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广西历史名人_第1页
第7讲--广西历史名人_第2页
第7讲--广西历史名人_第3页
第7讲--广西历史名人_第4页
第7讲--广西历史名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地方史十二讲,第7讲广西历史名人人文社会科学部孙剑伟,一、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陈钦陈钦(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了佚,苍梧郡广信县(治所在今梧州市,一说广东封开县)人。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被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左氏春秋重要传人,贾护授陈钦,陈钦授王莽。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已佚)。,陈元,陈元,字长孙,陈钦之子,继承父业,对左传做了广博精深的考证与注释,著有左传异国(已佚)。东汉初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论争再度掀起,重点放在是否设立左传博士的问题上。这场论战,陈元显出了卓越的学识、思辨力和毅力,取得了辩论的胜利。“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马援,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征侧自立为王,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建武十八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马援在交趾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为郡县修治城郭,并开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横县伏波庙位于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伏波将军诞日,上至左右江,下至珠江口一般农家船民,都不远千里到伏波庙参加庙会盛典,缅怀伏波将军。(湖南株洲、广东徐闻、海南文昌等地都有伏波庙),士燮(xi),士燮(137年226年)字威彦,出生于交州的广信(今广西苍梧县)。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人,为躲避新莽末年的动乱而移居交州,经过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士赐,士氏成为当地豪族,士赐曾于汉桓帝时任日南太守。士燮年少时师事刘陶,经逐渐升迁任交趾太守。士燮及其三个兄弟共领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任交趾太守四十年。著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公元187年(中平四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士燮趁当时交州大乱,各地几无管理的机会,上表让他的三个弟弟士壹、士黆、士武分领合浦、九真和南海三郡太守。就这样,士氏家族掌控了交州实权,成了雄霸一州的地方豪强。,公元226年(黄武五年),士燮病逝,享年九十岁。孙权对士氏家族始终是提防和忌惮的。士燮死后,孙权立刻下手换人,其子士徽不愿交出太守之位,举兵反叛,最终身死族灭。士氏在几近灭门之灾后再无一人能够执掌甚至一郡之职。,陈寿三国志:士燮作守南越,优游终世,至子不慎,自贻凶咎,盖庸才玩富贵而恃阻险,使之然也。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司马光资治通鉴:士燮体器宽厚,中国人士多往依之。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仪卫甚盛,震服百蛮。胡三省:天下肴乱,燮雄踞偏州,人但知其威尊,无复知有天子也。,在岭南及越南历史上士燮威望极高,不在赵佗之下。后越南陈朝追赠士燮善感嘉应灵武大王。四字经:三国吴时,士王为牧,教以诗书,熏陶美俗。吴士连:士王在位四十年,寿九十年。宽厚谦虚,人心爱戴。保全越之地,以当三国之强。既明且智,足称贤君。王器礼宽厚,谦虚下士。国人爱之,皆呼士王。汉之名士避难往依者以百数。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于当时,而有以远及于后代,岂不盛矣哉!,牟子,牟子(170年?),名融,字子博。苍梧郡广信人。东汉末年佛学家。苍梧隐士,自幼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他精通诸子百家,成为广西最早研究佛学的人,极力推崇老子的绝圣弃智,修身保真的学说。,牟子原是儒生,博览经传。东汉中平6年(189)灵帝死后,天下混乱,他与母避难交趾,26岁回故乡苍梧(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娶妻。因感“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执意不仕,而致志于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理惑论答辩,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理惑论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二、唐代至明代,钦州宁氏宁猛力,廉州(今广西合浦北)人。“南海以西溪洞,自汉晋以来,宁族最大。世为俚帅,蛮獠皆归之”(广东通志卷55“宁纯传”)。宁氏便是俚人另一大族。梁朝参与镇压李贲之乱的宁巨,是罗州刺史(州治在今广东化州)。南朝往往授土族以当地行政长官之例,宁巨恐即聚居于南海以西的俚人之首领。初猛力恃强,不肯投附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令狐熙为桂州总管,以恩信治州,授猛力安州(治今广西钦州)刺史,遂归服于隋。,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宁长真承袭其父宁猛力任钦州刺史职。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宁长真趁势割据。唐高祖武德五年四月初八(622年5月23日),宁长真以宁越郡地归附唐朝。唐升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授宁长真为总管。七年,升总管府为都督府,宁长真任都督。八年,宁长真与唐廷有隙,因而起兵反唐,旋即失败。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宁长真逝世,由其子宁洄藻承袭。其后,唐朝强化对钦州的控制,罢钦州都督府,并从其他地方派官到钦州任职。,684年,韦玄贞(唐中宗韦皇后之父)被流放到钦州后去世。蛮人部落酋长宁承基兄弟前来相逼,要娶韦玄贞的女儿,他的妻子崔氏不同意把女儿嫁给宁承基,宁承基兄弟便杀了崔氏和韦玄贞的四个儿子。神龙二年(706),复位后的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命令广州都督周仁轨率领两万人马去征讨宁承基兄弟。宁承基等人逃到海上,周仁轨率军追击,将他们斩首,并用砍下来的头颅祭奠崔氏的坟墓,还几乎将宁承基兄弟的部落杀戮抢掠一空。,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顺宗永贞元年(805年)8月,历时180多天的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作为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被贬官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年)3月,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柳州十大旅游名片05_柳侯祠.f4v,赵观文,赵观文,生卒年待考。唐代状元。广西桂林(今桂林市郊桥头村)人。官翰林院侍讲。唐乾宁二年(895)应进士科时,由于考官舞弊,录取张贻宪等25人,赵观文名列第八。落第举子对此不满,指责考官崔凝,纷纷要求重考。唐昭宗下令在武德殿重试。赵观文被钦定第一,称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起初,昭宗对赵观文颇为赏识,称其为名实相符之士,艺文俱美之人。授官侍讲学士。怎奈赵不善迎合,对刘季述等权臣的专横横眉冷对,亦有过激言辞,为刘季述不满;同时又不屑与权臣崔胤为伍,并由此将其得罪,至此赵观文深感官场险恶,危机四伏,遂急流勇退,辞官归里,至唐灭亡,五代纷起时更是志在归隐,终不复出。赵观文的冠群论为当时名士所赞赏,已失传。全唐文中有其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一文。,侬智高,侬智高(10251055年),北宋时期安德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安德镇)人,成年后与其父的长期活动在广源州,故被一些学者误认为他出生广源州。广源州“在邕州(州治在今广西南宁)西南,郁江之源”,是邕州所属四十四个羁縻州之一,隶左江道。该州物产富庶,尤以金矿为最,其“地产金一两,直一缣。”自从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为国后,“广源虽号邕管西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如1039年夏,广源州一次就被迫“献”给交趾一块重达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侬智高早年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能写文章,曾考进士不中。其父侬全福为当地势力最大的部族首领,于1029年后在当地建立“长生国”(一作“长其国”),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阿侬为“明德皇后”,封侬智聪为“南衙王”。侬全福一度依附大瞿越李朝,但不久又宣布独立,不接受李朝的宗主地位。1039年(李太宗通瑞五年),李太宗率军突袭长生国,焚毁城寨,俘虏侬全福、侬智聪等五人至昇龙。侬智高与其母阿侬逃脱。,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傥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当时辖安德等州,不属广源州管辖)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家乡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次击退交趾入侵,但再三请求归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数败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侬智高败于狄青,后流亡大理,被大理人杀死。,那坡县百合乡侬公寺,秦观,秦观(1049-1100)字少游,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别号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史馆编修。绍圣元年(1094),新党人士章棹、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此后,秦观又先后被移送到横州、雷州编管,不断地遭受削职、除名。,在横州两年,秦少游一方面设馆讲学,一方面又受着地方官员的严加管束。在横县,有位祝氏书生对这位大文豪崇拜得五体投地,秦少游一到,马上好酒招待。少游天涯遇知己,就在祝氏小天地中放浪形骸,喝他个翻天覆地,吟出了绝代名词醉乡春:唤起一声人俏,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瘿瓢共舀。觉颠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滕州,去世。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鹊桥仙朗诵.f4v,岑瑛,岑瑛(1386年1455年),字济夫,明朝广西土司。岑伯颜之孙,永乐十八年(1420年),岑瑛承袭了兄长岑瑞的思明州刺史。岑瑛深受皇帝信任的土官,他带领俍兵协助明朝政府消灭了各种反对势力,自己也青云直上,直至成为正二品的都指挥使,被时人称为“土臣之英杰者”。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改州为府,加封岑瑛为广西参政、都指挥使。景泰六年(1455年),岑瑛病死。,明政府于正统四年(1439年)将思恩州从田州府独立出来,升格为府,岑瑛任首任知府。思恩府升格后的第二年,岑瑛觉得偏僻、狭窄、交通不便的寨城山(今平果县旧城镇)已不适合做府治,便将府署迁至乔利堡(今马山县乔利乡),府署在此经历岑瑛及其子、孙三任土官,共86年(明嘉靖间,王阳明率兵到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后,奏请将思恩府治迁到“武缘县荒田驿”,即今武鸣县境内;1912年,思恩府裁)。,岑瑛为政治军既有大义灭亲之举,也有体恤百姓的情怀。景泰四年(1453年),岑瑛率俍兵到省城桂林操练,遂让长子岑镔代理知府一职。不料,岑镔交结无赖,欺男霸女,草菅人命。消息传来,岑瑛怒不可遏,立即向广西总兵举报逆子的罪状,并要求请假回府处置岑镔。听说严父率师回府,岑镔惧怕万分,自缢而死。因思恩府的俍兵常年在外征战,无暇耕种家中田地,每年应交的赋税成了他们极重的负担。为此,岑瑛多次奏请朝廷,免征思恩军民府俍兵的税粮田赋。,明代的土官大多“以征战为务,不知尚学”,学校数量少之又少。岑瑛则不然,他不但善于治兵,而且关心人才培养。思恩军民府迁至乔利堡后,岑瑛打破土府不设儒学的惯例,通过钦差御史及广西布政使、按察使代奏办学,得到批准。1447年,思恩军民府府学在府署附近的塘流屯创办,是为广西土官办学之始。,纪皇后,孝穆纪皇后(15世纪?1476年),名不详,,广西贺县人,是当地土官的女儿,成化时南征,俘人宫中。因她机警通文,被授为女史,管理皇家典籍。一次,宪宗朱见深偶然来到内藏,见纪氏对答合意,就在内藏私幸了她。纪氏从此有了身孕。数月之后,生下一子,即未来的孝宗皇帝朱佑樘。万贵妃得知此事后,密令门监张敏将这个孩子抱出淹死。张敏暗自吃惊:“上未有子,奈何弃之?”遂发一丝善念,假报淹死,暗中抱回静乐堂,每天喂些粥糊。,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一天,宪宗召张敏梳理头发。宪宗对镜叹息说:“老将至,而无子。”张敏脆下说:“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太监怀恩也说:“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宪宗大喜,即日亲去西内,迎接自己的儿子。第二天,群臣入贺,并颁诏天下,移纪氏于永寿宫,宪宗多次召见。,万贵妃得知后,日夜怨泣。六月二十八日,纪氏突然死去。传说纪氏是被万贵妃毒害而死,也有的说是自缢而死,莫得其详。张敏也吞金而死。纪氏死后,被谥为“恭恪庄僖淑妃”葬京西金山。孝宗即位后,追谥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迁葬茂陵。,瓦氏夫人,瓦氏夫人(1496年1555年),瓦氏夫人,原名岑花,1496年生,为明代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旧州村)土官岑璋之女,嫁给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嘉靖时期曾任田州州事。在职时善理州政,建义学、兴教育,召集流民,稳定秩序。嘉靖三十四年(1553年)她应征率兵至苏州参加抗倭战争,隶属俞大猷部下。田州土官岑大禄年幼,年近花甲的曾祖母瓦氏夫人训练家乡子弟7500人出战,在金山卫大战倭寇,毙敌4000余人;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一役中,联合湘西“土兵”大败倭寇,获得抗倭以来一次重大胜利。因功被嘉靖帝封为二品夫人。,正当抗倭形势顺利发展的关键时刻,总领抗倭的总督大臣张经被奸相严嵩陷害入狱,致使抗倭军队失去了得力的统帅。瓦氏夫人含愤患病,特此告假还乡。获准后,乃于七月初班师回田州。不久,瓦氏夫人病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岁,被追封为“淑人”,葬于州城太婆地。,壮剧瓦氏夫人,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守仁与郡伯梁执事手札,总督两广,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在王守仁统一部署和指挥下,剩余的断藤峡叛军几乎被消灭殆尽,前后擒斩三千余人,两江彻底安定。,南宁敷文书院,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率兵至南宁,于南宁城北门口县学旧址建书院。日集诸生,讲学其中,论辩“致良知学”,相传王撰记,并手书匾额“以宣扬至仁,诞敷文德”,故名。在广西历史上影响较大,历代名人多有评述诗咏。至民国初年书院犹存,名为文成公祠、文成公讲学处。1926年改建省立第一中学校女子部,1927年改为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30年改为省立第三女子中学校,校内有王守仁(阳明)先生纪念亭,亭碑上有石刻王守仁画像。画像现移置南宁白龙公园炮台内。旧址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储备物资管理局。,病逝归途,两广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历史评价,明穆宗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魏禧: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王士祯: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纪晓岚: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明朝一哥王阳明20101211.flv,袁崇焕,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其籍贯问题有广东东莞、广西平南和藤县三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并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赴任后持尚方宝剑将东江毛文龙设计杀害。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对袁崇焕的个人评价也褒贬不一。,乾隆帝:“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梁启超:“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孟森:“庶知三百年公论不定,一翻明末人当时之记载,愈坠云雾中。论史者将谓今日之人不应妄断古人之狱,惟有求之故纸,凭耳目所及者之言以为信。岂知明季之事,惟耳目相及之人,恩怨是非尤为纠葛。”经典传奇袁崇焕冤死之谜.f4v,三、清代,陈宏谋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陈宏谋,原名弘谋,晚年因避乾隆(弘历)讳,改为宏谋。他是清代广西及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宰相)者,雍正元年(1723)进士,任官时间最长(48年)者,任官历经省份最多(12个省)者,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陈宏谋是康乾时期清官廉吏的代表,又是清代的理学名臣。他治宋代二程、朱熹之学,强调明体达用、知行合一。陈宏谋无论是为官还是治学,都是一代楷模。清史稿陈宏谋传称乾隆年间,论疆吏之贤者,尹继善与陈宏谋其最也宏谋学尤醇;所至拳拳民生风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陈继昌,陈继昌,桂林临桂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广西状元、进士最多的县临桂县.f4v,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陈继昌善书法,有书法大家风范。,岑毓英,岑毓英(1829年1889年),字颜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中国清末大臣。岑毓英早年参加镇压金田起义,成功谈判回民军,后来率军镇压杜文秀起义军和苗民军陶新春和陶三春部,参加中法战争抗法援越,后撤军回国,曾会勘边界。岑毓英先后署理宜良县、澄江府。后迁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云贵总督。1889年6月6日,岑毓英病逝于昆明,清廷追赠他为太子太傅,谥“襄勤”。,岑春煊,岑春煊(1861-1933),字云阶,广西西林县人,云贵总督岑毓英第三子。岑春煊一生历四朝,在清朝末年曾任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署大理寺卿、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山西巡抚、广东巡抚、四川总督(三次)、两广总督(两次)、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邮传部尚书等职。西林三总督的廉政故事.f4v,郑献甫,郑献甫(18011872年)别字小谷,自号识字耕田夫,先世本直隶州人,明末始迁象州定居。郑小谷嘉庆二十年(1815年)入州学,道光五年(1825年)拔贡获选后复应乡试中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成士,官刑部主事,十四个月后,辞官而归,从此不复出仕,乡居教授著书以终其生。,郑献甫先后任广西德胜书院、庆江书院,桂林榕湖书院、秀峰书院,广东顺德凤山书院、广州粤华书院,象州象台书院、柳州柳江书院,以及桂林孝廉书院等处主讲。著有经学、文学、诗歌等著作数百万字,成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素有“岭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冯子材,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生于广西钦州沙尾村。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乾隆年间,该圩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童年的冯子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他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饥寒交迫,朝不保夕。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31岁的冯子材与友人外出做生意,在灵山县境内被天地会刘八部劫持,遂与反清队伍结下冤仇。从刘八军中脱逃后,冯子材投奔团总黄汝谐,充当勇目,协助黄围剿当地农民起义军,从此成为清朝的统治工具。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刘永福,刘永福,祖籍博白,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11日)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被人尊为刘义。“永福”是他转战越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