分析探究】文章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死”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心弦,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4.文章最后三段与前五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探究】文章前五段介绍了作者出使元营的背景、动机、“隐忍以行”的动机、冒死南归的经历等内容,最后三段交代自编诗集的内容、目的和命名等内容,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1)前五段是理解文章最后三段的前提。前五段从总体上看,是用来说明诗集产生的背景的,只有了解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2)前五段为下文诗集内容的划分和抒情做铺垫。从第2、3、4段可以看出,诗集中卷次划分的标准正是此处所记叙的作者的行程;第5段是作者心态的集中描写,是为下文“悲予志”一语做铺垫的。(3)水到渠成。先说背景后说有关诗集的问题,便无需再做任何解释,言简意赅,有水到渠成之效。,【备选要点】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锐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分析探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1)出使的背景:“时北兵已迫修门外”,一个“迫”字交代了南宋形势的危急。元方二十万大军沿江而下,势如破竹,那时已经直指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朝廷惊恐万状。“战、守、迁皆不及施”,“莫知计所出”。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出使元营的。,(2)出使的动机:“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这几句话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动机。(3)“隐忍以行”的意图:文天祥死为国家而死,生亦为国家而生。他不想“引决”,忍辱而行,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将以有为也”。后来所有事实都证明了这点。,(4)奔真州时的所为:文天祥一到真州就把在元方窥探到的虚实“告东西二阃”,想促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淮西制置使夏贵和真州守将苗再成三方联合,一举而使南宋“中兴”。(5)冒死南归的经历:作者连用18个排比句历数他南归中的艰苦经历。(6)自编诗集的目的:在于“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7)诗集题名指南录的用意:表明作者的心犹如罗盘上的磁针,永远指着南方(南宋)。,一、课内素材为国捐躯,正气浩然文天祥在元营慷慨陈词,意欲以死报国,以身殉节。后被元军无理扣押,敌人羁縻了他的身躯,却羁縻不了他的气节。他本想“引决”,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的,他审时度势,“隐忍以行”,后来他百折不回,辗转逃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文天祥的正气歌,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民族大义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威逼利诱面前,要始终保持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应用角度】“爱国”“责任”“勇敢”“英雄”“个人与国家”等。,二、精彩运用我送走了那个可气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元兵擒住。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这与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颅洒热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斗争中顽强。,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追求。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节选自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三、一试身手阅读完【精彩运用】后,请你利用提炼的这一课内素材,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_,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B.约以连兵大举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臣死有余僇【解析】选B。A项,“缙”同“搢”;C项,“见”同“现”;D项,“僇”同“戮”。,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邀当国者相见当:主持,执掌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列举罪状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贫穷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殆:危险【解析】选C。穷:处境窘迫。,【穿针引线】你能写出论语中带有“殆”字的一个句子吗?请写出来吧: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至于永嘉B.予之及于死者/赖天之灵C.将藏之于家/请罪于先人之墓D.间以诗记所遭/非人世所堪,【解析】选D。D项,“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结构。A项,介词,凭身份/连词,表结果,才;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在/介词,向。,4.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A.为巡船所物色B.死生,昼夜事也C.避哨竹林中D.而幸生也何为【解析】选A。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宾语前置句。,【讲台挥洒一刻】看标志,辨被动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标志一:“为”“为所”或“为所”例如:为巡船所物色。标志二:“于”或“受于”例如: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标志三:“被”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表意被动句。动词本身含有被动意思,翻译时要在动词前加“被”字,这种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例如:予羁縻不得还。,5.下列对指南录后序一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B.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意,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C.由于写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文叫作“后序”。D.本文叙述和抒情相结合,前面四段以叙述为主,间或抒情,第五段以议论为主,又历数了种种危险的遭遇。【解析】选D。第五段以抒情为主。,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译文:_(2)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译文:_答案:(1)国家形势到了这个地步,我也不能顾惜个人的生命了,(再说)估计元人也是可以用言语打动的。(2)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样讲我呢!,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莫知计所出。(2)经北舰十余里,几从鱼腹死。答案:(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2)为巡船所物色,一、字音辨识缙绅()纾祸()枢密使()觇北()翌日()诟虏帅()遽轻()羁縻()诋大酋()分当()二阃()有余僇()答案:jnshsh/chnyu/jmd/fnknl,庶几()地迥()诡踪迹()靡及()自刭()彷徨死()殆例()巡徼()制府檄()邂逅()毗陵()愧怍()答案:shjinu/mjnpn/dijiox/xipzu,二、通假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3.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同“”)4.臣死有余僇(“”同“”,)答案:1.缙搢插2.陵凌欺侮3.见现4.僇戮罪,三、一词多义得间奔真州()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案:名词,机会/名词,中间/名词,间隙/副词,一会儿/动词,夹杂/动词,参与/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副词,悄悄地,暗中,1.间,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2.如洛阳亲友如相问(芙蓉楼送辛渐)()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动词,到去,往/副词,好像/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为固定句式,把怎么样/动词,比得上,北邀当国者相见()予分当引决()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3.当木兰当户织(木兰诗)()螳臂当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答案:动词,主持,执掌/动词,应当/动词,抵,相抵/动词,面对着/动词,阻挡/介词,在/同“倘”,如果,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皮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家庭主妇离婚协议书范本
- 培训机构个人股份协议书
- 奶茶店股东合伙合同范本
- 后续检查出传染病协议书
- 建筑劳务公司内包协议书
- 地热水储量报告合同范本
- 审查招标文件的合同范本
- 填写好的施工合同协议书
- 商务沙发转让协议书范本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全套)
- 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
- 西宁金鑫气体有限公司湿法工艺生产溶解乙炔气项目环评报告
- 广东省工商局授权委托书格式
- 高中音乐-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教学课件设计
- 深圳大学 答辩3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一英语练字字帖
- 学校食堂教师就餐付费记录表
- 第一章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
- GB/T 40073-2021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