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衡山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衡山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衡山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新基建产业分析(一)新基建概况全球经贸摩擦加剧,叠加海外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发展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投资作为与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基建,将成为“稳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消费和出口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投资能够有效提振市场预期,刺激经济增长。首先,出口层面来看,2018年3月以来,由于特朗普的单边贸易主义带来的中美经贸摩擦,我国贸易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在2020年1月15日,伴随中美达成第一接阶段经贸协议,取得阶段性成果,贸易摩擦而暂时得以缓解,利于我国贸易出口企稳回升,但是仍要正视后续由特朗普反复多变的个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贸易出口要想平稳回升或进一步升级需要时间。另外,受疫情影响,2月份PMI出现大幅下滑,外贸领域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环比降20.0%和17.1%,外需大幅削减。国内方面,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降低,出口贸易存在挑战。另外,当前贸易发展方向也呈现出智能化、服务化的倾向,传统贸易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跨境电子商务正快速发展。以5G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会推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新基建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领高地。其次,从需求层面来看,2019年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7.8%,比上年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城乡二元性、传统消费权重大、居住成本过高、以及投资结构与需求错配的问题使得消费贡献率增长势头承压,内需潜力有待持续释放,但短期内难以通过政策刺激显著改变。消费结构上,内部出现高级化发展趋向,但受到居住成本挤压。2019年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50.2%,超越货物消费权重,与发达国家60%-70%的服务消费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居住成本方面,房价的快速增长,挤压了居民的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空间,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居住收入比分别为23.7177%、10.3679%、9.2314%。一般认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的范围为4-6,房价收入比越高,则房价越高,偏离合理范围越严重。2019年居民部门杠杆率达55.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2万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中,居住占比已经达到24.82%,新兴服务消费可用资金不断被房价压缩。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载体,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令人瞩目,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然而,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82%到91%的城市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乡融合战略的推进,城镇落户门槛的不断降低,城市化进程也将快速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农村地区劳动力将加速流向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应与之匹配。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在2018至2019年度仅为3.8%,该指标2009年曾经达42.16%的水平。5G基站、特高压的建设将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进一步帮助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综合统筹能力。新基建将改善就业情况,培育人力资本。第一,新基建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部门,能够有效集聚劳动力,发挥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缓解失业等社会性问题。1979-201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从69.8%降至26.1%。与此同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17.6%增长至27.6%,从业人员总量实现反超。从GDP不变价数据来看,2019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远远高于农业7%-8%的GDP占比。工业部门的劳动要素生产率明显较高,并且仍有较大空间吸纳剩余劳动力。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外溢性和网络效应,新基建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以及触发的新的行业机会都能够有效吸纳社会劳动力。第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以此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新基建的科技化的发展导向,能够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培育,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当前我国传统基建存在重复建设、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结构错配、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对传统基建形成补充,有着较大向上发展的动能。以5G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变革,支撑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全新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智能化、互联网+的全新业态,对生产供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连接着供需的两端,发展新基建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向前向后发挥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最终实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二)新基建机遇分析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通俗理解“新基建”就是发力于科技端,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2020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传统基建项目差别是,“新基”建项目单体投资体量较小,大致以十亿元以下投资体量的项目居多,数十亿元投资体量的项目极少。所以,在社会资本方面,对新基建的投资会采取更具战略性的模式,不是以获取建设利润或做大资产规模为导向,更多是基于自身的产业来布局新的可协同要素,以力争让自身产业可以更高效、更全面地触达市场和客户,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近期,各地新出台的基建发展规划皆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五网”建设相关的新基建项目,且新基建的占比有上升趋势。而在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等理念、发展目标的影响下,市场也会自发地将资金聚焦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新基建领域。可以说,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注意力、资源、资金都会逐步聚焦于新基建的发展。故而,新基建的全面落地已是水到渠成。“新基建”的特点包括:一是基础新,“新基建”更加关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而传统基建主要依赖钢铁、水泥等;二是作用新,“新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创造出更多的新市场、新需求;三是模式新,“新基建”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固有模式。“新基建”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刺激形成经济新增长点,不仅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加速释放了新能源汽车、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基建”有利于加速补短板,对传统的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电网等领域持续赋能,并间接带动工程机械、水泥建材等行业。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亿-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实在微不足道。二、宏观政策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对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在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而解决我市工业发展现状问题,根本出路也在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如何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互联互通的交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在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发展环境中,在多年以来工业发展积累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使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强起来的关键步骤。近年来,我国“破、立、降”力度持续加大,“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新动能快速成长,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发展新优势。(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循环经济工业园、低碳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等为重点,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园区,对照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组织开展本地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对标摸底,初步确定2018至2020年创建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及绿色产业链的重点企业、园区名单,建立市级绿色项目库。(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抓住技术和市场的潜在商机,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要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促进不同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握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机,并确定适宜的赶超战略和实现路径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突出表现为创新创业热度不减,新增市场主体量质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达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亿户,达到标志性高点。更为可喜的是,新设市场主体的“质”也在同步提高,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设企业56.9万户,同比增长19.9%。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大众创业意愿持续走高,4-6月每月新设企业均超过60万户,创历史新高。当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又来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选择关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激烈外部竞争压力,内部同样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和体制障碍需要进一步理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资源倾斜优先配置等具体落实措施和政策没有完善。二是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壁垒,技术创新进步还需要加大原始积累,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优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研发、转化利用效率不高。三是光伏、风电等个别产业领域出现产能难以消化过剩问题。(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顶层设计,我国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要成为制造强国。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国务院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作为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在内的5项重点工程,以期解决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产业层面,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在煤炭、化工、有色等重点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不断提高精深加工度。引导传统支柱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从点式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明确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及空白点,找准与传统优势产业对接的切入点,积极引进能够与传统产业进行链式对接的新兴产业“蜂王型”企业或项目,以增量激活存量,带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着力构建先进工业体系,提升新兴行业发展水平,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我国工业战略布局的重点。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的积极性。从近期公布的地方政府工作计划来看,不少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力图加快破局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把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新机遇,在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面临调整的重要时期,中国可以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中实现的。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况一、新基建市场分析“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经测算,2020-2025年间,“新基建”领域中的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最大,其次是5G基站建设。“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和出口受挫,投资则成为政府稳定经济局面的重要手段。投资手段中,“新基建”因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因此,被政府部门频频提及。2018年12月,“新基建”概念被初次提及;2019年,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又被多次提及;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新基建”被政府强调的频次更高了。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4.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增长3.8%。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7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2018年及以后,基建投资增速提升,也正是在2018年,“新基建”概念政府被提出。初步测算,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最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元;其次是5G基础建设领域,投资规模预计达24000万亿元。二、新基建政策背景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根据相关报道,“新基建”最可能集中于7大领域:一是5G基站建设(5G板块),二是特高压,三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基建和高铁),四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五是大数据中心,六是人工智能,七是工业互联网。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新基建既包含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也包括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结合来看,新基建包含了两个口径,一个是旨在创新的狭义新基建,主要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5G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网络安全、云计算等;另一个口径是重在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除上述狭义口径包含的领域之外,还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结合来看,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并加速房价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线下“新基建”发力顺理成章。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从专项债流向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约为24%左右,子行业中轨道交通是主要发力点,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的比重并不高。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结合来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从PPP数据看,新基建占比约为22%,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的占比最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末,我国共发行了9498亿元专项债,且资金全部流向基建领域(2019年9月国常会规定2020年的专项债资金全部不能流向土储棚改领域)总体看,狭义“新基建”的占比相对偏低,仍需政策发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第一,新基建的占比持续升高,但目前传统基建仍占主导地位;第二,从新基建的分项来看,轨道交通、园区开发等致力于传统基建补短板的广义新基建占绝大多数,而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行业的占比不足50%。因此从短期来看,传统基建仍是当前稳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往后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5G、大数据等狭义新基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面来看,以5G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政策的广泛支持。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此后得到政策的陆续加码,不断引导资金流向新基建领域。2020年度各省市投资计划清单相继出台,基建项目成为受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涵盖新老基建两个范畴,下一阶段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成为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重要力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较上年提前下达增加4580亿元,增幅达33%。其中专项债务限额累计12900亿元,传统基建所占份额接近5000亿元。财政政策作为重大投资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托底新基建发展行情。政府专项债中片区开发类的主要流向以园区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为主。从PPP投资方向来看,片区开发、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仍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主力,新基建的轨道交通、园区开发以及城镇化建设都涵盖在内。同时预计2020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增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支持新基建发展。利率方面,Shibor利率存在下行趋势,MLF利率在2月下降10个基点之后,2月20日贷款基本利率下调,1年期LPR从4.15调至4.05;5年期以上LPR调为4.75,前期为4.8。除此之外,央行松口存款基准利率有望迎来四年中首调,在保持流动性充裕合理的同时将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月27日,央行表态要对普惠金融服务达标的银行择机定向降准,降准与定向降准政策近期也有可能落地。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成本低,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投资乘数的拉力,有利于资本流向新基建领域。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建设地经济发展概况地区生产总值207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97亿元,增长6.76%;第二产业增加值1286.27亿元,增长5.33%第三产业增加值622.39亿元,增长9.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35亿元,同比增长9.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2.05亿元,同比增长7.04%。国税收入394.63亿元,同比增长6.82%;地税收入亿元85.92,同比增长7.0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2%。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90%,衣着上涨1.18%,居住上涨1.0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6%,医疗保健上涨0.8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62%,交通和通信上涨0.69%。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50.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6.50%。规模以上AA、BB、CC、DD(含互联网设备)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292.12亿元,增长11.89%。AA完成增加值499.06亿元,增长11.56%;BB完成工业增加值381.57亿元,增长7.72%;CC完成工业增加值241.57亿元,增长10.16%;DD完成工业增加值145.17亿元,增长10.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00.21亿元,比上年增长5.39%。实现利润总额37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3.02亿元,比上年增长6.8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839.46亿元,增长6.9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3.56亿元,增长6.2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8.15亿元,同比增长5.9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315.90亿元,同比增长10.5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28.97亿元,增长5.2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81.62亿元,增长9.54%。民间投资3314.79亿元,增长5.75%。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00.45亿元,增长8.88%。重点项目1055个,完成投资2880.94亿元,增长5.44%。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8.29%。城镇实现零售额977.18亿元,增长7.71%;乡村实现零售额446.12亿元,增长5.4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67.07,增长9.39%。实际利用外资57590.11万美元,同比增长51.29%。外贸进出口总值315.39亿元,同比增长55.11%。其中,出口总值205.00亿元,同比增长57.61%;进口总值110.39亿元,同比增长58.04%。二、区域内互联网设备行业市场分析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亿-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实在微不足道。2020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衡山县位于南岳衡山和附近地区,为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组成部分。地处东经11227-11257,北纬2658-2728之间,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接衡阳市石鼓区,西邻衡阳市南岳区,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北界湘潭县。南北纵长54.5千米,东西横跨48千米,总面积934平方千米,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衡山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衡山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衡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充裕,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雨旱季较明显;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7.5,后山比前山气温略低,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衡山县境内有湘江干流64.85千米。有湘江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千米。其中一级支流10条177.5千米;二级支流17条186.2千米;三级支流8条78.9千米;溪流3条26.1千米。衡山县域属湘江水系,水体总面积48.6平方千米,占衡山县面积的6.2%。有湘江大小支流185条,共900多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38条,共长468.7千米。境内年均降雨量为11.81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5.01亿立方米,湘江年均流量为505.4亿立方米,衡山县地表水资源约259.03亿立方米,汛期在4-7月,枯水期一般出现于11月至次年1月。民国时衡山站湘江最高水位55.89米(1924年),超过警戒水位8.89米,建国后,最高水位54.88米(1994年)。衡山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丰欠不均。新中国成立后,衡山县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截至2001年底,衡山县累计建设各类水利2.2万余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新桥、九观桥),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67座,大小塘坝2.2万余处,可蓄水量1.218亿方。衡山县土地总面积为944平方千米,全县耕地面积为16180公顷,其中水田15630公顷,旱土550公顷。衡山县境内的植物有种子植物104科,1200余种,木本植物83科,81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香樟、香果树、楠木、鹅掌揪、凹叶厚朴、喜树、刺楸等。主要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灌木林(丛)、油茶林。其中,马尾松林分布面积10余万亩,杉木林分布于700米以下的低山,有近6666.7公顷,竹林主要分布于马迹、东湖、望峰、岭坡、店门等乡镇,面积8553.3公顷,灌木林(丛)分布极广,主要有胡枝子灌丛、茅栗灌丛、桎木灌丛、铁芒箕灌丛等,油茶林主要分布在长江、开云、萱洲、永和、店门等乡镇,面积6666.7公顷。就植物整体而言,境内主要有草本、木本、观赏植物和中草药材4种。草本植物有水浮莲、水葫芦、浮萍、马齿苋等,木本植物有杉、马尾松、柏、榆、槐、苦楝、株、梧桐、杨、柳、棕榈、樟、梓、油茶、油桐、茶叶、柑桔、楠竹、小竹等;观赏植物有铁树、罗汉松、雪松、凤尾松、龙柏、白玉兰、木兰、杜鹃花、桂花、茉莉、迎春花、栀子花、牡丹、玫瑰、腊梅、木芙蓉、花石榴、菊花、君子兰、鸡冠花、牵牛花等;中草药材有半夏、桔梗、陈皮、前湖、柴胡、香附子、菟丝子、黑芝麻、路路通(枫球)、柿蒂、薄荷、车前草、金银花、艾叶、茯苓、五倍子等。境内新发现1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农业野生植物:野荞麦、野生猕猴桃、野茶、野苎麻、野兰花、野百合、野桃、兰花、杜鹃、水车前、地黄、乌药、野山药、犁头草、卷柏。境内野生动物种类也较多,陆生野生动物64科,180余种。兽类主要有獐、兔、狼、黄鼠狼、穿山甲等;鸟类有燕、杜鹃鸟、猫头鹰、啄木鸟、雉、竹鸡、翠鸟、斑鸠、喜鹊、乌鸦、布谷、麻雀、画眉等;虫蛇类有蝴蝶、蜻蜓、蟋蟀、蜘蛛、蚯蚓、青蛙、蝮蛇、青草蛇、银环蛇、五步蛇、蝇、蚊、土蜂、金龟子、螳螂等;水产类有鲭、鳙、鳜、银鱼、鳗、胭脂鱼、乌鱼、鳅、黄鳝、蟹、大小田螺、虾、蚌、蚬、鳖、乌龟等。饲养动物中,家禽以鸡为主,鸭、鹅、鸽次之;家畜以猪为主,牛、狗、羊、猫次之;水产以草、鲢、鲤鱼为主,鲭、鲫、鳊鱼次之。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果子狸、虎纹蛙、草鸮、红腹锦鸡、鹰类、隼类、秧鸡等10余种。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白鹭、野鸭、竹鸡、山雀、华南兔、青蛙、蛇类、麂子等几十种。根据官网2018年4月3日显示,衡山县区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多,给成矿地质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矿产资源丰富,被列为湖南省矿产资源发达县。矿种达32种,主要矿产资源有铅、锌、钨、金、铜、铁、锡、锑、锰、铌、钽、锗、银、铀、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石膏、重晶石、陶土、云母、石英、无烟煤、花岗石等20多种,主要分布在东湖镇、马迹镇、白果镇、长青乡。大型矿床、矿点、矿化点3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8处。钠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5%,占全省储量的98%,单个矿床储量居亚洲之最。瓷泥和石膏储量均居全省第二。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互联网设备企业768家,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从业人员38400人。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互联网设备产值196490.13万元,较2017年166038.64万元增长18.34%。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3804.44万元,较去年70152.72万元同比增长19.46%。区域内互联网设备行业经营情况项目单位指标备注行业产值万元196490.13同期产值万元166038.64同比增长18.34%从业企业数量家768规上企业家10从业人数人38400前十位企业产值万元83804.44去年同期70152.72万元。1、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20532.092、xxx有限公司万元18436.983、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10894.584、xxx有限公司万元9218.495、xxx有限责任公司万元5866.316、xxx有限责任公司万元5447.297、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419.028、xxx有限公司万元3435.989、xxx有限责任公司万元3268.3710、xxx有限责任公司万元2514.132018年区域内互联网设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786.50万元,同比2018年35995.50万元增长13.31%;行业净利润15719.44万元,同比2017年13688.12万元增长14.84%;行业纳税总额65178.00万元,同比2017年55513.16万元增长17.41%;互联网设备行业完成投资64473.45万元,同比2017年55365.78万元增长16.45%。区域内互联网设备行业营业能力分析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40786.501.1同期增加值万元35995.501.2增长率13.31%2行业净利润万元15719.442.12017年净利润万元13688.122.2增长率14.84%3行业纳税总额万元65178.003.12017纳税总额万元55513.163.2增长率17.41%42018完成投资万元64473.454.12017行业投资万元16.45%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6亿元,年均增长6.29%。预计区域内互联网设备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95207.51万元,利润总额95137.37万元,净利润33377.65万元,纳税19397.54万元,工业增加值97697.25万元,产业贡献率11.19%。区域内互联网设备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228608.70259782.61295207.512利润总额73674.3883720.8995137.373净利润25847.6529372.3333377.654纳税总额15021.4617069.8419397.545工业增加值75656.7585973.5897697.256产业贡献率6.00%9.00%11.19%7企业数量92211251440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228608.70259782.61295207.512利润总额73674.3883720.8995137.373净利润25847.6529372.3333377.654纳税总额15021.4617069.8419397.545工业增加值75656.7585973.5897697.256产业贡献率6.00%9.00%11.19%7企业数量92211251440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一、xxx科技发展公司2018年,xxx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16.81万元,同比增长10.53%(2307.99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互联网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2823.30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4.25%。2018年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5085.536780.716296.376054.2024216.812主营业务收入4792.896390.525934.065705.8222823.302.1互联网设备(A)1581.652108.871958.241882.927531.692.2互联网设备(B)1102.371469.821364.831312.345249.362.3互联网设备(C)814.791086.391008.79969.993879.962.4互联网设备(D)575.15766.86712.09684.702738.802.5互联网设备(E)383.43511.24474.72456.471825.862.6互联网设备(F)239.64319.53296.70285.291141.162.7互联网设备(.)95.86127.81118.68114.12456.473其他业务收入292.64390.18362.31348.381393.51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6122.1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4.75万元,增长率8.99%;实现净利润4591.61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03.00万元,增长率21.20%。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24216.8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2823.30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4.25%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10.53%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2307.99利润总额万元6122.15利润总额增长率8.99%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504.75净利润万元4591.61净利润增长率21.20%净利润增长量万元803.00投资利润率43.21%投资回报率32.41%财务内部收益率23.74%企业总资产万元29763.11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28.40%流动资产总额万元8454.13资产负债率28.67%二、xxx科技发展公司公司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管理水平高、综合素质优秀的职工队伍,操作技能经验丰富,积累了先进的生产项目产品的管理经验,并拥有一批过硬的产品研制开发和经营人员,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具备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为实施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人才资源保障。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新项目的建设及未来产能扩张,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建设、生产、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中。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未来公司将通过自我培养和外部引进来壮大公司的高端人才队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以生产运行部、规划发展部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各单位生产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现有核心技术骨干 十余人,均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及实践经验。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xxx科技发展公司2018年产值20532.09万元,较上年度18263.73万元增长12.4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9410.90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6841.65万元,同比增长28.05%;实现净利润2265.81万元,同比增长18.85%;纳税总额122.56万元,同比增长19.05%。2018年底,xxx科技发展公司资产总额50768.84万元,资产负债率38.47%。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有限公司承办的“衡山县新基建项目”主要从事互联网设备项目开发投资,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衡山县新基建项目选址于某工业园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衡山县新基建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衡山县新基建项目(二)项目选址某工业园区(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59423.03平方米(折合约89.09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0.57%,建筑容积率1.1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9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0.77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59423.0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0050.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959.5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8793.4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5253.14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8台(套),设备购置费7121.81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578593.63千瓦时,折合71.11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20502.74立方米,折合1.75吨标准煤。3、“衡山县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578593.63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0502.74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72.86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4.29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2.70%,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符合某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9542.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213.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85%;流动资金4328.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15%。(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3149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3817.17万元,税金及附加364.76万元,利润总额7676.83万元,利税总额9100.46万元,税后净利润5757.6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342.8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28%,投资利税率46.57%,投资回报率29.46%,全部投资回收期4.89年,提供就业职位620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项目承办单位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