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总复习历史(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7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历史(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7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历史(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7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历史(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7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2011年高考总复习历史(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7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现出不同的学派及各种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经济: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3)阶级关系:“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出现私人讲学,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5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能够勃兴的原因(1)孔子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主张改革,符合历史发展潮流。(2)孔子的许多思想观念如“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等,对于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没落的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人民的现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和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这是孔子思想中最宝贵的部分,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3)儒家特别重视教育和宣传。(4)儒家学派不墨守成规,能够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同时也注意改造性地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精华,是既“博采众长”,又“与时俱进”。6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春秋)(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称之为“圣人”。,(2)思想主张,7如何看待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有阶级差别的仁爱,而非普遍意义上的仁爱。孔子主张的“礼”是指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8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荀子(战国)(1)孟子地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后人称之为“亚圣”。思想主张,客观评价孟子的“民贵君轻”:一定的思想文化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过来又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孟子代表着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还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孟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说这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主张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到其历史局限性。(2)荀子,9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含义: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即黄帝和老子的学说。(3)理论来源:早期道家理论是基础,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4)主张: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5)影响: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国力逐渐增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地位:西汉初年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10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3)内容: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5)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009山东卷)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老子创立道家思想,其基本主张是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万物。,【答案】D,(2009山东卷)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BCD,解析:本题要注意具体的情境要求,是和书博会相配的名言,即强调学习方面的内容,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的只有。,【答案】D,(2009海南卷)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B、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看不到法家的主张,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答案】,(2009安徽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考点2宋明理学的发展,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理学兴起的肯景(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3)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治,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2含义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3程朱理学及其内容(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2)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起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3)地位: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朝鲜以及欧洲。4理学的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清人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5陆九渊的心学体系(1)含义: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心学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内容: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命题是“心即理也”、“宇宙即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法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6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的新发展(1)思想主张: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强调了自我的主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他还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2)其最大特点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8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第一,总的原则是既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第二,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力量,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全面认识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是封建正统思想,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儒学成为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其勤政爱民和任用贤才的主张、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社会仍有很高的价值。“和为贵”和“君子和而不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儒家思想至今仍体现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其明显价值。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消极影响:儒家思想对钳制人们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等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作为封建文化的载体,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宣扬封建礼教,扼杀人性,负面作用极其明显。,(2009广东理基)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答案】A,(2009上海卷)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解析:第一问首先要理解基本内容的含义,因为孔子思想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历史等,但是核心内容还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其次要表述准确,基本思想的属性和范畴。第二问汉、宋两代儒家思想的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儒学内容的发展,还有其思想地位的变化。第三问要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因为新文化运动尽管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答案】(1)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2)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3)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考点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明清时期民主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人民起义风起云涌。(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而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4)思想文化上,一方面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另一方面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2“离经叛道”的李贽,(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3)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束缚,他们有着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4)李贽任职期间,目睹了官吏和道学家的虚伪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性格。3李贽思想的主要内容(1)政治思想;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2)哲学思想:提出“万物皆生于”,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4对李贽思想的全面评价(1)李贽思想的进步性表现:,一是坚决反对封建思想的代表孔子的权威,反对封建社会传统的是非标准。二是否定封建社会统治者推崇的一些传统观念,如男尊女卑,把所谓天理和人欲截然对立起来。三是他尖锐而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特别是封建官僚和道学家虚伪、肮脏的本质,揭穿他们的欺骗性。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这种思想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2)李贽提出了不少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抵触的进步思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李贽代表的仍然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他反对盲目迷信孔子,但没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哲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的倾向;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他反对的是假道学,对真道学还是肯定的。李贽不能提出一套新的标准与封建正统标准,相对抗,这主要是因为新的生产关系和新兴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5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1)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内容: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2)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内容: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批判君主专制的同时,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3)思想上,从儒学思想中吸取有益营养,构建起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内容: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顾炎武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之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物质又是不断变化的。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1)特点:,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惊惧。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其他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性。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7对明清时期“工商皆本”思想的评价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思想和政策已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商与农业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首先,这一思想与同一时期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相伴而生。商品经济的发展既需要重视其发展的政策的支持,又需要通过对上层建筑的改造而为其提供政治上的保护,这是由经济决定政治,而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的规律决定的。其次,这一思想与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在这一时期都是积极的,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行积极的变革。最后,由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相对较低,新的政治力量太弱小,因而这一思想与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很微弱,再加上政,治上专制及政策的压制,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及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商品经济更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认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重大,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明清之际的各种社会矛盾,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根本有别于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即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这也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远不如几乎同时代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8儒家思想地位的发展变化历程(1)春秋战国:儒家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2)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3)西汉:儒家改造与独尊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适应专制集权的封建神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渐成正统,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4)魏晋至隋唐:儒学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儒学发展出现危机。(5)宋明:儒学转型与成熟时期。宋代,程朱理学形成标志着封建伦理体系形成。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6)明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时期。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9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2010广州模拟)在张居正时代,讥讽宋明理学,挑战传统社会秩序,评论当朝时事,被保守派视为“非圣无法”的异端分子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从题目“非圣无法”可知,此人必是对“圣人”孔子的否定之“异端”,这是李贽的思想特点。,【答案】,(2009福建卷)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