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三组组员:尚晨曦刘童石格格刘亦旸邵塬黄晨晨,.,2,汉字,书法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京剧的出现,.,3,汉字,.,4,汉字经历多少年的风和雨啊!,.,5,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文,距今三千多年了。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比甲骨文早得多。,甲骨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甲骨文最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虚出土。已发现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约1700。文字结构中有了大批的形声字,甲骨文是相当进步、且十分完备的古文字体系。近年来在陕西等地,也发现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文。,甲骨文,.,6,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甲骨文,金文,大篆石鼓文,泰山刻石小篆,隶书熹平石经,十七帖草书,王献之楷书洛神赋,兰亭序行书,.,7,百家姓,.,8,书法艺术,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字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艺术(感受美的过程)文化(中华魂的韵味),.,9,中国书法发展史,两个阶段,魏晋,.,10,隶书,.,11,楷书,.,12,楷书鼎力之功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钟繇(油)王羲之王献之,魏晋,钟繇,王献之,.,13,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14,兰亭序(书图),.,15,唐(楷书步入盛世草书继续发展),欧阳询怀素颜真卿(行书)张旭柳公权,欧阳询,怀素,颜真卿,张旭,柳公权,.,16,颜体(书上图),.,17,宋,苏轼(行、楷书)米芾(刷字)蔡襄黄庭坚,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18,米芾,.,19,苏轼,.,20,元,赵孟頫(辅),.,21,明,文征明,.,22,小练习,选错误秦小篆和汉隶已是成熟的书法艺术书法显示东方审美情趣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23,东晋王羲之唐柳公权北宋苏轼元文征明,.,24,按时间顺序排小篆隶书瘦金体籀(皱)文即大篆,.,25,宋徽宗创千字文,宋徽宗,返回,.,26,笔墨丹青中国画,.,27,.,28,鹳鱼石斧图被认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幅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图画,甚至被誉为“图画之祖”。实际上,它是同时期遗存中最接近现代人绘画观念的作品。陶缸是夹砂红陶制,通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略呈直筒形,底部有穿孔。此图绘于缸外壁,偏于陶缸一侧,约占陶缸面积的一半,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画幅内主要有三个图像,分为两组:鹳衔鱼、石斧。左为一只白鹳,短尾长腿大圆眼,长喙粗颈,衔有一鱼。鱼头向上,无鳞片,鱼身僵直,小眼。画右为一石斧,圆弧刃,中间有一穿孔,系有柄,柄上绘有一斜十字叉,下端有网格纹,似表示木柄上缠有麻布片或细绳。图像的表现手法为平涂结合勾线的方式,鸟、鱼和斧均为白色,鱼和斧以粗线条勾勒轮廓线,鹳的眼亦为粗线勾画。图像几乎没有考虑如何与器物相结合(这正是其他彩陶纹饰所遵守的原则),而是当做一幅绘画处理,几乎是借陶缸表面作画,所以绘画性很强。造型简练概括,风格朴实粗壮,鹳的神态天真而有力,体现了原始绘画的稚拙之美。这种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方式,正是以后数千年中国画发展的主流形式,是中国绘画形式上的一个主要特点。,鹳鱼石斧图,.,29,战国: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这两幅画都绘在白色的丝帛上,构思与造型风格十分接近。一般认为它们的性质属于文献记载中的“铭旌”,将它们放在墓室中是为了达到“引魂升天”的目的。两幅帛画人物形象准确生动的写实描绘,反映了这时人物肖像画的新水平。它们都兼用了写实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冠饰发髻,衣裙佩剑,华盖流苏皆如实模拟,而龙凤则带有明显的传统纹样蜕变而来的痕迹。这充分说明这时应该是中国绘画由商周以来形成的,主要依据想象进行描绘的传统向主要依据现实描绘的新的写实作风蜕变的过渡阶段。两件作品均以墨线勾勒为主,仅在局部施彩。从人物驭龙图看施彩的手法除了平涂以外已经采用了渲染的技法。,战国帛画向我们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线条的运用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不只能准确表现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能体现出对象的质感,同时这些圆转流畅、飘逸潇洒的墨线本身已具有了极浓的形式意味。一般认为,魏晋时期以顾恺之为代表的新的人物画风格正是这种风格的继承和发展。,.,30,魏晋: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整个构图,按题材的不同而分为九段,每一段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用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使画面形成散而不乱、起伏有致、疏密适当的有机整体。人物造型动态自然,表情变化微妙,春蚕吐丝般的线描富有韵律之美,体现了中古艺术的秀雅和高贵。,.,31,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的。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通过人物情感及动态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思恋,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32,隋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来迎娶文成公主时,受到唐太宗接见的情景。这幅宋摹本画面右侧的太宗在宫女的簇拥下雍容大度,庄重威严,左侧三人为礼官、禄东赞和译员。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有重点、有分寸地刻画了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其线描准确流畅,色彩搭配富于韵律感,技法相当成熟。,.,33,张择端(10851145),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工于画宫室,尤擅舟车、酒肆、桥梁、街衢、城郭,自成一家。所作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以汴河为典型环境,用大量笔墨,描绘了当时各阶层数以百计的工作者的各种活动。他们中有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走江湖看相算命的先生,以及驾车、挑担、抬轿、划船、拉纤等劳动者形象和他们紧张繁忙的工作情景。他们与官宦富人的无所事事、悠然游逛,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引人入胜,人物和景物的虚实、疏密、动静具有鲜明节奏。复杂的构思和全面精湛的技法,充分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艺术才能。,清明上河图,.,34,元明清:元王冕墨梅,王冕只画“野梅”,不绘“官梅”。野梅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梅花就是个人精神的体现。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花蕊,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5,古代绘画的特点,1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注写意的文人画。2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3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6,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的功能看。回话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返回,.,37,京剧的出现,.,38,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成为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元杂剧演出壁画,.,39,昆曲代表作牡丹亭,.,40,京剧历史演变,一孕育期,徽秦合流,徽汉合流,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剧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扬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二、形成期,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标志之二:行当大体完备,标志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标志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41,三、成熟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谭鑫培,.,42,四、鼎盛期,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43,梅兰芳与京剧的世界之路,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44,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此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霸王别姬,.,45,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贵妃醉酒,.,46,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京剧流派及创始人,.,47,.,48,*注意,有部分人主张京剧的流派应从程长庚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