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书的感人散文_第1页
关于家书的感人散文_第2页
关于家书的感人散文_第3页
关于家书的感人散文_第4页
关于家书的感人散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家书的感人散文 初冬的清晨是安静的,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似乎大地仍然沉睡在梦中。然而,面对一两百封家书,在这个清寂的早上,我却听到内心惊涛拍岸的声音,听到那些拍击岸边的波浪夹杂着雪花落下又飞起的巨响 “一个好男人可以改变一个女人。”“一个好父亲也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男人会造就一个好女人。”在刘佳的何以解忧?执子之手!里,我读出了一个离家工作的年轻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不在身边孩子的牵挂,对不能陪在家人身边的那份愧疚,更读出了对丈夫的爱和感激:“我愿意在时间的飞逝中与你走过,我愿意在岁月的沧桑里与你风雨同舟。静静的子夜里,我的快乐我的幸福都融在你最真的爱里。静静的子夜里,我的生命因为有你才这样的美丽和灿烂。”“说起门,有些难以置信,现在它竟然是家里最受关注的物件。因为每当它发出任何响声,宝宝不论在做什么,都会第一时间抬起头,仿佛非常肯定地说一句:妈妈回家了!可推门进来的,可能是爷爷,也可能是我,但总找不到你的身影。”在这里,我读出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但我更读出了一位年轻丈夫对妻子无法言说的牵念。 读到这里,不由想起了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想起了李冶的“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想起了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想起了杜牧的“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更想起了李绅的“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等关于家书的千古名句来。 同时想起的,还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家书故事:一首凤求凰成就了两人百年姻缘,司马相如飞黄腾达后却想抛弃发妻,离家五年后才给文君去信,信的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偏偏无“亿”,表示对其已无意。文君则写下了千古绝唱般的回信: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撰,九连环从当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思,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般无奈已十难,重九登高看鸿雁,八月中秋月圆人未还,七月半烧香问苍天,六月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冷雨阵阵浇花端,四月枇杷禾般黄,我当照镜心已乱,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又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阅后,羞愧难当,便把妻子接到了身边。 后来,司马相如欲纳妾,文君又书信一封白头赋: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看了后,满脸通红,放弃了纳妾的念头。从此,两人白头偕老,成就了史上一段不离不弃的佳话。这足可以看出书信的力量和魅力。 书信,是一种有着悠久 _传情达意的文化载体,一直被历代人所喜爱。写信的人想着远方的那位正与之促膝长谈,读信的那位展开素笺,如沐浴秋日午后悠闲的阳光,触摸到的文字仿佛还带着写信人握笔时指尖的温度。从收信到拆信阅读,都少不了惊喜和欢欣。一封简洁意丰的书信,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浓得化不开的情意。 书信,传递着牵挂,承载着期盼,即使只言片语,也留存着笔墨纸张的馨香和那个人特有的味道。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我总认为,这首汉代的饮马长城窟行是夫妻家书中朴素而又感人至深的:想那位远行的丈夫,把“要多吃点儿饭,我很想念你”的家书放在鱼肚里,托人千山万水地捎给家中的妻,无论怎样我都想不出比这更美丽的祝福和更美丽的情话了。两千多年来,这封朴素的家书感动着每一个读过的人。这份世间最朴素、最真实的爱,全在实实在在的问候里。而 _72烈士之一陈觉民的与妻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缠绵悱恻而又充满凛然正气。他发誓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时隔百年,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气度于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必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捧读鲁能家书,我的泪水一次次控制不住地涌出来。 这些朴实的文字,饱含着亲情、爱情、友情,有山河,有国家。它们是一个个的云淡风轻,读之却如潺潺流水,滋润心灵。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更让人读出岁月芬芳的人间大爱来。他们看似平平淡淡的人生经历,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割舍不断,余音绕梁,感人至深。 还是忍不住再举几个例子。 赵芳忍不住偷偷亲你一口一文,让我读出的是母亲对女儿浓浓的爱。而女儿来生,请让女儿做您的妈妈,则让我读出了女儿的俏皮可爱以及对母爱的回报。她说:“文字真的很神奇,带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对话灵魂。”是的,这里让我想起了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节目以“生死”为题,演员黄志忠朗读的由身患白血病的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李真写给母亲的信对不起,妈!我生病了,文字饱蘸血泪,让无数人为之落泪。 同样是父辈与孩子的通信,蒋明君的儿子好像真的长大了和爸爸妈妈回信中的从故事大王到天之骄子,竟然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整整影响了几代人的傅雷家书中,先生对人生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总是让我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还有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傅雷先生万里传书,跨越十几年光阴,飞过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聚集其中的人格魅力,为人深深动容。其中,对人生哲思的深刻提炼,对音乐艺术的独到理解与追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敦促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展着生命的宽度。 在蒋明君的家书中,我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那份溢于字里行间的亲情,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鲁能家书,让我触摸到了相同的温度和力量。 文学,有时候因可激发的想象空间太大,似乎不适合言传,更适合意会。 也有人说,怀旧是人类的一大基本情感模式,尤其中国人对“忆往昔”有着更复杂的情感体验。书信,这种似乎在逐渐消失的物件以及所承载的沟通功能,在这个信息时代,通过朗读,被挽救,被唤醒。它唤起的,是当代人心底的一些念想。正如我国当代文学大师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之所以令人欣喜,也正因如此吧。 我很喜欢见字如面这本书,也热爱电视台与之同名的栏目。且不说书籍或栏目写得或办得如何,只是这平平常常的四个字,就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