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膜分离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2膜分离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2膜分离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2膜分离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2膜分离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膜分离技术,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进程,20世纪中叶,相关学科及新型膜材料及制膜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各种膜分离技术才相继出现和发展,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和气体膜分离等技术开始在水的脱盐和纯化、石油化工、轻工、纺织、食品、生物技术、医药、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应用。,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3,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进程,20世纪60年代,规模生产用高通量、高质量膜制造技术取得突破,开发了水中脱盐的反渗透过程。,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4,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进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将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5,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进程,近30年来,作为新型分离、浓缩、提纯、净化技术,新的膜分离过程不断涌现,如渗透汽化、膜蒸馏、支撑液膜、膜萃取、膜生物反应器、控制释放膜、仿生膜及生物膜。,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6,膜技术主要应用方面,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汽化、渗析);控制释放(治疗装置,药物释放装置,农药持续释放,人工器官);膜反应器(酶和催化剂反应器,生物反应传感装置,移植的免疫隔离);能量转换(电池隔膜,燃料电池隔膜,电解器隔膜,固体聚电解质)等。,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7,粒子尺寸分布,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8,不同分离方法的截留特性,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9,二、膜分离过程的特点,过程简单,节能高效,经济性较好;分离为物理作用,没有相变;分离通量较高,分离系数较大;分离过程无新物质产生,无二次污染;常温操作,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加工;可由小试直接放大至生产规模;可针对分离要求专一配膜。制造技术要求高,孔分布难控制;膜的污染、劣化严重且很难逆转,对分离物料要求高。,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0,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1,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2,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3,三膜的定义,存在两相之间;分隔两相界面;阻止两相间水力学流动;以特定形式限制和传递各种化学物质。,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4,四膜的分类,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5,按材料分,高分子(有机)膜:主要应用种类。有醋酸纤维素、聚砜、聚丙烯、磺化聚醚砜、聚酰胺等膜。金属膜:主要有致密膜、烧结微滤膜。陶瓷(无机膜):主要为烧结膜。用于微滤、超滤、膜催化反应、高温气体分离。,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6,按物态分类,固膜:主要应用品种,以高分子合成膜为主。液膜:液膜有乳状液膜和带支撑层液膜两种,部分中试,主要用于废水处理和控制释放。气膜:尚在研究试验中。,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7,按形态性质分,致密膜、多孔膜;对称膜、非对称膜;荷电膜、中性膜。,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8,致密膜多孔膜,多孔膜:膜中的分子绝大多数是以聚集的胶束存在和排布,结构疏松。大多数的超滤膜可认为是多孔膜。致密膜:膜中的分子绝大多数是以密集“结晶”形式排列,膜面上无明显的微孔。压延金属膜、反渗透膜一般为致密膜。,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19,对称膜非对称膜,对称膜(均质膜):膜断面上结构形态均匀,物质在膜中各处的渗透率是相同的。如大多数微孔滤膜和核孔膜。(少用,阻力大,强度小)非对称膜:断面的形态呈不同的层次结构,各处渗透率不同。整体不对称膜:膜的表层与底层为同一种材料。组合不对称膜(复合膜):膜的表层与底层为不同材料。,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0,荷电膜中性膜,荷电膜:膜中存在带电(极性)粒子。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如电渗析膜、纳滤膜等。中性膜:膜材料全部为中性分子制造。,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1,按分离用途或功能分,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透析膜;渗透汽化膜;电渗析膜。,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2,按制造方法分,流涎膜:醋酸纤维素平板膜等。浇铸膜:醋酸纤维素平板膜等。延展膜:金属致密膜等。纺丝膜:中空纤维膜、毛细管膜。天然生物膜:直接(改性)利用。,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3,五膜的制备方法,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4,1浇铸和熔压,以15%20%高分子溶液倾倒在光洁的平板上形成薄层,蒸发溶剂后成膜。常用于平板型和中空纤维型对称膜(均质膜)的制备。聚乙烯、尼龙等难溶材料则加热至超过熔点加压成型(熔压法)。浇铸膜渗透率一般较低,制备时应使膜尽可能薄。,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5,2相转化(L-S法),将高分子溶液浸入非溶剂浴中,高分子聚合物在界面快速析出,形成极薄的致密层,而在致密层的下面形成了多孔层,这种外密内疏的界面即是膜的基本结构。L-S法是相转移方法中最重要和简便的方法。是制膜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迄今,反渗透、超滤、气体分离等所用膜大都用此法制造。L-S法制成的膜,分离层仅0.1一1m,透过阻力小。,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6,L-S法的六个阶段,高分子材料、添加剂溶于溶剂中配成制膜液;制膜液用流涎法制成平板、圆管型膜,或用纺丝法制成中空纤维;使膜中的溶剂部分蒸发;将膜浸渍在高分子非溶解液体中,聚合物析出,液相的膜表面在液体中凝胶固化;对膜进行热处理。(非醋酸纤维素膜一般不需要热处理);膜的预压处理。,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7,3转化法,超滤膜表面较纳滤膜疏松,先制备超滤膜,然后对膜进行热处理和荷电化使其表面致密化,可得到纳滤膜。相反反渗透膜较纳滤膜致密,在充分掌握反渗透膜制膜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合适的有利于膜表层疏松化的工艺条件,得到纳滤膜。,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8,4荷电化法,(1)表层化学处理用带有反应基团的聚合物制成超滤膜,再用荷电性试剂处理表层以缩小孔径,也可用具强反应基的荷电试剂(如发烟硫酸直接处理膜表层而荷电化),该法主要用来制表层荷电膜。(2)含浸法将基膜浸入含有荷电材料的溶液中,再借热、光、辐射、加入离子等方法使之交联成膜,膜基体和荷电材料间为是物理结合。制膜关键是荷电性和控制离子交换容量及膜电位等(3)L-S相转化法荷电材料通过L-S相转化法直接成膜。,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29,5烧结法,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30,6蚀刻法,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进人塑料薄膜等绝缘固体时,它在所经过的路径上使周围的分子电离、激发,聚合物分子的长链断裂,并生成自由基,形成辐射损伤区径迹。受辐射损伤的分子较正常分子更易被化学蚀刻剂所溶解,故辐照后经化学腐蚀,可在薄膜上得到形状、尺寸比较整齐的孔洞。,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31,蚀刻微孔,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32,核孔滤膜的性质和特点,1筛孔呈圆柱形,与膜表面垂直。孔径均匀,孔径变化小于规定孔径的20%。2孔隙率在10%左右,膜厚在l5m左右,为纤维素微孔滤膜厚度的112。流体的透过速度与相转化微滤膜相当。对贵重产品的吸附小,回收率高,但较易阻塞。3核孔滤膜有极平滑的表面,同一面上高低之差小于0.3m,为作显微分析提供了十分理想的背景,过滤后可就地观测。4聚碳酸酯核孔滤膜不易染色,可以选择性地将滤膜表面的生物有机物染色,使图像更为清晰。5聚碳酸酯核孔滤膜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够在1210C温度下重复地高压消毒。6核孔滤膜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它能够弯曲、折叠而不断裂。,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33,7拉伸法,将晶态聚烯烃在低熔融温度下挤出成膜,然后延伸使其得到高的熔融应力,再在无张力条件下退火,最后拉伸即得。,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34,8溶出法,在制膜基材中渗入某些可溶性固体细粉配料,成膜后用水或其他溶剂将其溶出,从而形成孔洞。,2020/5/20,现代食品分离技术(3),35,(五)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