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土的渗透性与土的渗流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2章:土的渗透性与土的渗流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章:土的渗透性与土的渗流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2章:土的渗透性与土的渗流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第2章:土的渗透性与土的渗流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土的渗透性,渗透理论流网及其工程应用土中渗流的作用力及渗透变形,1,一、概述,土是具有连续孔隙的介质。当土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和直接用作建筑材料时,水就会在水位差的作用下,从水位较高的一侧透过土的孔隙流向水位较低的一侧。,隧道工程,堤坝工程,2,上图是水利工程中的闸基,在上游水位压力差的作用下,水将从上游河底进入闸基地基,沿地基土中的孔隙渗向下游,再从下游河床逸出。,闸基,3,上图为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时常用的防渗、护壁围护结构,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通常是基坑外土层中的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内水位而形成水头差,地下水将通过坑外土层绕过板桩渗入坑内。,基坑工程,基坑工程,4,典型事故2003年7月1日凌晨发生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塌方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左右,3栋建筑物严重倾斜,黄浦江防汛墙局部塌陷并引发管涌。事故发生段为地铁董家渡段的两条隧道之间的一条狭小连接通道,即旁通道,靠黄浦江260米处。事故发生原因:(1)竖井与旁通道的开挖顺序错误;(2)冷冻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温度回升;(3)地下承压水导致喷沙。三方面不利因素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典型事故,5,6,7,8,渗透的定义及土的渗透性,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成为渗透土具有被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土的渗透性水在土体中的渗透,一方面会造成水量的损失,影响工程效益;另一方面将引起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的变化,从而改变水工建筑物或地基的稳定条件,严重时还会酿成破坏事故。土的渗透性的强弱,对土体的固结、强度以及工程施工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9,渗流中的水力坡度,水头:单位重量的水体所具有的能量伯努力方程因土的渗流速度一般很小水力坡降(水力梯度),测管水头,位置水头,流速水头,压力水头,o,o,10,第二节土的渗流理论,一、渗透模型,实际土体中的渗流仅是流经土粒间的孔隙,由于土体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极为复杂,导致渗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很不规则,如右图所示。,11,对渗流作如下二方面的简化:,一是不考虑渗流路径的迂回曲折,只分析它的主要流向;二是不考虑土体中颗粒的影响,认为孔隙和土粒所占的空间之总和均为渗流所充满。,渗流模型,实际情况,12,为了使渗流模型在渗流特性上与真实的渗流相一致,它还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流量相等:在同一过水断面,渗流模型的流量等于真实渗流的流量;(2)压力相等:在任意截面上,渗流模型的压力与真实渗流的压力相等;(3)阻力相等:在相同体积内,渗流模型所受到的阻力与真实渗流所受到的阻力相等。,13,建立渗流模型后,即可采用流体力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对土体渗流问题进行分析。,真实渗流与渗流模型中平均流速的关系,渗流模型:,真实渗流:,nl.0,即v10-3cm/s)的土,应用粒组范围大致为细砂到中等卵石,22,变水头法,当土样的渗透性较差时,由于流量太小,加上水的蒸发,使量测非常困难,此时宜采用变水头试验测定k值。变水头法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试验装置如图,试样的一端与细玻璃管相接,在试验过程中测出某一时段内细玻璃管中水位的变化,就可根据达西定律求出水的渗透系数。变水头试验适用于透水性较小(10-7cm/sk10-3cm/s)的粘性土。,23,变水头法,设玻璃管的内截面积为a,试验开始以后任一时刻t的水位差为h,经时段dt,细玻璃管中水位下落dh,则在时段dt内流经试样的水量,24,例2-2设变水头试验时,粘土试样的截面积为30cm2,厚度为4cm;渗透仪细玻璃管的内径为0.4cm,试验开始时,水头高为160cm,经时段7分25秒,观测得水头高为为145cm,试验时水温为20,试求试样的渗透系数。,解:已知:渗透路径,细玻璃管内径截面积,水头高,测定时间,故:,25,2.现场测定法(粗颗粒土或成层的土),图(a)无压完整井抽水试验图(b)无压非完整井抽水试验,现场测定法的试验条件比实验室测定法更符合实际土层的渗透情况,测得的渗透系数k值为整个渗流区较大范围内土体渗透系数的平均值,是比较可靠的测定方法,但试验规模较大,所需人力物力也较多。常用的是野外抽水试验。,完整井:井底钻至不透水层;非完整井:井底末钻至不透水层。,抽水试验开始前,先在现场钻一中心抽水井,根据井底土层情况可分为二种类型:完整井和非完整井。,26,现场抽水试验公式(裘布依公式)推导,设q为流入钻孔的渗流流量,A为过水断面,抽水孔中心线为z轴,不透水底板为r轴,在降水漏斗曲线上任一点P的水力坡降为dz/dr,可得:,若在任意距离r1和r2处观测孔中量得的水位为h1和h2,将这些已知值代入,得:,可得渗透系数k为,裘布依公式,27,3.经验估算法,渗透系数k值还可以用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例如:太沙基(Terzaghi)1955年提出了考虑土体孔隙比e的经验公式等。这些经验公式虽有其实用的一面,但都有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可靠性较差,一般只在作粗略估算时采用。在无实测资料时,还可以参照有关规范或已建成工程的资料来选定k值,有关常见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如下表。,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28,4.成层土的渗透系数,(1)水平渗透系数,通过整个土层的总渗流量qx应为各土层渗流量之总和,达西定律,整个土层与层面平行的等效渗透系数,平均渗透系数,29,(2)垂直渗透系数,根据水流连续定理,通过整个土层的渗流量等于通过各土层的渗流量,垂直渗透系数,各土层的相应的水力坡降为i1、i2、in,总的水力坡降为i,总水头损失等于各层水头损失之和,整个土层与层面垂直的等效渗透系数,垂直渗透系数,30,结论,对于成层土,如果各土层的厚度大致相近,而渗透性相差悬殊时,与层向平行的平均渗透系数将取决于最透水土层的厚度和渗透性,与层向垂直的平均渗透系数将取决于最不透水土层的厚度和渗透性,31,第三节流网及其工程应用,工程中涉及渗流问题的常见构筑物,如坝基、闸基及带挡墙(或板桩)的基坑等这类构筑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轴线长度远大于其横向尺寸,因而可以认为渗流仅发生在横断面内,渗流的速度v等即是点的位置坐标x、z的二元函数,这种渗流称为二维渗流或平面渗流。一、渗流问题的求解方法简介渗流场中各点的渗流速度v与水力梯度i等均是位置坐标的二维或三维函数。首先建立它们的渗流微分方程(取微单元体进行分析),渗流问题可归结为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的求解;然后结合渗流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求解。渗流问题的求解:(1)解析解法;(2)数值解法;(3)图解法;(4)模型试验.其中最常用的是图解法即流网解法。,32,稳定渗流场中的拉普拉斯方程:单位时间内流入单元体的总水量必等于流出的总水量,33,流网及其特征,渗流场中任一点的水头是其坐标的函数,因此求解渗流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先确定渗流场中各点的水头,亦即求解渗流基本微分方程。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将是两组彼此正交的曲线,一组称为等势线(各点水头相等),另一组称为流线(表示渗流的方向),等势线和流线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网格叫流网。只有满足边界条件的那一种流线和等势线的组合形式才是拉普拉斯方程的正确解答。,34,流网的绘制,确定渗流场的边界条件按照绘制流网的原理,试绘流网反复修改流网图,以满足流网的原理要求,35,流网特征,流线与等势线彼此正交每个网格的长度比为常数,为了方便常取1,这时的网格就成为正方形或曲边正方形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各流槽的渗流量相等,36,流网的应用,测压管水头,孔隙水压力,水力梯度,渗流流速,渗流流量,37,典型流网分析,接近坝底,流线密集,水力梯度大,渗透速度大,远离坝底,流线稀疏,水力梯度小,渗透速度小,38,根据流网确定孔隙水应力,39,第四节:渗流力及渗透稳定,渗流,土体内部应力状态变化,土体的局部稳定问题,土体的整体稳定问题,管涌、流土等,水库塌岸岸坡、土坝在水位降落时引起的滑动,40,渗透力的概念,能量消耗,试图拖曳土粒,水头损失,渗透水流施于单位土体内土粒上的拖曳力称为渗流力、渗透力、动水压力,注:渗透力是体积力,41,渗透力的概念,取土柱中孔隙水为隔离体孔隙水重量与土粒浮力的反力水柱顶面的边界水压力水柱底面的边界水压力土粒对水流的阻力J静力平衡,总渗透力,单位体积上的渗透力,42,渗透力的概念,1点,渗透力与重力方向一致,渗流力促使土体压密,对稳定有利2点,3点,渗透力与重力方向正交,对稳定不利4点,渗透力与重力方向相反,对稳定特别不利,43,渗透变形的形式,按照渗透水流引起的局部破坏特征,渗透变形可分为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而流失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地基或土坝下游渗流逸出处或明挖基坑的底部。基坑或渠道开挖时所出现的流砂现象是流土的一种常见形式,44,流土,45,流土,46,流砂防治,(1)增长渗流路径,竖向截渗,47,设置水平铺盖,(2)排水减压,为减小下游渗透压力,在水工建筑物下游、基坑开挖时,设置减压井或深挖排水槽,48,(3)工程降水,在基坑内(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排水沟或集水井排出,要求地下水位降得较深,采用井点降水。在基坑周围布置一排至几排井点,从井中抽水降低水位,49,管涌,管涌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的细土粒在粗土粒形成的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砂砾土中。,50,管涌,51,管涌,52,管涌,53,设置反滤层,既可通畅水流,又起到保护土体、防止细粒流失而产生渗透变形的作用。反滤层可由粒径不等的无粘性土组成,也可由土工布代替.,设置反滤层,管涌防治措施,改变几何条件,54,设置板桩,沿坑壁打入板桩,它一方面可以加固坑壁,同时增加了地下水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降,改变水力条件,55,管涌的治理,反滤倒渗,56,管涌的治理,反滤围井,57,蓄水反压,管涌的治理,58,土的渗透破坏类型划分,管涌土,发展性管涌土,非发展性管涌土,管涌型土,过渡型土,流土型土,非管涌土,土,粘性土,流土,粉砂、细砂及粉土,流砂,碎石土、砾砂土,管涌,59,土的类型与渗透变形型式,粘性土,无粘性土,过渡型土,只有流土而无管涌,与土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密度等因素有关,与密度有关,大密度流土,小密度管涌,60,土的临界水力梯度,抗渗强度:土体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通常以濒临渗透破坏时的水力梯度表示,一般称为临界水力梯度或抗渗梯度,此时土体结构破坏,土粒处于一种悬浮状态。,61,流土型土的临界水力梯度,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决定于土的物理性质,当土的比重和孔隙率已知时,则土的临界水力梯度是一定值,一般在0.81.2之间,根据竖向渗流不考虑周围土体的约束作用情况下推得的,因此,按此式求得临界水力梯度偏小,一般比试验值要小1520,62,粘性土的临界水力梯度,粘性土由于粒间粘结力的存在,其临界水力梯度较大。粘性土与无粘性土的流土破坏机理不同,后者是由于渗流力的作用,前者则还与土体表面的水化崩解作用(水稳性)以及渗流出口临空面的孔径有关。水科院建议对粘性土,63,逸出梯度与渗透稳定,流土一般发生在渗流逸出处。因此只要求出渗流逸出处的水力梯度,就可判别流土的可能性。,土处于稳定状态,土处于临界状态,土处于流土状态,64,逸出梯度与渗透稳定,渗透逸出的水力梯度实际上是不可求出的,通常是把渗流逸出处的流网网格的平均水力梯度作为逸出梯度。在设计时,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通常要求将逸出梯度限制在容许梯度之内,安全系数Fs=1.52,65,管涌型土的临界水力梯度,管涌是单个土粒在土体中移动和带出,水科院提出的管涌土临界水力梯度的计算公式为,根据渗流场中单个土粒受到的渗流力、浮力以及自重作用时的极限平衡条件,并结合试验资料分析而得到,66,管涌土的临界水力梯度,流速与水力梯度的关系,67,图1流网在某工程中的应用,【例7-2】某基坑的地质剖面图及流网图如图7-14所示,流网各等值线之间的差值相等,各流线间的差值也相等,地基土的饱和重度为19.8kN/m3。试计算:a点测压管的水头高度;流场1,2,3,4的平均渗透力;地面1,2两点处抵抗流土的安全系数。,68,【解】:如图所示,上下游之间的水位差H=4.0m,上下游总水头差被分为n=10等分,每相邻两等势线间的差值均为h=H/n=0.4m,量取ha=3m,则a点测压管的水头高度为:,从图中直接量得流场1,2,3,4的平均流程L=4.0m,而任何一个流场网格在流线方向上的水头损失h均为0.4m,则水力梯度:,该处的渗透力为:,69,流土的临界水力坡降为:,在12地面处的渗流出逸水力坡降为i=h/L=0.1,故地面12处抵抗流土破坏的安全系数为。,iuw,两者的差值(ua-uw)就等于式(1-6)所示的毛细水压力,毛细管中的负静水压力,hc,uc,自由水面,毛细水中张力分布,75,(1)自重应力情况静水位条件下A点的总应力A点的孔隙水压力A点处的有效应力,1:土的湿容重;sat土的饱和容重;H1:地下水位深度;/:浮容重,二、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由此可见:就是A点的自重应力,所以自重应力是指有效应力。,76,2.毛细带的有效应力问题根据毛细水上升的原理,毛细水上升区中的孔隙水的应力为负值,即受拉,亦称为毛细吸力。,毛细上升时土中有效应力,B点上总应力孔隙水压力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