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的痛点、网络架构重构与电信业未来的思考》PPT学习课件_第1页
《运营商的痛点、网络架构重构与电信业未来的思考》PPT学习课件_第2页
《运营商的痛点、网络架构重构与电信业未来的思考》PPT学习课件_第3页
《运营商的痛点、网络架构重构与电信业未来的思考》PPT学习课件_第4页
《运营商的痛点、网络架构重构与电信业未来的思考》PPT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运营商的痛点、网络架构重构与电信业未来的思考,内容,运营商的痛点和困惑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OTT的业务侵蚀、替代和挑战内部量收剪刀差的持续扩大及应对思路网络架构僵化,难以支撑互联网发展“一去二化新三者”依然是基本战略网络架构重构是实现战略转型的技术保障CTC网络架构重构的目标和演进方向CTC未来的目标网络架构和演进关键网络架构重构的挑战电信业未来的思考,电信运营商的痛点和困惑,一个深刻的判断:电信业是结构上有缺陷的行业,从长期看,无论战略有多高明,收入增长都无法支撑发展,行业商业模式已经失败,无法修复。拉里.博西迪(评注:不转型,死路一条),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全球电信业的形势不乐观,全球基础电信服务业低迷呈常态2014年收入略有好转,增速由-1%变为+0.7%,在0左右徘徊,量收剪刀差的扩大成为普遍现象。中国基础电信业开始进入低速发展阶段2014年运营商收入1.15万亿元,增速由8.7%下滑至3.6%。主要是移动话音和增值业务双双由正转负。而互联网应用企业增速达36%,收入占30%。未来全球电信业将进入持续下滑阶段未来几年占收入60%的移动业务将进入持续下滑阶段,年均复合增长率1.4%,年均ARPU值增长-2.7%,2018年全球移动收入将首次出现负增长,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电信法继续缺失:35年的难产(1980-?)三网融合20年无突破;资源浪费(700M),建网成本高;监管乏力,无法可依;恶性竞争和垄断并存;市场和技术中立原则频遭践踏。行业定性继续混乱:国家层面:将电信运营业定位为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行业,承担社会和普遍服务义务。国资委:按照竞争性企业继续考核收入和利润。舆论环境恶化:媒体恶炒,老百姓不买帐一个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行业成为众矢之的,媒体频炒、百姓不买帐、领导不欣赏。,OTT的业务侵蚀、替代和挑战,互联网企业的侵蚀和挑战,网业分离:互联网的端到端透明原则形成网业分离格局,运营商管道化是技术进步结果,难逆转业务侵蚀:OTT已完全主导互联网应用及流量,还在快速侵蚀和替代运营商的核心业务:语音和短彩信。2014年这两项业务收入下降15%和10%数据掌控:互联网企业对用户数据的掌控正超越运营商,运营商的庞大数据是分散信息孤岛,数据格式不统一、不一致、不联网,利用率很低。投资:全球互联网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达22.5%,是电信企业3%的7倍;预计2023年全球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将会超过电信业。,内部量收剪刀差的持续扩大及应思路,固定宽带接入发展的困境,流量100倍(年增59%)(163网),用户7.1倍(年增22%),流量增速是用户的2.7倍!收入的3.3倍!,CTC,接入费降速比成本快一倍,10年来,总的网络投资每比特成本年均降幅为15%(靠有源设备)。10年来,每比特接入资费年均降幅30%,说明历史的高利润、增收节资效果及透支正常利润。这种局面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难以长久维系系。只有靠持续技术创新,才有持续降价空间,15%,30%,相对下降率,CTC,收入,收入和流量剪刀差扩大!,流量,语音,数据,量收剪刀差的挑战与对策,成本,技术进步频谱效率提高靠现有通信技术提升空间有限,降低成本新技术,新架构,新物理层智能管道应用层优化(从源头控制流量和信令过度消耗,靠应用协议和操作系统优化),技术,成本的降低是最现实的出路,降低成本是战略,不是战术,更不是权宜之计几十年来电信业所走的三高策略为主,低成本为辅的老路在互联网时代无法维系。既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无望,现有技术又无法有效支撑流量的快速增长,而上层应用协议对于流量和信令的过度消耗又难以有效控制,那么唯一的、最现实的出路就是控制和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可能路径:首先是认识和管理到位做减法为主,不仅靠后端,还要靠前端关注点不仅是降低CAPEX,更要注重降低OPEX不仅要关注网元成本,更要关注整个网络的成本不靠价格战,靠技术创新:架构和物理层是关键,技术创新的方向要调整,从过度追求“高性能、高可靠、高成本”的转向以降低成本和技术业务创新为中心的新轨道。新技术:每一代无线技术总能大幅度降低比特成本,例4G比3G降10倍以上,5G希望进一步降低百倍;硅光子技术可望最终突破光域成本瓶颈。新架构:多频段多制式低功率节点的异构网架构,可能使容量扩展10倍;SDN的影响则更深远。分组化:TDM网传送成本与流量成比例,故其扩展性无法应对流量增速,网络必须实施分组化。资源优化:共建共享,效率和优化(W/P/F分流,动态负载均衡,智能寻呼,多层小区协作,多天线,广播多播等),全方位降低成本。,网络架构僵化,难以支撑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应用决定了网络的未来,互联网应用的流量:是网络的绝对主导流量互联网的应用:已主宰了最流行的应用互联网应用的收入:我国互联网应用收入占比超50%,对行业增长率贡献超100%;可望超电信。互联网应用的投资:全球互联网应用投资增速是电信业7倍,预计2023年绝对值将超过电信业。互联网应用企业的创新体制、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商用模式:决定了网络的未来!网络必须能主动、快速和灵活地支撑互联网应用,而不是让互联网应用来被动适应网络的现状。,互联网应用对网络的要求,带宽大小足够宽,带宽提供足够快,互联网应用对网络的主要期待,带宽资费足够低,现有网络的问题(1/2),网络复杂、刚性而昂贵:由大量单一功能的、专用网络节点和碎片化、昂贵、专用的硬件构成。设备几十类,数百万台,还在不断繁衍。网络一旦建好,难以变动,无法快速配置资源,支撑不了应用层的快速发展。网元软硬件垂直一体化的封闭架构:为满足不同业务、接入方式、质量、安全等需求,引入大量不同控制协议,且绑定于特定转发协议,代码直接写入硬件,构成控制转发一体化的封闭架构,导致设备日益臃肿、扩展性受限、功耗很大、性能提升空间小、技术进步慢、创新难、价格昂贵。一旦部署,就锁定于厂家。,现有网络的问题(2/2),网络和业务烟囱群:新业务、新功能、新性能的提供往往需要开发新协议和新设备,造成设备种类和数量大量繁衍,外加部门上下分割,形成大批独立封闭的网络和业务烟囱群,成本高、资源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网络和业务难以协同和融合,无法以互联网时间快速适应业务和应用及使用模式的快速变化。CAPEX和OPEX居高不下:面对大量不同厂家、不同设备的采购、设计、集成、IOT、部署配置、维护运行,升级改造,导致居高不下的CAPEX和OPEX。面对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更加动态的要求,没有自动化将无法想象,网络问题的根本症结,电信业的传统发展路径(高性能、高可靠、高成本)和商业模式在网业分离的互联网时代下难以为继,必须转型和“去电信化”。,设计理念(落后30年)-IT业:开放的架构,开放的强壮产业链,技术业务创新活力强;-电信业:封闭的架构,封闭的弱化产业链,追求高性能,形成复杂而昂贵的庞大网络。,成本与性能(错误方向)-IT业:更重成本,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适度即可、采用标准IT设备;-电信业:更重性能,过度设计,开发和沉淀了大量不必要功能和性能。成本降速比IT慢10倍,网络架构重构的战略意义,网络:颠覆了沿用上百年的垂直一体化的封闭电信架构,转向开放的水平集成架构。网元:颠覆了沿用上百年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封闭设备架构,转向软硬件解耦的开放架构。网络的软化:颠覆了上百年硬件为中心的格局网络的IT化:颠覆了网络与IT分离的传统格局组织:颠覆了现有分层分域,条快分割的架构运营:颠覆了市场,网络和IT分割的运营传统流程:颠覆了运营商的传统生产流程(含采购)产业链:颠覆了运营商和设备商为中心的传统电信产业链架构,转向全开放的ICT产业链架构。,网络架构重构的挑战(1/3),架构的重构牵一动百,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演进路线。对超大型网络,估计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基本完成重构。网络架构的重构带来巨大的全面挑战现有分域分层的组织架构必须扁平化过度专业化、区域化的组织架构已成为端到端自动化运营的最大障碍。例如传送网架构的弊端。现有静态的规划建设模式必须改变现有按年度的静态规划模式要么很容易失掉市场机遇和用户,要么可能导致网络的利用率很低。运营商需要一种灵活、颗粒化和快速响应的网络,网络架构重构的挑战(2/3),架构来支持越来越难预测的网络容量需求。现有高度依赖厂家的网络运营模式必须变革未来的开放网络需要集成和维护运营大量不同来源的新老软件、硬件、网管,运营商必须要能够在代码级层次上深度介入开发、测试、集成、维护直至业务提供全过程,单靠保姆走不下去了。现有研发体系需要强化、变革并融入运营现有流程外的研发体系的体制、定位、能力、人才均难适应,需要构筑两个层次的研发体系。现有分离的网络和IT需要在组织和流程上融合CT和IT的深度融合导致存储、计算和网络成为统,网络架构重构的挑战(3/3),一的资源,分离的组织和流程是人为的割裂。人才队伍需要重新组织、更新和培训现有网络工程师需要有部分转型为软件工程师,需要从外部吸纳少量高水平的领军软件工程师。需要高层直接介入架构重构不仅需要CTO和CIO的直接领导,还需要全体高层领导的介入,特别是CEO和COO的介入。仅仅靠现有职能部门和传统思维很难成功。新架构的引进需要与现有架构长期共存,不仅能互联互通,还要能平滑集成,不影响业务。对架构重构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决心不到位!,SDN/NFV产业链重构的机遇与挑战,SDN/NFV对产业链的影响,从封闭的垂直集成向开放的水平集成生态发展由传统的封闭小生态圈向开放的、活跃的大生态圈发展,引入大量新的玩家(IT厂家、纯软件和纯硬件开发者等)。上下游关系链条缩短,不再是长长的串联关系。由少数设备商作为唯一接口的局面将被打破,运营商需要直接与芯片和软件开发和集成者交互。白牌交换机(商用芯片+第三方开源软件)和开源软件将越来越流行。设备商和运营商都将经历巨大的转型考验新定位、新竞争力、新人才、新架构。,2015-2020:2015年:SDN/NFV仅仅影响全部网络产品采购的15%,传统方式采购的比例依然占85%。2020年:大逆转SDN/NFV将可能影响全部网络产品采购的80%,传统方式采购的比例将可能降到20%。,SDN/NFV对网络采购的影响,SDxCentral,2015,产业链经历的转型方向小结,SDN/NFV/LSO的发展阶段,技术过度幻灭到发展稳定发展启动期望成熟,可见度,电信网:SDN/NFV刚从过度期望进入幻灭到成熟期,估计2-5年进入发展期,5-10年进入稳定发展期。,目前SDN/NFV/LSO,2-5年后SDN/NFV/LSO,5-10年SDN/NFV/LSO,电信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经典定义:(基于联合网络委员会)由采用TCP/IP协议族并拥有公网地址的众多计算机网互联而成的全球最大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修改定义:(考虑了NAT引入的现实)由采用TCP/IP协议族并拥有IP地址的众多计算机网互联而成的全球最大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应用:基于互联网上所开发的一系列应用,诸如WWW、电子邮件、搜索、电子商务、微信等。结论:BAT等应该主要是互联网应用公司,电信公司应该主要属于互联网服务公司(ISP)。,光传送网,业务网,应用层,WWW,电邮,移动网,数据网,IP承载网,电信网,理论:根据电信网的分层模型和互联网的定义,电信网的IP承载层采用TCP-IP协议族和IP地址,符合互联网的定义,IP承载网就是互联网。实际:世界多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也基本都是运营商。,网络视频,互联网是电信网的承载层,网业分离是重大技术进步,电信业的管道化不是OTT竞争的结果,而是网络IP化的必然结果,而OTT正是网络管道化的产物。IP网只提供点到点连接,与应用无关。这种互联网的端到端透明设计原则形成网业运营分离的大格局,彻底打破了电话时代网络和业务一体化运营的封闭格局,从而导致互联网应用有可能在不受运营商控制和约束的前提下独立发展,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蓬勃局面。而运营商只剩下接入控制,提供通道类业务,即被管道化,为应用做嫁衣裳。业务的价值逐渐由管道向更贴近用户体验的上层应用迁移,这是技术进步和应用驱动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应用对电信网的影响,互联网应用是电信网技术进步和流量的主驱动力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带来巨大流量,造就宽带网。互联网的端到端透明原则形成网业分离格局,电信只剩接入控制,即管道化,而应用则蓬勃发展对电信业务分流和替代,也创造新的领域和商机互联网业务不断替代电信核心业务,也带来流量收入和创造新的应用,例如云计算和互联网+。增强了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最终将超过电信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对电信商业模式的冲击电信业以接入为主,而互联网以内容和应用为主,具有更强竞争力和吸引力,促其变革和转型。,电信网对互联网应用的影响,电信业是互联网应用普及的主要推动力全球电信业的介入使得互联网从学术和军用的封闭环境转向开放和民用,并成为电信网的一部分,才可能有今天的普及和规模以及蓬勃的应用。电信网是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的基础平台一个全球性的、技术不断演进的电信网是互联网应用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平台。电信业也是互联网应用水平提升的推动力电信向互联网应用的拓展,不仅为互联网带来新业务领域,也为其注入了通信能力和电信级品质要求,从而提升了其应用的层次、跨度和深度。,电信业未来的思考(1/2),传统运营业:行业的结构性缺陷,使收入无法支撑可持续增长,商业模式基本失效,行业必须整体转型。市场需求层面、公用事业属性和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地位决定了运营商不会轻易衰亡。电信边界逐渐消失,独立CT将融入ICT大行业。运营商将从基于硬件的网络公司转型具备软件公司的思维模式和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