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麋鹿之谜,-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发展及现状,分类地位,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麋鹿属(Elaphurus)。麋鹿属共有5种,麋鹿是唯一现存种,其余4种均已灭绝,分别为晋南麋鹿(Elaphuruschnanensis)、双叉麋鹿(Elaphurusbifurcatus)、蓝田麋鹿(Elaphuruslantianensis)和台湾麋鹿(Elaphurusformosanus)1,2,麋鹿,“四不像”的由来,麋鹿,又名“戴维鹿”或“大卫鹿”,俗称“四不像”,为中国特有种。,外部特征大型陆生哺乳动物;两性异型(寿振黄,1964)。雄性具有分叉状角,雌性无角;雄性个体大于雌性麋鹿角结构特殊性。,冬季毛色,麋鹿角的更替,特征:每年冬至前后脱落,留有角基,绒角开始发育,至4月,绒角骨质化。,绒角,基盘,鹿角的作用,作为武器,参与交配权的争斗,驱赶入侵者;角饰,炫耀的资本;挑泥,作为炫耀的资本,也可夏季降温。,毛被,体披毛被。分为冬毛(灰棕色)和夏毛(红棕色),存在季节性脱落的现象,一般每年3-4月脱去冬毛;8-9月份脱去夏毛(丁玉华,2004)。,冬毛,夏毛,习性草食性反刍动物,群居于平原沼泽地带。性成熟:雄性3龄、雌性2龄;采用一雄多雌的“后宫制”交配制度,6-8月份交配,3-5月份产仔,单胎。,繁殖期雄性的表现,5龄及以上个体参与交配权的争夺角斗,胜利者成为群主。失败者成为流浪汉,独自游荡,养精蓄锐,等待机会,再次挑战;5龄一下个体组成雄性群,采用“偷袭”战术,获得暂时的交配群权;2龄及以下,不参与繁殖,组成雄性群。,聚群行为,繁殖期:繁殖群:繁殖期,一头雄性群主及其“后宫”组成;单身汉群:5龄以下雄性个体组成;混合群:多个5龄以下个体与雌性组成群(出现概率低);非繁殖期:雄性群:雄性个体组成的群(皆有角);雌性群:雌性个体组成的群(皆无角)混合群: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包括新生幼体)组成的群(出现概率最高);,麋鹿的传奇,繁盛与消失:春秋中记有庄公十七年(公元前年677年)“冬,多糜。”。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注中这样写“张鲁弟卫拒王师,夜有野糜数千冲坏卫营,军大惊。”后汉书郡国志三的“广陵郡东阳”条的注中说“县多糜。博物记曰千千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这些足可说明那时糜很多。到明朝,刘基阮郎归词中有“帐高门广厦,鹿场麋迹”说明那时还很常见。至清朝晚期,近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有少量圈养的麋鹿。,麋鹿传奇,走向世界1865年秋,法国神父阿尔芒.大卫,在皇家猎苑围墙外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物种。1866年1月,买通看守,获得了2张鹿皮和2个头骨并送往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鉴定发表,确认为新种;此后十几年内,欧洲各国争相获取并饲养;1894年永定河大水,洪水冲垮猎苑,麋鹿四散,成饥民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猎苑,麋鹿从中国消失。,麋鹿传奇,起死回生1898年英国乌邦寺主人贝福特十一世公爵,收集了流亡于欧洲的18头麋鹿,饲养其个人庄园乌邦寺。二战末发展到255头。二战后,贝福特十二世公爵担心麋鹿毁于己手,被世人唾骂,开始向外疏散。,麋鹿回归,1986年,新中国政府开始了麋鹿重引入计划;并先后建立了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和湖北石首三个麋鹿保护区。目前数量大约4500头。,野化种群的建立,重引入的最终目的:在自然环境中,建立能够自我维持的种群。过程:引入,种群复壮、行为再塑和野外放归;1998年5月,湖北石首保护区围栏被洪水冲垮,36头麋鹿逃逸,建立洞庭湖自然野化麋鹿种群;1998年11月,江苏大丰人工野放,建立大丰人工野化麋鹿种群;两个种群的来源:乌邦寺北京麋鹿苑湖北石首;乌邦寺欧洲动物园江苏大丰。30-60年的独立发展。,遗传多样性,现存麋鹿皆是乌邦寺18头麋鹿的后代,近亲繁殖率高,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多样性:石首种群:0.54;北京种群:0.52;大丰种群:0.46;遗传交流的尝试:2016年3月3日,湖南省林业厅、省救护中心和湖南东洞庭湖保护区从江苏大丰引入16头麋鹿,放归于东洞庭湖,是我国首次麋鹿种群间个体交流。,研究区域,研究区域面积:包括湖北省监利县、石首市和公安县,湖南省华容县、岳阳县、湘阴县、汨罗市、临湘县、汉寿县和沅江县,总面积19801km2。,图1研究区域,1.4研究对象,1.4.1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主要由3个栖息在“避难所”中的亚群组成,均栖息于相互独立的湿地生境斑块内。,杨波坦亚群(Yangbotansub-population,YBS),三合垸亚群(Sanheyuan-sub-population,SHS),东洞庭湖亚群(EastDongtinglakesubpopulation,DTS),东洞庭湖的麋鹿,东洞庭湖麋鹿亚群是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于1999年,是目前野化程度最高、最年轻和发展潜力最大的群体;数量:120头左右。,监测与管理,建立了定期巡护监测机制;大力的保护宣传;,引种,2016年3月从大丰麋鹿保护区引种16头麋鹿放归洞庭湖;增加种群数量;遗传交流;适应性研究;,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时空变化特征,扩散范围:分布范围从最初的湖北省石首市扩展为横跨湖北和湖南两省,涉及7个县、市;扩散距离:向北最远扩散距离为14km,向南最远扩散距离为49.69km;扩散趋势:麋鹿向南扩散的趋势明显。杨波坦亚群没有衍生出新的亚群;三合垸亚群衍生出了东洞庭湖亚群;,2.3.1扩散的“踏脚石”回避人类干扰强度大的区域(包括农业区、居民区。北部的人口密度高,所以麋鹿向南部扩散(图2)。以长江南岸的麋鹿分布格局为例,麋鹿在时空尺度上呈现“保护区三合垸胜峰乡洞庭湖”的阶段式扩散(图1)。,图2人口密度和自然野化麋鹿扩散“踏脚石”的分布,安徽大学李春林博士制作,人类干扰,扩散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7和11月份;人类干扰是3月份扩散高峰的主要原因,隐蔽场所的减少,加剧了人类的干扰的强度;11月份的扩散高峰是由人类干扰、食物缺乏等原因导致的。,春季低矮的植被,冬季芦苇收割,冬季三合垸麋鹿生境,洪水的作用与威胁7月份进入高水位是7-8月份麋鹿扩散高峰的主要原因。洪水逐渐淹没麋鹿的栖息地,迫使自然野化麋鹿个体从原栖息地向周边进行扩散。,被水淹没的麋鹿生境,进入居民区的麋鹿,扩散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种群密度。恶劣的环境条件加剧种群密度影响的强度和作用时间296。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呈斑块化分布的格局,而且种群数量较少,故种群面临着较高的局部灭绝和遗传多样性丧失的风险295。密度制约性扩散在促进各个亚群之间的个体交流和种群结构调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扩散的直接原因人类干扰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追赶和驱逐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食物缺乏隐蔽场所减少洪水栖息地没淹没食物匮乏,冬季脱角的麋鹿,冬季的麋鹿及其栖息环境,扩散“踏脚石”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采取了“踏脚石”扩散策略,整个扩散过程呈现阶段性。为什么麋鹿采用“踏脚石”扩散策略?生境的破碎化;生境斑块间的距离(52.29km)超出麋鹿的扩散能力(49.64km)。踏脚石的作用提高生境斑块之间连通性为扩散动物提供临时的栖息环境,扩散“避难所”生境斑块的作用:“踏脚石”“避难所”斑块的质量、面积和适合度决定了生境斑块的作用。随着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当个体数量超过了生境斑块的承载能力时,种群内部的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个体迁出寻找新的生境,此时,该斑块将发挥“踏脚石”的作用。在麋鹿的扩散中,较大的生境斑块起着“避难所”和“踏脚石”的双重作用,如三合垸湿地和东洞庭湖湿地。面积较小或不适合的生境斑块仅仅起着“踏脚石”的作用,例如胜峰乡区域。,个体的识别:依据鹿角的结构识别雄性个体(1龄以上):,不同个体,相同个体,年龄的判断:雌性依据个体大小,雄性:根据麋鹿角的大小和结构,分为1龄、2龄、3龄、4龄和5龄以上5组(丁玉华,2009),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及以上,扩散群类型:按性别组成,将麋鹿扩散群分为雌性群(含母仔群)、雄性群(含雄仔群)和混合群三种类型(JiangZGetal.,2000),雌性群,雄性群,混合群,扩散群的识别:依据群的个体数量、雄性个体特征、扩散的路径和时间等信息。扩散起点:通过对三个亚群进行持续的监测,依据亚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判断扩散个体或群的扩散起点。扩散终点:通过麋鹿的实体和活动痕迹来追踪麋鹿的扩散动向,判断扩散个体或群的扩散终点。,存在的依据:,足迹,麋鹿足迹,水牛的足迹,麋鹿的毛发,排异物(粪便):,麋鹿,马,羊,牛,洞庭湖区散养麋鹿和自然野化麋鹿种群死亡原因,表4麋鹿致死主要原因及释义,致死原因:疾病、人为捕杀、难产、打斗、中毒、铁丝围栏、渔网、低温和溺水。共记录到死亡个体682头,其中保护区种群541头,野化种群141头。,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麋鹿致死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低温、溺水等。保护区种群:疾病(43.81%)低温(0.19%)溺水(0)。自然野化种群:疾病(53.90%)低温(2.84%)溺水(2.13%)。疾病致死是麋鹿致死的主要原因。性别和年龄:保护区种群:雌性成体(100)雄性成体(84)幼体(40)雌性亚成体(13)雄性亚成体(0)。,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麋鹿致死的次要因素,包括外伤、渔网、铁丝围栏和中毒等,其中外伤致死包括人类的盗猎行为、车辆碰撞、追赶、家犬撕咬等。保护区种群中,人为因素致死35头:人为直接造成的外伤致死14头;家犬咬伤致死4头,均为当年生幼仔;渔网缠绕致死9头,且均为成年雄性个体;外界干扰导致麋鹿撞击保护区铁丝围栏致死7头,其中6头为新生幼仔;中毒1头。自然野化种群中人为原因致死12头(9雄、3雌),其中外伤致死6头,缠网6头。,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包括难产和个体间的打斗。保护区:难产致死2.22%;打斗致死1.85%野化麋鹿:难产致死3.55%,打斗致死0.71%打斗致死多为雄性个体,且保护区种群(10头)明显多于野化种群(1头);保护区种群难产致死比例低于自然野化种群:原因:保护区人为干扰低,而野外环境人为干扰大,极易造成母鹿的难产。保护区隐蔽场所多,而野外环境隐蔽场所少。,洪水和低温低温主要主要导致自然野化麋鹿新生幼体的死亡。原因:(1)新生麋鹿幼体采用隐藏策略(hinder)来躲避外界的干扰和恶劣的环境1(2)栖息环境隐蔽物缺乏(3)春季初期(3月份)的低温易造成幼体死亡;,洪水洪水主要威胁自然野化麋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木工劳务合同范本
- 口腔招聘合同范本模板
- 互联网传播策划方案
- 劳动合同三方就业协议
- 别墅设计包工合同范本
- 关于热处理的合同协议
- 公司新增加股东协议书
- 借用身份证买房协议书
- 北京餐饮合伙合同范本
- 北京签约合作协议合同
- 2025-2026学年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P234)
- 2025昭通市盐津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1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自动扶梯施工方案编制
- 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二力平衡)学案-八年级科学浙教版上册
- 第一单元第二课《表现形式》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人力资源法律顾问
- 一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查房 2
- 国开2025年《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4答案
- 第8课《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具身智能在智能工厂生产流程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 餐饮连锁品牌营销推广策略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