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立身”主题演讲稿8篇_第1页
“学礼立身”主题演讲稿8篇_第2页
“学礼立身”主题演讲稿8篇_第3页
“学礼立身”主题演讲稿8篇_第4页
“学礼立身”主题演讲稿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礼立身”主题演讲稿8篇 【篇一】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这个词在礼仪之邦的中国几乎耳熟能详。可我们大家真正做到多少呢?就在4月13日,一则“江苏商家促销送抽纸,老人为争抢大打出手”的新闻,让我感觉到了丢失文明是多么的让人寒心!然而,一回想到那次在城市喧闹的街头,我与文明礼仪的一次的邂逅,又温暖了我的心。 那一次,我和家人前往深圳游玩,在横穿没有红绿灯的马路时,看见不远处有辆车正准备拐进来,我们不假思索地停下脚步,满以为车子会从我们面前驶过,没想到车子前进两米之后竟然停了下来。我有些莫名其妙地朝那辆车望去,在华灯下,看见车内一个舒展开的笑容,隔着蒙眬的窗玻璃,隐隐约约、却似蛋糕上跳跃着的烛焰般那样温暖美好。 “司机在让我们先过呢!快走吧!”旁边的妈妈催促道。惊诧划过心头,愣了几秒钟,我急忙向司机微笑还礼后,迈开大步向对面走去,记忆中从没有一次过马路如此地从容和匆忙。到了对面,我又忍不住回头,目送着车子缓缓开动,直至消失在视野中。 我们继续走着,然而我却一直回味着这一幕。自己似乎早已习惯了车子的横冲直撞,习惯了行人主动避开疾驰的车辆,却没想到,在这里,汽车竟然会停下,为行人让出一条路,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礼让三分”吧。那“僵持不下”的几秒,如像一股洪流撞击着我的心房,直奔我的心灵深处,我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叫“礼让”。 正如去车站买票、去加油站加油要自觉排队;正如在地铁里为老人孩子主动让座;也正如保护环境,不乱扔纸屑这些都说明了文明礼让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应该流淌在每一个中 _血液里。礼也是一个城市根深蒂固的标志,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深层次的美。一个城市的文明,是吸引我们去了解它的力量。而作为这伟大文明的见证人和传承者,我们又怎么能不将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呢?我们要让“礼”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让我们的城市洋溢文明的气息,让每一个人吸收着文明的力量。现在,建设文明殿堂的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肩上,我们要深深的铭记并努力地执行,我国乃礼仪之邦,我们是文明的传承者! 在那个夜晚,那个城市的小小一角所发生的事情,已经深深地烙进我的心灵,刻入我的灵魂。我会带着那个暖心的微笑,那次心灵的触动,以及那份学礼懂礼的责任,一路微笑前行! 【篇二】 今天,我的主题是“学礼立身”。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天,孔子问道:“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以教导天下人,天下人能够和睦相处,君王和臣子间也没有什么不满,你可知是什么?”曾子知道孔子要传授给他极深刻的道理,当即离开坐着的席子,恭敬地说:“我不够聪明,又怎知道是什么?请老师指教。”离开席子这样一个小细节,把曾子尊师重教的“礼”表露无遗。我们是炎黄子孙,生活在华夏大地上,我们的祖国是文明古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是礼,装点了神州大地,万里河山。礼,已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里。 然而,今天的我们,华夏儿女,“礼”都到哪儿去了?本该充斥着朗朗书声的校园,污言秽语不绝于耳,是同窗好友却打架斗殴。大街上,随处可见身着奇装异服,蓬头垢面的青年,更有甚者,二八妙龄却不学无术,忤逆师长,俨然衣冠枭獍,鸮鸟生翼。诸如以上,令人寒心。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文明古国,文明何来? 要想改变现状,只有谨记,“学礼立身”。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的两个极优秀的同学同时被选为礼仪之星候选人。一节课下课,其中一位同学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谈话。又是一个课间,另一位同学也被叫去了办公室。后来老师宣布,第一位被请去办公室的同学当上了礼仪之星,所有同学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老师是如何抉择的。后来一问才知第一位同学离开办公室时,比第二位同学多做了三件事:一是收起老师为自己准备的椅子,二是向老师说再见,三是细心地把办公室的门轻轻带上。由此可见礼的重要性。而学礼并不难,偶然邂逅时不吝于扬起一张笑脸;虚心请教时不漏掉奉上一声道谢;无心冒犯时不羞于赔上一句抱歉;临别依依时不忘怀赠予一番叮嘱。这些都是礼的体现,简单地说,礼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就像第一位同学那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那么,无论是为人处事或是举手投足间,都能满溢礼的芬芳。 立身,则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领悟到礼的真谛及其微妙之处后严于律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礼法,把礼的学习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将所有空泛的理论付诸实践化为实际行动。当自己能做到不遗巨细都发之于情,止乎于礼时,就要规劝身边的人,当他们的榜样,帮他们纠正无礼的行为,敦促他们学礼,做文明人。弘扬文明礼仪之风,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没有礼的存在,世界将会是乌烟瘴气的,找不到人与禽兽最根本的区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礼待人,换来的是满心愉悦和他人的回礼。有礼无礼,已成为对一个人素质的衡量标准,谁都要有礼才能行遍天下,无礼则寸步难行。所以,从现在起,关注每一个细节,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将一切都烙上文明礼仪的印记,相信你收获的,会是你所意想不到的。 【篇三】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如何学做“真人”?我认为,除了求真知,学真本领之外,更重要的是养真道德,成为一个文明守礼的“真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 _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立身之本,文明乃为人之道。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懂得尊长爱幼,懂得以礼待人。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文明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礼仪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于是,有的中学生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一头时尚的怪发;遇到师长不问好,撞倒别人不道歉,却将这一切美其名曰“个性”。他们分辨不出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把层层叠叠的发型、花哩胡哨的配饰看作是美,把无理顶撞师长、随意迟到旷课看作是“能耐”。他们全然不知独立完成一份试卷才是一种“真”,面带微笑、阳光生活才是一种“美”,对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伸手相助才是一种“善”! 其实,文明礼仪离我们并不遥远,它需要我们从小养成,从身边做起。它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句真诚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手之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您好”“请”“谢谢”“对不起 ”文明守礼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有时候,文明很小,仅仅是一个手势或一句话语,有时候,文明很大,是年复一日的坚持和舍己为人般的豁达。文明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一小步,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自我做起,拾起那些被我们抛下和忽略的礼仪行为,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同学们!让我们用文明礼仪美化我们的形象,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篇四】 有句话说得好: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展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作为21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共同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于是我们更该像古人那样重视和学习礼仪,因为学礼立身 _! 在今天这个物质繁华的世界,在我们身边还真真实实地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些人为了方便少走“冤枉路”,就不顾生命安全擅自跨越马路栏杆;有些人为了留个纪念,非得在旅游景点上涂鸦或张贴些什么才愿罢手;而有些人明明身强力壮,坐公交的时候却拒绝给老弱病残让座;更有些人开口就大声喧哗甚至粗话连篇诸如这些就足以反映出我们的社会还不够文明,于是学礼立身 _。 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组织倡导下,我们有了众多先进的道德模范人物、“身边好人”的言传身教,真实的“道德讲堂”变得鲜活又丰满起来了。道德的力量春风化雨,道德的力量润物无声,就让我们伴随着那一个个打动人心的道德音符学礼立身,让一阵阵强劲的道德新风在我市刮起。人的思想是广阔无边的,道德伦理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有正义感的社会人,都应该学礼修德,因为道德不是约束人行为的法律,而是哺育心灵健康成长的甘泉,而只有礼才是修身养性的法宝,因为处于性格塑造型期的我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速度很快,如果没有“礼”或是不懂“礼”,盲目地接受外界的所有信息,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所以,只有先学礼,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筑塑好心理防线,方能立身处世,方能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因为学礼立身 _!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文明城市才有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整个中华民族也就会有希望。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部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的著作从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我们“凡是人,皆须爱”。为何“有余力,则学文”呢?就是因为学文为知礼,知礼为立身,正如古人所说 “不学礼,无以立”,做人没有礼还怎么来做人呢!礼仪就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知礼能让人深处超然,能培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俯仰沉浮亦泰然”的旷达胸襟;懂礼能养成能屈能伸,荣辱不惊的淡然心境;用礼能以平常心去清除心中烦恼,拒绝各类不良人群和诸多诱惑,终能立身于天地,在风云变幻中岿然屹立,在苦难挫折中傲然崛起。 个人文明一小步,国家民族素质一大步。朋友们,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因为学礼立身 _。我们每个人都要秉承中华民族崇尚礼仪的优良传统,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或嘴里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我们坚持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 _地去学礼立身,来陶冶高尚情操,完善思想道德修养,并把礼仪之风传播,把礼仪风采展现,从而更稳固更高大更光彩地立身于世界。朋友们!不要再犹豫了!学礼立身 _,来吧来吧,拿出我们的激情,让我们一起学礼立身! 【篇五】 什么是文明礼仪?爸爸说:“文明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老师告诉我:“文明礼仪是最美的花儿,它就在我们身边绽放。”真的吗?我睁大明亮的眼睛四处寻觅文明礼仪之花。 啊,我找到了!文明礼仪就在咱们校园中。记得杰佛莱斯曾经说过: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我们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渗透着文明的本质。说到这,我不禁想起六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时,才读一年级的我什么也不会。有一次,我发现鞋带松了,长长的鞋带左右乱摆,我蹲在走廊里怎么系也系不好,这可怎么办啊?我急得眼泪直打转。就在这时,一位不知名的大姐姐走过来,说:“小妹妹,我来帮你系上吧!”她蹲下身,一边系还一边细心地讲解系鞋带的步骤,很快,我就学会系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了。到现在,那小小的蝴蝶结和那位不知名的大姐姐仍然刻在我的记忆中。这就是文明的印记吧!我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去做,文明将是一件极为简单而又快乐的事。 是啊,文明其实很简单!文明,是一张纸的厚度,是一份心的等待;文明,是饱含善良的问候,是充满温情的双手。正所谓:一颦一笑总关情,一言一行显品德! 慢慢的,我对文明礼仪有了自己的理解。播种文明礼仪,收获温馨和谐。践行文明礼仪,沉甸甸的责任落在每个人的肩上。于是,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少年。我不断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记得去年爷爷生日的前一天,我寻思着要给爷爷送什么礼物。有了!我要亲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爷爷。贺卡上,我给爷爷画上了黑黑的头发,嘿,爷爷甭提有多年轻了!我还画了一根拐杖,下面写着:爷爷,我愿做您的小拐杖!当爷爷接过贺卡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爷爷眼里激动的泪光,而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与快乐。 大人们常说:“讲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之本。”我想说:文明礼仪是花,一朵美丽芬芳的花。这朵花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做个讲文明礼仪的人吧!让文明礼仪之花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尽情绽放! 【篇六】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还形成了许多优良的文明礼仪,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是的,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礼仪”二字,立德为先,身体力行,传播文明的火花,为世人所传诵!如果说孔融让梨,尊敬长辈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的话,那么三国时期,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芦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老子也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等等这些,无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因此,古人所说的“不学礼,无以立”,到现在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青年一代,更有责任去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首先要学好礼仪,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好科学知识,然后用它们去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那么,作为青年一代,面对“学礼立身”,该如何去践行呢?首先应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学礼应该先学做人,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足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一个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即使你很普通,很平凡,很渺小,但是你处处为他人着想,必定会引来旁人的赞许和尊重!在座的各位,你关心你的父母吗?你尊敬你的老师吗?你帮助你的同学吗?或许,你觉得这些都很不起眼,但它却体现了一个人是否文明有礼。 践行文明礼仪,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量的积累必将带来质的变化,我们中学生应该从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遵守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到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人,就是美国著名汽车公司总裁福特先生,当年他在应聘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顺手扔进了纸篓里,就是这么一个细节,使他被公司录用,公司董事长对他说:“虽然你的学历不高,但是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将然能看到大事。”果不其然,福特先生后来踏上了成功之路! 践行文明礼仪,还需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文明礼仪,贵在日常实践,这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好却并不简单。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要讲文明,但树木却成了健身器,垃圾桶成了出气筒;有些人信誓旦旦说要讲卫生,但一口痰却显得那么掷地有声。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付诸行动。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加各种文明宣传和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书达理、举止文明、礼仪得体,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修养、有信念、有素质的好青年。 同学们,青春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黄金时间,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谱写最美的青春画卷! 【篇七】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不学礼,社会就不会接纳你。为什么呢?老师告诉我们,“礼”是指做人的行为准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规则。遵守了它,社会就会接纳你,也有利于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有利于你理想抱负的实现。作为学生的我们,就是要遵守学校的,就是要多为别人着想,这样做,我们就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人成为一个君子。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原毁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君子的标准:“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宽以约”。周,就是全面的意思;约,就是简单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上君子要求自己非常严格全面,要求别人则要宽松简单,不要苛求。简单地说,就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这个社会就会是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作为个人,我们也会深受大家的欢迎,就足以立身于社会。相反,如果对自己宽松简约,随随便便,对别人则非常苛刻,经常指责别人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那别人就会讨厌你,排斥你,你怎么可能立足于社会呢? 要求自己重以周,就是不要怕吃亏,不要总想着占便宜。我们班有位同学是个小组长,新学期开学时给同学发课本,有位同学拿到的一本表面有些皱,很不高兴,这位组长就把自己的一本与他换。别的同学说他傻时,他回答说:“不这样,这本皱皱的书给谁呢?” 要求自己重以周,就是要有服务意识,要热心帮助他人,要主动承担社会义务。我们学校设立了“读书吧”,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看看书,交流读书的心得。可是,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为了尽快回教室上课,就胡乱地把书一扔,同学们一走,“读书吧”变成了“乱书吧”。有几个教室离得近的同学,就主动承担起了书籍的义务。这样的同学,我们难道会不喜欢他们吗? 我们学校是一所以韩愈自称命名的小学,和韩愈文化紧密相连,韩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品格是我们昌黎学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文明礼仪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让道德修养真正伴随我们成长。 一滴水,能映射太阳的光芒,一件小事,能反映人的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能成为对祖国民族有用的人。这就是学礼的目的。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成为知礼仪,重修养的新时代的学生吧!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文明礼仪深深地刻在心中,用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动,铸就一道亮丽的风景;用文明的礼仪,文明的好习惯,铸就自己一生的光彩! 【篇八】 “礼”是指礼仪,是律已敬人的一种行为,“立身”是指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得到别人的尊敬。学礼立身,学习、践行礼仪,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吧!说有一个人走进饭店点了酒菜,吃完摸摸口袋,发现忘了带钱,于是便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店老板连声说:“没关系、没关系”并恭敬的把他送走了。这件事被一个无赖给看到了,他也进饭店点了酒菜,吃完后摸了一下口袋,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大家知道结果怎么样吗?店老板脸色一变,揪住他,非剥他衣服不可。无赖不服,说:“为什么刚才那人可以赊帐,我就不行?”店家说:“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摆放得工工整整,喝酒时一杯一杯地倒,斯斯文文,吃完了还掏出手绢擦擦嘴,一看就是个有礼仪的人,怎么可能会骗我的酒菜吃呢。而你,翘着二郎腿,吃东西狼吞虎咽,直接端起酒壶往嘴里灌,吃完了是用衣袖擦嘴的,一看就知道你肯定是个居无定室、食无定餐的无赖,我怎么可能相信你!你如果不付清饭菜钱,休想走出我的店门。”这个无赖最后能否把钱还上,我们不必去追究。但这个故事却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学礼“和“没学礼”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结果绝然不同! 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还存在许多不学礼的人,他们做出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 滨江长廊是大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但很多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