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德·我为人师_第1页
育人育德·我为人师_第2页
育人育德·我为人师_第3页
育人育德·我为人师_第4页
育人育德·我为人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人育德我为人师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对人的教育也要先从德育开始。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德育的培养。刘备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李白耶说过:“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家园,也构建了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西方伦理学家称为道德金律,是普世道德观的构成基石。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修身,认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孙中山先生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人生哲学。梁濑溟先生将重视修身称之为“向内用功” “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内在修为的外拓,这也是儒家思想中一个人成才的最高境界了。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决定着德作用的范围。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育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才的培养,不可偏颇一方。德育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历代的统治阶级为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都十分重视德育。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中,德育居于首要的地位。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十分强调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为思想建设决定中国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是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这也就是中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即社会内容。它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为了把德育的社会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必然要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中国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现在这个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德育的培养,从小做起。比如,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教书为了育人,但育人的内容比教书更广泛。育人要德、智、体、美、劳并重,当前尤其要强调德育。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建立德育工作机制,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还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学习培训,及时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对全体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局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作为教师,如何真正做到正确的“传道受业解惑”乃至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这就要做到教师的几本职责:教书育人。而怎样才能真正做好这一点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把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双基”训练,轻思想教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软肋。这已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及下一代人才的培养。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书育人,也已成为紧迫的任务。教书为了育人,但育人的内容比教书更广泛。育人要德、智、体、美、劳并重,当前尤其要强调德育。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不光是校长、书记的事,也不光是政治辅导员的事,同时是每个教师的份内事。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光是会上宣讲,也不光是课余谈心,还应当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更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相辅相成。 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成为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术上有建树,教学中讲艺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抱着这种态度,要尽量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我经常对学生说:教室里我是你们的老师,教室外我是你们的姐姐。我认为:亦师亦友的身份并不有损师道尊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比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身上也有许多教师所不具备的优点。把握好“师”和“友”的度,更利于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开展。做到课时结束,责任并不结束。执教鞭过程中我最深的一点体验就是: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应该否定和打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正视就业压力,推动他们前进。每周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课堂上教授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课堂外作为教师的我同样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会学生如何充实自己、修养身心。课时结束,并不意味着责任结束。 懂得有一种美丽叫真诚。学生象春天的花朵,送走一届,又来了一届,我们只有做到真诚地热爱学生,真诚服务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系学生冷暖,为学生排忧,为学生解难。毕业的花朵在每个节日前夕都会发上一个短信,打上一个电话,送上一个祝福。这是做老师的骄傲,我们还要求什么呢,我们已心满意足。 此外,教书育人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做到主体的位置。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受的客体;对于解决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来说,学生又是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教育教学任务获得一定知识,能力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器。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 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因为再适宜的温度也不会把石头孵出小鸡来。教师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能起多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如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学习时的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它包括知、情、意、行等多种心理成份。主要表现为浓厚的认知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意志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在于这些积极因素的参与学习。如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充耳不闻,这讲就等于零;教师布置阅读,学生置之不理;这阅读也就失灵。另外,很多操作性的练习、思考,都需要学生的实践,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环节都是不能完成的。总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学生的学是核心,只有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体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才有可能。 诗人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歌曲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一个老师,要有“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著坚忍,具备“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要善于和物欲横流、追腥逐臭的世俗潮流远距离,和三尺讲台近距离,与广大学生零距离。我们要学会用爱心和真诚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打造一个互动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