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经济发展与政府作为.ppt_第1页
绍兴经济发展与政府作为.ppt_第2页
绍兴经济发展与政府作为.ppt_第3页
绍兴经济发展与政府作为.ppt_第4页
绍兴经济发展与政府作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绍兴经济发展与政府在博士研究后,一、形成绍兴经济发展的特点,特征是“纺兴、绍兴兴、纺衰、绍兴衰退”绍兴纺织行业的化纤布产量、领带产量、袜子产量、纺织交易量“四大全国第一”二,如光宇集团:高端玻璃产量、利润均为全国第一、三力士胶带:三角胶带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3 卧龙电机:分马力微电机生产是全国最大的欧亚薄膜:薄膜单体规模居世界第一的极东化纤维: PTA亚洲最大、一、绍兴经济发展特征,阳光集团:亚洲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出口基地万丰奥:铝合金轮毂生产亚洲轮毂地位龙盛、 闰土:分散染料产量占全国70%,占世界21%的三花股份有限公司:空调部件是该领域的世界巨头之一,新昌三花和各和护罩两家企业的电磁阀占世界市场的70%,完全左右市场2009年浙江省百强企业排行中绍兴有20家,比去年增加1家其中海亮组(第10名)、中城控股(第20名)、宝业控股(第32名)、龙盛控股(第37名)、精功组(第46名)。 一、绍兴经济发展特点;(二)形成特色,以“一村一品”、“一町一业”一、辐射型:发源地和龙头骨干企业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例如由风扇引起的风扇块、由联丰组成的冷却塔块、由龙盛组成的染料块等。 2、集散型:在当地历史、自然条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的块状经济。 例如绍兴县纺织、印染、嵊州市领带、丝线服装、新昌县毛衣等3个,追随型4,园区型,1,绍兴经济发展特征,(3)建设园区,飞跃发展1,发展阶段绍兴工业园区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 最初的工业园区(枫桥町服装特色工业园区)成立于1990年。 2000绍兴工业园区进入发展阶段,2002年一年新增工业园区32个。 2、绍兴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是以综合发展型为主,二是产品专业型,三是科技主导型,四是工贸结合型,五是其他类型,二是绍兴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一)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为1、第一阶段,发芽首次(11届三中全会前后到80年代初)阶段,又称自发增长阶段。 绍兴民营企业以传统规划体制抓住经济短缺机会,从农村工业开始,率先发展乡镇企业,创办家庭工厂,部分农民成为最早的市场主体,绍兴民营企业的成长具有“先进”优势。 二、第二阶段,突周生长(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阶段,又称改革助长阶段。 绍兴民营企业抓住经济体制改革机遇,采用戴红帽子的做法,各级政府全力将股份合作制发展为主要形式的乡镇企业,制定私营企业“四无限制政策”(比例、速度、规模、类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规模急剧扩大,绍兴民营企业成长具有“先占”优势。 二、调整绍兴民营企业发展特点;(一)民营企业发展阶段三、第三阶段、扩张(南巡谈话后)阶段,称为外向延伸阶段。 一是企业发起“对外贸易”革命,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产品等级,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通过国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企业有序合理成长,绍兴民营企业成长具有“先行”优势。 4、提高第四阶段、变革(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后)阶段,也称为创品牌延长阶段。作为“资源小市”、“经济大市”绍兴,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改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结构,提升产业,走差异化、品牌化经营之路,由“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由“创业型”向“创新型”提升。 二、绍兴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二)绍兴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一,绍兴优秀民营企业家具有“草根性”的特点,绍兴民营企业家出身于“草根”,具有真正的“平民性”、“全民性”、“大众化”。 其创业的动因是简单,摆脱贫困。 第一,“给人打工”:绍兴一些企业家,从草根开始,冒风险,从事贸易和家庭工作。 二是“自主创业”:但有些企业家是国有、集团、乡镇企业中从事管理、经营、技术的骨干。 第三,实业家投资后,绍兴企业家进一步积累经验,通过市场运营整合中小企业,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二、绍兴民营企业发展特点;(二)绍兴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绍兴民营企业具有“内生型”特征;(一)绍兴民营企业是内生型集群,具有“本土化”、“源发性”特征。 即根据当地资源和商业文化氛围,进入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以示范效应带动多家同类企业出现并逐渐形成的中小企业集团。 这种企业集群的发展将当地因素与优势和历史文化因素相结合,其发生发展经历了自然选择和演化的历史过程。 民间传统的手工业、繁荣的商业历史和人文环境,可以迅速形成以血缘、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人文网络相互依存的民间企业群体。 (2)广东企业集群最突出的特点是“嵌入式”企业集群。 跨国公司进入,外资企业进入,带动了当地许多同类企业的建立,形成了企业集团。 二、绍兴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二)绍兴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三,绍兴民营企业具有“转型”的特点。 (一)绍兴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大多由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绍兴改革了国有、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 国有企业最大限度退出竞争行业,通过比较彻底的改革,明确绍兴的企业产权,明确归属,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模式。 2000年前后,绍兴95%以上企业改革。 该部分企业由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改建为经营者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2)温州民营企业从整体上看,很多企业都是从个人家庭、家庭研讨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绍兴民营企业发展特点;(二)绍兴民营企业发展特点四;创业民营企业具有“创业型”特征的是自发创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至八十年代初)。 从农村工业开始,带头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家庭工厂,农民成为最早的市场主体,绍兴民营企业创业具有“先进”的优势。 二是改革创业(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 采用戴红帽子的做法,将股份合作制发展为主要形式的乡镇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外向创业。 企业发起“对外贸易”革命,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产品等级,走向国际市场。 第四个是品牌创业(特别是2003年以后)。 绍兴民营企业改变成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二是绍兴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征,(二)绍兴民营企业家的特征5,绍兴优秀民营企业家具有“草根”特征,绍兴民营企业家出身“草根”,具有真正的“平民性”、“全民性”和“大众化”。 其创业的动因是简单,摆脱贫困。第一,给人打工:绍兴的一些企业家,从草根开始,冒风险,从事贸易和家庭工作。 二是“自主创业”:但有些企业家是国有、集团、乡镇企业中从事管理、经营、技术的骨干。 第三,实业家投资后,绍兴企业家进一步积累经验,通过市场运营整合中小企业,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三、绍兴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一)绍兴模式与苏南模式的比较1,20世纪90年代前的相似之处;(一)特征几乎千篇一律走向集体经济道路;(二)原因国内形式的绍兴与苏南特殊地理环境集体经济的制度作用降低了政治风险(高指标,掌握乌纱帽子) 这为乡镇政府获得企业控制权和剩馀索赔权提供了坚实的所有制基础,在经济自由度和市场完善度低时比个人民间经济具有制度优势。 三、绍兴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一)绍兴模式与苏南模式的比较;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的不同背景;(一)乡镇企业困境;(二)苏南模式的历史转机;上海浦东开放;苏南积极引进外资;产权改革进程;(三)形成绍兴模式的地理特征非正式制度;(四) 延缓绍兴民营企业生产型资本积累型的承包转换型产权改革型(集团企业获得国有企业)、三、绍兴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外资与自营出口的比较(苏与绍兴)、三、绍兴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一)绍兴模式与苏南模式的比较3、1990年代以后的差异(一)产业结构的差异苏州: 2008年三资企业比例达到66.87%,民营企业比例达到15%,国有企业比例达到0.77%,集体工业比例达到1.52%。 绍兴: 2008年,基于传统轻纺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 (2)产业集群差异苏南: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以外资经济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绍兴:中小企业集聚,积累起来,实行细致的分工和社会化合作,依靠专业市场。 三、绍兴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一)绍兴模式与苏南模式的比较;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差异;(四)城镇居民收入差异苏南:民间上司不多,老百姓收入以劳动收入为主,GDP远远领先于浙江省同类城市,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少。 绍兴民营化程度远高于苏南地区,民间上司居多,城镇居民支配性收入高于苏南地区。 三、绍兴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二)绍兴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1,共同特征(1)国家投入较少,经济基础差浙江地区和自然资源特征1978年,全国工业占GDP的比例仅为48.26%,浙江省的比例仅为43.3%。温州地区位置和自然资源特点(2)以熟练的工匠居多,人力资源具有绍兴优势:“二土、三筒、五匠”(土纺、土织; 染槽、酒槽、味精槽泥、木、竹、石、铁匠)、三、绍兴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二)绍兴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二、两者的不同(一)民营经济生态与再生态的区别温州地区与资源制约(温州生产要素制约比绍兴更多,1978年人均耕地仅0.53亩, 现在是0.33亩) (2)多源资本和单源资本的区别绍兴:也有有民营资本的海外资本温州:民间资本非常丰富,四是政府,(1)从给予相对缓和的发展环境的1,1984年开始,立即组织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讨论,组织干部在苏南学习,在温州经历。 并且势利导及时提出了乡办、村办、联户办、个人办“四个车轮一起旋转,十个阶级一起承担重担,千家万户促倍增”的发展方针,实际上提到了个人工业的发展议程。 二、八十年代末三年治理整顿提倡“保护已形成的生产力,保护大众经济发展积极性”,实施“不限制经营者、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济条件”的“四无限制”措施。 随后几年,为加快民营企业团队,特别是落后乡镇个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先发展,后规范”的观点。 四、政府在三、一九九零年给予相对缓慢的发展环境下,以私营企业新的“四无限制政策”无限制的比例、无限制的速度、无限制的规模、无限制的类型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 4、1994年绍兴开始了城镇乡村企业的“转制”,大部分戴红帽子的企业被摘下帽子,大部分集团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 这一阶段制度变革的重点主要是三类企业:的产权含有模糊集团企业的戴红帽子的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中小企业。 5、绍兴提出了“放心、放手、开放、大胆”四放的要求和“发展比例不受限制、发展速度不受限制、经营方式不受限制、经营规模不受限制”四无限制的原则。 四、政府应当: (一)给予缓慢的发展环境,一九九八年绍兴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一退三进”战略,国有、集体企业最大限度地退出竞争行业,进一步发展规范的股份制经济,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1年底绍兴元1188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完成1176家之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民营经济成为绍兴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7、绍兴个人经济进一步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注册个人工商店18.33万户,民营企业44万户。 四、政府以(二)一致政策(一)一九九三年民营企业大发展时期,发表了进一步加快个人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对个人企业从审查手续、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本、就业对象、税收、信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优惠奖励。 (2)1995年民营企业应加强提升时期,进一步促进个人民营企业规模、排名和水平,提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政策意见。 (3)随后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形势需要,提出了如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封锁、发展园区建设、培育品牌、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等政策意见。四、政府提出(二)以一致政策第一、2003年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政策意见第二、2004年推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的政策意见第三、2005年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第四、2006年加快科技型企业培养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从各个方面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四、政府在(三)确保政府服务,开始建设绍兴专业市场(一)中国轻纺城: 1985年开始建设中国轻纺城2002年实现中国轻纺城民营化的2006年提出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市场机制”的尝试不给轻纺城带来发展活力)(二)嵊州诸&袜业城(四)崴厦业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379个专业市场中,营业额、四、政府;(三)确保政府服务,金融领域政府;(一)绍兴充分发挥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四二千斤”的作用;(二) 指导企业积极争取上市制定2002-2006年上市规划、2007-2011年规划和2008-2018年长远目标,制定关于培育企业上市和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将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和出资额支撑在全省地级市的首位,排在全国地级市的第二位。 四、政府建议(四)吸引外资、发展开放1,2002年“学习苏南经验,抓住吸引外资”。 2003年,提出“一年上新台阶,两年翻一番,三年突破十亿”。 一是干部率先示范,营造招商氛围。 二是明确招商引资的方向。 三是明确优惠政策,加强外资吸引力。 五是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招商环境。 六是建立审查制度,形成招商引资机制。 4、政府认为: (5)金融危机后政府认为: (1)绍兴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