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ppt课件_第1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ppt课件_第2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ppt课件_第3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ppt课件_第4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主要内容,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1,2,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状况,4,5,典型工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2,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烷烃,芳香烃,烯烃,卤代烃,酯,醛,酮和其他化合物等。(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情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危害,广州灰霾天气情况,导致复合污染;造成阴霾;产生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甲苯最高值为2509.17g/m3,TVOC最高值为6032.88g/m3,超标11.5倍,深圳甲苯和二甲苯超标率分别为48.15%和25.93%,超标9倍。广州市这两种污染物的超标率分别为20.69%和13.79%。广州市光化学烟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日浓度变化。血液、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皮肤和眼睛、“三重效应”、呼吸系统、嗅觉、呼吸道和肺部几乎都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味、有机硫化物、含氯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致癌、致畸、致突变、刺激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白血病、肝肾衰竭农药、除草剂、醛类、烯烃、烷烃、苯系物、含氯有机化合物、有机卤化物等。对人体有最突出毒性作用的,是醛类。有机硫化物、含氯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苯系物是最突出的,烯烃、含氯有机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5.2012年,我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总量惊人,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约为2088.7万吨。主要地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高度集中,从1990年到2010年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1990年到2012年,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排放负荷高,6、回收技术、破坏技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热焚烧催化燃烧法、光催化降解法、等离子体技术、冷凝法、吸收法、膜分离法、传统技术、新技术、常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沸石转轮热焚烧燃烧、组合技术、沸石浓缩转轮再生燃烧、洗涤高级氧化、滤筒除尘器再生燃烧技术、7,吸附技术。该原理利用吸附剂与污染物进行物理结合或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本标准适用于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优点包括去除效率高,易于自动控制。缺点包括:不适用于高浓度、高温的有机废气,吸附材料需要定期更换。8.吸收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将废气与洗涤液接触来去除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然后用化学试剂中和、氧化或破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填充洗涤器,适用于高水溶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适用于低浓度气体。技术成熟,能够去除气体和颗粒物质,投资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传质效率高,酸性气体去除效率高,优点和缺点,后续废水处理问题,颗粒物质浓度高,塔堵塞,维护成本高,可能出现白烟,9,冷凝技术,冷凝原理,将废气冷却到低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的露点,将其冷凝成液体,然后回收。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单组分且具有回收价值的挥发性有机物。冷凝法也经常与其他控制技术相结合,如:焚烧、吸附、洗涤等。作为预处理步骤,处理成本高。因此,冷凝处理仅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5000ppm时,其效率在50%至85%之间。当浓度1%时,回收率可达90%以上。10.膜分离技术原则上使用人工合成膜来分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硅橡胶膜、多孔玻璃状聚合物材料、分子筛膜、优点、高效回收组分、集成其他技术、低稳定性和通量的膜污染膜具有较高的成本、缺点、适用范围高、回收效率高于97%、11、生物降解技术、原理利用微生物消化和代谢废气中的污染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其他无机盐、生物过滤床方法、生物洗涤塔主要适用于微生物可分解物质、污染物是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可生物处理的污染物包括由碳氢化合物和氧组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简单的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硫化氢、氨和其他无机物质等。具有低能耗、低成本、低氧化完全能耗、能量利用率、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钝化作用等优点和缺点,12。等离子体技术,原理等离子体场丰富了大量的活性物种,如离子、电子、受激原子、分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物种将污染物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活性物种和臭氧,触发催化剂并降低活化能。该催化剂与等离子体产生的产物选择性反应,适用范围适用于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实现室内空气净化,低温脱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实现净化和空气清新,特点13、光催化技术、原理光催化剂纳米粒子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被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吸附在空穴分解催化剂表面的水产生氢氧自由基, 电子将光催化剂周围的氧还原成活性离子氧,从而具有极强的氧化还原能力,破坏光催化剂表面的各种污染物,条件温和,常温常压设备简单,维护方便,还原甚至无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大,气候影响大,工况变化大,影响大,优缺点,14,沸石转轮热焚烧技术,组合1,沸石转轮再生燃烧,组合2,组合技术(1),15,废气,标准排放,冷凝吸附技术, 组合3,组合4,吸附蓄热催化燃烧技术,组合技术(2),废气,标准排放,16,滤筒除尘蓄热催化燃烧,组合5,吸附高级氧化,组合6,组合技术(3),17,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应根据废气的浓度、流速、去除效率等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18, A热焚烧/热回收B催化燃烧/热回收C活性炭吸附(非再生)D活性炭吸附(再生)E沸石浓缩轮F再生催化燃烧G生物法,相对成本,进水有机物浓度(毫克碳/立方米),相对成本评估(以10000立方米/小时的流速为评估标准),考虑设备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19,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环节,(3)关键行业,复杂成分(主要包括烷烃,烯烃硫醇,硫醚,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和处理技术)难以处理(传统的吸附、吸收、燃烧等技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去除效果)、排放量大(2010年,石油化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为全国最高)、石油化工行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性、20、从储罐中回收废气以及恶臭气味的破坏。直接燃烧法吸附催化燃烧法等离子体催化剂生物降解法、压缩吸附法冷凝吸收法吸收冷凝法、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3)关键行业排放特性及处理技术,LDAR技术(气体泄漏及检测技术)研究表明,在石油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中,管道组件和储罐泄漏排放约占76%,根据美国环保署评估报告。实施LDAR技术后,石化企业(3)重点行业的排放特点和处理技术,(23)适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12)源头控制,(1)使用环保涂料: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提高涂装效率,(4)、(5)、(6)、(7)、(8)、(9)、(9)、(9)、(9)、(9)、(9)、(9)、(9)、(9)、(9)、(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采用干漆雾捕集装置,废气回收,废气收集回收,3,采用沸石转轮直接燃烧活性炭纤维吸附催化燃烧洗涤高级氧化,在末端处理方面,(3)重点行业排放特性及处理技术,24,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性,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环节,苯系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醇: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 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丁酯酮: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等。 (3)关键行业和处理技术的排放特征,25。对于包装印刷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5000毫克/立方米)或高回收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采用回收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净化工艺流程图,优点:可回收大量溶剂,经济效益好缺点:吸附回收效率不高,一般在70%左右。(3)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可控技术、吸附回收方法,26。对于中低浓度(1000mg/m3)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采用降解技术进行降解,如再生催化燃烧技术,去除率达99%。(3)关键行业和处理技术的排放特征,27。其原理是将有机废气加热到760摄氏度以上,通过氧化将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3)重点行业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28、塑料制品添加剂的添加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挥发;在塑料单体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制革厂的整饰工段的整饰操作过程中排出;人造革和合成革在表面处理过程中会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有卤代烃、氯苯、芳香烃、酯类、酰胺类和酮类等。在合成材料行业。(3)关键行业排放特性及处理技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29、再生催化燃烧技术的吸附分离技术对高浓度、低风量废气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吸附-催化燃烧组合技术工艺流程。(3)重点行业的排放特征和治理技术,引进可行的控制技术,30。石油储存和运输、来自油井的原油、来自油田的原油罐、来自炼油厂的原油罐、来自炼油厂的炼油罐、来自客户的原油罐、原油管道、水路(油轮)、陆地(火车、汽车)、管道、加工石油、水路(油轮)、陆地(火车、汽车)、管道、石油储存和运输过程以及排放环节。油库储油系统:储油罐收发油、储油罐站内呼吸、铁路罐车卸油(或水运)、储油罐装车等环节的油品蒸发损耗加油站储油系统。从储油车辆卸油至埋地储油罐,从埋地储油罐吸入成品油,运输过程:排放油气的重要环节,(3)重点行业、中间罐、倒罐、31排放特性及处理技术,储运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3)重点行业排放特性及处理技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952-2007),加油站油气回收的排放浓度应小于或等于25g/m3。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油气指南图,32。吸附-解吸-冷凝回收技术蓄热催化燃烧技术,主要有苯系物、烯烃、醛、酯等。原材料准备、塑料制造、塑料制品制造工艺、工艺、可行控制技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环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别、塑料制品行业、(3)重点行业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33、化工原料药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途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别主要包括酚类、醛类、苯类、烷烃类、烯烃类等。生产过程、储运过程、离心结晶、真空泵出口和干燥箱排气等。溶剂储存、运输等的无组织排放。(3)重点行业的排放特点和处理技术,34、可行性控制技术、回收、末端处理、源头控制,组织无组织废气,并进行密闭投料和密闭生产。冷冻或冷凝高浓度有机废气循环使用。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气,采用吸附催化燃烧或蓄热催化燃烧进行破坏。(3)重点行业的排放特点和处理技术,3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环节和类型,可行的控制技术,1。喂食阶段2。反应器反应过程3。真空泵间歇排气,污染产生环节,1。芳香烃2。酒精3。酮4。酯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胶粘剂生产行业,(3)重点行业排放特性及处理技术,高浓度:冷凝吸附催化燃烧,中低浓度,大风量:1。吸附-蒸汽再生-溶剂回收2。吸附-热再生-催化燃烧36。制鞋业。中国是最大的鞋生产和出口国。制鞋过程中使用的大量鞋胶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